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建设工程新司法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FORMATION动态资讯
政策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建设工程新司法解释
2019年1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就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效力、建设工程价款结算、建设工程鉴定、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和实际施工人权利保护等问题作了规定。
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51次会议讨论通过,《解释》于2019年2月1日起施行。
针对近年来建筑市场的新变化、司法实践的新问题、管理政策的新突破,《解释》就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效力、建设工程价款结算、建设工程鉴定、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和实际施工人权利保护等问题作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四号发布,环评资质正式取消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四号正式签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V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其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作出修改,正式取消环评资质。
国务院正式批复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2019年1月2日,国务院公布关于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国函(2018)159号)。
批复指出,原则同意雄安新区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雄安新区发展、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必须严格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
批复提及,雄安新区要塑造新区风貌特色,原则上不建高楼大厦,不能到处是水泥森林和玻璃幕墙,要合理保护和利用雄安新区历史文化遗产。
批复要求,建立全域覆盖、分层管理、分类指导、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逐步建立涵盖规划、建设、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的雄安标准体系,创造“雄安质量”。
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全文发布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一2035年)》作岀批复,同意《城市副中心控规》。
批复要求,要坚持高质量发展,把城市副中心打造成北京的重要一翼:科学构建城市空间布局。
严格控制城市规模,有序承接中心城区功能疏解,突出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的城市特色,建设未来没有“城市病”的城区,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推动城市副中心与河北省廊坊北三县地区协同发展,处理好政府规划引领与发挥市场作用的关系,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城市副中心控规》执行中遇有重大事项,要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请示报告。
《资质标准》再修订,告别纸质文件、提交电子材料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要求,修改了《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等部门规章的部分条款,对勘察设计、建筑施工、监理等企业资质全部都做了修订。
今后,企业申请建筑业企业资质、工程勘察和工程设计资质,工程监理企业资质、新设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备案事项,均在资质许可机关的网站或审批平台提岀申请并按要求提交电子材料即可,取消纸质文件要求。
业内
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召开部署2019年十大重点任务12月24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王蒙徽全面总结了201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提出了2019年工作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一是以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为目标,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二是以加快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为中心任务,健全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三是以解决新市民住房问题为主要出发点,补齐租赁住房短板;四是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屋建筑防灾能力为重点,着力提升城市承载力和系统化水平;五是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促进城市高质量建设发展;六是以集中力量解决群众关注的民生实事为着力点,提升城市品质;七是以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为中心,提升乡村宜居水平;八是以发展新型建造方式为重点,深入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九是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切入点,优化营商环境;十是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为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勘察设计企业“走出去”发展交流座谈会在京成功举办近日,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设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分会在北京召开了勘察设计企业"走岀去”交流座谈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施设作了重要讲话。
施设讲话中指出贯彻落实商务部原副部长陈健同志在第二届国际工程发展论坛上的讲话精神,关键是要有行动、有措施。
一是要研究如何在一个国家和地区建立非竞争性企业联盟,提倡信息共享,相互提供支持,并争取商务部、领事馆、银行提供支持;二是要建立“走出去”企业能力评估机制、优秀企业举荐机制、与相关协会、银行、保险、建立资信评价联动机制;三是协同境外知名项目培训机构组织好培训,提升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四是要抓好境外项目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