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社会呼唤诚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呼唤诚信
一、学生准备
课前通过自查、调查、访问,理解身边的人(包括同学、朋友、家长、老师甚至陌生人等)以前有什么不诚信的行为;准备几个相关诚信的故事或几条格言。

二、教师准备
收集古代、现代相关诚信的故事;准备几条有诚信格言的条幅。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思考并理解诚信在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2、以诚信为标准反思和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行为,找出差别与缺乏。

3、牢固树立做诚信人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1、诚信的意义。

2、如何在学习生活中践行做一个诚信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讲《召回车辆》的故事。

(二)汇报、讨论采访与调查的结果:课前采访的身边的人的不诚信的行为表现。

1、组长汇报课前布置的采访、调查等情况。

妈妈为她有这样的好儿子感到骄傲。

我也想起了这样一段话“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能够燃亮整个星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树叶能够倾倒整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能够掀起整个海洋。


2、社会上存有的不诚信的人和事
诚信是什么?在你的生活中,你以前遇到过什么事给你印象最深刻?
过渡:这是发生在社会上的不诚信的事例。

那么,在我们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呢?
3、讨论:学习上不诚信的危害。

(1)学生上台讲古今中外严谨治学的故事。

(2)小组交流、讨论考试作弊的危害性。

(3)学生代表陈述自己的看法。

(三)阅读课本,理解图意
看书上的插图,谈谈你看懂了什么?有什么看法?
乐乐遇到了什么事,他是怎么处理的?你有什么看法?
假设说你跟别人真承诺了一件事,经过一段的思考你反悔了,发现这件事不对了,这时候你还去做到吗?
假设你对他承诺的事是错的,不能做的,你得讲哥们义气,你还得去? 还要去跟他一起做那件坏事?
生:噢,那我明白了,所以说“说到了做到,承诺了兑现”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诚信的、美丽的故事。

诚信,说它大,大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命运,说它小,就是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

我们不用喊那么高的口号,其实我们身边的小事真能做到“说到了做到,承诺了兑现”,“是真理去坚持,是谬误去斗争",就是好样的!
(四)、提升理解见行动
(1)写格言,送格言
同学们课前准备了一些相关诚信的格言,也有的人创作了格言,要送给好朋友。

下面大家先交流一下。

你想把这句话送给谁?
(2)尝试给同学写建议
老师分发精美的小卡片,针对同学平时的言行,写一写你的建议,提出你的希望。

然后把卡片郑重地送到对方的手中。

(3)与“诚信”握手,争当“诚信星”,制作“诚信卡”
为自己列出“清单”,请同学督促自己今后要做到的条款。

假如都能做到了,就给自己帖上“诚信星”。

(五)、总结并布置课后练习
1.教师总结:
诚信的品质要从小培养,我们要从小事做起,用诚信来要求自己,也用诚信来要求自己的朋友、同学和其他身边的人,并做到持之以恒。

2.布置作业:
继续完成自己的“诚信卡”,征求老师、同学、家长的意见,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督促。

本课为未来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权利与责任》的第三个主题,是将权利与责任意识由家庭、学校生活领域延伸到家乡(社区)生活领域的的一课,在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会管理的水平。

本课结构清晰,突出两大主题。

“我眼中的问题”,先通过四个事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哪些是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让学生感受到注重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性、必要性,为学生发现身边的社会问题提供了范例和动力;“我给政府提建议”板块则偏重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水平。

通过这两个主题活动,让学生充分明白了注重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既是每个人的权利,又是每个人的责任,并能积极地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管理。

学情分析
1.现在的学生多娇生惯养,自我意识很强烈,做事以自我直接利益为前提,加上学生社会意识正处于萌芽状态、一些不准确的家庭教育和畸形社会风气的影响,对一些社会问题视而不见,漠不关心。

如何打破这种思想,是本课教学的第一大难点。

所以从学生身边搜集一些与学生利益直接相关的现实社会问题实行启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讨论,使学生感受到社会问题不但关系到他人利益,也关系到个人利益,从而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思想理解基础。

2.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都有为社会服务的愿望,但是因为农村孩子很少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因而缺乏去参与社会管理的勇气和体验。

如何勇于实践,又是本课教学的第二大难点。

所以带着学生成功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对于学生解决社会问题的勇气和水平具有鼓舞和促动作用,能加深学生对注重社会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对学生的后续教育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2.水平: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水平、合作水平
3.知识:引导学生乐于、擅长发现社会问题,能提出合理化建议解决社会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乐于、擅长发现社会问题,能提出合理化建议解决社会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解决身
边教学反思
1.注重生活,勇于实践的成功使用。

本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学校门口存有的社会问题,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动了学生对社会问题的理解,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参与实践的主动性,达到了抛砖引玉的效果。

同时通过本班学生的共同努力,基本解决了校门口问题,受到了全校师生和接送孩子的家长的好评,又进一步强化了教学效果。

说明注重学生的现实生活,勇于实行社会实践是实行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2.对教材资源的轻视。

本节课原来想在资源的开发上有所大胆突破,一味地抓学生的生活体验,结果忽视了教材中的素材,造成了学生在表述社会问题的语言组织上不明确、在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上不开阔。

这说明课前对学生的实际能力状况把握不全面,有点高估了学生的能力,毕竟如此上品德与社会课程对学生来说还很新鲜,师生之间的磨合还需要一个过程。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不可忽视教材的范例引导作用。

3.变严肃为趣味。

在这节课后,我还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就是参考培训中教学“班集体”一课的“班级树”活动方式,对本课的活动环节进行改造。

将社会比喻成一棵大树画在黑板上,然后每一位学生发一个苹果图片自己粘贴在果树上,比喻人人离不开社会:再将写问题的纸条设计成毛毛虫图案,比喻社会问题会危及每一个人的生存;随着一个个解决问题的方案的出炉,再逐一地将毛毛虫从社会树上取下,比喻社会问题的解决才会给每一个人带来安全。

这样就能将严肃的问题变得具有趣味性,更适合小学学生的年龄特点。

的社会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