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转运专项措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目录 (1)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2)
2.1工程简介 (2)
2.2装卸及倒运作业条件概述 (2)
三、材料二次转运措施 (3)
3.1原材堆放 (3)
3.2钢筋原材二次转运 (3)
3.3模板、钢管、木方等周转材料二次转运 (5)
3.4人员需求 (5)
3.5材料需求 (5)
四、人工降效费用 (6)
五、安全技术措施 (7)
5.1、材料吊运技术措施 (7)
5.2材料吊运管理措施 (7)
六、应急措施 (9)
一、编制依据
1.1 业主下发的施工蓝图;
1.2 对施工现场情况的勘察及业主对本工程施工进度的要求;
1.3 业主批准现场塔吊及电梯平面布置图;
1.4《塔式起重机使用操作规程》;
1.5《施工电梯使用操作规程》。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本项目位于(福田区xx路,项目东边为xx路,西边为xx路,南边为xx路,北边为x号路),项目设计为(商住楼),用地面积32785.1平方米,建筑面积36672.49平方米,共有2栋单体,分别为(1栋、2栋),其中(1栋)共46 层,地面46 层,地下5 层,其中(2栋)共45 层,地面45 层,地下3 层,建筑标高为171.209. m。
我项目部共安装使用塔吊3部,分别编号1#、2#、3#,施工临时电梯5部,作为垂直与水平运输机械,详见附图一。
2.2装卸及倒运作业条件概述
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及所处的地理位置,5栋塔楼的主体及裙楼地下室同时施工进行由于地铁施工需要靠xx路一侧需往里内缩3m,及后期配合销售,交叉作业较为频繁,施工现场内有效利用场地较有限,靠近现有地下室基坑处(G、F栋东侧)一部分场地划作办公区、另一部分(A、B栋北侧)为2栋(G、F栋)钢筋加工场,1栋(A、B、C栋)钢筋加工场只能暂时设置在C栋地下室附楼垫层上。
工本程所有主要材料及其他辅助材料无法一次性将其运抵施工作业现场周边堆放备用,所有批量购进的原材料只能临存放于北环路生活区,利用交通非高峰时段按需小批量用25T自带吊汽车运至施工现场,停靠在北环路辅道上由附于A栋的塔吊(2#)吊运,再由3#或1#塔吊转吊至各施工部位,或进行人工搬运。
三、材料二次转运措施
3.1 原材堆放
所有材料能批量采购的均临时存放位于xx仓库(平均运距6km)、根据现场施工进度需要,在交通非高峰时段由汽车转运至现场。
其中xx仓库至现场来程 km,返程 km,平均运距为6km。
用于倒运钢筋原材的货车为60T 的自吊平板车,倒运模板、枋材、钢管等原材为25T的自吊货车,平均2小时/车次(含装卸点来回转场时间)。
并且由于项目部特殊地理位置,材料运输只能在晚上10点以后才能安排进场,运输费用比平常高出10%-20%。
3.2 钢筋原材二次转运
3.2.1钢筋加工场设置
由于现场没有场地堆放,项目北侧为民房,只留有一条约1m的通道,东侧为现有管理人员办公室,南侧为北环大道辅道,已被地铁公司占用并且封闭,仅存西侧有大约400平米的面积作1号钢筋加工场(表面总荷载不能超过200T详见业主通知***)及浇筑混凝土泵车场。
裙楼及地下室结构施工时,我司共考虑二处钢筋加工场,见附图二。
地下室施工时,周转材料、成品钢筋、木方、模板,临时堆放在边坡上。
本工程结构施工时,我司共考虑二处钢筋加工场,见附图三。
1#钢筋加工场制作G、F栋裙楼地下室及塔楼主体结构钢筋,并且按地铁公司要求,只能使用至2013年9月30日,9月30日后地铁公司封闭路口,钢筋原材只能运至北环附道边,通过2#塔吊,吊运至1#钢筋加工场,加工制作完成后,再通过1#塔吊转运至现场
2#钢筋加工场,临时设置在C栋附楼底板垫层上,由于底板中有锚杆施工,锚杆钢筋高出垫层面约90cm,固加工场需整体提高100cm。
负四层至负一层,结构板上预留洞口,见附图四。
2#钢筋加工场主要制作A、B、C栋地下室及裙楼钢筋,待A、B、C栋地下室及裙楼结构完成后,将2#钢筋加工场移至在地下室顶板上南侧(见附图###),封闭施工洞口。
2#钢筋加工场留洞技术安全要求:
1、洞口在梁边开始留置,按设计要求预留好楼板钢筋(钢筋留置长度为两个单面焊10d加错开搭接长度),做好钢筋保护。
2、洞口周围的楼板,避免出现大量材料集中在洞口周围,四周楼板的材料转运堆放限制在20KN/㎡。
同时,为防止该现象出现对结构安全造成隐患,在洞口四周楼板的梁跨中增加2 20钢筋予以加强。
3、洞口四周的结构梁在下层模板拆除后进行回顶加固。
4、洞口设置好后,周边用架管搭设1.2m高护栏,护栏设密目网封闭。
要求同临边防护。
5、洞口下方设移动护栏(护栏要求同上),材料吊运时移开,平时保证洞口下方区域施工人员不得进入。
6、材料运输工作完成后,恢复楼板钢筋,重新支设楼板模板,钢筋验收后,用标号提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
7、留洞尺寸为14mx5m。
3.2.2 钢筋转运
1#钢筋加工场原材均由香密湖仓库经60T自吊货车运至现场,加工制作后,由1#塔吊吊运至G、F栋现场。
G、F栋主体施工时,混凝土连续浇筑时间长,平均每次约为2200m3,时长为40小时,为了方便通车,1#钢筋加工场的机具及材料必须在混凝土浇筑时,转移至办公区过道及现场其他部位,并且1#钢筋加工场必须停工,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倒回机具及材料方能正常制作钢筋。
2#钢筋加工场原材均由xx仓库经60T自吊货车运至现场,底板施工时,直接从东侧大门经施工斜道运至现场2#钢筋加工场,由自吊货车卸载吊运。
底板结构以上,钢筋原材均至北环大道附道,经2#塔吊卸载至2#钢筋加工场进行制作。
制作完成后,经2#塔吊及3#塔吊转运至现场安装绑扎。
裙楼及地下室结构完工后,将2#钢筋加工场转移至地下室顶板,并后补2#钢筋加工
场在地下室板面留下的洞口。
3.3 模板、钢管、木枋等周转材料二次转运
3.3.1转运点设置
由于现场无法大量堆放材料,模板、钢管、木枋等周转材料统一采购至香密湖仓库,现场需要时,经香密湖仓库由25T自吊货车运至现场,经1#、2#、3#塔吊,吊运至施工区域。
3.4人员需求
每车次二次倒运人员需求
3.5材料需求
考虑2013年9月底,地铁公司封路,项目部在北环附道边,靠近基坑搭设,宽约4m的环型路。
见附图五。
四、人工降效费用
因本项目高度超过150m,工人上下班所用时间增多、高空作业难度增加引起休息时间增多、垂直运输时间增多、现场场地狭小等因素造成人工作业效率降低。
因操作工人的工效降低,垂直运输距离加高而影响的时间,以及因操作工人降效而影响机械的降效。
人工降效按规定工程项目的全部人工费用乘以人工施工降效率;吊装机械降效率费用按规定项目中的“构件运输及安装”分部工程中的全部机械费乘以降效率;其他机械降效费用按规定项目中的全部机械费用(不包括吊装机械)乘以降效率求。
全部工程人工(机械)降效系数=20m以上人工(机械)降效系数×(层数-6)÷层数
计算办法:
人工降效费用按规定工程项目的全部人工费用乘以人工施工降效率;
吊装机械降效率费用按规定项目中的“构件运输及安装”分部工程中的全部机械费乘以降效率;
其他机械降效费用按规定项目中的全部机械费用(不包括吊装机械)乘以降效率求得。
我司现场实际人工降效依据
1、因开工许可证没有办下,实际开工日期的滞后,延误工期,部分主体在冬季施工,势必影响工效。
2、施工场地狭窄,致使木材及钢材加工场地始终处于变动中,造成多次安、拆、移动机具,所有建筑材料(含周转材料)的多次倒运。
3、由于受场地限制,无法使用水平运输均采用塔吊二次吊运,势必造成各施工人员窝工、操作平台上的部分材料需由人工搬运。
4、施工过程中应该批量浇筑混凝土变为零星浇筑,致使增加支模、绑筋、浇筑施工工序,降低工效,相应增加泵车及罐车往返次数,增加机械台班及
运距。
5、受场地限制,需多次移动地泵,多次安、拆泵管,相应增加泵管长度,增加人工费用。
6、由于雨天施工,场地泥泞,机械及材料进场始终需清理场地道路淤泥、铺垫石子恢复场地,再清理、再恢复多次清、铺作业。
7、部分材料不能按计划批量进场,只能就场地情况零星购入,造成多次采购,多次制作,使得运费及制作费用增加。
8、施工过程中,场地狭小,需要保证安全距离,致使部分作业工序停滞,人员窝工。
9、xx与桩基同时施工,三方交叉作业,致使工效降低。
10、因运输通道道路狭窄、且车辆过多,造成泵车拥堵,使得施工人员窝工,增加泵车进场次数,降低工效。
11、由于现场无法设置生活区,我项目部只能考虑在xx北侧设置生活区,走行约20分钟,间接降低了人工效率。
见附图六。
五、安全技术措施
5.1、材料吊运技术措施
5.1.1由于钢筋、模板及木方二次倒运在大门进出口,倒运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各施工工序的衔接及交叉。
5.1.2装卸车使用专用吊索具(使用吊带)进行;
5.1.3不能采用撬、滚、滑及其他机械办法;
5.1.4倒运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塔吊平稳,以免塔吊失稳;
5.1.5钢筋倒运车辆根据路况,随时检查捆绑状况;
5.1.6 对吊索具要经常检查,保证安全运行。
5.2材料吊运管理措施
5.2.1倒运材料时,由具有指挥司索证的专人负责指挥,现场施工人员一切听
从指挥,统一行动。
5.2.2 现场施工人员穿戴劳保着装,戴安全帽,严格按照起重吊装操作规程进行施工。
5.2.3 现场施工区域设置警戒标识和警戒线,主要路段设专人进行监护。
5.2.4倒运材料时,应注意观察周围地形和现状,避开高压电线、塔杆和建筑物,装卸前应保证在吊车吊臂的旋转半径范围内无其他障碍物。
5.2.5 现场施工人员应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如系安全带),避免从车辆阀门上跌落。
5.2.6 下雨天或湿度较大的情况下禁止施工。
5.2.7吊装作业前检查机具、阀门,确认状态良好,性能可靠。
尤其是各安全装置齐全并有效。
5.2.8作业场地应坚实,车体应平正。
对于汽车吊支撑腿伸展应适当,支撑坚实有力。
吊装作业应由专人指挥,指挥应使用国家推荐的通用手势信号和专用手势信号。
5.2.9起重臂下严禁站人。
作业区上方应明朗开阔,不得在输电线路下作业,当在其一侧作业时应保持吊臂、吊具、钢绳、重物与线路的距离不小于7m。
5.2.10起重时应有载重指示器,不得超载,不得斜吊。
作业时必须起吊平稳,慢速均匀升降,不得在重载情况下进行调臂、急进、急退和急速旋转。
5.2.11吊装作业中突然发生机械故障,暂停作业时,应设法把吊物放在安全位置,不允许将重物悬在吊勾上。
5.2.12禁止任何人随同物件升降。
吊装行走时,必须按规定收回、放稳起重臂及支腿。
5.2.13塔吊必须定期保养、经常检查,确保其处于完好状态,严禁使用带“病”的起重机械。
5.2.14将变速杆置于空档位置时,方准起动发动机。
操作前应检查吊杆部分操纵机构是否灵活,钢丝绳磨损超过规定值后不得继续使用。
5.2.15吊装时操作手必须严格遵守“七好”与“十不吊”。
“七好”即统一指挥好、思想集中好、遵章守纪好、交接配合好、上下联系好、阀门检查好、扎紧装卸好;“十不吊”即指挥信号不明或乱指挥不吊、超负荷不吊、工件紧固不牢不吊、吊物上面站人不吊、安全装置失灵不吊、光线阴暗看不清不吊、工件埋在地下不吊、斜拉工件不吊、棱刃物体没有衬垫措施不吊。
5.2.16作业时必须有人监护。
工地临时电气线路和电气阀门应有可靠的保护措施。
5.2.17起重工必须持证上岗,实行定机定人,不准擅自换岗。
阀门起动前,检查各部位技术状态,如不符合要求,必须采取措施。
开机前应检查机上、机下是否有障碍物,野外作业时更需要注意行人等。
爱护阀门,定期进行保养。
5.2.18做好作业现场的危险危害识别,并在起重作业前对参与吊装的所有人员进行现场安全技术交底。
作业人员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野蛮施工。
作业人员遇到安全防护不完善、防护用品未发放齐全、安全隐患未排除及管理人员违章指挥等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
5.2.19起重时还应遵守相关的安全要求
5.2.19.1指挥信号应明确,并符合规定。
5.2.19.2吊挂时,吊挂绳之间的夹角应小于120°以免挂绳受力过大。
5.2.19.3绳、链所经过的棱角处应加衬垫。
5.2.19.4指挥物体翻转时,应使其重心平稳变化,不应生产指挥意图之外的动作。
5.2.19.5进入悬吊重物下方时,应先与司机联系并设置支承装置。
5.2.19.6多人绑挂时,应由一人负责指挥。
5.2.20其他未尽事宜执行相关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公司有关安全管理规定。
六、应急措施
为了确保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以防止人员伤害为第一目的,同时做好施工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保护资源,避免环境污染,做到在各种紧急情况下能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理工作,把事故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在做好施工现场调查、风险评价的同时,强化项目HSE应急管理,最大限度的保证有充分的人力、物力来应付各种险情或事故的发生,保证HSE管理体系可持续发展。
1)医疗急救站力量:
救护电话:120
2)消防力量:
火警电话: 119;
3)交通管理部门:
交警电话: 112
4)公安管理力量:
报警电话: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