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考试答案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技术考试答案2
1. (单选)发现⼀个很好的教案、课件资源⽹站,希望以后能够经常便捷地访问该⽹
站,以下⽅法中最为合适的是()。
A. ⽆需任何保存性的操作,需要使⽤时直接通过浏览器的“历史访问”功能访问
即可
B. 将⽹址复制粘贴在⼀个记事本中,需要使⽤时从中获取该⽹站⽹址⽽后访问
即可
C. 利⽤浏览器的收藏功能保存该⽹站,需要使⽤时点击浏览器收藏夹下的该⽹
站即可
D. 将该⽹站⾸页另存在本地计算机上,需要使⽤时直接从计算机上打开该⽹页
即可
2. (单选)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较为合理的说法是()
A. 在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作为⼯具、环境和资源融⼊到教学和学习的各个层⾯中
B. 在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充当辅助教师教和辅助学⽣学的⼯具和⼿段
C. 在整合过程中,应该多使⽤现代信息技术,以吸引学⽣参与学习
D. 在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配备的先进程度会决定课程整合的效果
3. (单选)假如在计算机⾥有关于“串联和并联”的资料“source.zip”,但是却打不开,弹出的窗⼝显⽰“找以解决以上问题?()。
A. Adobe Reader
B. WPS Office
C. WinRAR
D. Windows Media Player
4. (单选)读后感是巩固加深学⽣对该课⽂的理解,提⾼学⽣语⽂能⼒的⼀种⽅式,
要求全体学⽣参与。
学⽣在规定时间内写完“读后感”后,需要对作品进⾏评价,下列哪种⽅法最佳()。
A. 交给教师进⾏批改,然后在⼩组内评论
B. ⼩组内部相互评议,优秀作品交给⽼师再次点评
C. ⼩组评议,优秀作品在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D. 教师点评每个组长的作品,然后组长再点评组员的作品
5. (单选)电⼦教案和传统教案相⽐,下列的哪⼀项不是电⼦教案的特点?()
A. ⽣动呈现教学信息,提⾼授课效率
B. 便于教案的修订,但不便于携带
C. 以超⽂本⽅式组织信息
D. 具有多媒体效果
6. (多选)以下不属于本课知识与技能这⼀维度教学⽬标的是()。
A. 掌握本课⽣字新词
B. 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C.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D. 能借助有关地球的资料,使学⽣理解“只有⼀个地球”的涵义
7. (单选)电⼦邮件的便捷性及普遍性,使师⽣在教学、⽣活中经常使⽤电⼦邮件进
⾏交流,因⽽收发电⼦邮件也成为教师⼯作的⼀个部分。
以下关于电⼦邮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iner@/doc/452e7fe1fd0a79563d1e724d.html ,这是⼀个标准E-mail地址,其中⽤户名是xiner,邮件服务器的域名为@/doc/452e7fe1fd0a79563d1e724d.html
B. 发信的服务器⼀般叫做POP3服务器,收信的服务器⼀般叫做SMTP服务器
C. ⼀般收取电⼦邮件的⽅式有两种:Web⽅式和POP3⽅式,使⽤Foxmail 属于POP3⽅式
D. 可以利⽤Windows⾃带Outlook收发电⼦邮件
8. (单选)在放映幻灯⽚过程中,不停⽌放映的情况下根据需要转换到其它⽂件或窗
⼝,⽐较恰当的操作是( )。
A. 同时按A1t+Shift
B. 同时按Ctrl+Shift
C. 同时按A1t+Tab
D. 同时按Ctrl+Tab
9. (单选)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标分类中的“领会”是指()。
A. 掌握学习材料的意义,能够转化、解释学习材料
B. 对所学习的概念、法则、原理的运⽤
C. 对先前学习过的材料的记忆
D. 把复杂的材料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弄清所表达的各种观念之间的关系
10. (单选)下⾯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表述最合适的⼀项是(D )
A.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是⼀个复杂的过程,存在着某些特定的模式,教师需要掌握这个模式,才能在教学中应⽤⾃如
B.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就是指在课堂上使⽤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其⼯具作⽤,提⾼课堂教学的效果
C. 利⽤信息技术能够创建、形成新的知识或呈现和展⽰这些知识,所以越是使
⽤⾼级的技术,就越能体现出教学的先进性,也越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
D.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即将技术作为⼯具、环境和资源融⼊到具体学科的教学和学习的各个层⾯,有助于促进学⽣的有效学习
11. (单选)在⼩组交流学习过程中,巡视时发现有些⼩组存在这样⼀种情况:某位同
学⼀直在发表观点,其他同学都在听。
为了让其他成员也能参与进来,下列措施⽐较恰当的⼀项是()
A. ⽤“你对他的观点有什么看法吗?”等类似问题引导其他同学发⾔
B. 直接制⽌发⾔的同学,让其他同学发表
C. 提⽰发⾔的同学不要总是⾃⼰讲,让其他同学也发表
D. 顺其⾃然,不⼲预他们
12. (单选)教学⽬标是为实现教育⽬的⽽提出的⼀种概括性的总体要求,是⼀种原则
性的规定。
下⾯有关教学⽬标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对学习者分析是为了掌握学习者的智⼒因素⽅⾯的信息,帮助教师计划教学
B. 对教学内容分析的⽬的在于确定“教什么”,⽽对学习者进⾏分析的⽬的则是
确定“如何教”
C. 教师在确定教学⽬标时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两⽅⾯进⾏分析
D.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所以课程标准是
教师制定教学⽬标的唯⼀标准
13. (单选)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络技术的应⽤与发展,信息化教学也⽇益普及。
下列
关于信息化教学的说法,错误的⼀项是(A )。
A. 信息化教学是教育者和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法进⾏
的双边活动
B. 信息化教学是指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利⽤课件,促进教育现
代化
C. 多媒体与互联⽹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段
D. 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种新型教
育形态
14. (单选)下⾯对教育技术相关知识表述正确的⼀项是(A )。
A. 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为基本⼯具和⼿段,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为⽬的
B. 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名称不同,但是它们的涵义基本相同,都是应⽤在教育领域的先进技术C. 教育技术是以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使⽤最先进的技术⼿段优化教学过程以提⾼D. 教育技术中的“技术”,既包括有形的技术,也包括⽆形的技术。
有形的技术是指⿊板、粉笔、投
15. (单选)要对学⽣情感类⽬标的学习情况进⾏评价,采⽤下列的哪种途径搜集数据能够达到此⽬的?D
A. 课堂作业
B. 课堂测验
C. 期末考试成绩
D. 课堂调查表
16. (单选)下⾯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理解,正确的⼀项是(B )。
A. 通过整合,可以改变传统的单⼀辅助教学的观点,让信息技术成为学⽣强⼤的认知⼯具,最终达先进,整合的效果就越好
B.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即将信息技术作为⼯具、环境和资源融⼊到具体学科教学和学习的各个层C.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的是促进教学的最优化,因此整合内容中不包含信息技术的学习
D.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些教学过程是传统教学⽆法完成的,运⽤信息技术进⾏教学⼀定⽐传统教学
17. (单选)教师评价是教育评价领域
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此案例中,对
学⽣评价教师×30%+同事评价×D
A. 评价⽅法的多元化
B. 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C. 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D.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18. (单选)进⾏教学反思的⽅法很多,以下不属于教学反思⽅法的是(A )
A. 教师修改教案,优化教学
B. 与同事就教学中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交流讨论
C. 通过观看教学录像,教师重新进⾏⾃我分析
D. 通过博客记录教学⼼
19. (多选)对于教学实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D )。
A. 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采⽤了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播放表演视
频,反复播放安塞腰⿎朗读的声⾳,通过演⽰⽂稿呈现教学信息,体现了媒体的表现性和重复性
B.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依据学习⽬标,学⽣特征等,完全按照精⼼设计的教学⽅案进⾏教学
C. 实际教学活动⼀般是预设和⽣成的互动,⼀⽅⾯需要精⼼设计教案,另⼀⽅⾯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突发事件处理能⼒
D. 在本课教学实施中,教师按照原教案计划进⾏教学,正常⾼效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说明只要课前准备好,教学实施环节就不会出现突发情况
E. ⼀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准备、开展教学活动、评价反思三个基本环节,开展教学活动就是教学实施的阶段
20. 在制作“⼈⽂资源.PPT”时,在(B )视图下,不能对幻灯⽚的内容进⾏编辑。
A. 幻灯⽚视图
B. 幻灯⽚浏览视图
C. ⼤纲视图
D. 普通视图
21. (单选)对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理解不正确的⼀项是(C )。
A. 经验之塔中层的视听教具,⽐⽤⾔语符号更能为学⽣提供较为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
B. 教育不能只满⾜于获得⼀些具体经验,⽽必须向抽象化发展,使具体经验普遍化,最后形成概念
C. 戴尔的经验之塔越往上升越抽象,这意味着获得所有的经验都需要⼀个由底层到顶层的阶段
D. 教育应从具体经验⼊⼿,逐步过渡到抽象
22. (单选)在进⾏新课之前,将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呈现给学⽣,供学⽣根据需要选
择并开展学习活动。
此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的教学策略是(A )
A. 随机进⼊式策略
B. 启发式教学策略
C. ⽀架式策略
D. 先⾏组织者策略
23. (多选)关于辅助教学的软硬件的使⽤的描述,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ABC )。
A. 在幻灯⽚放映时,可以通过右键快捷菜单中的“指针选项/绘图笔”,根据教学需要标记相关内容
B. IE浏览器的默认⾸页是可以更改的,通过“⼯具”菜单的“Internet选项”进⾏相关设置即可
C. 关闭投影仪后,需要散热⼀段时间才可以使⽤切断电源,使⽤时要有良好的通风散热条件
D. Windows Media Player是⼀款播放软件,可以播放.swf格式的⽂件
24. (单选)刘⽼师在讲完本节课后对学⽣进⾏测试,⽤“课堂表现+测试成绩”来评价
学⽣,刘⽼师运⽤了下列哪种教学评价⽅式?C
A. 相对评价+形成性评价
B. 总结性评价+绝对评价
C. 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D.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
25. (单选)下列⽤于截取计算机全屏画⾯的⽅法不正确的是(B )。
A. HyperSnap-DX软件
B. Alt+PrintScreen快捷键
C. Capture Profession软件
D. PrintScreen快捷键
26. (单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闭当前应⽤程序,⽽这时⿏标突然不能使⽤,
教师完成该操作的最佳⽅式是(A ) 。
A. 按"Alt+F4 "
B. 关闭电源
C. 强⾏关机
D. 按"Alt+Esc"
27. (多选)在⽹上开设本学科论坛的⽬的包括(ABC )。
A. 增加师⽣之间讨论问题的机会
B. 师⽣之间共享资源
C. 解决课堂遗留问题
D. 给学⽣提供娱乐
28. (单选)学⽣的最终成绩采取“平时作业成绩20%+平时上课表现10%+期末考试成绩70%”来计算的教学评价⽅式是(C )。
A. 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B. 相对评价+绝对评价
C. 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D.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29. (多选)在学⽣进⾏讨论汇报时,想保存原始、真实的实况材料,以备今后的教学回顾,并作为珍贵ABD
A. 提前⽤录⾳机软件新建⾳频⽂件,实时录制后,保存为*.wav格式⽂件
B. 提前准备⼀台录⾳机,实时录制,保存好磁带
C. 提前⽤Media Player新建⾳频⽂件,实时录制后,保存为*.mp3⽂件
D. 提前准备⼀台摄像机,实时拍摄录制,保存好磁带
30. 下列哪⼀项不属于课件制作应遵循的原则(D )。
A. 注意画⾯的美观,风格统⼀
B. ⾊彩搭配适宜,同⼀页⾯的颜⾊不宜超过三种
C. 构图要⼒求简明,图形、标题、⽂字标注三者并重
D. 应尽可能多的使⽤动画、声⾳等效果,激发多感官参与
31. (单选)下列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D
A. 提⾼教师的教育技术⽔平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保证
B. 整合的核⼼是融合,即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的
融为⼀体,使信息技术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C. 整合的实质是通过新型教学环境的营造引起传统的教与学⽅式的变⾰
D. 整合是⼀种现代技术⼿段的运⽤,教师把教学信息嵌⼊到技术中,通过技术
把形象化、⽣动化了的信息呈现给学⽣
32. (单选)在进⾏教学准备时需要收集⼤量的信息资源,关于获取信息资源,描述不
正确的⼀项是(B )
A. 对于教学中所需要的⾳频素材,教师可以利⽤录⾳软件录制教学⾳频素材
B. 教师在博客上发布电⼦教案时,如果引⽤他⼈在⽹站、论坛中的⽂章,可以不必注明资源出处C. 在⽹上浏览⽹页时,看到⽐较好的⽹页想要保存,可以点击“⽂件”——“另存为”进⾏保存
D. ⽹页上的压缩⽂件、图形图像等,可以通过单击⿏标右键,在快捷菜单中点击“⽬标另存为”按钮33. 要对学⽣情感类⽬标的学习情况进⾏评价,采⽤下列的哪种途径搜集数据能够达到此⽬的?(B )。
A. 课堂测验
B. 课堂调查表
C. 课堂作业
D. 期末考试成绩
34. (单选)对演⽰型课件的制作和使D
A. 演⽰型课件把教师从繁重的板书⼯作中解脱出来,因此,使⽤演⽰型课件⼤
⼤减轻了教师的劳动时间和强度
B. 演⽰型课件的质量反映了教师应⽤多媒体技术的能⼒,因此课件的技术含量
越⾼越好
C. 制作课件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抽象的教学内容都要⽤视频、动画、
图像等具体形象的形式来展⽰
D. 如果传统的教学⽅式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没有必要花费⼤量的精⼒
去制作课件
35. (多选)由于阅读是个性化⾏为,为了让每位学⽣都能得到阅读锻炼,发挥学⽣⾃
主性,教师准备采⽤分组阅读的⽅法,全班36个⼈(其中⼥⽣16,男⽣20⼈),
下列分组策略中,⽐较恰当的是(ACD )。
A. ⼩组成员内部推选⼩组长,由⼩组长配合教师协调组内成员进⾏阅读
B. 教师直接指定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任⼩组长,使⼩组长发挥对⼩组其他成员的指导和帮助的作⽤C. 分成6⼩组,每组6⼈,男⼥搭配,⼥⽣每组2—3⼈
D. 分组时,需要考虑到学⽣的特点,⼩组成员间的学习成绩最好能互补
E. 分成3⼤组,每组12⼈,不考虑男⼥搭配问题
36. (单选)教学实施计划中,教师需要考虑并详细列出可能需要的教学媒体,这主要体现了教学实施设A
A. 准备充分性
B. 可运作性
C. 环境合理性
D. 主题明确性
37. 除智⼒因素外,⾮智⼒因素也影响
习者学习的影响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A. 在其他条件都⼀致的情况下,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越浓,学习效果越好
B. 学习者的学习态度越端正,则学习动机越强
C. 学习者意志⼒越强,学习的兴趣越浓
D. 学习者的性格特点决定着其学习的效率
38. (单选)为了检测学⽣对新授课的理解,掌握他们每个⼈的认知程度,便于及时开展教学。
下列进⾏的课C
A. ⼩组交流讨论,然后在⼩组内讲述对本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认识
B. ⽼师以提问的⽅式,请若⼲学⽣回答,其他学⽣聆听
C. 每位学⽣在练习本上表述⾃⼰的感受,然后⼩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D. 每位学⽣在作业本上记录⾃⼰对本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认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上交批
39. (单选)百度、⾕歌等搜索引擎都提供了搜索语法,如果想要搜索某⼀类型的⽂档资源,⽐如下载
⽅便快速的找到所需资源的语法是(D )
A. “site”语法
B. “-”语法
C. “intitle”语法
D. “filetype”语法
40. (单选)演⽰性课件是以图解、动画等形式为主进⾏教学内容展⽰的课件,下列的哪个软件不适合制A
A. PhotoShop
B. Authorware
C. Powerpoint
D. Flash
41. (单选)⼩组合作学习是教学过程中学⽣学习的⼀种教学组织形式,以下对⼩组学习描述不正确的⼀A
A. A.为使⼩组成员更⼤程度的参与,⼩组⼈数应尽可能的少
B. ⼩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之间的交流
C. 合作⼩组可以根据需要适时调整
D. ⼩组发⾔应采⽤民主的原则
42. (单选)量规是对学⽣的作品、成
以下是刘⽼师设计的对学⽣评价的C
A. 使⽤此量规时可以与其他评价⼯具或⽅法配合使⽤
B. 此量规只确定了评价指标,没有进⾏等级的描述
C. 此量规各指标间存在交叉现象
D. 此量规指标体系与教学⽬标基本是⼀致的
43. (单选)关于教育技术的意义与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教育技术强调教学过程中先进技术⼿段与⼯具的应⽤与推⼴,因此教育技术有利于推进教育信息B. 教育技术强调教师要掌握有利于推进教学的技术⼿段与⼯具,因此教育技术能⼒成为教师专业发C. 教育技术强调教育教学中要积极开发并充分应⽤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因此教育技术是教育信息D. 教育技术应⽤于教学能够带动教学和学习⽅式的变化,是促进教育教学变⾰的催化剂
44. (单选)在进⾏本单元学习之前,为了解学⽣的知识基础进⾏的⼩测验属于(D);在本单元的学习
⽣学习的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进⾏的测验属于(A );在本学期的学习结束之后,为检验学⽣的学业B
A. 形成性评价
B. 相对评价
C. 终结性评价
D. 诊断性评价
45. (单选)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师⽣
述,正确的有()
ABD
A. 教师使⽤“批注”和“修改”功能对学⽣的作业进⾏修改是⼀种指导,不属于师⽣
交流的范畴
B. 对于不同的交流内容,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式进⾏交流
C. 师⽣、⽣⽣之间交流的⽅式也很多,可以通过⾔语直接交流,也可以通过电
⼦⼯具进⾏交流等
D. 师⽣之间交流的内容很多,⽐如平时课后作业、学⽣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等
46. (单选)关于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描述,不正确的⼀项是(D )
A. 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
B. 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属于不同的学科,并有各⾃不同的研究对象
C. 教育技术关注教育中的技术,其研究对象是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
D. 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都包含“技术”⼀词,虽然所属学科不同,但研究范畴基本相同
47. (单选)根据你对教学评价的理解,下⾯不正确的⼀项是(D )。
A. 通过学⽣⾃⼰给出的答案和展⽰的作品来判断其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是⼀种真实性评价B. 通过对教学资源进⾏评价,可以为选择更合适的资源,改进资源的设计使之更适合教学的需要,C. 可以从多个⽅⾯对教学效果进⾏评价,如:学⽣的课堂表现、师⽣互动情况,以及考试等
D. 可以使⽤表格和统计图表对收集来的数据进⾏统计分析,这种统计分析是⼀种定性分析
48. (单选)在学⽣利⽤教师提供的资源进⾏⾃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采取以下做法,你认为不妥D
A. 教师及时提供指导,随时帮助学⽣解决疑难
B. 教师点拨⽅法,让学⽣学会探究和合作学习
C. 教师⿎励学⽣好的⾏为,对不好的⾏为给予及时的纠正
D. 教师也独⽴进⾏探究并与各学⽣⼩组进⾏⽐赛
49. (单选)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标分类中的“领会”是指(C
A. 把复杂的材料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弄清所表达的各种观念之间的关系
B. 对先前学习过的材料的记忆
C. 掌握学习材料的意义,能够转化、解释学习材料
D. 把复杂的材料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弄清所表达的各种观念之间的关系
50. (单选)为帮助学⽣理解⽂章,教师在学⽣阅读课⽂之前先呈现了⼀段引导材料,这段材料能帮助学⽣
⾏组织者”,以下对“先⾏组织者”理解不正确的是(A )。
A. “先⾏组织者”⽐较适合阅读和词汇的教学
B. 使⽤“先⾏组织者”有助于学习的迁移
C. 在抽象和概括⽔平上,“先⾏组织者”既可以⾼于也可以低于将要学习的材料D. “先⾏组织者”在学习者已有知识和需要学习的知识之间搭起了⼀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