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生物学高一上册期中模拟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淄博市生物学高一上册期中模拟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3分)
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酶都是蛋白质,蛋白质都是酶
B. 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属于多糖,都是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C. 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
D. 无机盐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作用不可替代,如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
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受阻
答案:D
2.下列关于遗传信息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DNA分子中
B. 遗传信息在细胞分裂时能够精确地复制到子代细胞中
C. 遗传信息可以通过DNA的复制传递给下一代,也可以通过转录和翻译传递给蛋
白质
D. 遗传信息在生物体内是固定不变的,不会因环境因素而改变
答案:D
3.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进行分裂的细胞都存在细胞周期
B.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期通常长于分裂间期
C. 分裂间期包括一个合成期和两个间隙期
D. 细胞周期是指上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
答案:C
4.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B. 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ATP,第二阶段不产生ATP
C. 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菌
D. 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大部分能量在第三阶段以热能形式散失
答案:C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是指其抵抗力稳定性
B.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丰富,其恢复力稳定性也强
C.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 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也高
答案:C
二、多选题(每题4分)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溶酶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B. 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主要场所
C. 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D.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外膜和内膜上均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答案:AC
解析:A项,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进而被溶酶体酶分解,A项正确;B项,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但蛋白质的加工场所主要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项错误;C 项,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的,C项正确;D项,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但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酶只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D项错误。
2.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葡萄糖和蔗糖都是还原糖,且都能用斐林试剂检测
B. 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且含量多于糖类
C.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
D.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多样性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空间结构
答案:BD
解析:A项,葡萄糖是还原糖,能用斐林试剂检测,但蔗糖不是还原糖,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A项错误;B项,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其储能效率远高于糖类,且细胞内脂肪的含量一般多于糖类,B项正确;C项,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C项错误;D项,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多样性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空间结构,D项正确。
3.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进行分裂的细胞都存在细胞周期
B.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期通常长于分裂间期
C. 分裂间期包括一个合成期和两个间隙期
D. 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CD
解析:A项,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A项错误;B项,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通常长于分裂期,B项错误;C项,分裂间期包括G₁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和G₂期(DNA合成后期),其中G₁期和G₂期是间隙期,C项正确;D项,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做准备,D项正确。
4.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产生新的基因
B.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C.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D.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答案:C
解析:A项,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但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A项错误;B项,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而基因重组只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之一,B项错误;C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产生新的基因型,进而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项正确;D项,基因突变既可以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在无性生殖过程中,而基因重组只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D项错误。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B.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C.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且传递效率固定不变
D.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答案:BD
解析:A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或多向的,但并非所有信息都是双向传递的,有些信息可能是单向传递的,
三、判断题(每题3分)
1.【题目】基因突变都是有害的,对生物进化没有积极意义。
【答案】错。
2.【题目】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实现基因重组。
【答案】对。
3.【题目】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DNA和RNA,所以它们都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答案】错。
线粒体和叶绿体虽含有遗传物质,但遗传信息相对有限,并不具备遗传的全能性。
4.【题目】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第二阶段不产生ATP也不消耗ATP。
【答案】对。
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主要是乳酸或酒精的形成,不伴随ATP的产生或消耗。
5.【题目】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F₁代表现型比例一定是9:3:3:1。
【答案】错。
该比例仅在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即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才成
立。
6.【题目】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这种运输方
式被称为极性运输。
【答案】对。
7.【题目】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密度的直
接决定因素。
【答案】对。
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增减,从而决定种群密度。
8.【题目】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其中均匀分布
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分布类型。
【答案】错。
自然界中种群的空间分布以集群分布和随机分布较为常见,均匀分布相对较少。
9.【题目】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同化的能量等于消费者和分解者同化的能量之和。
【答案】错。
生产者同化的能量还包括未被利用的能量以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10.【题目】生态金字塔的每一营养级固定能量的多少都可以用干重或所含能量来
表示。
【答案】对。
生态金字塔常用来表示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或能量关系,其中数量可以用干重表示,能量则直接以能量单位(如焦耳)表示。
四、填空题(每题3分)
1.题目:在生物体内,细胞通过____ 过程将DNA中的遗传信息传递给RNA,进
而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这一过程是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的核心环节。
答案:转录
2.题目: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 和____ ,其中____ 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
起重要作用。
答案:脂质;蛋白质;蛋白质
3.题目: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____ 上,该阶段产生的____ 和
____ 是暗反应阶段的重要原料。
答案:类囊体薄膜;[H];ATP
4.题目:遗传病是指由于____ 改变而引起的疾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
基因遗传病和____ 三大类。
答案:遗传物质;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5.题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____ 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
向。
答案:基因频率
五、问答题(每题5分)
题目1:(5分)
请解释基因表达调控中的“表观遗传修饰”是什么,并列举两种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及其作用。
答案1:
表观遗传修饰是指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化学修饰影响基因的表达和功能的遗传变化。
这种修饰可以影响染色质的结构和基因的可接近性,从而控制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两种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包括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
•DNA甲基化:在DNA分子的胞嘧啶碱基上添加甲基基团,通常与基因沉默相关。
高甲基化的基因区域往往转录活性降低,导致基因表达下调。
•组蛋白修饰:组蛋白是染色体上的蛋白质成分,其修饰包括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等。
例如,组蛋白乙酰化通常增强染色质的松散程度,使得转录因子更容易接近DNA,从而促进基因表达。
题目2:(5分)
简述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主要过程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答案2: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需要光照才能进行。
光反应的主要过程是吸收光能,利用这些能量将水光解成氧气和[H],并产生ATP。
这些产物是暗反应所需的。
•暗反应:也称为卡尔文循环,可以在光照或无光条件下进行,但通常与光反应同时进行以利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
暗反应的主要过程是利用光反应产生的
[H]和ATP,将二氧化碳固定并还原成葡萄糖等有机物。
•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必要的[H]和ATP,暗反应则消耗了这些产物并固定了二氧化碳,从而完成了光合作用的整个物质转化过程。
两者相互依赖,缺一不可。
题目3:(5分)
解释什么是生物进化中的“自然选择”理论,并举例说明其在实际生物种群中的应用。
答案3: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理论之一,由达尔文提出。
它指的是在生存斗争中,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从而将其有利特征遗传给下一代;而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则更容易被淘汰。
这个过程逐渐导致种群中基因频率的改变,推动生物种群的进化。
实例:长颈鹿的进化是一个典型的自然选择例子。
在非洲草原上,树木的叶子往往位于较高的位置。
那些颈部较长的长颈鹿更容易吃到树叶,因此获得更多的食物来源和生存机会。
这些长颈鹿在繁殖时,其长颈特征被遗传给后代。
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长颈鹿种群的颈部逐渐变长,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形态。
题目4:(5分)
简述人体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主要区别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以抵御病原体。
答案4: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两大重要部分,它们在抵御病原体时各有侧重但又相互协同。
•主要区别:
•细胞免疫:主要由T淋巴细胞介导,针对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或癌细胞等靶细胞。
T细胞能够识别并结合到靶细胞上,导致其裂解死亡,从而清除体内的病原体或异常细胞。
•体液免疫:主要由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产生抗体来中和病原体或标记其以便其他免疫细胞清除。
抗体是蛋白质分子,能够特异性地结合到病原体表面,阻止其进入细胞或使其失去活性。
•协同工作:
在抵御病原体的过程中,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往往协同作用。
例如,当病原体入侵人体时,首先会被先天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如巨噬细胞识别并吞噬。
这些细胞还会将病原体的抗原呈递给T细胞和B细胞。
T细胞被激活后能够直接杀伤被感染的细胞或分泌细胞因子来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同时B细胞被激活后分化为浆细胞并产生大量抗体来中和病原体。
这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抵御病原体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