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特殊教育改革下随班就读生的数学教学的优化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特殊教育改革下随班就读生的数学
教学的优化措施
摘要:随班就读指的是,一部分有着心理问题的学生在普通学校普通的班集
体受到教育,以轻微智障学生为重点教育目标。

但是,这部分随读生的现况并不
乐观,因为本身的智商问题和认知难题,造成他们对数学题目的理解比普通的学
生难得多,且普通的学校的老师大部分缺少对应的特殊儿童教育技巧,导致他们
在数学课堂中逐渐被忽略,由随班就读转变成混读。

本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探究了小学数学随班就读的高效方式,以期辅助随读生在
小学低年级段数学课堂中有所收获。

关键词:随班就读生;特殊教育;数学教学;优化
一、优化随班就读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氛围
1、加强课堂关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时,老师要根据课程内容来构建适合的情境,使随班就读生在适合
的学习情境中平稳心理,正常投入。

如,在课堂教学“平均分”这一基本概念时,老师可以先让一位随班走读生帮自己把30颗棒棒糖赠送给8个小伙伴。

他先将
棒棒糖每个人分1颗,看一下手上还有多余就又每个人分1颗,直到分完。

这时
老师让学生仔细观察,目前8个学生手上的棒棒糖总数是不是都是一样的?学生
们异口同声地说:“都是一样的。

”老师在这时首先引出要教学的课程内容,另
一方面把握住该学生“平均分”时实际操作的方法正确后,立即给予夸奖和鞭策,使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实施分层教学,重视课堂学习效果
针对相同课程内容,老师应该根据两类儿童智力的差异情况,各自建立不一
样的课程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呈现。

对普通的学生,明确根据纲要和课本
的规定明确课程目标;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应降低要求,降低坡度。

具体包含:(1)接纳知识的容量上应小,总数少;(2)理解知识的难度系数要小,只规定
随班就读学生理解基本的、简单的知识就可以了;(3)只重视认读能力和理解
力的塑造。

例如,在教学与“规律”相关的内容时,对普通的学生的认知目标是:需要利用物件的合理排序,大概了解排序的规律性,会根据规律性列举接下来物品。

而随班就读生则只需要了解物品的合理排序,大概了解最容易的排序规律性,尽量能根据规律性列举接下来物品;对普通的学生的技巧目标规定是:利用涂颜色、布置数学教具的活动,塑造个人动手能力,调动创新精神;而随班就读生则
只需要能够利用涂颜色、布置数学教具的活动,塑造个人动手能力就可以了。

3、还原算理,紧抓运算
计算不光是小学数学的根本,也是人着眼于社会发展着眼于运用的一项必备
技术。

对于随读生来讲,了解简易的计算方法不光有助于后继的数学学习,还有
益于他们未来步入社会生活、融入到社会发展。

所以,老师要塑造随读生的运算
能力。

第一,老师要把握住形象性课堂教学。

如一年级上册《1~5的了解》配了一
张院落图,图上有1到5相匹配数目的物体,普通学生借助原有的生活实践多多
少少地了解了这五个数,同时能准确找出相匹配的数。

但是,随班生因为智力上
的问题,他们数数的实践经验非常少,只靠课本上的场景素材难以唤起他们的记忆。

这时,老师就可以借助丰富的数学用具,协助随读生相互对应的构建数的概念,或是进行多种形式的游戏,利用多个感官的联动,增强随读生的掌握能力。

第二,老师要抓算理。

算理是计算方法的根,老师要给随读生戴上一付“眼镜”,协助他们穿透繁杂生疏的式子发现简易亲切的本源。

二、协助随班生建立充分学习数学的动机
1、加强对随班生心理问题的疏通
随班生数学课上精力很难集中,不敢高声讲话,不肯动脑子,担心老师发问等。

老师应该及时采取相应对策,有效疏通和解决他们的这部分心理问题。

2、融合日常生活现实进行课堂教学
老师要融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现实和原有的生活实践来进行课堂教学。

此外,
重视从生产现实中导入数学问题,最终又把数学问题运用到现实中,让学生感受
生活中随处都需要用数学,感受到数学的意义所在,从而爱上数学。

3、对随班生作业题中的心理疏导
对于随班生的本身状况,从深度上应与普通学生区别开,有不一样的作业题
需求和不一样的作业量,使这部分学生能“吃得下”,使他们在心态上能接受。

在评改作业题时,需注意维护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不可以对他们期待过高,尽量
多地让他们取得成功的感受,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三、促进对随班生的个别教学有效化
1、消除学生的心理顾虑
心理学专家研究表明:精神愉快、心态开朗的学生学习充分,学习成绩良好;而心态低落的学生,学习处于被动,学习成绩相对来说比较差。

所以,老师需要
构建愉快的学习气氛,让随班生卸掉心理负担,能与普通学生同样充分、积极地
加入学习活动。

2、予以关爱和关怀
教学环节中,看待随班生要一碗水端平,不偏见,不给他们“贴上标签”,
特别要予以他们多一些呵护,并教育、鞭策全体学生张开友好之手去协助这些学
有困难、生活需要协助的伙伴,在班里建立一种团结互助、均等互济的良好环境。

3、满足需要,提高自信
随读生和普通学生是一样的也拥有认同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可是因为他们的
行为表现远不如同年龄学生出众,在老师和伙伴的疏远中慢慢地丧失了自己的自信。

实际上他们也会有很强的进取心,也期盼获得成功,所以,老师、学生家长
应辅助他们寻找到适宜的竞争目标,及时予以激励性评价和具体指导,以提高其
学习的自信心。

结语:随班生进入到普通小学校的数学课堂中,这只不过是教学方式上的融合,此外,还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从随班生的特殊教育需求入手,从推动随班生合理参与学习过程开始,慢慢地实现随班生与普通学生能够在相同时间、相同教室,学习相同课程内容的参与本质上的深度融合,从而使随班生也能享受到真正的,与普通学生一样的受教育权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他们的自我发展与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妙兰.浅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198-199.
[2]杨猛.特教不特殊,营造大融合——南京市江宁区翠屏山小学随班就读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特殊教育,2017,(15):17-18.
[3]肖鹏.随班就读学生教育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2019(9):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