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16、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1、积累课后词语,会读、会写、会用。
2、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策略与反思纠错与归纳
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重点难点】 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2、
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
这样安排的好处。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给词语释义萌.发()孕.育()载.途()翩.然()三年五载.()草长.莺飞()销声匿.迹()
2、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3、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4、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5、研究物候学有何意义?
【合作探究】
1、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2、阅读课文6-10段,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当堂训练】
完成《新学案》65页,第 1-5题。
【课后巩固】
完成课堂练习册第 31页1-6题
16、大自然的语言(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
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课后巩固】
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所包含的物候知识。
策略与反思纠错与归纳
【自主学习】
1、赏读文章1、2段,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2、文章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它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它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3、在科学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还具有生动性。
找出文段
中的一组反义词以及描写四季景象的语句。
【合作探究】
1、“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
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几千年来,
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同学们比较下改文与原文的表
达效果有和不同?这两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左右”一词可否去掉?为什么?(这样的句
子在文中还有吗,请找出来加以分析)
3、找出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当堂训练】
1、燕子是益鸟,一对燕子一天可捕捉8000多只虫。
2、燕子善飞,其飞行速度每小
时可达120公里。
3、燕子善于辨识方向,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越冬地飞行时,能够发现
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随道,向目的地前进。
请同学们参考以上资料,结合自己对燕子的观
察了解,写一段文字介绍燕子的某一特点,尽量体现说明文的科学性和生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