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推断题10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推断题10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推断题
1.A ~F 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且均含一种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其中A 是单质;B 、C 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E 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反应①中出现火星四射现象;反应②会放出大量的热。

其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均已略去。

(1)写出E 的化学式_____,A 物质的主要用途是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生成物F 是_____色固体;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答案】CO 2 供给呼吸 3Fe+2O 2点燃Fe 3O 4 黑 CaO+H 2O==Ca(OH)2
2H 2O 22MnO 2H 2O+O 2↑ 分解反应
【解析】
【分析】
推断题要注意找突破口,可以从典型物质、典型现象、典型组成、典型反应等方面寻找,也可以从特征用途、元素或物质之最、反应基本类型、反应条件等方面寻找。

【详解】
(1)都含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且A 是单质,E 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由此可知A 是氧气,能供给呼吸,E 是二氧化碳,故填CO 2和供给呼吸;
(2)根据“火星四射”可知F 是四氧化三铁,那么①的转化就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填3Fe+2O 2Fe 3O 4和黑色;
(3)含有氧元素的液体常见的有水和过氧化氢,水通电分解可以得到氧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又可以生成水,A 和C 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可知C 是水, B 就是过氧化氢,能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物质有水和可溶性碱,所以D 应当是可溶性的碱,且这种碱是由水和物质反应得到的,符合条件的只有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则D 是氢氧化钙,故填CaO+H 2O=Ca(OH)2;
(4)由上分析可知③发生的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故填2H 2O 22H 2O+O 2↑。

2.A ~E 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通过一步反应直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 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B 是胃酸的主要成分;C 水溶液呈蓝色,常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D 属于碱:E 属于盐。

(1)则C 的化学式为______。

(2)A 与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E 转化为D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CuSO 4 Fe+2HCl=FeCl 2+H 2↑ Na 2CO 3+Ca (OH )2=CaCO 3↓+2NaOH
【解析】
【分析】
根据“A ~E 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 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A 是铁;根据“B 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则B 为稀盐酸;根据“C 水溶液呈蓝色,常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则C 为硫酸铜溶液;根据“D 属于碱:E 属于盐”,结合图框,则推测D 可能为氢氧化钠,E 可能为碳酸钠溶液,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详解】
(1)根据分析,则C 的化学式为CuSO 4。

(2)A 与B 反应,即铁与稀盐酸反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 ═FeCl 2+H 2↑。

(3)E 转化为D ,即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 2CO 3+Ca (OH )2═CaCO 3↓+2NaOH 。

故答案为:
CuSO 4;Fe+2HCl ═FeCl 2+H 2↑;Na 2CO 3+Ca (OH )2═CaCO 3↓+2NaOH 。

【点睛】
本题为框图型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框图,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直接得出物质的化学式,然后顺推或逆推或由两边向中间推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3.某同学将mgZn 加入一定质量的AgNO 3和Cu (NO 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仍为mg 。

则:
(1)写出溶液中发生的任意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滤渣中一定含有②_____。

(2)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滤渣成分和与滤渣成分对应的滤液中溶质成分,写出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及结论。

_____
【答案】()332=Z Zn+2AgNO NO n +2Ag (或()2332)=Zn Zn+Cu(NO NO +Cu ) 硝酸锌
【解析】
【分析】
根据锌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将Zn加入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时,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进行分析。

【详解】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Zn>Cu>Ag,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
Zn+2AgNO=Zn NO+2Ag
()
332
65216
所以析出银的过程是固体质量增加的过程;
Zn+Cu NO=Zn NO+Cu
()()
3232
6564
所以析出铜的过程是固体质量减少的过程。

而反应前后固体质量都是mg,说明硝酸银被置换完了,硝酸铜也发生了置换反应,因此滤渣一定含有银和铜,可能含有锌;滤液一定含有硝酸锌,可能含有硝酸铜,一定没有硝酸银。

(2)
4.有A、B、C、D、E是初中五种常见的物质,它们的部分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反应关系,“→”表示转化关系)。

其中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C广泛应用
于玻璃、造纸、纺织等的生产;A和E都属于碱。

写出D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写出A物质的一种俗称______________;D转化C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A和B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灭火(答案合理即可)火碱(或烧碱、苛性钠)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解析】
【分析】
由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得出B为HCl,C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等的生产,推测C 为碳酸钠,A能与盐酸反应,与碳酸钠可以相互转化,A和E都属于碱,可得A为氢氧化钠,碳酸钠能与D相互转化,可以推测D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E反应,且E为碱,故推测E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相互转化,代入反应和转化关系图中,符合要求,故推导正确。

【详解】
由分析可知D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一种用途是灭火;A物质为氢氧化钠,它的俗称为:火碱(或烧碱、苛性钠);D(二氧化碳)转化为C(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 + CO2 == Na2CO3+H2O;A(氢氧化钠)和B(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故填:灭火(答案合理即可);火碱(或烧碱、苛性钠);2NaOH + CO2 == Na2CO3 + H2O;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5.A~G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物质(“→”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
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F是初中阶段常见的两种氧化物;B、D是初中阶段常见的两种碱; G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E是人体胃液中的一种酸,它们之间有如下图的相互转化
关系(图中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物质的俗称是_ ,
(2)C的化学式为__ 。

(3)写出化学反应①和②的化学方程式:
①__ ____;②____ _______。

【答案】(4分,每空1分)
(1)烧碱(2)Na2CO3
(3)CO2+ Ca(OH)2==CaCO3↓+ H2O Na2CO3+ Ca(OH)2==CaCO3↓+ 2N aOH
【解析】
G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可想到是碳酸钙,E是人体胃液中的一种酸可想到是盐酸,再根据B、D是初中阶段常见的两种碱,可想到B是氢氧化钠,D是氢氧化钙,A、是初中阶段常见的氧化物又能与氢氧化钙反应,即可推知A是二氧化碳,F是初中阶段常见的氧化物而且可有氢氧化钠反应得到,即可推知F是水,C既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又可以与氢氧化钠相互转化,可以想到C是碳酸钠
6.下列图示中A为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C为胃酸的主要成分,G为蓝色沉淀,各物质间的反应均在溶液中进行,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请回答以下问题:
B溶液中的阴离子是_______(填名称),I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生成G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为:_______________;
(3)①②③④四个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D物质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答案】氢氧根离子氯化亚铁 Fe+CuCl2=FeCl2+Cu CuCl2+2NaOH=Cu(OH)2↓+2NaCl
③④ +2
【分析】
A为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则A为铁;C为胃酸的主要成分,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所以C为盐酸;G为蓝色沉淀,则G为氢氧化铜;氢氧化铜(G)一般由氢氧化钠与可溶性的铜盐溶液反应生成,所以B、D分别为氢氧化钠或铜盐中的一种,C(盐酸)能与B 反应生成E和F,B与D反应生成F和G(氢氧化铜),所以B为氢氧化钠,E为水,F 为氯化钠,则D为氯化铜;A(铁)与C(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A与D(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所以H为氢气,I为氯化亚铁,J为铜。

【详解】
(1)由分析可知,B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于水后解离出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故填氢氧根离子;
由分析可知,I为氯化亚铁,故填氯化亚铁。

(2)由分析可知,反应②是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Fe+CuCl2=FeCl2+Cu;
生成G(氢氧化铜)的反应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钠与氢氧化铜,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uCl2+2NaOH=Cu(OH)2↓+2NaCl。

(3)反应①是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②是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③是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④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铜沉淀,属于复分解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③④,故填③④;
物质D为氯化铜,其中得到金属元素为铜,铜的化合价为+2价,故填+2。

7.根据图示推断(假设均完全反应),请回答问题:
(1)D是______(填化学式)。

(2)若B是水,则A是______(填化学式)。

(3)若B是酸,则与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写出上述图示中生成白色沉淀C和红褐色沉淀E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生成白色沉淀C的反应:______;
生成红褐色沉淀E的反应:______。

【答案】FeCl3 Fe2(SO4)3 Fe2O3+3H2SO4=Fe2(SO4)3+3H2O Fe2(SO4)
+3BaCl2=3BaSO4↓+2FeCl3 FeCl3+3NaOH=Fe(OH)3↓+3NaCl
3
【解析】
加入氯化钡后生成的白色沉淀C不溶于硝酸,且生成黄色溶液D,故C是硫酸钡,由于D 加入氢氧化钠后会生成氯化钠和E氢氧化铁,则D是氯化铁,有色溶液含有的溶质是硫酸铁,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详解】
(1)D是氯化铁,化学式为FeCl3;
(2)若B是水,A是溶解后形成的硫酸铁溶液,故A是硫酸铁固体,化学式为Fe2(SO4)3

(3)若B是酸,则与A发生的反应为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该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H2SO4=Fe2(SO4)3+3H2O;
(4)上述图示中生成白色沉淀C和红褐色沉淀E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SO4)
3
+3BaCl2=3BaSO4↓+2FeCl3、FeCl3+3NaOH=Fe(OH)3↓+3NaCl。

8.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A、B、C、D都是氧化物,E、F、G都是金属单质,且F为导电性、导热性最好的金属,A和G均为红色固体(其中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G物质的化学式___。

(2)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___。

(3)写出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写出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4)从微观角度解释B和D两种物质性质不同的原因___。

【答案】Cu 冶炼金属或做燃料 3CO+Fe2O3高温
2Fe+3CO2 CO+CuO
Cu+CO2分子构成
不同
【解析】
【详解】
(1)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C、D都是氧化物,E、F、G都是金属单质,且F为导电性、导热性最好的金属,所以F是银,A和G均为红色固体,G会转化成银,所以G是铜,A和B生成的E会与转化成铜,所以A是氧化铁,B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C反应会生成铜,所以C是氧化铜,D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G 是Cu;
(2)B是一氧化碳,用途有冶金、做燃料;
(3)反应①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
3CO+Fe2O3高温
2Fe+3CO2;反应②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
碳,化学方程式是:CO+CuO
Cu+CO2;
(4)从微观角度解释B和D两种物质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1个二氧化碳(CO2)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CO)分子多1个氧原子。

9.A、B、C、D、E、F六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C都是维系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B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原料,F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E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能发生反应;“→”表示能转化。

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
(1)F的俗称是_________。

(2)已知反应①、②、③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反应④会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4)D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熟石灰(或消石灰)2H2+O2 点燃
2H2O放出
Na2CO3+Ca(OH)2=CaCO3↓+2NaOH
【解析】
试题分析:B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原料,那么B是二氧化碳;F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那么F是氢氧化钙;E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那么E是盐酸;A、C都是维系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那么A、C可能是氧气和水,根据转化关系,A是氧气,C是水。

氧气和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氧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水;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D既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也能与盐酸反应,那么D可能是碳酸钠。

把推断的物质代入转化关系,推断正确。

考点:物质的推断
10.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表示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
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B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物质D的类别为__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若A是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B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D的水溶液显蓝色。

则C—D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
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答案】CO2酸置换反应 CuSO4+Ca(OH)2=CaSO4+Cu(OH)2↓(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
【详解】
(1)若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E是碳酸钙,B会转化成碳酸钙,所以B是二氧化碳,A、B会相互转化,所以A是一氧化碳,D会与碳酸钙反应,所以D是盐酸,C会与一氧化碳、盐酸反应,所以C可以是氧化铁(或氧化铜等),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 是CO2,物质D的类别为酸;
(2)若A是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所以A是氧气,A、B会相互转化,B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所以B是水,D的水溶液显蓝色,所以D可以是硫酸铜,B生成的E会与硫酸铜反应,所以E是氢氧化钙,C会与氧气、硫酸铜反应,所以C是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D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D-E 的反应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沉淀,化学方程式是:CuSO4+Ca (OH)2=CaSO4+Cu(OH)2↓。

11.A、B、C、D、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为黑色固体,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D为无色气体,E为一种可溶性碳酸盐,B、C、D都由两种元素组成,且C中不含B、D中的元素。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 C的化学式为。

(2) B转化为D时所需要的一种化合物是。

(3) 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1)HCl(2)CO (3)C+ 2CuO高温2Cu + CO2↑ 置换反应
【解析】
试题分析:框图式的推断题,抓住一些特殊的反应现象、特殊的性质及特殊的反应条件等级题目的“题眼”,该题的题眼B为黑色固体,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可判断为CuO,黑色固体A能与CuO反应,可判断为单质碳,D为无色气体,又能与单质碳反应,可判断为二氧化碳,故E为一种可溶性碳酸盐,常见为碳酸钠或碳酸钾,B、C、D都由两种元素组成,且C中不含B、D中的元素。

可判断为盐酸
(1)C为盐酸,化学式为HCl
(2)B为CuO,D为二氧化碳,故B转化为D时所需要的一种化合物是CO,发生的反应为:CO+ CuO加热Cu + CO2
(3)A为碳,B为氧化铜,两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2CuO高温2Cu + CO2↑;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考点:框图式的推断题
12.如图是某同学学习了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后绘制的知识网络图,其中A、B、C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已知A是一种硫酸盐,其溶液呈蓝色,B能用于灭火,“﹣”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能相互反应.
(1)按物质分类,C属于_____(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2)写出C的一种物质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NaOH与A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
【答案】酸 HCl+ Na OH = NaCl+H2O(合理即可,如稀硫酸或稀硝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2Na OH+ CuSO4 =Cu(OH)2↓+ Na2SO4
【解析】
(1)由碱的化学性质:碱能与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等反应;A、B、C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已知A是一种硫酸盐,其溶液呈蓝色,则A为硫酸铜溶液;B能用于灭火,则B 为二氧化碳,为非金属氧化物;故C属于酸,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2)C为酸,盐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合理即可);(3)NaOH与硫酸铜溶液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溶液,会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

13.思维导图是激发大脑潜能,练就科学思维的有效方法。

图示中A~E是初中化学常见
的物质,属于不同类别,C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图中“﹣”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相互
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生成另一种物质。

分析推理,回答问题:
(1)物质C的化学式:_____;D→E反应的实质为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CaCO3锌原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锌离子和氢分子 Ca(OH)2+2HCl=CaCl2+2H2O
2H2O 通电
2H2↑+O2↑
【解析】
【分析】
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属于不同类别,C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所以C是碳酸钙,A能与D反应,能与碳酸钙反应的物质是酸,所以D为酸,可能是盐酸,五种物质为不同类别物质,A、B、E分别为单质、氧化物和碱中的一种,A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生成C (碳酸钙),所以A只有碱[Ca(OH)2],能与A[Ca(OH)2]相互转化的氧化物是水,所以最后猜测E为单质H2,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1)所以C是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D→E的反应可以是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实质为:锌原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锌离子和氢分子;
(2)反应①是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
CaCl2+2H2O;
(3)反应②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H2O 通电
2H2↑+O2↑。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4.现有铁、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等五种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相互反应和转化关系(“﹣”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是_____,C与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要实现A转化为B,需要的另一种反应物是_____,B与C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

(3)D转化为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答案】HCl Fe+2HCl═FeCl2+H2↑二氧化碳复分解反应 Fe2O3+3CO 高温
2Fe+3CO2
【解析】
【分析】
根据“现有铁、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等五种物质”,结合图,能与其它四种物质反应的物质为稀盐酸,而氧化铁可以转化为铁,氢氧化钠可以转化为碳酸钠,故推测A为氢氧化钠,B为碳酸钠,D为氧化铁,代入检验。

【详解】
(1)根据分析,C的化学式是HCl,C与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

(2)要实现A转化为B,即氢氧化钠转化碳酸钠,需要的另一种反应物是二氧化碳;B与C反应,即碳酸钠与稀盐酸生成氯化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3)D转化为铁,即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O3+3CO 高温
2Fe+3CO2。

故答案为:
(1)HCl,Fe+2HCl═FeCl2+H2↑.(2)二氧化碳,复分解反应。

(3)
Fe2O3+3CO 高温
2Fe+3CO2。

15.如图中每条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甲、乙、丙、丁分别为Mg、BaCl2、Na2CO3、HCl中的一种。

(1)写出乙和丙的化学式: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甲和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和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反应①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反应,又称为_________反应。

【答案】(1)Na2CO3HCl
(2) BaCl2+Na2CO3==BaCO3↓+2NaCl Mg+2HCl==MgCl2+H2↑
(3) 复分解中和
【解析】
分析:对于给定物质在表格转化中的解决,可以采取先综合物质之间的转化后将之与表格对应的方法解决.本题中H2SO4是整个反应中的核心,而给定的物质中有三种物质与之能够反应,所以要从这一点进行突破.
解:在给定的转化关系中,硫酸与甲、乙、丁三种物质反应,而甲、乙、丙、丁(Mg、BaCl2、Na2CO3、HCl)中只有HCl不和硫酸反应,所以丙为HCl.而丁只能够和硫酸和盐酸都反应,所以丁为Mg.
在剩余物质(BaCl2、Na2CO3)中,既能与硫酸反应,也能与Ca(OH)2反应的是Na2CO3,所以乙为Na2CO3,则甲为BaCl2.
所以甲 Mg;乙 BaCl2;丙 Na2CO3;丁 HCl.
故答案:
(1)Na2CO3;HCl;
(2)BaCl2+Na2CO3=BaCO3↓+2NaCl; Mg+2HCl=MgCl2+H2↑;
(3)复分解;中和.
点评:解答时可以先将表格分析,可以看出在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有三种能够和硫酸反应,只有丙不与之反应,所以先确定丙为HCl.
16.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A、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俗称纯碱,F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写出A、D的化学式:A______,D______
(2)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图中物质相互间发生的反应。

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答案】O2 HNO3或H2SO4 Ca(OH)2+Na2CO3=CaCO3↓+2NaOH置换反应
【解析】
【分析】
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A、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俗称纯碱,所以C是碳酸钠,F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所以F是水,A和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A是氧气,氧气会转化成B,B和碳酸钠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是二氧化碳,水会转化成E,E和碳酸钠会反应,所以E可以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都会与D反应,所以D可以是硫酸或硝酸,氧气和氢气会生成水,水通电会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和木炭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会发生反应,水和氧化钙会生成氢氧化钙,二氧化碳和碳酸钠可以相互转化,碳酸钠、氢氧化钙都会与硫酸反应,推出的A~F中都含有氧元素,推导合理。

【详解】
(1)由分析可得, A是O2,D是HNO3或H2SO4;
(2)通过推导可知C与E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3)水通电生成氧气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氧气和氢气生成水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水和氧化钙会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氢氧化钙和酸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碳酸钠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图中物质相互间发生的反应,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点睛】
该题为图形推断,解题关键是从题干中找到突破点,而该题的切入点是C俗称纯碱,由此再结合题干和图形完成此题。

17.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

其中,A、B、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B和C含有的元素完全相同,E是一种重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你完成以下空白:
(1)D的化学式为_____。

(2)请写出B→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A→C的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
(4)请说出C的一种用途:_____
【答案】H2CO3 Ca(OH)2+CO2=CaCO3↓+H2O 化合反应作燃料或冶炼金属
【解析】
【分析】
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均含同一种元素,B和C含有的元素完全相同,B、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C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A会转化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所以A是碳,E是一种重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E和B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 是二氧化碳,C是一氧化碳,E就是碳酸钙,D与其它四种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D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所以D是碳酸,带入验证,推理正确。

【详解】
由分析可知(1)D的化学式为H2CO3;
(2)B→E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3)A→C的反应是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4)C是一氧化碳,可作燃料或冶炼金属。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8.实验室中现有一固体混合物A,其中可能含有 Na2CO3、BaSO4、NaC1、CuO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

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

(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