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单元整合3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4)“怎么办”,要从不同的主体去思考,从设问条件、材料信息等 方面作具体分析。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二、有关“个人收入分配”的命题 1.设问模式 (1)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2)当前条件下,怎样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2.答题要素 (1)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怎样实现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 提示:表现+制度+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①收入分配公平的表现。 ②坚持分配制度。 ③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 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 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④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 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 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2)四比。 横向比较(一般有差距),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储蓄 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支比较,投资、消费与出口比较,公 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比较,三大产业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 国家比较,进口与出口比较等。 纵向比较(一般有发展),如快速(缓慢、平衡、健康)发展、波动 幅度减小(平衡、增大),但是也有差距拉大、达到国际警戒线、比 较单一等。 整体比较(整体上),多元化、多样化、协调拉动等。 分类比较,注意共性和个性;关注特殊节点,如最高点、最低点、 转折点。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3.解题方法 认真审题是正确答题的前提。审题应做到四审、四比。 (1)四审。 一审设问:设问是图表类非选择题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不同的设 问决定了不同的答题方向。审设问时,应宏观把握设问之间的关系; 微观上具体分析设问的要求,弄清设问的指向。 二审图表:重视图表标题,因为图表标题是图表的眼睛,是图表的 归纳性语言,审好图表标题有利于对每个图表所揭示和反映的问题 做到心中有数,也有利于准确地组织答案;关注图表中项目数据的 变化,关注时间、地点,这是我们运用相关理论答题的依据。 三审注释:弄清注释的性质,是阐释性、对比性的还是补充性的, 在组织答案时可以灵活运用。 四审分值:关注分值,学会参考分值答题。
单元整合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一、国家怎样通过财政调节经济 1.财政是一种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数量、 方向的控制,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 衡及经济结构优化,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国家通过财政调节经济,是一种逆向调节,即在不同的经济形势 下,国家运用与宏观经济形势相反的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平稳 运行。 (1)在经济增长滞缓,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运行主要受 需求不足制约时,国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 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2)在经济发展过热,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国家应采 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来抑制总需求, 从而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3)当经济相对平稳发展时,国家应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即松紧 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宏观上既要防止通货膨胀的苗头继续 扩大,又要防止通货紧缩的趋势重新出现;既要坚决控制投资需求 膨胀,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既要对投资过热的行业进行控制,又 要着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具体说来,就是要注重把 握“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十六字方针。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2)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提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反对平均主义、 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①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三、图表类非选择题解题方法 1.题型特点 图表类非选择题一般由“标题、图表、注释”三部分组成。设问 通常是由两个或三个小问组成,常见的设问方式有:表1、表2分别 (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表1、表2有何内在联系;请你谈谈对 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如何解决图表反映的问题。 2.图表形式 灵活多样。图表类非选择题可分为图式和表格式两种,图式有柱 状图、折线图、曲线图、饼状图之分;表格式有横向排列和纵向排 列之别。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9/5/25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3
谢谢欣赏!
2019/5/25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4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4.答题策略 设问是多种多样的,答题时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设问,按不同要求 作答。 (1)对于“图表(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等设问方式,不仅要写出图 表(材料)反映的现象,还要注意从现象到本质的揭示。当然,如果后 面的设问单独考查本质,则另当别论。 (2)“图表(材料)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不能仅仅在显性信息的层 面上揭示其联系,还应进行概括,上升到本质、制度的高度。图表 (材料)之间的联系通常有因果关系、对立统一关系、理论与实践 关系等。 (3)“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要从原因、意义两个方面来思考。 原因包括理论依据、现实依据,意义要从设问中的不同主体、不同 层次来思考。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 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