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子宫腺肌症(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效验良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方】子宫腺肌症(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效验良方
子宫腺肌症是正常位置的子宫内膜向肌壁内良性侵入,伴随子宫肌层弥漫性增生,本病多发生在35~50岁经产妇,中医认为,子宫腺肌症属月经失调和痛经范畴,其病理产物为离经之血,形成瘀血,瘀血内结,日久成症,不通则痛,治疗宜活血化瘀,温经通络。
方一少腹逐瘀汤灌肠
【主治】:子宫腺肌症,症见月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伴有逐渐加重的痛经。
【方药】:小茴香20g,干姜15g,延胡索20g,没药15g,当归10g,川芎15g,肉桂10g,赤芍15g,蒲黄20g,五灵脂20g。
【用法】:用开水煎熬至200ml,低压缓慢保留灌肠,右侧卧位20分钟,平卧20分钟,灌注时间为月经来潮前3天开始直到月经干净停药,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
【编按】:32例患者治疗后半年随访观察,痊愈10例,好转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5%。
方中小茴香、干姜、肉桂温经散寒,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行瘀,没药、蒲黄、五灵脂、延胡索活血化瘀止痛,全方改善血液循环对子宫平滑肌有一定松弛作用,少腹逐瘀汤浓煎至200ml,在经前3天至月经结束盆腔充血期间行直肠保留灌注,使药液易吸收,并搜剔脉络,祛瘀消症,使其通则不痛。
通过直肠给药达到疏通气血,温经通络止痛目的。
方二中药外敷法
【主治】:子宫腺肌症,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继发性渐进性痛经、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子宫增大、不孕等。
【方药】:桂枝、吴茱萸、当归、丹参、艾叶、乌药各20g,三棱、莪术各15g。
【制用法】:使用中药包热敷下腹正中部位,自制药布袋大小约20cmx20cm,隔水蒸20分钟后,待温度适宜,不烫伤皮肤,热敷下腹正中部15分钟,每天1~2次,经净后3天开始外敷,持续至月经来潮前停用,此为1疗程,共3疗程。
有生育要求的自测基础体温,基础体温升高
后停用。
【编按】:本中药外敷方中当归补血又能行血,既可通经调经,又能活络止痛;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桂枝在该方中与寒凉药配伍舍其温热之性,取其通行经脉气血之意;三棱、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用于癥瘕痞块,痛经,瘀血经闭;吴茱萸散寒止痛、艾叶温经止痛、乌药行气止痛。
本方配伍寒热兼顾,共奏破血消瘤、散结止痛之效。
30例患者经过治疗痊愈13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
方三宫外孕2号方加减
【主治】:育龄期女性子宫腺肌症,症见经量增多和经期延长以及逐渐加剧进行性痛经,妇检子宫呈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部性结节隆起,质硬有压痛,B超检查子宫增大,肌层肥厚,肌层中可见种植内膜引起的不规则回声增强,内膜偏移,CA125升高。
【方药】:赤芍15g,丹参20g,三棱10g,莪术10g,鳖甲15g(先煎),牡丹皮10g,浙贝母10g,鸡内金10g,夏枯草15g,全蝎5g。
【加减】:小腹胀痛加延胡索、木香、蒲黄、五灵脂以行气止痛,经期延长、经行不畅加红花、牛膝以活血调经,经量过多者去三棱、莪术、丹参加蒲黄、三七粉、益母草、血余炭以化瘀止血,气血虚弱加茯苓、白术、党参、黄芪健脾益气。
【用法】:经前7日至经期结束煎服,每日1剂,疗程3个月。
【编按】:方中赤芍、丹参、牡丹皮活血化瘀,三棱、莪术破瘀消痼,鳖甲、鸡内金、夏枯草、浙贝母软件散结,全蝎行气破瘀散结。
诸药合用,化瘀消瘤,故疗效较好。
另外,治疗期间应注意精神、饮食起居调节,经前经期忌寒冷、辛辣、滋腻、刺激性食物。
46例患者经过治疗治愈28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65%,随访3个月,复发7例。
方四四物汤加味
【主治】:子宫腺肌症,症见继发进行性痛经,其痛固定不移,拒按,经血量多如崩或淋沥不断,经色紫黯有瘀血块,经期延长,B超检查及妇科内诊检查均提示子宫明显增大,舌质紫黯有瘀斑(点)。
【方药】:当归18g,赤白芍各10g,川芎12g,熟地黄6 g,香附10g,益母草10g,生黄芪12g,水蛭粉6g(冲服)。
【用法】:于经前5~7日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若瘀血重者,可加泽兰15g,益母草增至15g,水蛭粉增至10g;阴虚内热者加地骨皮、连翘各10g;气虚甚者增黄芪用量为18g,加白术10g;血虚甚者加何首乌15g、阿胶10g;宫寒者加艾叶10g、肉桂6g;肝气上逆者加夏枯草12g、代赭石30g,经至停药。
【编按】:疗程最短3个月,最长8个月,平均5个月,51例中,治愈40例,好转11例,总有效率100%,其中4例50岁以上者经治疗3个月后经量逐渐减少,至随访时有2例已绝经,亦判断为治愈。
四物汤为行气活血经典方剂,善治血瘀、血虚并见之妇科病,故以之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子宫腺肌症,可获良效。
方五内外同治法
【主治】:子宫腺肌症,症见痛经、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少数可有月经前后点滴出血等。
【中药内服】:采用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组成:桂枝10g,茯苓15g,丹皮15g,赤芍15g,桃仁10g,水蛭6g,牛膝15g,三棱15g,莪术15g,浙贝母15g,八月扎15g,半枝莲15g,香附15g,延胡索15g,杜仲15g。
【用法】:水煎服,2天1剂,每天3次,随症加减烦热、口干苦、大便干者加炒黄岑10g,郁李仁15g;气血亏虚加党参15g,黄芪30g;月经量多去莪术、水蛭,加仙鹤草20 g,茜草20g。
【中药外治】:采用中药药垫方治疗,组成:艾叶10g,肉桂10g,白芷20g,白丁香花根20g,防风10g。
【制用法】:上药碾成细末,用双层纱布剪成直径10cm的圆形,将药末均匀撒在纱布上,覆盖同样大小双层纱布,用缝纫机环绕循环缝合固定即药垫,用时将药垫置于神阙穴(肚脐)上,用腹带固定。
内服药于经前10天服用,连服10天;中药垫于经前2天开始使用,连用7天,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编按】:本组60例中,痊愈39例,有效2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
加味桂枝茯苓丸其功效行气通阳,活血散结,方中桂枝、杜仲、香附补肾温经,行气通阳,通达中下二焦,鼓舞气血运行;赤芍开阴散结;丹皮、桃仁、牛膝、三棱、莪术活血祛瘀;茯苓益脾渗湿;延胡索
止痛;水蛭、半枝莲、八月扎、浙贝母逐瘀消坚、破积通络,又因痛经与冲、任、督等经脉有关,而3脉均起于小腹之中,故取神厥穴外敷中药垫以增强温经散寒,止痛逐瘀消坚之功。
中药垫中白芷、防风解痉止痛,散寒;肉桂温里散寒,以助内服药治内寒;白丁香花根破积消坚;艾叶乃妇科要药,温经逐瘀散寒,活血祛瘀止痛。
诸药共奏温经散寒,活血散结之功。
神厥穴外敷中药垫合内服加味桂枝茯苓丸,用于治疗子宫腺肌症,内外结合,使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功效增强,将养、调、消、补、通相结合,使补虚不恋邪.驱邪而不伤正,通宫养宫血,促进子宫内膜组织细胞死亡,治疗子宫腺肌症,疗效甚佳,且经济实惠,方便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