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与中国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塞尔维亚与中国的关系
塞尔维亚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和塞尔维亚是友好国家。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推进,中塞政治关系也不断升温。
两国在历史上有合作与发展的可能性、必要性,同时两国也在“17+1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进行了诸多政治实践,成果显著。
而在未来,中塞政治关系预计将会继续向前、向好发展。
本文从两国政治关系发展的原因谈起,旨在从官方与民间、中国与欧洲等角度分析中塞政治关系的发展,并对未来发展前景做出预测。
在当今风云变幻的世界舞台上,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与其他国家的政治关系正被全世界关注。
中国与塞尔维亚政治关系发展的一大因素是两国有着相似的历史经历与文化观念,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凝聚了共识,提供了可能性,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共识类”的原因。
另一方面,在当今这个多极化格局逐渐推进的世界,中塞加强合作、发展政治关系也有其必要性。
只有合作,才能共赢,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站稳脚跟、向前迈进。
作为新时代学习外语的青年,研究对象国与自己国家的政治关系既是深化对当今世界局势认知的必然要求,也能为未来推进两国关系向好发展蓄力。
只有充分了解彼此,才能做出准确的、合理的判断。
因此,研究中塞政治关系很有必要。
中塞政治关系发展的基础与大背景
巴尔干的过往
巴尔干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火药桶”,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巴尔干地区成为了列强争夺的焦点呢?我们先从地理角度分析: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部,在这里,我们将巴尔干地区定义为位于巴尔干半岛的11个国家: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克罗地亚、波黑、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希腊和土耳其的一小部分(3%左右)。
在南斯拉夫解体前,前六个国家为一体。
巴尔干半岛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口构成复杂,民族、宗教多样。
在民族方面
,本地区有十多个较大的民族聚集区,比如塞尔维亚人、阿尔巴尼亚人、土耳其人等等;在宗教方面,本地区有东正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影响力较大的宗教,语言不同,文字也不统一(比如有的民族使用西里尔字母,有的民族使用拉丁字母)。
宗教和民族也导致了该地区文明体系的差异,在教会与国家、民主与自由、法制观念等方面,各民族宗教的看法各有差异。
我们由该地区的共性问题再来看塞尔维亚这个国家的“个性问题”:塞尔维亚位于巴尔干半岛中部,领土面积相对周边国家来说较大,地理条件优越,人口、民族众多,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
对于许多大国而言,在占领整个巴尔干地区,向世界其他部分扩张,最终实现全球目标的整个过程中,征服塞尔维亚是极其重要的一步。
著名的俄罗斯哲学家和地缘政治出版人亚历山大·杜金做出过如下评述:“谁控制了塞尔维亚,谁就控制了巴尔干半岛,谁控制了巴尔干半岛,谁就控制了庞大的地中海战略地区。
这是一条地缘政治公理。
纵观整个历史,塞尔维亚人已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抛开外部的大国争夺因素,巴尔干内部的矛盾也层出不穷(塞尔维亚与阿尔巴尼亚关于科索沃的争夺、塞尔维亚与克罗地亚的历史冲突等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地理、民族、宗教文明等种种因素使巴尔干地区,尤其是塞尔维亚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火药桶”,饱受战争困扰。
中国的历史背景
让现今的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一点是,中华民族从未有过殖民侵略他国的历史。
但近代的中国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落后挨打”,被他国侵略的境地。
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虽然原因不同,但在历史方面,中塞有着相似的被侵略、被争夺、被瓜分的经历。
自古以来,儒家传统文化就倡导“和”,和谐万邦,和气生财。
近代的历史更是加强了国人渴望和平、希望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意愿。
所以从身份认同和价值观的角度来看,塞尔维亚文化具有与中国
的道家和儒家思想相似的地方,即提倡非暴力和广泛责任(在和谐的背景下关心每个人的利益。
这两点中塞政治关系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当今世界局势
如今,中美两国在科技和贸易领域竞争激烈,在政治和舆论上展开激烈辩论。
以五眼联盟为首的西方国家也在暗中牵制中国的大国崛起,中国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需要在一带一路寻求更多以塞尔维亚等国为代表的中东欧国家的合作伙伴,寻求更多愿意与中国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伙伴,这也为中塞政治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必要性。
首脑外交中的中塞政治关系
——以“17+1合作”为例
当代外交实践中最引人注目的新方式是由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日益频繁地直接参与的首脑外交。
2012年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建立了中国—
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最初是“16+1”合作,希腊在2019年正式加入,变为“17+1合作”。
下文中2019年以前发生的事写为“16+1”,2019年希腊加入后的事情写为“17+1”),双边的首脑外交十分活跃。
定义
何为“首脑外交”?根据2016版《赛奇外交学手册》的定义,就是“最高政治领导人的会晤”。
美国学者普利施科认为,“当外交超出部长级而达到最高一级时,就被认为是首脑外交”。
首脑外交的形式主要有首脑会晤、首脑通信通话、首脑派出特使或私人代表、首脑个人对外政策声明。
发展进程
2012-
2017年间,中塞领导人在16+1合作机制下进行了多次会晤,增进、发展了两国的政治关系。
2012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华沙会见塞尔维亚总理;2013年8月,塞尔维亚总统访华;2014年12月,李克强访问塞尔维亚并出席16+1领导人会晤;2015年11月,塞尔维亚总理访华并出席16+1领导人会晤;2016年6月,习近平访问塞尔维亚,中塞元首一致决定将双边关系由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017年5月,习近平会见来华出席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塞尔维亚总理、候选总统武契奇,双方就深化共建“一带一路”达成多项共
识。
这些举措都是中塞政治关系发展进步、向前向好的表现,也彰显着首脑外交的重要作用。
作用与意义
高层交往是国与国之间交往的高级形式,起着指引大方向的作用。
中塞首脑外交也发挥着高层的政治引领作用,引领中国一带一路的贯彻实施,也引领、指导了“16+1合作”。
其次,中塞首脑的频繁外交也促进了中塞双边政治关系发展,起着巩固政治基础、加强政治互信的作用。
再者,在领导人会晤时,两国形象会被媒体放大,所以也能借此机会让欧洲、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与塞尔维亚,起着塑造与宣传形象、加深理解的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中塞政治关系
“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于2013年9月出访哈萨克斯坦期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倡议和10月在出访印度尼西亚期间提出要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的结合。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带一路与上文“17+1合作”的关系:“17+1合作”偏向于首脑外交、高层交往,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奠定了基础,而“一带一路”倡议既包括官方,也包括民间,是中国与中东欧地区合作发展的另一种形式。
塞尔维亚与中国在实现
“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优势
从塞尔维亚的角度来看,像上文提到的一样,塞尔维亚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
塞尔维亚所处的中东欧地区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纽带,是打通“一带一路”西进欧洲的重要桥梁。
“17+ 1合作也为”一带一路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而且塞尔维亚的交通设施较齐备,劳动力成本普遍比西欧国家低,劳动力素质普遍比东南亚国家较高,适合投资设厂经商。
从中国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既有必要性,也有紧迫性。
中国也是塞尔维亚的四大外交支柱之一。
塞尔维亚重视发展对华政治和经济关系,视中国为重要合
作伙伴。
因此,中塞在一带一路合作中各有优势,加强交流合作,发展政治关系,将起到互利共赢的作用。
合作成果与意义
2017年11月28日,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的贝尔格莱德至旧帕佐瓦段举行了正式开工仪式。
塞尔维亚总理布尔纳比奇在开工仪式上表示,匈塞铁路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跨境基础设施项目,是欧洲和中国的重要合作项目,将使塞尔维亚成为巴尔干地区的交通运输中心。
她激动地将这条铁路称为“通向未来之路”。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塞尔维亚也在中国的帮助下走出了2020年新冠疫情的阴影。
由此可见,双方合作成果显著,关系不断向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