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机械效率》教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机械效率》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记住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说出机械效率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设计实验测量机械效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的公式。
(二)教学难点
1、机械效率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2、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三、教具
轻质、重质单滑轮各一个、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钩码若干、铁架台、细线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下面的图形),动力对绳子做的功跟动滑轮对物体做的功相等吗?
学生猜想:
猜想1:动力对绳子做的功应该等于动滑轮提升重物所做的功。
猜想2:动力对绳子做的功应该不等于动滑轮提升重物所做的功,动力对绳子做的功可能大一些。
猜想3:动力对绳子做的功可能小一些。
(二)进行新课
1、活动:再探动滑轮
师: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
生:实验。
学生讨论并设计和准备实验。
师:要计算出手拉绳做的功和动滑轮对钩码做的功,要测出哪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学生:需要单滑轮、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钩码、铁架台、细线等。
师: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进行实验?请大家谈谈实验的设计方案。
学生:用动滑轮提升重物上升一定高度,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物重G、拉力F;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上升的高度h、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再根据功的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动滑轮提升重物做的功(W1=Gh)、动力对绳子做的功(W2=Fs),两者相比较就可以知道它们的大小是否相等。
师:实验过程中有没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学生讨论:尽可能拉重物匀速上升。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
请大家根据我们所设计的实验,设计出一张表格用来记录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
学生设计表格。
师:实验时为什么要测多组数据?
学生讨论。
师:通过改变钩码的重测得多组数据,比较出W1、W2的大小关系,从中归纳出的一致性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和说服力。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教师将填好的表格投影出来。
师: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的结果是……?
学生:动力对绳子做的功总大于动滑轮对物体做的功!
师: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并回答:动力拉绳子除了将物体拉升外,还将动滑轮也提升了,并且还要克服摩擦!
引出新的物理概念。
1、有关机械的三种功。
(1)、有用功(W有):机械对物体所做的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
(2)、额外功(W额):对人没用却又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W总):使用机械时,人们实际所做的功。
(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师:同学们,你能指出刚才实验中的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吗?
学生讨论回答:实验中对物体所做的功是有用的;将动滑轮提升并克服摩擦所做的功是没用却不得不做的,是额外功;本实验中人拉绳子实际所做的功包括了有用功和额外功,是总功。
2、机械效率——机械性能的重要标志。
师:在使用机械时,有用功只占总功的一部分,我们总希望有用功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
不同的机械,不同的使用情况都会造成两者比例的不同。
有用功所占比例的高低是衡量机械性能的重要标志之一。
师:于是,我们专门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
机械效率(η)来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比例的大小。
师:某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70%,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学生:该起重机所做的有用功占总功的70%。
师:机械效率有没有可能等于或大于100%?
学生讨论发言。
师小结:任何机械都要受到重力,并且相对运动的零部件间存在摩擦,因此额外功不能避免,从而所做的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师:提高机械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减少能源损耗,降低生产成本,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机械效率呢?
学生思考。
师提示:根据η=W有/W总= W有/W有+W额入手进行思考。
学生讨论:可以减少额外功,增加有用功!
师: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去做呢?
学生思考、回答:是要减轻机械自重,保持良好润滑,减小机械各零部件之间的摩擦,从而减少额外功;还可以让机械在承受范围内满负荷(多提重物)工作,从而增加有用功,提高效率!
师归纳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