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领域课程―― 国际市场营销实务课程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领域课程――《国际市场营销实务》课程设计方案
编制时间: 2008.06.15 编制人:刘红燕
课程名称国际市场营销实务课程编号50263029 课程总学时:64-72 学期: 3
前导课程:
进出口业务、国际商务理论与应用后续课程:
国际企业管理、网络营销
职业行动能力:
1、会应用恰当的方法(例如问卷调查法等)进行一手资料的搜集与市场调研
2、会进行二手资料的搜集,对整个市场环境进行分析
3、会根据调研结果进行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
4、会结合企业自身资源和环境,进行SWOT分析,并设计出4P营销策划方案
课程学习目标:
1、掌握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建立营销的理念
2、掌握国际市场营销的整个操作流程
3、熟悉当前国际营销的特点,能够进行国际市场调研、分析,进行国际市场开拓
4、能就选择的目标市场进行恰当的策略选择
5、掌握设计4P营销策略的方法
6、能通过训练,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提升团队意识、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创
新能力
对课程教学的宏观设计
根据国际营销的实际工作过程设计来设计教学内容,打破教材本身的框架,把所有的知识汇集起来,以一个问题或目标为主线,把整本书的教学演变为一个连贯的、实际操作的业务训练,按照“发现国际营销机会---- 进行营销规划----设计4P营销组合和全面的营销方案”的步骤设计教学。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通过上面地模块,把整个国际营销实务课程紧密和实际运作结合起来,形成了“发现国际营销机会---- 进行营销规划----设计4P营销组合和全面的营销方案”的一个以“工作程序”为主线的“APIDEI”的实战营销法。

其中A代表“Assign”,表示老师布置项目;P代表“Practice”,表示学生根据项目要求,去完成任务;I代表“Instruct”,表示在学生做的过程中老师不断给予指导;D代表“Discuss”,表示学生完成项目后,要进行讨论和交流;最后一个E代表“Estimate”,表示每个项目结束,针对结果都要有个评估;最后一个“I”代表“Improve”,表示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训练得到技能提升。

《国际市场营销实务》课程学习情境设计方案
课程编号:50263029 编制时间: 2008.7 编制人:刘红燕
《国际市场营销实务》课程教学单元设计方案
《国际市场营销实务》课程学习情境设计方案
课程编号:50263029 编制时间: 2008.7 编制人:刘红燕
国际市场营销实务课程教学单元设计方案
课程编号:50263029 编制时间: 2008.7 编制人:刘红燕
《国际市场营销实务》课程教学单元设计方案
课程编号:50263029 编制时间: 2008.7 编制人:刘红燕
《国际市场营销实务》课程教学单元设计方案
课程编号:50263029 编制时间: 2008.7 编制人:刘红燕
《国际市场营销实务》课程学习情境设计方案
课程编号:50263029 编制时间: 2008.7 编制人:刘红燕
《国际市场营销实务》课程教学单元设计方案
《国际市场营销实务》课程教学单元设计方案
《国际市场营销实务》课程教学单元设计方案
《国际市场营销实务》课程学习情境设计方案
课程编号:50263029 编制时间: 2008.7 编制人:刘红燕
学习领域课程――《国际市场营销实务》课程设计方案
编制时间:2008.06.15 编制人:刘红燕课程名称
国际市场营销实务
课程编号
50263029
课程总学时:
64-72
学期:
3
前导课程:
进出口业务、国际商务理论与应用
后续课程:
国际企业管理、网络营销
职业行动能力:
会应用恰当的方法(例如问卷调查法等)进行一手资料的搜集与市场调研
会进行二手资料的搜集,对整个市场环境进行分析
会根据调研结果进行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
会结合企业自身资源和环境,进行SWOT分析,并设计出4P营销策划方案
课程学习目标:
掌握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建立营销的理念
掌握国际市场营销的整个操作流程
熟悉当前国际营销的特点,能够进行国际市场调研、分析,进行国际市场开拓
能就选择的目标市场进行恰当的策略选择
掌握设计4P营销策略的方法
6、能通过训练,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提升团队意识、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对课程教学的宏观设计
根据国际营销的实际工作过程设计来设计教学内容,打破教材本身的框架,把所有的知识汇集起来,以一个问题或目标为主线,把整本书的教学演变为一个连贯的、实际操作的业务训练,按照“发现国际营销机会---- 进行营销规划----设计4P营销组合和全面的营销方案”的步骤设计教学。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通过上面地模块,把整个国际营销实务课程紧密和实际运作结合起来,形成了“发现国际营销机会---- 进行营销规划----设计4P营销组合和全面的营销方案”的一个以“工作程序”为主线的“APIDEI”的实战营销法。

其中A代表“Assign”,表示老师布置项目;P代表“Practice”,表示学生根据项目要求,去完成任务;I代表“Instruct”,表示在学生做的过程中老师不断给予指导;D代表“Discuss”,表示学生完成项目后,要进行讨论和交流;最后一个E代表“Estimate”,表示每个项目结束,针对结果都要有个评估;最后一个“I”代表“Improve”,
表示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训练得到技能提升。

按照上面的模块,整个课程设计成一个“实战”训练课,课程的宏观组织按照两条主线展开,一条线索是根据上面模块,学生一开始就分组成立“公司”,选择经营的产品,然后依托一个“虚拟公司”开始国际营销的“业务运作”,从认识国际营销入手,从利用国际调研方法和手段分析国际市场环境、消费者行为、竞争者情况开始,到选择目标市场、制定营销规划,到最后具体营销策略的实施、管理和控制,每一个环节学生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实训并提交阶段性报告,同时每个阶段性的任务都是一个大项目,每个大项目又有若干小项目,大项目套小项目,环环相扣,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学习、消化、掌握,使庞杂的理论教学转化为生动的“实战”训练。

另一条线索是学生的“虚拟公司”一开始就选择一家国际化的中国企业,以这个企业作为一个“典型样本”,按照上述的“国际营销业务流程”,根据老师布置的阶段性任务展开研究,最后有一个完整的“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完成这两个线索的训练后,学生还接受一个“软件”的训练,通过在线实训弥补“实战”中的一些不足,例如如何处理供应商、采购商等相关利益者的博弈的关系。

通过这种“以工作过程进行教学设计,以工作流程重组教学内容、以真实任务为载体”的实战法为中心的“工学结合”模式,实现了教学内容“模块化、任务化、实战化”。

采用的教学方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典型案例分析法、书面口头汇报法、头脑风暴法、引导文法
课程考核方式:
1、最后的笔试---30%
2、形成性考核---70%,包括三部分:
(1)阶段性项目的书面报告---20%
(2)每个项目的口头汇报和回答问题----20%
(3)团队考核---5%
(4)自我学习情况---5%
(5)下企业情况、走访市场情况---10%
(6)学生自评、互评----10%
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序号
学习情境名称
建议
学时
学习目标
教学载体
学习情境1
认识国际市场营销
6
深刻理解营销的内涵,建立国际营销的理念
案例、网站
学习情境2
寻找国际市场营销机会
14
掌握进入国际市场前进行调研的路线和方法
项目、案例、
网站
学习情境3
确定目标市场
12
掌握STP的目标市场确定的方法;
掌握目标市场的常用策略
项目、案例、
网站
学习情境4
设计4P营销组合策略
40
掌握国际市场营销的4P策略
项目、案例、网站
课程教学资源:
1、国际市场营销实务教学网站:/2007/sgj/index.asp,可以查阅实训指导书、教案、多媒体课件、图片、案例等;
2、教材:《国际市场营销》,重庆大学出版社,刘红燕主编;
3、教学软件:市场营销模拟沙盘及软件。

学生学习该课程的能力要求:
国际商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国际
贸易、经济学等;
基本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教师教学能力要求:
熟悉整个课程体系,并有实践经验;
有较好的组织课程、策划、组织学生完成项目的能
力;
3、善于引导学生。

《国际市场营销实务》课程学习情境设计方案
课程编号:50263029 编制时间:2008.7 编制人:刘红燕
学习情境编号
1
学习情境名称
认识国际市场营销
学时
6
(学习情境的)学习目标:
掌握市场营销、国际营销的基本概念;
理解营销发展的历程;
深刻理解国际营销的核心理念;
能就相关企业案例进行营销理念的思考。

学习情境主要学习内容
教学单元名称
建议学时
教学载体
教学单元1-1
国际营销理念的建立
国际化企业的案例
建议教学方法:
典型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
学习情境的重点:
准确理解营销的概念;
理解营销发展的历程;
建立营销的理念。

学习情境的难点:
区分营销和销售的;
理解市场营销发展的历史;
建立营销理念,并用该理念分析现实企业。

考核方法
通过学生完成任务情况,检查对营销理念的掌握。

教师讲授的主要内容:
什么是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的核心理念;
营销和销售的区别;
国际营销环境的变化。

学生自主学习或完成的主要内容:
市场营销的发展历程;
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国际营销的区别;
企业进行国际营销的目的。

本学习情境的教学资源:
网站
《国际市场营销实务》课程教学单元设计方案教学单元编号
1-1
教学单元名称
国际营销理念的建立
学时数
3
所属学习情境编号
1
所属学习情境名称
认识国际市场营销
学习目标
主要能力指标
掌握市场营销、国际市场营销的概念;
了解国际市场营销发展历程;
理解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国际营销;
深刻理解“营销”的理念。

相关能力指标
搜集资料能力;
分析典型案例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建议:通过设计的案例和“模拟情景”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课后任务布置驱动学生进一步学习
教学单元的重点:
国际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和营销理念;
市场营销的发展历程。

教学单元的难点:
区分“销售”和“营销”;
帮助学生建立营销理念;
理解市场营销的发展和环境背景的关系。

教学资源:
教学网站、教材、实训指导书、教案、多媒体课件、图片、案例、软件、实物、辅具等。

教学单元的教学微观设计
整个单元
教学安排
老师课堂设计:
介绍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整体要求以及考核方式
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教学
首先,以若干学生熟悉的跨国公司海外盈利数据说明国际营销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引入国际市场营销的课程;
接着,引出学生对“营销”概念的思考。

老师通过对两家企业“业务员”工作的“模拟演示”,引导学生比较二者区别,引导学生总结出“销售”和“营销”的区别,并提出营销的“核心理念”----发现需求、满足需求、引导需求的过程,并选择若干企业比较说明营销核心理念的价值。

布置一个美国企业发展的典型案例,要求学生在自学教材的基础上,按照要求完成案例讨论,掌握营销发展的历程,同时老师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宏观环境的变化导致的营销观念的变化、发展,理解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影响。

3、下课前布置课后任务:
(1)分组成立公司,为公司设计名字,从第二次课开始按照公司就坐,同时要带公司牌、业务夹上班,并说明企业取名的用意;
(2)选择2家当地国际化的企业说明这两家企业国际化的目的;
(3)举例说明国际营销和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的区别。

以上任务下次课检查。

学生任务
课堂上案例的讨论;
课后的三个小任务(见上面设计思路)。

载体
美国皮尔斯宝面粉公司发展的案例;
课堂职业情境的模拟;
课后的三个任务。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案例分析法;
小组讨论法;
情景模拟法。

学习成果
学生公司成立,并获得虚拟资金,以公司形式开始运作;
对于布置的3个任务进行交流讨论,进一步解决本单元学习难点。

学习效果评估
老师根据学生查阅资料情况,进行点评,并按照公司完成的情况,给与适当“资金奖励”。

《国际市场营销实务》课程学习情境设计方案
课程编号:50263029 编制时间:2008.7 编制人:刘红燕
学习情境编号
2
学习情境名称
寻找国际市场营销机会
学时
14
(学习情境的)学习目标:
掌握通常的搜集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的方法
会选择恰当方法进行宏微观环境分析
能设计问卷进行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调研和分析
学习情境主要学习内容
教学单元名称
建议学时
教学载体
教学单元2-1
国际营销常用的调研方法
2
案例、网站
教学单元2-2
国际市场宏微观环境分析
6
项目
教学单元2-3
国际市场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6
问卷
建议教学方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典型案例分析法、书面口头汇报法、头脑风暴法
学习情境的重点:
国际营销调研的基本程序和常用的调
方法;
国际市场营销宏微观环境分析的基本方
法;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学习情境的难点:
进行宏微观环境的分析,对SWOT分析法的应
用;
理解最终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特点,并知道在营
销中如何应对;
设计市场调研问卷,并能完成调研及结果分析。

考核方式:
典型案例分析研讨;
宏微观环境分析报告;
消费者购买行为市场调查报告。

教师讲授的主要内容:
国际调研的程序和常用方法;
PEST法的应用;
消费者的分类及各自特点。

学生自主学习或完成的主要内容:
国际常用调研方法的比较;
宏微观环境具体内容;
3、工业品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过程。

本学习情境的教学资源:
教材、实训指导书、教案、多媒体课件等
国际市场营销实务课程教学单元设计方案
课程编号:50263029 编制时间:2008.7 编制人:刘红燕
教学单元编号
2-1
教学单元名称
国际市场调研
学时数
2
所属学习情境编号
2
所属学习情境名称
寻找国际营销机会
学习目标
主要能力指标
掌握国际调研的主要指标
掌握国际调研的主要程序
掌握常用的国际市场的调研方法
能设计问卷,完成市场调研及数据的分析
相关能力指标
搜集资料能力
与人沟通谈判能力
分析典型案例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
建议教学方法:
项目驱动法(或任务驱动)
教学单元的教学载体
教材、网站、网络、任务
教学单元的重点:
国际市场营销调研的主要指标;
国际市场营销的调研方法;
市场调研问卷的设计。

教学单元的难点:
帮助学生掌握调研的基本方法;
调研问卷的设计;
完成问卷的思路和技巧。

教学资源:
教学网站、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图片、案例、实物、辅具等。

教学单元的教学微观设计
任务
就小组所负责的产品进行问卷设计;
就负责的产品走访一家实际的生产商或经销商。

载体
典型案例;
完成的调研问卷;
访问企业的计划。

安排
典型案例引入开拓国际市场时需要了解的各种信息,引导学生掌握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含义及区别;
精讲国际调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布置任务,规定学生在指定时间完成问卷设计及走访企业计划;
讲解调研的技巧,给学生时间完成任务。

形式方法手段
案例分析法;
小组讨论法;
问卷调研法;
任务驱动法。

成果展示
市场调研问卷及学习完后面课程后的分析报告
效果评估
老师根据学生后面调研问卷完成的情况,进行点评,并给与适当“资金奖励”。

《国际市场营销实务》课程教学单元设计方案
课程编号:50263029 编制时间:2008.7 编制人:刘红燕
教学单元编号
2-2
教学单元名称
国际市场宏微观环境分析
学时数
6
所属学习情境编号
2
所属学习情境名称
寻找国际营销机会
学习目标
主要能力指标
掌握国际营销宏微观环境的概念和意义;
能进行市场的宏微观环境分析。

相关能力指标
搜集资料能力;
总结归纳组织能力;
分析典型案例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

建议教学方法:
项目驱动法(或任务驱动)
教学单元的教学载体:
教材、网站、网络、任务
教学单元的重点:
国际市场营销宏微观环境的主要指标;
如何进行宏微观环境的分析。

教学单元的难点:
宏微观环境涉及的因素;
完成宏微观环境的分析报告。

教学资源:
教学网站、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图片、案例、实物、辅具等。

教学单元的教学微观设计
任务
就所在小组负责的产品进行宏微观环境的分析,并提交报告
载体
教学任务:需要完成的宏微观环境的报告
安排
简单介绍宏微观环境的涉及因素,及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影响;
介绍SWOT分析方法;
布置完成宏微观环境报告的任务,同时讲解调研的技巧,给学生时间完成任务。

形式方法手段
小组讨论法;
任务驱动法。

成果展示
宏微观环境的分析报告
效果评估
老师根据学生报告完成的情况,进行点评,并给与适当“资金奖励”。

《国际市场营销实务》课程教学单元设计方案
课程编号:50263029 编制时间:2008.7 编制人:刘红燕
教学单元编号
2-3
教学单元名称
国际市场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学时数
6
所属学习情境编号
2
所属学习情境名称
寻找国际营销机会
学习目标
主要能力指标
掌握消费者市场的分类,并能比较其区别;
掌握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形成过程和每个阶段的特点;
能结合前面设计的市场调研问卷,完成当地市场某产品的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报告。

相关能力指标
设计问卷能力;
与人沟通谈判能力;
完成项目的规划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

建议教学方法:
项目驱动法(或任务驱动)
教学单元的教学载体:
教材、网站、网络、任务
教学单元的重点: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分类和区别;
消费者购买行为形成的过程和每个阶段特点;
针对不同阶段的购买行为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

教学单元的难点:
能针对消费者购买行为每个阶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营销手段;
能利用调研方法完成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调研分析。

教学资源:
教学网站、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图片、案例、实物、辅具等。

教学单元的教学微观设计
任务
1、根据所给“虚拟资金”完成两次完整的“购买行动”
2、利用前面的调研问卷,增加“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调研问题,并完成问卷
载体
一次完整的“购买任务”
完成的调研问卷
安排
精讲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形成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各个阶段应该采取的营销思路;
给每个小组“10万”虚拟资金,要求作为消费者完成一次“真实的购买任务”,买一件15万以上的产品,买一件5000元以下的产品;
每个小组“公司”上台介绍自己公司的购买过程,并总结分析两次购买行为的区别,并展示“购买成果”;
通过提问、讨论来明晰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特点;
布置调研任务,给学生时间完成任务。

形式方法手段
实战法;
小组讨论法;
问卷调研法;
任务驱动法。

成果展示
学生购买的“产品”;
市场调研问卷及学习完后面课程后的分析报告。

效果评估
根据每个公司的购买任务的完成情况,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完成一个项目或任务需要具备的逻辑思维,对于“购买任务”真实化的小组,把购买产品作为奖品奖励;
老师根据学生后面调研问卷完成的情况,进行点评,并给与适当“资金奖励”。

《国际市场营销实务》课程学习情境设计方案
课程编号:50263029 编制时间:2008.7 编制人:刘红燕
学习情境编号
3
学习情境名称
确定目标市场
学时
12
(学习情境的)学习目标:
掌握目标市场的内涵;
掌握寻找确认目标市场的STP法;
掌握国际市场市场细分的步骤和方法;
掌握目标市场的不同策略;
掌握目标市场定位的步骤和方式;
能恰当选择细分因素进行市场细分,并能较准确根据内外部资源确定目标市场,并恰当进行市场定位。

学习情境主要学习内容
教学单元名称
建议学时
教学载体
教学单元3-1
市场细分
4
案例、网站
教学单元3-2
目标市场策略选择
4
项目
教学单元3-3
目标市场的定位
4
项目
建议教学方法:
典型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
学习情境的重点:
市场细分的程序;
市场细分因素的选择;
确定目标市场并恰当选择目标市场策略;
准确进行市场定位。

学习情境的难点:
市场细分因素的选择;
选择目标市场市场及策略;
恰当进行市场定位。

考核方法:
通过学生完成任务情况,检查对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的掌握。

教师讲授的主要内容:
什么是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因素的选择;
三大目标市场策略;
市场定位的内涵和策略。

学生自主学习或完成的主要内容:
最终个人消费者市场和工业品市场市场选择细分因素的差异;
市场细分的原则;
选择不同的目标市场策略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市场定位的原则和思路。

本学习情境的教学资源:
网站
《国际市场营销实务》课程教学单元设计方案
教学单元编号
3-1
教学单元名称
市场细分
学时数
4
所属学习情境编号
3
所属学习情境名称
确定目标市场
学习目标
主要能力指标
掌握国际市场细分的概念;
了解国际市场细分的步骤;
掌握不同市场细分因素的选择。

相关能力指标
搜集资料能力;
分析典型案例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建议:
通过设计的案例和“模拟情景”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课后任务布置驱动学生进一步学习
教学单元的重点:
市场细分的程序;
2、市场细分因素的选择;
3、确定目标市场。

教学单元的难点:
市场细分因素的选择;
确定目标市场。

教学资源:
教学网站、教材、实训指导书、教案、多媒体课件、图片、案例、软件、实物、辅具等。

教学单元的教学微观设计
整个单元
教学安排
老师课堂设计:
引出“市场细分”的渊源,分析其在国际营销中的意义;
根据市场消费者的两大分类,逐一讲解二者市场细分不同因素的应用和选择,在此过程,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
布置一日本江崎糖果企业进军泡泡糖的市场的节选案例,请学生通过市场细分为该企业确定将进军的目标市场;
布置课后作业,请学生对东盟市场进行细分,然后为自己小组负责的产品选择目标市场;同时,就开学就选择研究的跨国企业样本搜集资料,分析该企业的目标市场;
下次课请每个小组进行汇报,并就各自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和讨论,进一步掌握市场细分。

学生任务
课堂上案例的讨论;
课后根据所给案例的背景,进行市场细分,并为江崎糖业公司确定目标市场;
分析研究的“跨国公司”的样本的目标市场;
对东盟市场进行细分,并为自己小组负责的产品确定目标市场。

载体
日本汽车进军美国市场的案例;
日本江崎糖业公司进军垄断的泡泡糖市场的案例;
课后样板跨国公司的目标市场分析的任务、东盟市场细分的任务。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案例分析法;
小组讨论法;
任务驱动法。

学习成果
三个任务的结论进行汇报,有PPT和书面的;
对于布置的3个任务进行交流讨论,进一步解决本单元学习难点。

学习效果评估
老师根据学生查阅资料情况,进行点评,并按照公司完成的情况,给与适当“资金奖励”。

《国际市场营销实务》课程教学单元设计方案
教学单元编号
3-2
教学单元名称
目标市场策略选择
学时数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