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在食品及医药行业的开发与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在食品及医药行业的开发与应用
刘 涛1,刘 宁1,方桂珍2
(1. 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6;
2. 东北林业大学 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摘 要:植物纤维素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可再生资源,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文从纤维素的结构、性质谈起,对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在食品、医药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纤维素;衍生物;开发;应用
Application of Cellulose and Its Derivatives in Fields of Food and Medicine: A Review
LIU Tao1,LIU Ning1,FANG Gui-zhen2
(1. College of Food Engineering,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Harbin 150076,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Bio-based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 China)Abstract:Plant cellulose, a renewable resource in regarding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cellulose and its derivatives in fields of food and medicine isreviewed from two aspects of chemical structures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Key words:cellulose;derivatives;development;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S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09)15-0276-05
收稿日期:2009-05-21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602258);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面上项目(11541078)作者简介:刘涛(1978-),男,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食品化学方面的研究。

E-mail:liut@hrbcu.edu.cn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最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每年通
过光合作用可合成约1000×109
t。

植物纤维素是符合可
持续发展要求的可再生资源。

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在纺织、轻工、化工、国防、石油、医药、能源、生物技术和环境保护等生产部门应用十分广泛[1],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对它的研究有着远大的发展前景。

1纤维素的概述
1.1纤维素的结构
纤维素是由 D-吡喃型葡萄糖基彼此以1,4-β-苷键连接而成的一种均一的高分子,在结晶区内相邻的葡萄糖环相互倒置,糖环中的氢原子和羟基分布在糖环平面的两侧[2]。

其结构可用霍沃思式表示如图1所示。

图1 纤维素结构图
Fig.1 Structure diagram of cellulose
HOOHO


CH2OH


OHH
1HOOH
CH2OH6
H4
HH
OH
O5123OHH
n-2
CH2OHOHH


HHOH
OH1O
1.2纤维素的性质
纤维素是具有不同形态的固体物质,密度为1.25g/cm3,它不溶于水、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能溶于铜溶液和铜乙二胺溶液等。

水可使纤维素发生有限溶胀,某些酸、碱和盐的水溶液可渗入纤维结晶区,产生无限溶胀,使纤维素溶解。

纤维素加热到约150℃时不发生显著变化,超过这温度会由于脱水而逐渐焦化,超过200℃时即开始分解。

溶胀和溶解对纤维素改性、衍生物制备和产品的加工成型都有重要意义[2]。

从纤维素的分子结构来看,纤维素分子中每个葡萄糖残基(不包括两端)在2、3、6三个碳原子上含有三个自由羟基,其中2、3位上是仲羟基(-CHOH),6位上的是伯羟基(-CH2OH),所以它具有一般醇基的特性。

它至少可能进行下列两类化学反应:一类是与纤维素分子结构中联结葡萄糖残基的苷键有关的化学反应,例如强无机酸对纤维素的作用就属此类;另一类则是纤维素分子结构中葡萄糖残基上的三个自由羟基有关的化学反应,例如对染料和水分的吸附、氧化、酯化、醚化、交链和接枝等。

从纤维素纤维的形态和超分子结构来看,在保持纤维状态下进行化学反应时,具有不均一的特征,即不同的试剂在不同的介质中只能深入到纤维中某种侧序度以下的区域(称为可及区),而不能到达侧序度更高的区域(称为非可及区),以致造成各部分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程度的不均一。

2在食品中的开发与应用
2.1作为膳食纤维使用
1998年,美国谷物化学学会(AACC)评定膳食纤维的概念为:“膳食纤维是在人体小肠中不被消化吸收,而在大肠可全部或部分被发酵的植物可食部分或碳水化合物类似物”。

根据膳食纤维的溶解度不同,可分为不溶性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和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ory fiber,SDF)。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属于不溶性纤维。

DF具有维护消化道功能和结构的多种生理作用[3]。

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着手对膳食纤维的研究与开发,美、英、德、法已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并在食品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日本80年代后期,利用可溶性膳食纤维制成的饮料包括碳酸饮料、乳酸饮料及果汁等。

国外已研究的膳食纤维主要有6大类:谷物、豆类、果蔬、微生物多糖及其它天然纤维和合成、半合成纤维,计30多个品种,其中实际应用于生产已有10余种。

经过3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膳食纤维已成为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保健食品。

2002年,膳食纤维制品在欧美销售额超过350亿美元;在日本,膳食纤维制品的年销售额近100亿美元,并已正式将之列为继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矿物质之后的“第七大营养素”。

膳食纤维在主食方面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在米饭、面条和馒头中的添加。

在米饭中添加膳食纤维,可增加米饭蓬松清香的口感;在面条中添加,则可改变面条的韧性。

膳食纤维在焙烤食品中的应用最为广泛,主要产品有高膳食纤维面包、蛋糕、饼干、桃酥等[4]。

膳食纤维的加入可以改善持水力,吸附大量水分,利于产品凝固和保鲜,同时降低了成本,如de Delahaye等[5]用高膳食纤维来稳定米糠粉。

膳食纤维添加到饮料和乳制品中使其营养成分更为丰富。

我国已经有生产液态膳食纤维牛奶及其相关液态产品的专利,并指出膳食纤维在液态牛奶中的添加量为7.2~22.4kg/t。

DelloStaffolo等[6]将膳食纤维添加到酸奶酪中,大大改变了酸奶酪的口感及流变特性。

膳食纤维还可以添加到肉制品、膨化产品、糖果、冰淇淋及调味品等。

周亚军等[7]将不同种膳食纤维添加到香肠制品中,结果表明,膳食纤维香肠在气味和色泽上无明显变化,但香肠的质地和弹性优于不添加膳食纤维的产品。

王大为等[8]将玉米膳食纤维添加到冰淇淋中,发现冰淇淋口感滑润细腻,膨胀率为98%,抗融性最好。

2.2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2.2.1脂肪替代物
随着健康观念的更新,人们对高脂肪、高热量的食品谈虎色变,低能量特别是低脂肪食品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发展极为迅速。

但由于脂肪在食品风味、质地的形成上占有重要位置,为了保持食品原有的特色,人们不得不寻求可替代脂肪的物质,脂肪替代物由此产生并且迅速发展。

一些纤维素可与其他水解胶体,如树胶和果胶配合使用代替脂肪[9]。

纤维素粉吸水后重量可达本身的3~10倍,尤其适合于少脂的汤汁中,纤维素粉可有效减少焙烤后的收缩。

微晶纤维素(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MCC)是一种以β-1,4葡萄糖苷键结合的直链式多糖,由植物原料水解成α-纤维素后,再经部分解聚后形成的结晶状纤维,呈白色细小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不溶于水,在水中可以分散。

晶体颗粒大小在2~200μm的微晶纤维素为粉状级别,主要用作填充剂或膳食纤维补充等, 无稳定功能, 其中直径在2~15μm的微晶纤维素有脂肪替代作用[10],具有良好的口感,对乳化和发泡起稳定作用,控制脱水收缩、增加黏度、光泽以及食品的不透明性,可应用于色拉类点心、冷冻点心、汤汁、乳
制品。

羟丙甲基纤维素(hydroxy propyl methyl cellulose,HPMC)是木浆中所含纤维素的衍生物,在食品工业,HPMC通常是用作冰淇淋、面包、色拉调汁等的增稠剂、乳化剂、稳定剂和保水剂[11]。

美国农业部的华莱士・横山及其他同事认为快餐与国民不断增加的肥胖率以及糖尿病发病率密切相关[12]。

他们将HPMC作为一种食物添加剂,来抑制快餐的致病率,研究结论表明纤维素衍生物也许可以对付快餐脂肪。

2.2.2纤维素衍生物作食品添加剂
长期以来,纤维素衍生物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物理改性纤维素能够调节体系的流变性质、水化作用及组织特性。

化学改性的纤维素在食品中的五个重要功能分别为:流变性、乳化性、泡沫稳定性、控制冰晶形成和增长以及结合水的能力。

微晶纤维素作为食品添加剂在1971年已经得到国际卫生组织所属食品添加剂联合鉴定委员会确认。

在食品工业中,微晶纤维素主要用作乳化剂、泡沫稳定剂、高温稳定剂、非营养性充填物、增稠剂、悬浮剂、保形剂和控制冰晶形成剂等[13]。

美国普遍应用微晶纤维素制造冷冻食品和冷饮甜食以及烹调用调味汁;东德1975年即开始生产微晶纤维素,并利用微晶纤维素及其羧化产品作为添加剂制造沙拉油、乳脂、糊精调味品;捷克斯洛伐克还利用其制造供糖尿病患者食用的营养食品和药剂[14]。

晶体颗粒大小在0.1~2μm的微晶纤维素为胶态级别,胶态微晶纤维素是从国外引进的用于乳品生产的一种稳定剂,由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口感,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制造高品质含饮料,主要用于高钙奶、可可奶、核桃奶、花生奶等的生产。

当胶态微晶纤维素与卡拉胶复合使用时,可以解决很多中性含乳饮料的稳定性问题[15]。

甲基纤维素(methyl cellulose,MC)或称为改性植物胶和羟脯氨酰甲基纤维素(HPMC)均被认证为食品添加剂[16],都具有表面活性,可在水中水解并在溶液中易于成膜,受热分解为羟脯氨酰甲基纤维素甲氧基和羟脯氨酰组分。

甲基纤维素和羟脯氨酰甲基纤维素具有油润的口感,能包裹许多气泡,具有保持水分的功能。

应用于焙烤制品、冷冻点心、汤料(如方便面的料包)、浇汁和家庭调味料[9]。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水溶性好,不被人体消化或肠道内微生物发酵,可降低胆固醇含量,长期食用具有预防高血压的功效[17]。

CMC是羧甲基纤维素,美国已将CMC纳入《美国联邦法典》中,公认为安全物质。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公认CMC安全,且人一日允许摄入量为30mg/kg。

CMC具有独特的黏结性、增稠性、悬浮性、稳定性、分散性、保水性、胶凝性功能。

因此,CMC在食品工业中可作增稠剂、稳定剂、悬浮剂、分散剂、乳化剂、湿润剂、凝胶剂等食品添加剂,已在各国得到应用[18]。

2.2.3纤维素衍生物作食品抗氧化剂
刘宁等[19]以微晶纤维素为原料,将抗氧化基团没食子酸连接在纤维素分子骨架上,制备不被人体吸收,保持或者增强其抗氧化性能的没食子酰微晶纤维素酯。

结果表明:没食子酰微晶纤维素酯对这几种自由基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其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略低于VC、没食子酸;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明显高于没食子酸,在较低质量浓度略高于VC,在较高质量浓度略低于VC;对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接近VC,但低于没食子酸;对烷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明显高于没食子酸,但低于VC质量浓度5mg/ml,没食子酰微晶纤维素酯浓度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烷基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分别达到了82.9%、23.2%、35.7%、48.9%。

3在医药中的开发与应用
天然纤维素可发生氧化、酯化、醚化等反应而得到各种纤维素醚、酯衍生物,医药上广泛用于增稠赋形、缓释、控释、成膜等目的。

医药行业中微晶纤维素(MCC)主要用作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它在水中强力搅拌下易于形成凝胶的特性,用于制备膏状或悬浮状类药物;二是利用其成型作用,用于医药压片的赋型剂[14]。

醋酸纤维素(cellulose acetate,CA)[20]可作为对乙酰氨基酚、茶碱等的包衣材料,它溶于丙酮-乙醇混合液中,喷雾包衣,调节包衣材料的组成,可取得不同的释药速度。

脂肪族混合纤维素酯[21]、芳香族混合纤维素酯在肠溶性包衣、憎水性母体和半透膜这些控制送药体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甲基纤维素(MC)是纤维素的甲基醚,是应用广泛的药剂辅料,口服安全、无毒,在肠道内不被吸收,可作为片剂的黏合剂,并具有改善崩解及溶出的作用,用于液体药剂的助悬、增稠、乳剂稳定及低黏度水溶液的薄膜包衣材料;乙基纤维素(ethyl cellulose,EC)是纤维素的乙基醚,在药剂中有多种用途,可用作片剂黏合剂、薄膜包衣材料,亦可用作骨架材料制备多种类型的骨架缓释片,用作混合材料膜制备包衣缓释制剂、缓释微丸,用作包囊辅料制备缓释微囊,还可作为载体材料广泛用于制备固体分散体。

国外通用30%的
EC水分散体进行薄膜包衣;羟丙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cellulose,HPC)水溶液包衣效果比MC好,但包衣时易发黏不易控制,可加入少量滑石粉改善;羟丙甲纤维素(HPMC)是一种非离子型纤维混合醚,具有乳化、增稠、助悬、增黏、黏合、胶凝和成膜等特性,可分别作为:黏合剂、崩解剂、缓(控)释剂、包衣成膜剂等[22]。

在药剂中具有广泛的用途,特别适用于作为缓、控释制剂的辅料[23]。

HPMC已被列入GRAS(被普遍接受为安全的材料),欧洲接受其为食品添加剂,并列入FDA非活性成分指南中(用于眼用制剂[24]、口服胶囊剂、混悬剂、糖浆剂、片剂、外用和阴道用药制剂)。

Hovoine公司的干粉吸入器就是使用HPMC胶囊作为吸入用胶囊[25]。

美国密执安大学和道化学公司为有关HPMC的临床研究提供资金,并为HPMC降低胆固醇用途申请了专利[26]。

在临床试验中,研究者们发现HPMC降低胆固醇的百分率在低胆固醇水平的患者中要比高胆固醇水平的患者中更高;除HPMC,HPC外,还有羟乙基纤维素(hydroxyethyl cellulose,HEC),羟丁甲基纤维素HBMC等纤维素羟烷基混合醚,在医药上也有应用价值[27]。

纤维素醚酯通常用于医药肠溶包衣,包括纤维素醋酸偏苯三甲酸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酞酸酯、羧甲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醋酸琥珀酸酯等多种。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酞酸酯(HPMCP)、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醋酸琥珀酸酯(HPMCAS)[28]、醋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酞酸酯(HPMCAP)[29],除广泛应用于各种肠溶制剂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外,还可作为高分子载体,制备药物的微囊、微球及药物的缓释或控释制剂等。

氧化纤维素是纤维素衍生物的一种,医用可作为吸收止血纱布[30]。

它的另一大潜在用途是:由于在纤维素葡萄糖基环中引入了羧基这一活性基团,它可用作纤维素进一步改性的中间产物,尤其是选择性氧化所得氧化纤维素[31],利用高分子化学反应,其分子中的醛基可以方便地转变为其它官能团,来获得具有新功能和新用途的纤维素衍生物。

例如,将二醛纤维素进一步氧化得二羧酸纤维素,二羧酸纤维素作为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具有优良的水溶性和抗凝血性,可用于血液透析、血浆分离及人工肾等[32],还可以用作贵重金属提取分离的鳌合剂。

此外,Tokuyama等[33]用环氧氯丙烷与右旋糖苷硫酸盐合成纤维素蛋白质吸附剂;Hata等[34]将聚赖氨酸接枝到纤维素上,得到肝素吸附剂;Ogino等[35]在纤维素上接枝缩氨酸,得到一种抗体吸附剂,治疗心肌炎;Gilchrist等[36]发现微晶纤维素以及改性的微晶纤维素具有吸附蛋白质的功能[34]。

4纤维素及其衍生物作为在食品及医药方面开发的优点
纤维素衍生物来源丰富,是由天然纤维素加工而成的,在自然界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因此,纤维素衍生物资源容易得到。

纤维素衍生物产品价格便宜,作为食品添加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例如,果胶70元/kg,琼脂80元/kg,果冻粉60元/kg,黄原胶60~100元/kg,海藻酸钠30~40元/kg,PGA88元/kg,而CMC仅18元/kg[37]。

纤维素衍生物具有高取代度、高黏度、耐盐、耐酸、增稠、悬浮、稳定、持水等多功能特性,符合食品添加剂在医药中的发展方向。

除性能、作用具有多功能外,还具有对人体有益的功能。

它和纤维素一样,对人体不但无害,而且有一定的疗效作用。

作为纤维素,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患者,制作低热量的食品是有益的。

总之,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的发现及应用,对我们的现代生活影响深远,如果没有它,我们的世界会变得难以想象[38]。

参考文献:
[1]赵萍, 巩慧玲, 王雅, 等. 膳食纤维的保健作用及其新产品开发前景[J].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04, 30(3): 70.
[2]高洁, 汤烈贵. 纤维素科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5-10.[3]RAYES N, HANSEN S, SEEHOFER D, et al. Early enteral supply offiber and Lactobacilli versus conventional nutrition: a controlled trial in
patients with major abdominal surgery[J]. Nutrition, 2002, 18(7): 609.[4]金英姿. 膳食纤维的功能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J].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 2004, 7(6): 16-17.
[5]de DELAHAYE E P, JIMENEZ P, PEZ E. Effects of enrichment withhigh content dietary fiber stabilized rice bran flour on chemical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storage frozen pizzas[J].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2005, 68(1): 1-7.
[6]DELLO STAFFOLO M, BERTOLA N, MARTINO M, et al. Influenceof dietary fiber addition on sensory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yogurt
[J]. International Dairy Journal, 2004, 14(3): 263-268.
[7]周亚军, 王淑杰, 刘微, 等. 膳食纤维营养保健香肠的研制[J]. 食品工业科技, 2004, 25(2): 83-85.
[8]王大为, 张艳荣, 张雁凌. 玉米膳食纤维在冰淇淋中应用的研究[J].食品科学, 2003, 24(4): 104-107.
[9]包怡红, 生庆海. 脂肪替代物的应用[J]. 世界农业, 2001(2): 42-44.[10]成坚, 王琴, 刘晓艳. 胶态微晶纤维素在中性含乳饮料生产中的应用[J]. 中国乳品工业, 2005, 33(12): 28-30.
[11]COLLAR C, ANDREU P, MARINEZ J C, et al. Optimization ofhydrocolloid addition to improve wheat bread dough functionality a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study[J]. Food Hydrocolloid, 1999, 13(6): 467-
475.
[12]GRAHAM S. Additive might fight fast-food fat[N/OL]. 2005-03-16.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cfm?id=additive-might-fight-
fast.
[13]杨维生, 侯永发. 微晶纤维素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 林产化工通
讯, 1994, 28(1): 11-13.
[14]PLONKA A M.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crystalline and microfine cellulose[J]. Cellul Chem Technol, 1982, 16: 473-483.
[15]成坚, 曾庆孝, 林珊妹, 等. 胶态微晶纤维素的流变特性研究[J]. 食品科技, 2003(8): 14-17.
[16]HUANG X, KAKUDA Y, CUI W. Hydrocolloids in emulsions: par-ticles size distribution and interfacial activity[J]. Food Hydrocolloids,2001, 15(4/6): 533-542.
[17]ZHOU D, ZHANG L, ZHOU J, et al. Cellulose/Chitin beads for adsorp-tion of heavy metals in aqueous solution[J]. Water Research, 2004, 38
(11): 2643-2650.
[18]GENOVESE D B, LOZANO J E. The effect of hydrocolloids on thestability and viscosity of cloudy apple juices[J]. Food Hydrocolloids,2001, 15(1): 1-7.
[19]刘宁, 方桂珍. 没食子酰微晶纤维素酯的抗氧化性能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9(1): 39-42.
[20]EDGAR K J, BUCHANAN C M, DEBENHAM J S, et al. Advances incellulose ester performance and application[J]. Prog Polym Sci, 2001,26(9): 1605-1688.
[21]邵自强, 李志强, 付时雨. 天然纤维素基医药辅料的研究及应用[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2006, 14(3): 53-54.
[22]张巍. 药用辅料羟丙甲纤维素(HPMC)的应用[J]. 中国药学杂志,2002, 37(2): 93.
[23]TALUKDAR M M, VICKER I, MDDENAERS P, et al. Rheologicalcharacterization of Xanthan gum and hydroxypropylmethylcellulose with
respect to controlled-release drug delivery[J]. J Pharm Sci, 1996, 85(5):537-540.
[24]娜人, 佟艳秋, 孟令霞. HPMC-在网脱手术中的应用[J]. 内蒙古医学杂志, 1999(5): 308.
[25]汤玥, 朱家壁, 甘莉. HPMC胶囊壳对干粉吸入剂性能的影响[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4, 35(1): 32-35.[26]张肇富. 能降低胆固醇水平的食品新添加剂[J]. 山东食品发酵, 1999(1): 49-50.
[27]邵自强, 李志强, 付时雨. 天然纤维素基医药辅料研究及应用[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7(1): 6-10.
[28]刘君, 黄园, 段友容, 等. 制备对pH敏感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衍生物并研究其相关特性[J]. 华西药学杂志, 2004, 19(2): 81-84.
[30]KEVIN J E, CHARLES M B, JOHN S D, et al. Advances in celluloseester performance and application[J]. Prog Polym Sci, 2001, 26(9):1626.
[31]NORTON F J, LOVE G D, MACKINNON A J, et al. Mechanisms ofchar production from oxidized cellulose[J]. Journal of Material Science,1995, 30(3): 596.
[32]RAHN K, HEINZE T H. New Cellulosic polymers by subsequentmodification of 2,3-dialdehyde cellulose[J]. Cellulose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1998, 32(3/4): 173-183.
[33]TOKUYAMA T, NAKAYA M, KOBAYASHI A, et al. Direct extracor-poreal blood purification apparatus packed with adsorbent particles: Jpn,2001204816[P]. 2001-07-31.
[34]HATA H, TODOKORO M. Heparin adsorbents containing polylysineand removal of heparin from blood using them: Jpn, 2001218839[P].2001-08-14.
[35]OGINO E, FURUYOSHI S, HIRAI F, et al. Adsorbents for antibodies,adsorptio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dilated cardiomyopathy:Jpn, 2001286554[P]. 2001-10-16.
[36]GILCHRIST G R, BURNS M T, LYDDIATT A. Solid phases forprotein adsorption in liquid fluidized beds[M]//PYLE D L. Separations
for biotechnology. London: Royal Society Chemistry, 1994: 186-192.[37]杨之礼, 梁丽荣. CMC-Na盐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 中国食品添加剂, 1994(2): 5-7.
[38]熊犍, 叶君, 马劲. 纤维素学科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J].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6(1): 27-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