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蒽油制备COPNA树脂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重分析仪研究该 !"#$% 树脂的热行为; 环球法测定了该树脂的软化点; 以及元素分析仪分析其元 A7 + BC 研究其反应机理; 素组成。结果表明, 蒽油能够与苯甲醛合成 !"#$% 树脂, 其反应机理为酸催化下的阳离子型缩聚反应; !"#$% 树脂具有较好 的耐热D:&&? @文献标识码: % (&’*’ ) 文章编号: *’’*E-21* ’&E’@E’:
是 &’ 世纪 (’ 年代 !"#$% 树脂又称沥青树脂, 中期由大谷杉郎发明的,并为人们广泛关注的新型 热固性高分子材料 ) * + & , 。!"#$% 树脂具有热稳定性 和易加工性,固化后的树脂有很高的热稳定性。该 树脂由缩合多环芳烃结构连接而成,与石墨化处理 的中温阶段产物结构极为相似,可作为研究该温度 范围内化学反应具有良好重现性的模型化合物,可 望对过渡态碳的研究奠定技术基础
"
"# "
实验
主要原料 蒽油, 工业纯, 煤焦油中提取; 对甲苯磺酸, 分
析纯,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苯甲醛,分析 纯, 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 "# $ 反应原理 (%<=) 苯甲醛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的 ! ; 离子与蒽 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作者简介: 王赓 男 *>(1 年出生, 天津人, 北京化工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 &’*’ + ’* + *1
6!
收峰,在 ! 4** E. 左右出现的芳烃 $ 动吸收峰,表明原料中大部分都是由缩合芳香环结 构构成。 %的 吸收峰明显减小或基本消失了。这说明苯甲醛的醛 基已经被打开, 并与蒽发生了阳离子缩聚反应。 图 1 中在 ! !4*, ! 1**, ! *1* E. 6 ! 处都有磺酸基 的特征吸收峰 M!! N , 说明对甲苯磺酸已经滞留在 $%&O 特征频率区内存在着 # *,* E. 6 ! , ’( 树脂体系中了。 表示芳烃 $—= 伸缩振动。在 # *12, 1 G!4 E. 6 ! 处 的吸收峰,是亚甲基对称伸缩振动,说明化合物中 含有—$=1 —。 在反应过程中 $ 生成 % 双键断开, —$=1—, 并连接芳环, 原子一部分结合两个 % =生 成水, 一部分还原成—%=。在 ! !** E. 6 ! 附近有一 个伸缩振动峰,这个应该归属于醚键 $—%—$ 的振 动吸收,是苯甲醛在反应过程中形成的羟基发生缩 聚反应形成的。 +# + %&’() 的热重分析 $%&’( 树脂开始分解或破坏的温度实际上就 从图 ! 到图 1, 苯甲醛 ;LC./ 共振峰及 $
+
+# "
结果与讨论
%&’() 树脂的红外光谱图及分析 图 !、 图 1 中 # 22* E. 6 ! 的吸收峰为催化剂中磺
酸羟基的吸收峰以及反应中残留的少量水气中的羟 基。 在图 ! 中, 1 H!H E. 6 ! 和 1 K#K E. 6 ! 峰为原料苯 甲醛醛基 $—= 键伸缩振动及其变形振动的倍频之 间发生 ;LC./ 共振的结果。 ! K** E. 6 ! 为 $
。未固化的
!"#$% 树脂软化点低于 *-’ . / 这一点对于制备 复合材料尤为重用。由于沥青树脂是一种缩合多 环多核芳香族化合物树脂, 因缩合程度的不同, 分 为 %、 0、 ! 三阶, % 阶室温下为黏稠液体, 0 阶为脆 性固体,易溶于有机溶剂,加热可融,是一种热塑 性树脂, 成为一 0 阶树脂进一步缩聚为 ! 阶树脂, )1 + 2, 种热固性树脂 。 最初的 !"#$% 树脂是以菲为单 体, 对苯二甲醇 3 #45 6 为交联剂, 对甲苯磺酸 3 #78 6 为催化剂, 于 *’’ 9 *&’ . 反应得到线型 0 阶树脂,
第+期
王赓
由蒽油制备 %&’() 树脂
・ !・
%&’() 树脂的合成 !" #" ! $%&’( 树脂 ) 阶的合成方法 将蒽油与苯甲醛、对甲苯磺酸等按一定比例混 "# $ 合装入三口烧瓶, !** + 之前自由升温, !** + 之后 以 , + - ./0 的速率升温, 且从升温开始通入 ’1 , 其 流量为 2* .3 - ./0,并在指定温度下保温 4* 5 12* 反应体系黏度逐渐增大, 表 ./0。随着反应的进行, 明反应不断进行,此后,随时间的延续和温度的提 高, 聚合程度逐步加深, 当出现缠丝现象时, 停止反 应, 取出后快速冷却, 即为交联催化后的 $%&’( 6 ) 阶树脂。 !" #" 1 $%&’( 树脂 $ 阶的合成方法 将 $%&’( 6 ) 阶树脂在 !,* + 真空脱气泡 1* 然后按 1**+ - 17 8 1,*+ - 17 并在指定温度下 ./0, 即得 $%&’( 6 $ 阶树脂。 保持 1 5 2 7 的工艺固化, "# * 性能测试 9 ! : 元素分析 采用美国热电 ;3(<=>(!!!1 型元素分析仪, 对所制备的 $%&’( 树脂进行碳、 氢、 氮、 硫的元素 分析。 9 1 : 红外光谱测定 将制备得到的萘系、 蒽系沥青树脂样品, 用德国 布鲁克公司生产的 ?>$@%A11 型红外光谱仪进行 取 *" ,** D 干燥 红外光谱测定。用 B)C 压片法制样: B)C 粉末以及 *" *!44 D 样品放入玛瑙研钵混合,进 行研磨,加入 !# .. 的膜具中,在压力机中压片成 型。将此样片放入样品架上,用红外光谱仪进行测 定。红外光谱仪测定条件为: 扫描范围: 2*** E. 6 ! 5 扫描步长为: 2** E. 6 !; 2 E. 6 !。 9 # : 热失重分析 用日本精工 >F<@(A4*** 型热重分析仪,对蒽 油系沥青树脂样品进行热失重分析。 测定条件为: 升 温范围 室温 5 G** + ; 升温速率 !* + - ./0; 氮气流 量为 H#" # .3 - ./0。 9 2 : 软化点测定 用上海昌吉生产的 <IJ 6 1H*4; 全自动沥青软 化点试验器; 环球法对 $%&’( 树脂的软化点进行测 定。
19:;<=>?> 6@ A6:B=:>=B C679:DA7=EF EF6GE;?A> F=>?: D>?:H E:;<FEA=:= 6?7
& F%$5 5G<H*, / 5%" IJ<EKL<&
3 *? 0GLML<H N<LOGPQL=R ST !UGVLWXY 7GWU<SYSHR/ 0GLML<H *’’’&>/ !UL<XZ &? 0GLML<H B<Q=L=J=G ST #G=PSWUGVLWXY 7GWU<SYSHR/ 0GLML<H *’&@*2/ !UL<X 6
$2"2 年第 $ 期 ・ !・ 第 $3 卷
%&’()* +,%-*./0,1 炭 素 技 术
$2"24 $ 567# $3
由蒽油制备 %)8*& 树脂
& 王赓 *, , 高俊斌 &
3 *?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
摘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
*’&@*2 6
要: 以煤焦油中提取的蒽油为单体 / 苯甲醛为交联剂 / 在对甲苯磺酸的催化作用下合成缩合多核芳烃 3 !"#$% 6 树脂。采用
表 % 蒽油与苯甲醛的反应条件及结果 9"#:; - <=>;?@A;BC": DEBF@C@EBG "BF ?;GH:CG EI C8; ?;"DC@EB #;CJ;;B "BC8?"D;B; E@: "BF #;BK":F;8LF; 编号 ) ! 1 / 0 苯甲醛含 量7. )+ )4 )4 )4 )4 !) 对甲苯磺酸 反应时 含量 7 . * ! / * -+ * 间78 / / / / / / 反应温 度7, )++ )++ )++ )++ )++ )++ 软化 点7, 2+ */ 40 -+! -+4 --4 元素分析 7 . $ 443 4*2 423 )20 2+3 2!/ 2-3 -0) 2-3 2*0 423 0!) 5 /3 01/ /3 *21 /3 4** /3 0)4 /3 /-0 /3 )-+ $75 -3 !-) -3 )41 -3 )42 -3 !/+ -3 !2+ -3 1!1 残炭量 7 . !+3 /+ )+3 2+ )*3 *4 !23 44 1)3 +2 1)3 01 收率 7 . *13 *) 4)3 02 *!3 )! *+3 // 023 1+ 043 2-
% 的吸 $ 伸缩振
・ !・
炭
素
技
术
第 "& 卷
都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收率随着催化 剂用量的增加而减少。由反应原理可知,沥青树脂 的合成过程是碳正离子的亲电取代反应。重芳香烃 在 5 6 的作用下生成碳正离子,而 5 6 由催化剂提 供。所以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多,沥青树脂反应程 度加深, 收率降低, 软化点提高, 残炭量升高。当催 化剂用量低于 *. 时,交联反应速度受催化剂用量 的影响较大, 催化剂用量超过 *. 后树脂的收率、 残 炭量、软化点变化相对较小,因为当催化剂达到一 定的用量后,亲电反应的活性位有限,随催化剂用 是树脂开始急剧放热的温度, 到最高放热顶峰时, 树 脂的分解达到最大。图 ! 中 " 为蒽油的热重曲线, # 为 $%&’( 树脂的热重曲线,由热重曲线可以看出 蒽油和 $%&’( 树脂的热分解温度分别为 )*+ , 和 !)+ , ,失重到 -+. 时的温度分别为 )/0 , 和 !1+ 热分解终止温度分别为 !*- , 和 1!+ , 。 , 左右, 蒽油的失重率要明显高于 $%&’( 树脂的失重率, 而 $%&’( 树脂的 2++ , 时蒽油的残炭率为 )3 !. , 残炭率为 1!3 44. 。这是由于蒽油在对甲基苯磺酸 的催化下形成碳正离子并与交联剂苯甲醛发生交 联缩聚反应, 最终形成了长链状大分子。 "# $ 原料组成对树脂性质的影响 由图 1、 图 / 及表 - 可以看出, 软化点和残炭量 量的增加反应进行的速度变化不大,由此可见 *. 催化剂用量比较合适。与催化剂类似,随着交联剂 用量的增加,树脂的残炭量和软化点也都随之增 加, 收率随之下降。这表明交联剂越多, 其交联的程 度越大,交联剂的用量可以直接影响反应的程度以 及树脂的性能。 由于交联剂用量超过 )4. 后效果并 不明显, 所以选择 )4. 为合适的交联剂用量。 通过对 $%&’( 树脂进行元素分析可以看出, 随着催化剂、交联剂用量的增加,树脂中 $ 含量有 不断上升的趋势,而 5 含量则不断的下降,这也表 明了 $%&’( 树脂的反应程度随催化剂和交联剂的 增加而不断加深。但由于从煤焦油中提取的蒽油含 有一些重组分的杂环化合物不易与苯甲醛发生反 应,并会造成一定的空间障碍阻碍反应的进行,所
)-,
再于 &’’ 9 -’’ . 固化制得 !"#$% 树脂 ) ( + *’ , 。 随着 研究的深入,合成单体和交联剂的种类不断扩 大。例如, 单体已选用萘、 蒽、 菲、 沥青等芳香烃的 衍生物, 而交联剂则选用对苯二甲醇、 对苯二氯甲 烷、 苯甲醛、 三聚甲醛、 甲醛等 : 种。本文将报道以 蒽油为单体,苯甲醛为交联剂的 !"#$% 树脂的合 成及表征。
&I>;FEA;J 7UG WS<[G<QG[ \SYR<JWYGXP XPSVX=LW 3 !"#$% 6 PGQL< ]XQ QR<=UGQL^G[ JQL<H X<=UPXWG<G SLY XQ VS<SVGP X<[ KG<^XY[GUR[G XQ WPSQQ + YL<_L<H XHG<= L< =UG \PGQG<WG ST \ + =SYJG<G QJYTS<LW XWL[? CGXW=LS< VGWUX<LQV ]XQ Q=J[LG[ JQL<H A7 + BC? 75% ]XQ GV\YSRG[ =S Q=J[R =UG =UGVXY KGUXOLSP ST !"#$% PGQL<? AJP=UGPVSPG/ =UG QST=G<L<H \SL<=/ WS_G RLGY[/ PGQL< RLGY[ X<[ GYGVG<=XY WSV\SQL=LS< ]GPG XYQS Q=J[LG[? 7UG PGQJY=Q QUS] =UX= =UG X<=UPXWG<G SLY X<[ KG<^XY[GUR[G WX< KG JQG[ =S QR<=UGQL^G !"#$% PGQL<? 7UG !"#$% PGQL< \SQQGQQGQ HSS[ =UGPVSQ=XKLYL=R X<[ ULHU WS_G OXYJG? ‘SPGSOGP/ =UG PGQL< UXQ HSS[ \PSWGQQXKYL=R X<[ GaWGYYG<= KS<[L<H \GPTSPVX<WG XQ ]GYY? K=9 L6FB>b %<=UPXWG<G SLY; !"#$%; QR<=UGQ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