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文艺随笔二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D 3.读书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要反复阅读,才能真正读懂。
第36页,共36页。
今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 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
浅尝辄止,含贬义。
第23页,共36页。
马南邨(1912-1966),原
名邓拓 、邓子建、邓云特。笔 名马南邨、向阳生等。建国后历
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
“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即遭迫
害,1966年5月18日含冤去世,
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史》、
《燕山夜话》、《论中国历史 的几个问题》等,并与吴晗、 廖沫沙合写《三家村札记》,
“不求甚解”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 整体。所以“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因此,要反 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③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什么样论证方式?
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
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驳论的论证方式
第34页,共36页。
思考: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有 会



便

欣 然





第29页,共36页。
“盲目反对不求甚解
的态度同样没有充
作者一开头就提 出了一般人常常认为 的观点“对任何问题
分的理由”“这是 古人读书的正确态 度,我们应该虚心
不求甚解都是不好 学习,完全不应该
的”,对此,作者又 对他滥加粗暴的不
是怎样看得呢?
讲道理的非议。”
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福楼拜对莫泊桑如是说
第20页,共36页。
作者赋予这个成语新的意义: 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就是调整思想
情感,因而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
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
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第21页,共36页。
马南邨
第22页,共36页。
“不求甚解”出处
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 “好读书,不求甚解”。 原意是读书只领会要旨, 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 属褒义。
咬文嚼字:指过分地斟酌字句。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 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 人。
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锱、铢,古代的 重量单位,分别相当于一两的四分之一和二十四分之一。
观其大略:比喻工作粗糙,不认真细致。 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 不认真,不深入。
第8页,共36页。
郭沫若改字 王若虚改《史记》
韩愈改诗
第9页,共36页。
郭沫若改字
你是没有骨气的人。--你这没有骨气的人。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不好,“这”字带有贬义。

语言与情感有关
第10页,共36页。
思考 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常常用怎样的写作方 法?作用何在?
写作方法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有位老学者住的巷子 里常有人随地小便,于是他写了张“不可随
处小便”的标语张贴出去;后来,这张标语被 一个很仰慕老学者的人贴在了自家的大厅里,只 不过把原标语中几个字的顺序换了一下,就成为 一条警示语。请问,那条警示语是什么?
第33页,共36页。
讨论: ①“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 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 “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因为 “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
②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豁然贯通: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 开卷有益:读书总有好处。
作者在文中举的“几个实例”有哪些?举这些实例 有何用意?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第1页,共36页。
字谜:
小老鼠吃书
(打一四字成语)
咬文嚼字
第2页,共36页。
朱光潜
第3页,共36页。
咬文嚼字,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是什 么意思呢?
终不能复入石矣。 失望 放弃
文字一增一减 意味不同。
文字与意味有关
第14页,共36页。
火 锅 待 客
某单位来了客人,决定以特色火锅招待。 宾主团团围坐于一桌,主人见火锅里水开 了,按照当地的说法叫“水滚了”,便举 筷邀客说:“来来来,别客气!滚了就吃, 吃了再滚。”客人一听,面面相觑。
第15页,共36页。
译文: 幽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往来,只有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 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归来的僧人正在月下敲响 山门.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正在飘动,好像山石在移 动.我暂时要离开这里,但不久还要回来,要按照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 起隐居,决不食言.
第17页,共36页。
关于“推敲”的故事
一广泛的浏览式的读书 方法。
鲁迅说:书在手头,不 管它是什么,总拿来翻 一下,或看序目,或读 几叶内容,不费力,不 劳神,往往在看非看不 可的书籍觉得疲劳后, 拿来消遣。
第27页,共36页。
诸葛亮的读书方法
诸葛亮与徐庶、 石广元、孟公威 等一道游学读书,
“三人务于精 熟,而亮独观 其大略”。
第28页,共36页。
领会,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三、1.“是”和“这”有语法的强弱不同:“你是什么”只是单 纯的叙述,“你这什么”则是坚决的判断。
2.斟酌文字的分量,调整思路和情感。 3.无论阅读和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四、1、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 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1944年主持编辑了第一部《毛泽 东选集》。
第24页,共36页。
邓拓 ( 1912~1966 ) 福建闽侯(今福 州)人
不求甚解
体验反思:
对于作者的读书 观,你如何评价?请 谈谈你的认识和感受。
第25页,共36页。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语录
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 不必太滞。
第26页,共36页。
鲁迅的“随便翻翻”
全面阐述了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两层含
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 行否定,在批驳的过程中阐述“读书的要诀全
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
读”的观点。
第35页,共36页。
二、1.李广出去打猎,把草中的石头当作老虎用箭射它,箭 头射进了石头里,仔细看,发现原来是一块石头。于是又用 箭射,但最终射不进去了。 2.喜爱读书,但不一定要求完全理解,每当对书中的意思有一点
作者是怎么 驳斥那个“对
其次,阐述了“不求甚解” 四字的两层含义
任何问题不求
甚解都是不好 再次,作者从正反两方面举
的”错误观点 的呢?也就是
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 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 会意
说,作者是怎
样来论证的呢, 接着全面、更明确地解释 请同学们快速 “不求甚解”的含义
阅读课文,谈 谈本文的论证 思路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
不注意精神实质。或者当众讲话时炫耀自己 的学识。
第4页,共36页。
解题:
文中义:
贬词褒用
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
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
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第5页,共36页。
朱光潜(1897— —1986),现代美学 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实、孟石。 安徽桐城人。代表 作《文艺心理学》 《诗论》《谈美书
•小处不可随便
第12页,共36页。
王若虚改《史记》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
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
不能复入石矣。
——《史记》李广射虎
改为: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
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改为: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 石也。
第13页,共36页。
视之,石也。
发现错误,惊讶
简》等。《西方美学史》
是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
学历史的著作。
第6页,共36页。
文体介绍:
• 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 一种,它的特点是 一事一议;篇幅短小, 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 议论形象。
第7页,共36页。
思考
作者在文中举的“几个实例”有哪些?举这 些实例有何用意?
第30页,共36页。
作者先提出一个错 误的观点(树靶子), 然后加以论证,最终 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 的,从而更有力地表 明正确的观点,我们
称这种文章叫驳论文
驳论文
驳论可以鲜明地反驳
一个错误观点,也可 以是就别人论述的一 个问题发表不同看法, 或提出质疑,进行商
榷。
第31页,共36页。
首先,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
最后,提出自己所认可的读书 方法(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 阅读)
第32页,共36页。

录竖 靶
结子 上 文引
出 处 释 新 义 援 例 子 引 语




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 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 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 了解大意。
“敲”一定比“推”好吗?(联想意境)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文字与意境有关
第18页,共36页。
• 三个例子,三个角度
•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 繁简不同,意味不同 •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第19页,共36页。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
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 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 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 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 唯一的动词、
关于“推敲”的故事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推——冷寂场合 敲——热闹场合
第16页,共36页。
此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