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留别王维》古诗赏析及翻译注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浩然《留别王维》古诗赏析及翻译注释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孟浩然《留别王维》古诗赏析及翻译注释
孟浩然《留别王维》古诗赏析及翻译注释留别王维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词语解释:
违:分离。
当路:当权者。
扉:门。
⑴寂寂:落寞。
竟何待:要等什么。
⑵空自:独自。
⑶欲寻芳草去:意思是想归隐。
芳草:香草,常用来比喻有美德的人。
⑷违:分离。
⑸当路:当权者。
假:提携。
⑹扉:门扇。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两句是说他要从长安归去的原因,充满了愤怨之情,辛酸之泪——当权者是不能依靠的,他们不会给我一条做官的路;能了解我的心事,赏识我才能的人,只有你王维,这实在是太稀少了。
语气沉痛,感情真挚。
一个“谁”字,反诘得颇为有力,表明他深刻体验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滋味。
一个“稀”字,准确地表达出知音难遇的社
会现实。
言浅意深,余味悠长,耐人咀嚼,感人至深。
诗文解释:
静静地生活还等待什么呢?每天都空手而归。
想要寻找幽静的山林归隐,可惜要与老朋友分离。
当权者有谁能容纳我?世上知音毕竟是稀少的。
只应该守住寂寞的日子,回乡关上故园的门。
作品译文:
这样寂寞还等待着什么?天天都是怀着失望而归。
我想寻找幽静山林隐去,又可惜要与老朋友分离。
当权者有谁肯能援引我,知音人在世间实在稀微。
只应该守寂寞了此一生,关闭上柴门与人世隔离。
诗文赏析:
《留别王维》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将离长安时赠别王维之诗作。
此诗先述说自己在京没有什么希望,天天在寂寞失望中度日,想离京却又可惜与好友分别,表达了心中的怅惘和矛盾。
接着慨叹自己无人援引,只好甘守寂寞,回乡隐居。
全诗语调低沉,有对朝廷压抑人才的怨愤,有不忍远别知心朋友的留恋,还有怀才不遇的嗟叹。
语言浅显,表达直率,对偶不求工整,但却自然流畅,显示出一种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
孟浩然因为《岁暮归南山》这首诗得罪了皇帝唐玄宗,因此不想在长安多呆一天。
王维非常生气地对他说:“你是怎么想的,你千里迢迢来应试,皇上又非常赏识你的.才能,你就不能吟诵一首别的诗,偏偏念这首诗,惹得皇帝不高兴,不赐你一死就算万幸了。
”晚上,
孟浩然想起白天的事情,思绪万千,仕途失意,惆怅与怨恨溢于言表。
他决定归隐山林,但不忍心与朋友分别,就写下了《留别王维》这首诗。
诗人抒发出由于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
这首诗表达直率,语言浅显,但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
这首诗便是临行前留给王维的,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
第一联写落第后的景象:门前冷落,车马稀疏。
“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现了作者的心情。
一个落第士子,又有谁来理睬,又有谁来陪伴?只有孤单单地“空自归”了。
在这种情形下,长安虽好,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
他考虑到返回故乡了,“竟何待”正是他考试不中必然的想法。
第二联写惜别之情。
“芳草”一词,来自《离骚》,王逸认为用以比喻忠贞,而孟浩然则用以代表自己归隐的理想。
“欲寻芳草去”,表明他又考虑归隐了。
“惜与故人违”,表明了他同王维友情的深厚。
一个“欲”字,一个“惜”字,充分地显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从这个思想活动里,却深刻地反映出作者的惜别之情。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
语气沉痛,充满了怨怼之情,辛酸之泪。
一个“谁”字,反诘得颇为有力,表明他切身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滋味。
能了解自己心事,赏识自己才能的人,只有王维,这的确是太少了!一个“稀”字,准确地表达出知音难遇的社会现实。
这在封建社会里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这一联是全诗的重点,就是由于这两句,使得全诗才具有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气氛。
真挚的感情,深刻的体验,是颇能感动读者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类似遭遇的人,更容易引起共鸣。
如果再从结构上考虑,这一联正是全诗的枢纽。
由落第而思归,由思归而惜别,从而在感情上产生了矛盾,这都是顺理成章的。
只是由于体验到“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这一冷酷的现实,自知功名无望,才下定决心再回襄阳隐居。
这一联正是第四联的依据。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表明了归隐的坚决。
“只应”二字,是耐人寻味的,它表明了在作者看来归隐是唯一应该走的道路。
也就是说,赴都应举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场误会,所以决然地“还掩故园扉”了。
综观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辞藻,语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语。
对偶也不求工整,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
然而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
言浅意深,颇有余味,耐人咀嚼。
【孟浩然《留别王维》古诗赏析及翻译注释】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