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9.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级高一历史导学案(专题九第三节)
[课标要求]
1、结合苏联的历史,分析苏联解体的过程;了解两极格局瓦解后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当今政治格局的影响。

2、小组合作探究,运用比较法说明导致苏联解体和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这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

3、通过对苏联解体的过程和苏联历史的分析,认识到政治改革和经济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1. 苏联解体的影响;两级格局瓦解后,多极化趋势加强以及“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2. 怎样认识苏联解体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系;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分析法、归纳法、讲述法
预习案(自主学习)
一、“别了,雅尔塔”
1.东欧剧变
(1)原因
①长期受苏联模式束缚,东欧国家形成积重难返的政治经济困难。

②苏联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

③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推动。

(2)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3)结果:东欧国家发生剧变,新政权向西方靠拢。

2.苏联解体
(1)原因
①国内政治体制僵化,经济机制活力衰退,经济发展速度下降,社会矛盾丛生。

②戈尔巴乔夫改革走进了死胡同。

③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推动。

(2)经过
①八一九事件使苏联共产党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性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②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标志着苏联完全解体。

3.苏东剧变的影响
(1)1991年,经互会解体,华约解散。

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

(2)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崩溃。

[概念阐释]东欧剧变:是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

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东欧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二、多极化趋势加强
(一)表现:
1、美、日、西欧的三足鼎立
(1)、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可利用资源:综合国力世界第一,强大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
追求目标:追求建立“单极世界”
推行的政策:霸权主义政策
行动措施:1998年对伊拉克空中打击;1999年科索沃战争;2001年阿富汗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

【易错防范】
美国鼓吹的所谓“人权高于主权”,并不是要在全世界推行真正的人权,而是美国要求所有国家照搬其人权观和人权模式,是其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借口和体现。

(2)、欧洲一体化
追求目标:加快一体化进程,反对美国建立“单极世界”
行动措施:1991年,签订“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盟成立;1999年,欧元正式启用;努力建立欧洲防务体系。

影响:使欧盟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举足轻重。

(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努力
追求目标:成为政治大国,东亚地区的领袖
行动措施:
A、注重日美关系;
B、注重与亚洲邻国建立密切的经济分工与合作关系;
C、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D、企图成为军事大国(1992年、陆海空军指挥控制自动化)。

影响:军事力量的日趋膨胀,引起亚洲各国对日本未来走向的担忧和疑虑。

2、俄罗斯保持大国地位
追求目标:调整对外政策,推行全方位外交,以确保大国地位。

行动措施:
A、1993年,推行全方位外交,确保大国地位;
B、加强与欧盟的关系,反对北约东扩;
C、采取强硬措施镇压分裂主义势力(车臣问题);
D、协调与独联体内其他各国的关系;
E、发展与亚太国家的关系;
F、2000年以来,普京总统的举措:改组政府,应对车臣问题,强化中央权力(作用)。

3、第三世界的斗争
第一,召开国际会议:第十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第二,支持中国在人权问题上斗争的胜利。

第三,东亚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正在形成世界经济的第六极。

4、中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A、1992年成为不结盟运动观察员国;
B、1990年以来7次挫败西方国家人权问题的反华提案;
C、已经成为政治大国;
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
E、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人民币不贬值;
(二)、特点:
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三)影响:
1、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及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3、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4、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
5、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C、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关系:和平和动荡并存(特点)
【易错防范】正确理解多极化趋势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1)这次世界格局变化不像以往是在世界大战根本改变国际力量对比的形势下迅速建立的,而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形势下各国力量消长的基础上形成的,各国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需要较长的时间。

(2)各强国较量磨合、分化组合也需要较长的时间。

(3)决定国际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以经济为基础和核心的综合国力对比变化需要较长时间。

知识补充:
1、苏联解体的原因及认识
A原因
(1)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

(2)现实原因:经济困难和政局动荡。

(3)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

(4)外部原因:西方国家“和平演变”。

B认识
(1)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还不够成熟,缺乏经验。

(2)社会主义要不断改革,应走符合本国国情实际的道路。

(3)说明苏联模式的受挫,但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

中国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

2、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含义及影响
A.含义
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力量中心,除美国是政治、经济与军事的超级大国外,其他力量中心都只在某些方面较为强大。

B.影响
(1)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3)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4)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

3、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特点
(1)世界格局的变化是在和平条件下发生的,不是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的意志,决定新旧格局交替的过程必然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

(2)新的国际格局尚未形成,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但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避免。

(3)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多元的力量结构有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政治、经济、外交上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体现了国际中心舞台多元化的特点。

(4)局部战争、武装冲突、恐怖主义活动增多,成为影响国际安全的主要因素。

4、面对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我们的应对措施
(1)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以此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2)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3)站在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立场上,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既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要反对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公正。

探究案
探究1 苏联解体
史料
【注】漫画二云层中间的三个人物分别是斯大林、列宁和马克思。

思考漫画一反映了什么事件?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是什么?漫画二中走在送葬队伍最前面的人应该是谁?为什么?
探究2 德国的分与合
史料
【注】1945年德国被分区占领,陷入分裂;1965年,柏林墙修建;1989年柏林墙被推倒,德国实现统一。

思考结合图片简述战后两德的分合及其体现的国际格局变迁。

探究3 美国的单边主义
史料“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


——1991年①美国总统布什《国情咨文》【注】①根据史料出处中的时间:1991年,可知是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的对外政策。

思考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对外政策的目的是什么?简要分析其原因。

探究4 极化趋势的特点、含义及影响
[史料一] 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

[史料解读] 中心词:“三维空间”。

注意顶部、中部、底部所代表的含义。

(1)奈教授是怎样认识当今国际格局的?你认为合理吗?
(2)根据史料二,概括多极化趋势产生什么影响。

素质案(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东欧剧变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B. 都是通过和平方式发生剧变
C. 捷克斯洛伐克发生分裂
D. 各国长期矛盾积累的总爆发
2、导致“八一九”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经济改革导致生产下降
B.政治改革走进了死胡同
C.苏联民族分离运动强烈
D.《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
3、苏联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是在()
A.戈尔巴乔夫上台后 B.《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后
C.八一九事件后D.《阿拉木图宣言》签署后
4、20世纪末21世纪初,使俄罗斯走出低谷的领导人是()
A.戈尔巴乔夫 B.勃列日涅夫 C.叶利钦 D.普京
5、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表明()
A.资本主义制度到目前为止是人类历史上的最理想的社会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已经不符合上述地区经济、政治发展的要求
C.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政策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6.美国撇开联合国发动科索沃战争的目的是()
A. 显示其军事实力
B. 试图建立单极世界
C. 企图控制中东石油
D. 加强对欧洲的控制
7、1993年成立的欧洲联盟是一个 ( )
A.欧洲统一市场 B.欧洲经济一体化组织
C.军事政治集团 D.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8、1998年5月3日欧盟特别首脑会议宣布:“1999年1月1日,欧元为货币,各金融市场以欧元结算,……2000年7月1日欧元取代各国货币成为统一的欧洲货币。

”这表明()
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得到进一步加强②有利于欧盟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④西欧经济一体化已经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④
9、“冷战”结束后,日本努力谋求政治大国的根本原因是()
A.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
B.日本有美国为其撑腰
C.日本已成为军事强国
D.日本已成为经济大国
10、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轰炸,2001年,美国在我国近海频繁进行空中侦察,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上述材料表明()
A.美国是当今世界惟一超级大国
B.美国坚持“门户开放”政策
C.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美国奉行政治经济全球化政策
11、当今世界存在的几个主要力量中心是()
A. 美国、苏联、中国、西欧、日本
B. 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
C. 美国、德国、日本、中东、美洲
D. 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
12、多极化的国际关系格局的确立,最终将取决于各国的()
A.经济实力
B.军事实力
C.政治影响
D.综合国力
13、邓小平同志在1989年曾说过:“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开始了。

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

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这说明. ()
①苏东剧变后,强权政治开始抬头②多极化格局是另一种冷战
③冷战结束,但斗争没有停止④中国面临西方国家的威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4、决定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侵略扩张的本性 B.国际组织的建立
C.帝国主义扩军备战的结果 D.经济的发展
15、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
()
A.社会主义力量遭到严重挫折,力量对比暂时有利于西方国家
B.核战争威胁消失,各大国更加重视发展经济,增加经济实力
C.美、欧、日间的矛盾突出,昔日盟友成为“冷战”对手
D.缓和与紧张并存,和平与发展更突出地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得虽然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

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合适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

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
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

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前中国外长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
材料二: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

……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

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邓小平文选》卷3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

指出剧变的实质。

(2)材料二中,“国际形势的变化”的含义是什么?分析变化的原因。

(3)从苏东剧变和多极化格局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导学案参考答案
探究1
事件:苏联解体。

影响:两极格局崩溃,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人物:戈尔巴乔夫。

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直接导致苏联解体,葬送了苏联。

探究2
图一:两人分离,无法握手,表示德国战败后,被盟军分区占领,雅尔塔体制形成。

图二:两人对立,各帮其主,中间的隔离带变得高大,两个德国已被柏林墙分开,分属美苏阵营,美苏对峙局面加剧。

图三:墙倒后,两人拥抱在一起,显示出团圆的惊喜之情,表示柏林墙倒塌,德国重新统一,冷战结束。

探究3
目的:依靠经济、军事实力,以“民主”和“人权”为旗帜,建立“单极世界”。

原因: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探究4
(1)认识:军事力量是单极的,而经济力量是多极的,体现了他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多维度认识。

评价:相对合理。

尽管美国经济地位受到欧盟、日本等国的挑战,但其军事力量仍保持明显优势,当今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2)有利于建立以平等互利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素质案
1B、2D、3 C、4 D、5 D、6B、7 D、8 C、9 D、10C、11B、12D、13 B、14 D、15 D
16、(1)原因: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迟缓,社会主义优越性未充分发挥出来;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改革的影响;西方的“和平演变”。

实质:社会主义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2)指世界格局由两极化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变化的原因: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经济、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国力;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局势,抓住机遇,全力发展;抵制和反对西方势力的渗透,维护国家安全与独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