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在路上】一直在路上什么意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一直在路上】一直在路上什么意思
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九十周年。

1919年5月4日,在贫弱的中国,一群热血青年发出了不屈的呐喊。

从爱国、进步延伸到民主、科学,“五四”运动已经不仅仅是一场单纯的政治运动,它更象征着一种精神,照亮着不同时期却拥有着相同爱国情怀的中国青年,点燃着他们每一个激情洋溢的青春年华。

今天,作为新时代的共青团员,我们从伟大的历史中传承了什么,又从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创新了什么?下面我和大家分享几个身边真实的小故事。

(一)
2005年,我13岁,当时还是一名少先队员,离成为真正的共青团员还有大概一年的时间。

那一年,我参加了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会上,我经历了人生中的很多个“第一次”。

也正是这些让我分外感激的“第一次”,让我开始思考,到底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我第一次站在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上分享青少年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感受;我第一次以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工作委员会学生委员的身份和航天英雄杨利伟叔叔、主持人鞠萍姐姐一起参会。

当胡锦涛爷爷用他温暖的大手握着我的手时,一种神圣的责任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虽然我确实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为身边的人做点什么,但那种“我就是这个世界的一份子”的小小公民意识已经开始悄悄生长。

第二年,我升入初中,成为了一名共青团员,这也是每一个曾经戴着红领巾的孩子的蜕变。

(二)
2010年,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校友。

他是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本科生。

在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上,他所在的上海队进行团体比赛,在一个高难度动作中,他的脚不经意碰到了和他交叉翻越的队友,失去了重心。

当时,他有两个选择:第一,如果他选择摔倒,势必会影响全队的成绩,但他自己可以安然无恙;第二,如果他选择用另一个更难的动作补救,虽然可能不会影响队伍成绩,但自己面临的是身体受伤甚至是残疾。

在场的各位同学,如果你是比赛中的他,将会怎么来选择?为了保持整个表演的流畅性与完整度,他毫不犹豫做出了危险的踺子小翻,落地时左手桡骨骨折、肘部脱臼,身边队友都听到了骨头断裂的声响。

可是,他依旧面带微笑,完美地演绎着整套动作,连教练员也没看出丝毫破绽。

疼痛让他几乎失去了意识,在同伴的喊叫声下他才停下最后的托举动作,最终帮助上海队获得技巧健美操一等奖。

他叫贾守栋,是一名共青团员!
(三)
2011年春节,在场的很多同学可能都和我一样,因为我们都不是上海本地人,所以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都特别盼着能回家跟家人团聚。

可是,有这么一群同龄人,他们过年不能回家,选择了留在上海。

他们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方式来度过春节呢?原来,2011年的春节是世博园中国馆延展期间迎来的第一个长假。

在这里,世博会需要一些志愿者坚守在这里,为参观者提供服务。

我的一位学姐就是世博会的大学生志愿者。

去过世博会中国馆的同学应该都有印象,四根巨柱托起了“东方之冠”,建筑底部两台自动扶梯交叉着,它下面就
是“9米平台”,这个地方四面透空、风声呼啸,太阳很难照进来。

有人把这里叫做“穿风岗”,而我这位学姐的工作地点就是这里。

“穿风岗”的风把这个陕西女孩的脸吹成了“高原红”,她的双手也冻得又红又肿。

这个爱美的女孩每天都要裹着并不怎么好看的厚厚的大围巾站在那里。

她说,“风实在是太大了,帽子随时都会被吹跑”。

这个陕西女孩远赴千里到上海读大学,在离家后的第一个春节,她却选择了留在这里。

她叫阮静,也是一名共青团员。

(四)
很多同学都曾经听说过国外别针换别墅的故事,我当时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怎么可能用一枚小小的别针就能换来那么大的一幢别墅?2012年,中国版的“别针换别墅”的故事也真实地上演了。

一名贵州女大学生通过微博公益接力,想用一对戒指为贵州山区的孩子换一栋教学楼。

在最后一次的交换中,上海的一名神秘网友愿意出资30万元帮助山区孩子建一栋教学楼。

现在,很多大学生是通过微博的形式来关注社会,他们也是这次微博公益接力的主力军。

在这个故事里,有太多的年轻人我们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但每一次微博的转发,每一颗爱心的传递,都着实让我们感动。

今天我讲的这几个故事的主人公有的刚刚成为一名共青团员,有的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每一个优秀的共青团员所共有的责任、担当、思辨和创新;我们看到了这些年轻人对生活的坚持、对现实的批判、对未来的期许。

我突然想起中央电视台记者柴静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它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

正是因为在青年团员队伍中,我们看到了那些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为身边的人付出,能够知道这个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
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正是因为我们拥有这样年轻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骄傲!正是因为我们这些年轻的生命一直行走在前进的路上,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我也想以此为我今天的演讲做一个结语。

(本文系作者在上海大学生庆祝建团九十周年演讲比赛上的演讲。

该演讲荣获一等奖)
【耿旭菲,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2011级学生】
责任编辑/张红灵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