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3文明的对话碰撞与沟通拿来主义课件苏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放一点,其余毁掉 “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即 彻底抛弃)
比喻论证的作用: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 灯”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比喻,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 问题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 清楚透彻。尤其对“孱头”“昏蛋”“废物”等形象的勾勒,把抽象 的概念组合成形象生动的画面,寓意丰富,耐人寻味。
(1)
诩 栩
(2)
炙 灸
蹩 (3) 憋

磕 啬 粹 (4) 嗑 (5) 穑 (6) 淬
瞌 樯 猝
答案:(1)自诩 栩栩如生 (2)残羹冷炙 针灸 (3)蹩进 憋闷 弊病 (4)磕 头贺喜 唠嗑 瞌睡 (5)啬刻 稼穑 帆樯如林 (6)国粹 淬火 猝不及防
参考答案: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运用脑髓”指独立思考,“放出眼光” 指鉴别精华与糟粕,“自己来拿”指独立自主选择。这正是对待文化遗 产的正确态度。
参考答案:“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无代价地送人,一般不怀 有什么不良动机或企图,接受的主动权在自己。“抛给”的“给”表示 怀有企图,非要你接受不可;“抛给”,充分表现出主子施舍时的鄙夷甚 至别有用心,这里暗指帝国主义为了进行经济和文化侵略,向中国倾销 剩余物资,传播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等罪行。“抛给”的主动权在帝国主 义。“送来”是接受者的自我安慰,自我粉饰,表面上似乎体面,实际上 并非如此。
残羹冷炙.( ) 譬.如( )
冠冕.( ) 蹩.进( )
脑髓.( ) 自诩.( )

冠冕 夺冠

大度 忖度

倘使 倘佯

孱头 孱弱

给与 给你

碰钉子 钉扣子
答案:zhì miǎn suǐ pì bié xǔ ɡuān ɡuàn dù duó tǎnɡ chánɡ càn chán jǐ ɡěi dīnɡ dìnɡ
参考答案: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有:
பைடு நூலகம்
错误 态度 孱头
昏蛋
废物
表现
比喻义
“徘徊不敢走进门”
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 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 保存自己的清白”
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 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 的“左”派幼稚病患者
“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接受 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 吸剩下的鸦片”
随堂训练
巩固学习
A.自诩.(xǔ) 出售.(shòu) 倘.使(tǎnɡ) 摩.登(mó)
B.残羹.(ɡēnɡ) 挑.选(tiāo) 孱.头(chàn) 冠冕.(miǎn)
C.给.予(ɡěi) 蹩.进(bié) 传.道(chuán) 脑髓.(suǐ)
D.徘徊.(huái) 譬.如(bì) 冷炙.(zhì) 羡.慕(xiàn)
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
(2)鲁迅与许广平的交往 1925年夏天,在鲁迅的家里,许广平第一次向鲁迅表达了自己的爱。但是鲁迅觉得自 己不可能再得到婚姻的幸福,不配被人爱。 鲁迅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基础,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可能有幸福的。但是对他自己来 说,他准备牺牲自己。 与许广平的交往,让鲁迅的生活出现了变化,无爱的婚姻受到了冲击,原本打算牺牲自 己的念头也开始动摇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受到许广平的影响,鲁迅慢慢地也 向许广平表示我可以爱,我为什么必须牺牲自己呢? 在这次谈话后没多久,许广平再一次走进鲁迅的小屋,希望得到一个最后的答复。一 番凝视与思量后,鲁迅说我可以爱,你胜利了。 鲁迅与许广平的交往遭到了一些旁人的非议,在这样的情况下,鲁迅与许广平的照片 里没有一张两个人的合影。 周作人在1961年给朋友的一封信中曾对许广平评论道:“内人因同情于前夫人(朱安) 之故,对于某女士常有不敬之词,出自旧家庭之故其如此看法亦属难怪。”
解析:D 当时国民党政府软弱,一味地媚外求荣,不惜损害人民的利益、 国家的利益,执行媚外政策。
解析:B 作者在这里主要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并阐述了 “送去主义”的危害性。
高考小贴士
类比论证 (1)类比论证的内涵概述 类比论证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论两者在其他属性上 也相同或相似,其逻辑形式为:
(2)运用类比论证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使用同类对象进行类比。世界上具有某些相同属性或相似属性的事物 是无穷多的,有的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对它们进行类比,就缺乏说服力。 ②避免单独运用类比论证一种论证方式。最好是与其他的论证方式结合使 用,使之起补充和丰富的作用。 ③要注意结论的可靠程度。除非个别很有把握的情况,否则结论一般只是一 种可能性。在表述上要把握住分寸,不可绝对化。
答案:闭关:闭塞关口;锁:封锁。闭塞关口,封锁国境,不跟外国往来。
(2)礼尚往来:
答案: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现也指你对我怎么样,我也对你怎么样。 尚,崇尚,重视。
(3)闭门造车: 答案:关上门造车。比喻只凭主观办事,不管客观实际。 (4)残羹冷炙: 答案:“炙”是烤肉,羹是肉菜煮成的汤。指吃后剩下的菜汤和饭食,也 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
三、探究争鸣 作者在文中对“送去主义”进行了讽刺和揭露。你认为在今天有没有 “送去”的必要,应如何看待“送去主义”呢?
思路提示一:没有“送去”的必要。我们要实行的是对传统文化和外来 文化的“拿来主义”,要汲取本民族传统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来发 展自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而没有必要把自己的文化遗产送出去。 “送去主义”是一种媚外行为,应该批评。 思路提示二:有“送去”的必要。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要了解世界,也应 该让世界了解我们。既要对外来文化实行“拿来主义”,也应适当把自己 的优秀文化“送去”,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扩大我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 的影响。“送去主义”有积极的一面。
文明的对话 碰撞与沟通 拿来主义
书香晨读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随堂训练 课外悦读
书香晨读
国学讲堂
开卷有益
导入阅读
鲁迅与传统文化 鲁迅以传统文化激烈的批判者形象出现在中国现代文学与思想发展的进程之中, 是在继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中发表《狂人日记》之后。《狂人日记》正是因其鲜 明的文体变革及其对已经失去存在历史合理性的传统文化的激烈批判而奠定了鲁 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与思想史上的双重地位。鲁迅是五四启蒙主义思想文化运动 中最激烈最深刻的反传统反封建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深刻和清醒不仅来自于改 革现实,探求民族自新之路的强烈愿望,而且来自于他对自身和民族的生存境况的反 省,来自于他对已逝的过去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批判眼光,而这一切,都是从 他立足的传统文化出发的。传统对于他不是一个可以随意丢弃随意割断联系的废 物,而是一只等待涅槃重生的凤凰。
(5)冠冕堂皇: 答案: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课堂探究
合作学习
参考答案:这样写有两个作用。一是先提出“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这两种对待外来文化和文化遗产的错误做法,把它们驳倒,也就自然引出 了自己的正确主张,“拿来主义”也就顺理成章地立住了,这是先破后立, 破中有立,破得彻底,立得更稳。二是“闭关主义”与“送去主义”是作 为“拿来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拿来主义” 的观点更加突出。
(3)鲁迅的战斗智慧 鲁迅的战斗智慧,可用“壕堑战”一词概括。他反对《三国演义》中许褚式的赤膊上 阵,那是有勇无谋。他主张,尽量不作无谓的牺牲。 年轻时,鲁迅在日本留学,革命党派他回国刺杀清朝权贵,鲁迅说:“我可以立即动身, 现在只想问一下,我死了,剩下老母,那时候,谁替我照料呢?” 鲁迅是怕死吗?不是!他认为,暗杀不能达到真正的革命效果,长期的思想斗争对他才 是最合适的。 为了战斗,鲁迅多次换笔名,他一生用过一百四十多个笔名——这已成了鲁迅研究的 一个专题。单是1932~1936年,他就用了八十多个笔名,如“越客”“隋洛文”“洛 文”“何家干”“宴之敖者”等。他的目的就是不让反动派辨认出来。 鲁迅还善于利用法律战斗——因为女师大风潮,教育总长章士钊罢了鲁迅的官职,他 就跟章士钊打官司,居然胜诉,官复原职。他还跟北新书局打官司,在经济上,不肯受 书商的剥削,也获得了胜利。可见,鲁迅是个智勇双全的杰出战士。
解析:C ①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②城下之盟:因无力抵抗到了 城下的敌军而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多指不平等的)。不 符合语境。③水涨船高: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提高。也 作水长船高。④长袖善舞:袖子长,有利于起舞。比喻做事有所凭借,就容易 成功。后多用来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不合语境。⑤ 蹉跎岁月: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形容虚度光阴。使用错误。⑥痛下针砭: 针砭,古代以砭石为针的治病方法。比喻痛彻尖锐地批评错误,以便改正。
解析:A B项,“孱”应读càn;C项,“给”应读jǐ;D项,“譬”应读pì。
解析:B A项,“搏弈”应为“博弈”;C项,“冒然”应为“贸然”;D项, “座标”应为“坐标”。
①高校学生宿舍是陪伴大学生们度过花样年华的栖所,与每一位在校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休.戚. 相.关.。 ②通过民间的交往,两国逐渐加深了了解,最终签订了城.下.之.盟.,希望子孙后代能保持两国之间的友 好睦邻关系。
鲁迅的作品以其深广的文化批判,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上树立了一 座丰碑,这座丰碑上镌刻着觉醒的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批判, 对现代民主与科学的呼唤与渴望。即使在今天,鲁迅作品仍有深刻的现实 意义,它启示我们必须以现代理性的目光审视历史传统,进行文化批判,只有 这样,才能建设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参考答案:作者举了三个“送”的事例: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不知后 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 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 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碜可笑!“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 步了,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 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 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 作者以尼采自诩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作类比,“尼采究竟不是 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只是送出去同样是愚蠢可笑的。说“掘起地 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几百年之后”呢,我们的子孙,“当佳 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磕头”“讨”和“残羹冷炙”“奖赏”等词语,形象、深刻地写出了送的结 果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只能是亡国灭种。
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 化”的投降主义者
“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首先“占有”,然后“挑选”。 “占有”“挑选”的方法有:
喻体 鱼翅
鸦片
烟枪和 烟灯
姨太太
本体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 的部分
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 朽的东西,是纯粹的糟粕
正确态度 “吃掉”(即吸收) 加以批判地吸收
③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我们对事业的要求必然水.涨.船.高.,我们如果总是对过去的成绩沾沾自喜,必然 会成为时代的淘汰者。
④长.袖.善.舞.的微波动作能合乎作品表达的需要,来源于演员对剧本准确细微的理解,来源于所有演员 在舞台上的认真表现。
⑤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们共聚长春万达国际影城,一同观看电影《英雄儿女》,缅怀那段蹉.跎.岁.月.。 ⑥我们要及时教育党员干部,对个别腐败现象,坚决痛.下.针.砭.,以达到刮骨疗毒、以儆效尤的目的。
解析:B A项,中途易辙,前面句子主语是“追剧的人”后面主语是“这部反 腐大剧”。C项,句式杂糅,“的目的”与“就是为”杂糅,删去“的目的”。 D项,语序不当,先“规划”再“建设”。
解析:D A项,“抛砖引玉”运用不得体,“抛砖引玉”喻指先谈出自己粗浅 不成熟的见解,试图引出别人的高见宏论。B项,“笑纳”是客套话,用于请 人收下礼物。C项,“呼吁”用于请求援助或主持公道,用在此处不得体,应 改为“欢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