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一轮单元卷:第一单元 直线运动 A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物理卷(A )
第一单元 直线运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在物理学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创造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法、等效替代法、理想模型法、微元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根据速度定义式v =Δx Δt ,当Δt 非常小时,Δx
Δt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采
用了极限法
B.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实际物体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
C. 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 =Δv
Δt
,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
D.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2. 近年来,登山步行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健康习惯。
如图为某地生态公园的登山步行道线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从丁家楼子村到目的地九仙山观景台可以选择不同的路线,小王和小张两人选择了不同的路线,结果小王比小张先到达目的地。
对于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王与小张的路程相同
B .小王的位移小于小张的位移
C .小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张的平均速度
D .在比较平均速度时,两人不能看作质点
3. 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 所用
时间为t 2。
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
A .
1212122()()x t t t t t t ∆-+ B .121212()()x t t t t t t ∆-+ C .1212122()()x t t t t t t ∆+- D .121212()
()
x t t t t t t ∆+-
4. 如图所示,a 、b 、c 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其位移-时间图象中,图线c 是一条x =0.4t 2的抛物线。
有关这三个物体在0~5 s 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c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t =5 s 时,a 物体速度比c 物体速度大
D. a 、b 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相同
5.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 ,它的速度由v 1变为v 2,通过的位移为x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这段时间内它的平均速度v =x t
B. 这段时间内它的平均速度v =v 1+v 2
2
C. 通过2
x
时,它的瞬时速度为
v 21+v 2
2
2
D. 通过
2x 时,它的瞬时速度为x t
6.近年来测g 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它是将测g 归于测长度和时间,以稳定的氦氖激光波长为长度标准,用光学干涉的方法测距离,以铷原子钟或其他手段测时间,能将g 值测得很准,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O 点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小球又落到原处的时间为T 2,在小球运动过程中要经过比O 点高H 的P 点,小球离开P 点到又回到P 点所用的时间为T 1,测得T 1、T 2和H ,可求得g 等于( )
A .
8H T 22-T 21 B . 4H T 22-T 2
1
C . 8H (T 2-T 1)2
D . H 4(T 2-T 1)2 7. 一质点自x 轴原点出发,沿正方向以加速度a 加速,经过t 0时间速度变为v 0,接着以-a 加速度运动,当速度变为-v 02时,加速度又变为a ,直至速度为v 0
4时,加速度再变为-a ,直到速度变为
-v 0
8
…,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一直沿x 轴正方向运动
B .质点最终静止时离开原点的距离一定小于v 0t 0
C .质点最终静止时离开原点的距离一定大于v 0t 0
D .质点运动过程中离原点的最大距离为v 0t 0
8. 物体以速度v 匀速通过直线上的A 、B 两点,所用时间为t 。
现在物体从A 点由静止出发,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1),到某一最大速度v m 后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2),至B 点速度恰好减为0,所用时间仍为t ,则物体的( )
A .a 1、a 2须是一定的
B .a 1、a 2必须满足
12122a a v
a a t
=+ C .v m 只能为2v ,与a 1、a 2的大小无关 D .v m 可为许多值,与a 1、a 2的大小有关
9.一质点由静止开始按如图所示的规律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在2t 0的时间内始终沿正方向运动,且在2t 0时距离出发点最远
B .质点做往复运动,且在2t 0时回到出发点
C .质点在t 0时的速度最大,且最大的速度为
00
2
a t D .质点在2t 0时的速度最大,且最大的速度为a 0t 0
10.雾霾天气现在越来越多,雾和霾相同之处都是视程障碍物,会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减小从而带来行车安全隐患。
在一大雾天,一辆小汽车以3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发现正前方30 m 处有一辆大卡车以10 m/s 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小汽车紧急刹车,刹车过程中刹车失灵。
如图所示,图线a 、b 分别为小汽车和大卡车的v -t 图象(忽略刹车反应时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因刹车失灵前小汽车已减速,故不会发生追尾事故
B .在t =3 s 时发生追尾事故
C .在t =5 s 时发生追尾事故
D .若紧急刹车时两车相距40米,则不会发生追尾事故且两车最近时相距10米
二、(本题共4小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10分)在利用打点计时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图甲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 、B 、C 、D 、E 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1 s 。
(1)根据纸带可判定小车做________运动。
(2)根据纸带计算各点瞬时速度:v D=________m/s,v C=________m/s,v B=________m/s。
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小车的v-t图象,并根据图线求出a=________。
(3)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速度不为零,此速度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
12. (12分)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a车和b车,其位移—时间图象分别为图中直线a和曲线b,已知b车的加速度恒定且a=-2 m/s2,t=3 s时,直线a和曲线b刚好相切。
求:t=0时a车和b 车的距离x0。
13.(13分)如图所示,在两车道的公路上有黑白两辆车,黑色车停在A线位置,某时刻白色车以速度v1=40 m/s通过A线后,立即以大小为a1=4 m/s2的加速度开始制动减速,黑色车4 s后以a2=4 m/s2的加速度开始向同一方向匀加速运动,经过一定时间,两车都到达B线位置。
两车可看成质点,从白色车通过A线位置开始计时,求经过多长时间两车都到达B线位置及此时黑色车的速度大小。
14.(15分) 一水池水深H =0.8 m 。
现从水面上方h =0.8 m 高处由静止释放一质量为m =0.1 kg 的硬质球体,测得球体从释放到落至水池底部用时t =0.6 s 。
已知球体直径远小于水池深度,不计空气及水的阻力,取g =10 m/s 2。
(1)通过计算判断球体在水中做什么运动?
(2)从水面上方多高处静止释放小球,才能使小球落至池底所用时间最短?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物理卷(A )
第一单元 直线运动
答 案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A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A
7.【答案】BD
8.【答案】BC
【解析】有题意知A 、B 两点间的位移x = vt ,当物体先匀加速后匀减速通过时,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有m m m 12222v v v x t t t =
+=,得m 2v v =,C 对;又m m 12v v t a a =+,可得12122a a v a a t
=+,B 对。
9.【答案】AC
【解析】将质点的a -t 图象转化为v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在0~t 0的时间内质点先沿正方向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再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其中在t 0时质点的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值,在t 0时a -t 图线与t 轴围成的面积为质点的最大速度,则最大的速度为v m =
a 0t 0
2
,C 正确,D 错误;在t 0~2t 0时间内质点先沿正方向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再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由对称性可知2t 0时质点的速度减为零,此时质点距离出发点最远,A 正确,B 错误。
10.【答案】ACD
【解析】根据速度-时间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大小等于位移大小,由题图知,t =3 s 时,b 车的位移为:s b =v b t =10×3 m =30 m ;a 车的位移为s a =12×(30+20)×1 m +1
2×(20+15)×2 m =
60 m ,则s a -s b =30 m ,所以在t =3 s 时追尾,故B 正确,A 、C 错误。
由图线可知在t =5 s 时两车速度相等,小汽车相对于大卡车的位移Δx =12×(20+10)×1 m +1
2×10×4 m =35 m <40 m ,则不会
发生追尾事故且两车最近时相距5米,故D 错误。
11.【答案】(1)匀加速直线 (2)3.90 2.64 1.38 见解析图 12.60 m/s 2 (3)零时刻小车经过A 点的速度
【解析】(1)根据纸带提供的数据可知x BC -x AB =x CD -x BC =x DE -x CD =12.60 cm ,故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根据v =2
v t 可知v D =(105.60-27.60)×10-
2
0.2 m/s =3.90 m/s ,v C =
(60.30-7.50)×10-
20.2 m/s =2.64 m/s ,v B =27.60×10-2
0.2 m/s =1.38 m/s ,描点
连线得v -t 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线斜率知a =12.60 m/s 2。
(3)表示零时刻小车经过A 点的速度。
12.【解析】由题图可知,a 车的速度v a =8-23
m/s =2 m/s
t =3 s 时,直线a 和曲线b 刚好相切,即此时b 车的速度v b ′=v a =2 m/s 设b 车的初速度为v b ,对b 车,v b +at =v b ′ 解得v b =8 m/s
t =3 s 时,a 车的位移x a =v a t =6 m b 车的位移x b =v b +v b ′
2
t =15 m
由题图知,t =3 s 时a 车和b 车到达同一位置,得x 0=x b -x a =9 m 。
13.【解析】设白车停下来所需的时间为t 1,减速过程通过的距离为x 1,则v 1=a 1t 1 v 21=2a 1x 1
解得x 1=200 m ,t 1=10 s
在t 1=10 s 时,设黑车通过的距离为x 2,则 x 2=1
2
a 2(t 1-t 0)2
解得x 2=72 m<x 1=200 m
所以白车停车时黑车没有追上它,则白车停车位置就是B 线位置。
设经过时间t 两车都到达B 线位置,此时黑车的速度为v 2,则 x 1=1
2a 2(t -t 0)2 v 2=a 2(t -t 0)
解得t =14 s ,v 2=40 m/s 。
14.【解析】(1)设小球落至水面所用时间为t 1,在水中运动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为a ,则 h =1
2gt 12 v =gt 1 H =v (t -t 1)+1
2
a (t -t 1)2
解得a =0,则小球在水中做匀速运动。
(2)设释放点距水面距离为s ,则 t s =2s
g v s =2gs t ′=
2s g +H 2gs
由数学知识知,当
2s g =H 2gs
时t ′最小,即s =H
2=0.4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