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学习者的自我监控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学习者的自我监控能力
发布时间:2021-11-25T02:42:56.266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20期作者:张微
[导读] 培养高三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关键。

广东省清远市源潭中学广东清远 511500
摘要:培养高三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关键。

在以往的高三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往往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的行为和心理指导,造成部分学生陷入心理困境不能自拔。

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转变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本篇文章主要围绕“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学习者的自我监控能力”这一主题展开探索,旨在寻找到促进高中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得以增强的可靠途径,发挥出学生的自我调节作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联系实际;高中学生;自我监控能力
自我监控能力指的是:一种监督控制自我行为的能力。

当某些思想或行为形成了习惯之后,我们要想去矫正,就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

以高三学生为例:当某位学生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时,教师就需要指导他们及时矫正,而这种矫正过程,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

一旦矫正成功,学生就能够拥有较强的自我监控能力,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此,联系实际探索提高学习者自我监控能力的策略,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联系实际,提高学习者自我监控能力的意义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制定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案,帮助学生提升自我监控能力,有着重大意义。

首先,当学习者拥有了较强的自我监控能力时,他们就能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且迅速采取措施加以应对,确保自身处于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此,学生就能够以饱满的情绪对待学习。

其次,当学习者拥有了较强的自我监控能力时,就能够及时调整自己不佳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并且能够在缺乏教师或家长监督的情况下,能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高效学习。

如此意味着,自我监控能力较强的学生,其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也较强。

再者,当学习者拥有了较强的自我监控能力时,他们通常能够从一些生活和学习的困惑中,快速解脱出来,形成强大的心理,这对于学习者正确价值观和人生世界观的建立非常有利。

最后,在自我监控能力的指引下,学习者通常能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坚定地朝着目标奋进。

二、联系实际,提高学习者自我监控能力的策略
(一)联系实际,应用正强化法,提高学习者自我监控能力
正强化法指的是:教育指导活动中,教师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某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建立强大的心理,让学生朝着自己内心的目标前进。

例如,当学生学习取得了进步时,教师就需要及时肯定他们过去一段时间的努力,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收获的。

又或者,当学生能够坚持早睡早起,按时作息时,教师也可以肯定学生的做法,并且从学生群体中选出几名表现优异的作为榜样,引导其他学生朝着榜样看齐。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懂得积极反思,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且注意调控自身的行为,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二)联系实际,应用负强化法,提高学习者自我监控能力
负强化法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们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

高三阶段的学生,常常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部分学生因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强,容易陷入消极的状态,久而久之,不仅影响到了学习效果,而且影响到了心理健康。

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指导学生及时走出困境,树立学习自信心,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例如,当学生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时,教师可以取消对他们的一些优待和奖励,让学生意识到只有自己取得进步,才能够重新获得优待。

这种以取消应有奖励作为指引的教育方式,就称之为负强化法。

针对高三学生开展这种类型的教育引导活动,能够让学生及时反思自我,并且激发他们的斗志,让学生为了重新获得奖励而努力,此时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就可以得到强化。

(三)联系实际,适当应用惩罚,提高学习者自我监控能力
部分不良的行为,需要及时制止。

针对高三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且针对屡教不改、正强化和负强化教育效果不佳的学生,就可以适当地采取惩罚措施。

但需要注意的是:当下的学生普遍存在心灵脆弱的问题,为了保护学生的心理,防止学生做出极端的行为,教师需要控制好惩罚力度,并且落实因材施教原则,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差异化的教育指导措施。

例如,针对平时过于活跃、屡次违反校园、班级管理规定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写检讨书,或者惩罚他们打扫班级卫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不良影响。

针对性格内向,心理状态不佳的学生,教师则不能过度地惩罚他们,而需要换一种惩罚思路,如惩罚他们完成一次班级活动策划任务,引导他们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

借助适当的惩罚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使得学生能够自觉消退一些不良行为,增强他们的自我监控能力,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心理的养成。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日常教育指导活动中,教师需要注意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并且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出现的实际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方案。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联系实际,应用正强化法、负强化法以及适当的惩罚措施,增强教育效果,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让学生懂得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极进行自我反思,及时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并且凭借自我调控能力,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张荣.论高中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及其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4}(11):14-15.
[2]侯新杰,安淑盈,王娴.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4}(07):17-20.
[3]祁海林.浅议影响学生解题自我监控能力的认知因素[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4,{4}(24):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