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推进“四好农村路”的建设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振兴战略下推进“四好农村路”的建设探析
摘要:一是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遵循轻重缓急的原则,优先实施沿线居
民需求强烈的项目,优先改造“等外路”、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重点推
进旅游景区、特色小镇、历史文化名村、美丽乡村以及农家乐示范村的农村公路
改造。

二是落实主体责任。

将农村窄路加宽、安防工程建设和自然村通水泥路建
设全面纳入市对县的政府绩效考核和交通运输发展目标管理考核范畴,并实行一
票否决制。

三是统筹多方投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积极主动,想方设法落实建设
资金,以“财政尽量挤”为主,“市场积极找”、“部门对口帮”、“群众自发筹”为辅多方落实资金。

四是加强质量监管。

严格执行项目招标制、监理制以及合同管理制,加强第三方检测,全面落实农村公路建设“三同时”、“七公开”制度,项目建设全
面纳入质监范畴,确保一次交竣工验收合格率达100%。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交通运输发展;农村公路养护
“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也关乎社稷民生,在农村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阻
碍道路建设工作的开展。

一、农村公路建设
1、因地制宜,针对性指导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建设
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快速推进,建设重点逐步由县乡道向村道转移,由人口
村镇密集地区向偏远地区转移,由交通量较大地区向交通量较小地区转移。

我国
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在指导农村公路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指导小
交通量的农村公路建设时显示出针对性不足或部分地区实操欠缺等问题,尤其是
四级公路技术指标不适应我国农村公路发展实际,急需出台一部专门针对小交通
量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

2、完善体制,全面加强农村公路管理
积极打造舒适的通行环境,加强农村公路路域环境的整治工作,全面清理路
域范围内的草堆、垃圾堆和非公路标志,基本做到路面保持整洁、无杂物,边沟
排水通畅,改善农村公路脏、乱、差现象。

加强路政管理工作力度,加大路政执
法与宣传工作力度,有效保护公路路产路权。

构建符合农村公路特点的管理体制
与机制,依法监管,确保重点项目建设与农村公路养护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
优化农村客运线路网络,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加大对
农村客运站、候车厅的建设投入,整合农村客运公司,向周边延伸客运路线公交
化改造,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客运市场。

根据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交通规则,全
面科学规划,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经济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加强运输安全
日常监管,对企业的车辆管理、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进行重点检查,严厉查处超员、超速等违法行为。

二、“四好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公路建设体制落后
整个农村地区的公路建设机制不健全,还停留在传统的建设体制中,各个农
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经济状况良好的地区较多,
反之,经济基础较弱的地区,资金不足以支撑整个公路的建设,这种差异性将会
导致“四好农村公路”的建设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展。

2、路政管理力度有待提高
我国的《公路法》针对公路的建设及保护工作做出具体规定,在其建设和养
护中要做好“自建、自养、自管”三个方面的工作,但是这三方面也是导致公路的
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的重要原因。

农村公路的执法群体是相对弱势的群体,在
农村地区这样的人口众多法律意识和文化意识较为淡薄的地区,不利于整个公路
的管理工作开展,这样以来,势必会造成公路的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具体的
实施也会遇到大量的阻碍和困难。

3、农村公路养护上有瓶颈
公路三分建、七分养,但是由于养护资金不足和重建轻养的思想导致日常规
范性养护只是形式。

按照省、市有关规定,农村公路养护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应纳
入预算。

但实际上由于多种原因许多县市都暂未纳入预算。

同时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乡镇(办)人民政府和行政村是乡道和村道的养护责任主体,从实际情况来看,乡镇和村民委员会还没有真正负担起乡村公路养护职责,导致通村公路有人建、没人养,进而杂草丛生,排水不畅,路肩损毁严重。

4、农村公路运营方面存在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车辆拥有量增多,会车难、易堵塞现象越来越突出,尤其
在春节等传统节日显得更为突出,路面过窄的问题严重制约农村公路通行能力。

由于农村公路建设准入门槛低,建设质量没有保证,排水、安保等设施没有配套,抗灾能力差,存在安全隐患,一遇到洪涝灾害,农村公路路基极易冲毁、边坡塌方,造成交通中断。

农村公路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较弱、管控能力较低、违法
现象明显,很多车的质量、性能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安全性能较低。

公路安全
设施不够完善,在农村交叉路口、陡坡以及急弯等路段缺乏安全标识、交通标线;在临河、险段以及险桥等路段缺乏安全警示标识和防护设施。

三、针对农村公路建设提出的解决方案
1、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布局
农村公路建设要突出规划为先的主导地位,做好顶层设计。

整体规划设计应
该按照“坚持标准、生态引领、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发展”的原则进行,把
公路项目建设与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服务广度相结合,与综合运输、干线公路、城镇体系发展规划相协调;遵循绿色生态理念,建设过程中尽量随山就势,
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建设完工后及时绿化美化,打造美丽乡村景观。

2、提高资金扶持力度
政府应当做好引导工作,经资金聚拢,然后分层次支援“四好农村公路”建设
工作,在实际的公路要合理统筹有序规划,完善公路建设体制,确保整个公路建
设方案能够有序开展,公路建设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完善整个建设部门的监督和
管理。

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要根据物价水平上涨以及现实需要适当提高农村公路养
护资金补助标准,县人民政府要严格落实相关要求,把养护资金、水毁工程、危
桥改造以及安保建设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建立专户做到专款专用,督促乡镇
把通村公路养护资金纳入“一事一议”并落实到位。

3、优化公路养护机制
首先要建立专项的养护资金,以应对道路使用中出现的问题,组建专业养护
队伍负责县乡道以及重点连村公路的养护管理,优化布局,扩大作业覆盖面。


护工作做好后可以确保公路使用质量得以提高,所以养护部门要能够确保整体公
路养护做到实质,确保公路的运输水平有所提高。

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注重保
养工作,首先要建立专项的养护资金,同时要建立分级的管理养护机制,在实际
的养护工作中,分级管理,分地区管理,发动当地居民对公路的持续养护。

在此
基础上还要积极向优秀的单位学习,确保道路养护工作做到实处。

4、落实法律的规范作用
尽快出台条例和管理办法,依法强化地方政府对农村公路管理的责任,从法
律层面上保证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养护、运营、资金、保障、路产路权等得
到落实,为农村公路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整合县级农村公路机构和其他类
似机构,负责农村公路管理工作,明确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公路工作机构,组织协
调村民委员会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向居民及其参与者传达公路建设是法律规定,
从而对后期的道路管理工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农村地区的道路建设及养护必须
要让居民了解到公路建设的积极效益,积极引导,确保公路的养护和管理工作科
学有序开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公路的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因此,应当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优化公路养护机制,从而确保“四好农村路”建设积极有序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段正辉.“四好农村公路”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交通世界,2019(09):164-165.
[2]琼达.加强西藏农村公路建设科学管理的必要性与策略[J].西藏科技,2015(12):12-23.
[3]邢东坡.农村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和干预探索[J].交通世界(工程技术),2015(12):89-97.
[4]袁悦,胡俊,顾肖艳.杭州:探索“四好农村路+”模式[J].中国公路,2018(17):36-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