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复习《长度单位》(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长度单位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第一学段,我们应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了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2.教材分析
教材是教师引导儿童开展活动的重要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教材提供的内容作为参考,开展贴合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结合尺子认识“米”“厘米”。

通过活动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教学工具
从整体上来说,因为二年级学生普遍六、七岁,以形象思维为主;二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正在逐渐形成。

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在教学中,应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积累习惯、迁移习惯,希望可以结合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知识结构体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加深长度单位的理解。

2.通过比划、判断、交流,进一步巩固长度单位的表象,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需求。

3.综合长度单位的知识,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
复习重点:利用思维导图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总结、整理
复习难点:建立起长度单位的表象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师:第一单元我们学习已经结束,我们在长度单位的知识海洋中遨游了一圈,这节课我们一起梳理和复习一下本单元的知识吧!
2.板书课题:专题复习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提取关键字,制作成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为以后让学生学习用思维导图总结数学知识点奠定基础。


二、自主梳理,初制导图
(一)课前布置,自主完成思维导图
(二)小组合作梳理
1.师:课前,同学们已经将本单元的知识初步整理,总结成了思维导图,请大家拿出自己的思维导图,组长组织交流任务一,根据思维导图回忆一下本单元的内容。

老师会根据每一小组讨论的情况,选择最认真的一组上台展示。

2.展示小组作品
①生进行展示。

师:还有别的小组想要进行补充的吗?
师:你能评价一下他们的展示吗?
(三)师生共同合作梳理,板书
三、借助导图、链接典例
(一)知识点1: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师: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在直尺上0到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除了它,还能怎么表示1厘米?
生活中食指的宽、铅笔的宽、图钉的长一般是1厘米。

你能比划一个1厘米给你的同桌看一看吗?
师:长度是如何测量出来的?你还记得吗?一起说一说吧!
生:(齐声)……
(口诀:一放平、二对齐、三读数)
师:咦?怎么放平?跟什么对齐?怎么读数?
老师这有两张纸条想要测量,你们能告诉我有多长吗?
(二)知识点2:认识米,用米量
师:除了厘米,我们还认识了一个比它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1、出示图片感受生活中的“1米”。

2.生活中,米尺就是标准的一米的长度,你能比划出一米大约有多长吗?
3.1米与1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100厘米
(三)知识点3: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出示微视频)师:我们生活中,“米”和“厘米”常常一起出现,往往给我们带来一些问题,这不,小马就遇到了问题,我们一起去帮助它解决一下,好不好?
观看微视频“水有多深”,解决问题。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小马顺利过了河,你们真是太棒了!
2.(出示图片)师:这一天,阳光小组在检查组员作业的时候,有一份作业是这样写的,组长判定为“√”,你们同意吗?
请拿出小组任务单,小组讨论一下,这个作业存在什么问题?应该如何改一下?
一组学生展示。

还有别的组有不同意见吗?
(四)认识线段、数线段
师:我们还学习了“线段”,大家还记得线段有什么特点吗?
1.线段的特点:直直的、两个端点、可以测量
2.(出示图片)老师这里有一张图片,你能数一数到底有多少根线段吗?
(五)画线段
1.师:在这一单元,我们还学习了画线段,谁能说一说,画线段应该注意什么?
2.师:你们的知识掌握的真牢!老师想考一考大家,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呢?
平面上5个不重合的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小结:在同学们一起努力下,我们这一单元的知识都已经综合在这里,制作成了一张思维导图!你们真是知识整理小天才!平时我们要养成随时整理所学知识的习惯。

养成好的复习习惯对学习数学很有帮助!可并不是没一个孩子都这么细心,这不有一个孩子写了一篇日记,老师帮他改得头都疼了!我们一起读一下吧
三、闯关练习、拓宽思维
男生女生大比拼;判断对与错
1.班上的课桌宽50米。

2.手掌宽1厘米。

3.测量一个物体额长度,需要先将尺子的0刻度对齐这个物体的一端。

4.黑板长3厘米。

5.直尺上的一小格就是1厘米。

6.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7.虽然尺子形状不同,但是表示1厘米的刻度距离相同。

8.长度标准不统一导致“身体尺”不好推广。

四、学后反思、畅谈收获
1.你能把在这节课中学到的知识组内分享吗?
请评选出组内优秀小明星:最佳思维导图作者、课堂小明星2.颁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