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四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含解析

合集下载

专题四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专题四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解析 本题具体考查文段续写兼修辞、连贯及经典阅读,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题干给出的 这句话是文段的观点句,故接下来需引用《论语》中有关“和”的观点、《三国演义》中有 关“和”的故事或观点来论证。本文段类似一个议论文段,观点句已经给出,续写的应是材料 句和结论句。
三年模拟
A组 2016—2018年高考模拟·基础题组
3.(2016山东,17)拖延症的表现是,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 推迟。请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拖延症的危害。不超过40个字。(4分) 答案 (示例)拖延症是生命的窃贼,它会在不知不觉中,盗取你的热情,偷走你的机会。
解析 这道题的题型比较新颖。做题时,我们要通过题干明确拖延症的定义,并利用比喻、比 拟的修辞手法,把这种行为习惯生动地描绘出来,给人以警醒。
致;个别词语可与示例重复,字数也可略有增减。(4分)
示例: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
开始就要扣好。
仿句:
,
,
;

答案 就像下棋一样 如果一个棋子走错了 整盘棋都可能会输掉 人生这盘棋每一步都 要走好
解析 仿写时,需要注意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形式上要认真分析例句,把握结构特征,例句的 基本句式为“就像……一样,如果……”;内容上,需要运用比喻修辞,从生活常见现象入手,反 映人生道理。
专题四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和选用、 仿用、变换句式
五年高考
A组 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
1.(2017江苏,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 ) 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 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 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 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语文高考复习第3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4 仿用、变换句式—形神兼备,巧妙变换

语文高考复习第3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4 仿用、变换句式—形神兼备,巧妙变换

专题四仿用、变换句式——形神兼备,巧妙变换所谓“仿用句式”就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句子。

实质上与修辞格“仿拟”近似。

变换句式就是能根据一定的要求,将所提供的句子准确改成适应语境要求的句子。

2017年高考创新题型中出现的逻辑推断题与仿用句式结合起来考查。

在此类题型中“仿用句式”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和例句完全不一样,对内容的理解则要结合语段的具体内容。

2018年全国Ⅱ卷又对仿用句式进行考查,考查恢复传统形式,提供例句与材料进行仿写。

变换句式全国卷未做考查。

本专题把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放在一个专题,是因为仿用句式要求“形神兼备”,其中“形”里面就有修辞。

又因为修辞一般不单独设题(江苏卷有时会单独设题),所以本专题准备通过让考生掌握高考常见修辞手法的分类及其特点,便于考生在仿用句式及阅读中分析判定修辞。

在掌握修辞的基础上,再了解仿用句式题的各种类型。

仿用句式题类型虽多,但解题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相同,所以在让同学们了解仿用句式题的基本类型后,统一讲解仿用句式题的通用解题技巧。

变换句式的复习,在让考生简单了解考情的基础上,采用逐个题型突破的形式进行。

1.(2018·全国卷Ⅱ)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6分)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材料奋斗团结梦想建强国谋复兴御外侮卫家国脱贫困奔小康垦田拓海开天辟地守望相助抗灾治水逐日奔月同舟共济解析示例是由两个四字短语、一个六字短语和一个表达特定主题的短句组成的。

将材料中“垦田拓海”“抗灾治水”“同舟共济”等六个四字短语按照意义两两分组,分别照应“奋斗”“团结”“梦想”这三个中心主题;辨析“建强国谋复兴”“御外侮卫家国”“脱贫困奔小康”这三个六字短语的表意差异,寻找其与“奋斗”“团结”“梦想”这三个中心主题的关联和照应。

答案(示例)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4:语言简明、表达得体、仿写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4:语言简明、表达得体、仿写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4:语言简明、表达得体、仿写一、语言文字运用(共7题;共37分)1.(2018·江苏)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

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D.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2.(2018•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

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

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

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

具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

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

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

(1)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30个字。

(2)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

不超过80个字。

3.(2018•卷Ⅰ)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

2018版高考语文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四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2018版高考语文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四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时间:60分钟分值:72分)题组一选用句式1.根据语境,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水生追回那个纸盒子,一只手高高举起,一只手用力拍打着水,好使自己不沉下去,对着荷花淀吆喝:“________”好像带着很大的气。

①出来吧,你们!②你们出来吧!(2)今天,当我站在古城墙上游目骋怀,才猛烈悟到:________他们创造着古城墙新的内涵,创造着古城墙新的形象,并在这创造中重塑了自己。

①西安人民完成的岂止是对古城墙的修复?他们分明是在创造。

②西安人民分明是在创造,他们完成的岂止是对古城墙的修复?A.①②B.①①C.②①D.②②解析第(1)句考查了倒装句式的运用及其表达的不同语气,“出来吧,你们”与“好像带着很大的气”相照应,相一致。

第(2)句“他们分明是在创造”总领“他们创造着……创造着……并在这创造中……”,构成总分关系,显得有层次性。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语气表达最委婉的一句是()(3分)A.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呢?B.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吗?C.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无疑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的。

D.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恐怕不能不引起我们认真思考了。

解析本题考查选用句式及语言表达准确和得体的能力。

B项是一个否定反问句,表达十分强烈的肯定语气,当然不够“委婉”;C项是个陈述句,但“无疑”一词所表达的语气很肯定,也很强烈;干扰性较大的是D项,该句虽然用了“恐怕”表示推测的语气,但双重否定的语气还是此较强烈的。

只有A项是一个疑问句,以疑问语气表达一种询问、提醒,双向选择,语气最委婉。

答案 A题组二仿用句式3.(2014·浙江卷)依据下面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月”“湖”“鱼”作为描述对象。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二轮复习专题文档:第一部分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二轮复习专题文档:第一部分

专题四提炼语意第一节连续性文本提炼语意提炼语意是江苏卷特色鲜明的题型之一。

它主要有两种命题形式:一种是连续性文本提炼语意,一种是非连续性文本提炼语意(图文转换)。

连续性文本提炼语意,要求选出对所给材料主旨概括正确的项,或者与所给材料内容相符的项。

这一考点在2014年江苏省《考试说明》中首次提出,但之后两年并未涉及,2016年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今年也未涉及,但这并不代表以后不会出现。

因此,对此类题型还是要予以适当重视的。

三步思维破译提炼语意题密码【真题试做】(2016·江苏卷)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以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

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A.读万卷书寸草春晖我思我在B.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C.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思我在D.读万卷书那些花儿指点江山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仔细归纳各组文章名字所透露出的内容或情感的共同点。

第一组写的分别是读后感、自己爱读书、读苏轼有感和家中的书,都与读书有关,但表现了阅读的多面性和对阅读的喜爱,所以宜用“悦读生活”。

第二组写的分别是同桌、经历、同学、心情,同表现“报答父母恩情”无关,因此该用“那些花儿”。

第三组写的都是自己的思想和感悟,并不是写对时政的看法,因此该用“我思我在”。

答案 C[三步思维破译提炼语意题密码]紧抓三个环节助你破解两类题型一、拟写活动主题【典例1】某校文学社准备根据以下主题挑选学生习作,下列各组习作与主题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主题一:月是故乡明主题二:向青春举杯主题三:和平的钟声主题四:文化与传统A.《母亲的微笑》《青葱岁月》《我看辛德勒》《奇妙的昆虫》B.《温暖的布鞋》《成长的欢乐》《人生驿站》《肯德基印象》C.《游子折柳》《年轻的梦想》《华沙之跪》《秦腔古韵》D.《风华正茂》《原驰蜡象》《将军白发征夫泪》《北京的地坛》解析“折柳”寄寓思乡之情,与“月是故乡明”主题相符。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四仿用选用变换句式含修辞1仿用句式课件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四仿用选用变换句式含修辞1仿用句式课件

[解析]
试题要求仿写完成“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
这段文字由四重排比构成,四重排比的句子框架都是“我不 想知道你的„„,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每重排比 的前一部分提出一个事物,后一部分都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对 该事物深层次的作用进行揭示。根据语境要求,①处应以 “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的句式,选取一个喻体揭示 出“语言”的深层次作用。②③处则应从能与“电脑”“语 言”“理想”并列的事物中选取一个具体事物,例如“书 籍”“体魄”“手艺”等,以“我不想知道你的„„,我只 想知道它是不是你„„”的句式表达出深层次的理解。
JIFATANJIU 命题仿写有“三条”
1.审清句式 审清被仿写句的句式特点,仿写句要与被仿写句句式 保持一致。如[例2]是结构整齐的排比句。 2.分析修辞 分析被仿写句的修辞特点,仿写句要与被仿写句所用 修辞保持一致。如[例1]、[例2]均需选用拟人、反问修辞。
3.看清要求 看清题目要求所限制的话题,或规定的描述对象,或 限定了不得选用的对象,或规定了必选对象。不要脱离要 求,依据仿写话题展开联想和想象,写出符合要求的语 句。
感想示例:行友善 营造温馨社会 ..
答案 和谐中国
(示例一)(日+月→明→文明)
创文明 社会 ..

(示例二)(禾+日→香→书香) 博览群书通晓天下事理 沐浴书香 养成高尚人格 .. 解析 先分析试题所给示例的构思特点:由构字部件
联想到汉字,再由汉字联想到词语,最后以这个词语为核 心写出立意积极、句式整齐的两句话。再按照题目要求, 依顺序一步一步完成答案。做题时要注意题干中 “两个不 同的部件”“一个汉字”“一个双音词”等关键信息。
[答案]
(示例) 残花缀在繁枝上; 鸟儿飞去了, 撒得落红满地—— 听见了花儿落地的叹息么?

2018江苏语文高考卷含附加题答案版

2018江苏语文高考卷含附加题答案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C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摇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C.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B“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A.③⑥⑤①④②B.③⑥⑤④②①C.⑤⑥③①④②D.⑤⑥③④②①3.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D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D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

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学#科网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2018年高考语文(命题规律探究 题组分层精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共69张PPT)

2018年高考语文(命题规律探究 题组分层精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共69张PPT)

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1.(2017山东,18)某校举办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请在横线处填写 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要求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4分) 人生难免会有不如意,心理健康的青少年面对坎坷时,往往乐观坚强,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对
我们有重要的意义,
高考语文
(江苏省专用)
专题四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和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五年高考
A组 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
1.(2017江苏,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 ) 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 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 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 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答案 B 本题考查对常见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A.将“一带一路”比喻成“引擎”。B.“及 时雨”实指一场来得及时的雨,没有任何比喻的意味。C.将“网络病毒”比喻成“洪水猛 兽”。D.将“主动强化环保意识”比喻成“观念上弯道超车”。
活中看到朝廷腐败,国家混乱,民生疾苦而痛心疾首,哀婉叹息的总结;“一卷唐诗补蜀风”指出 杜甫希冀用一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抒发胸臆,企求实现“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愿望。 ③此联赞美李白,为姚恭 所撰。上下联均出自杜甫的诗句,上联“世人皆欲杀”出自《不见》, 下联化用《饮中八仙歌》。④此联节选自象予民题于杜甫草堂的对联。杜甫号少陵野老,在自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二轮复习专题文档:第一部分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二轮复习专题文档:第一部分

第二节非连续性文本提炼语意(图文转换)图文转换是一种非连续性文本提炼语意。

此类题型综合考查学生对漫画、图表、徽标和图片的分析能力,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性的信息,然后进行总结、评价。

正因为它很好地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精神,所以成为近年来高考的热点。

纵观近几年江苏省高考,它对图文转换的考查,主要采用客观题的形式。

明晰考向两步思维助你解答图文转换题[明晰考向]五类图表1.表格表格条理清晰,归纳性强,便于获取信息。

阅读表格时,需要注意观察表格横向与纵向的内容,将表格中类似的项目进行合并归纳和概括,反复比较,总结规律。

2.柱状图包括坐标式和直方式,用坐标表示两个或多个关系项,向阅读者介绍或展示某项情况。

阅读图表时,需要搞清坐标纵横轴关系,进而分析或比较。

3.曲线图曲线图以纵横两个坐标为主轴,将有关数据通过曲线在两个主轴上的变化反映出来。

阅读时需要根据曲线变化趋势,弄清所反映的内容。

4.饼式图饼式图能准确地反映出各种数据所占的百分比以及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根据扇形的大小确定各项所占百分比,然后将可以归类的项目合并。

5.流程图流程图将事物或某些概念连接起来,反映工作事项的活动流向顺序。

阅读时,需要把握这种结构关系和顺序,特别要弄懂箭头和连线所表达的意思。

三类图画1.徽标类徽标,即徽记、标志。

主要包括主题、文字、图形、图与文的结合和颜色等构图要素。

它不是一般的图标,往往“言简意赅”,高度凝练,蕴含着丰富的含义。

一般从写出构图要素、写出徽标寓意和探讨设计理念等角度命题。

解读徽标,一定要透过现象挖掘本质,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其内涵。

2.漫画类漫画主要由标题、画面、寓意三部分组成,标题和画面是显性信息,而寓意则是隐性信息,所以解答此类题目要挖掘隐含的信息,把握其主题。

3.图片类图片主要是指绘画、摄影或剪纸等艺术性很强的作品。

因为具有艺术性,所以要尽可能把握其内涵。

【真题试做】(2017·江苏卷)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Array ()A.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

2018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4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含解析答案

2018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4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含解析答案

考点4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1.[2018全国卷Ⅱ]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6分)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材料:奋斗团结梦想建强国谋复兴御外侮卫家国脱贫困奔小康垦田拓海开天辟地守望相助抗灾治水逐日奔月同舟共济答: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步骤:①分析示例特点。

示例是由两个四字短语、一个六字短语和一个表达特定主题的短句组成的。

②巧分材料词句。

将材料中“垦田拓海”“抗灾治水”“同舟共济”等六个四字短语按照意义两两分组,分别照应“奋斗”“团结”“梦想”这三个中心主题;辨析“建强国谋复兴”“御外侮卫家国”“脱贫困奔小康”这三个六字短语的表意差异,寻找其与“奋斗”“团结”“梦想”这三个中心主题的关联和照应。

③仿照示例句式,整理句子。

答案:示例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

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

2. [2018江苏卷] 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解析:①句,“乐手无踪”却有洞箫声,“盘丝任翻飞”,可知诗句说的是抖空竹。

边角”,可知诗句说的是下围棋。

④句,“来”以为是“神女从云下”,“去”以为是“姮娥到月边”,可知诗句说的是荡秋千。

答案:D。

(完整版)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完整版)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摇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 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B. 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C. 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D. 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答案】C特立独行普遍形容人的志向高洁,不同流俗。

身体力行多用来表示努力实践,亲身体验。

一般作谓语、定语。

中古古代的儒家经典应该是经过古圣人身体体验,努力实行的。

所以第一空选用“身体力行”,排除A、B项。

“耳提命面”,意思是不但当面教导他,而且提着耳朵叮嘱他。

后用以形容对人教诲恳切,要求严格。

“耳濡目染”指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根据语境“说教”,第二空应选“耳提命面”。

排除D项,因此答案选C。

“顿悟”,指猛然醒悟。

“领悟”,就是体会,解悟。

根据语境“躬亲实践”,“心得”也应选“领悟”。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

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

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2018-2019届高考语文一二轮复习专题备考:江苏专用专题四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2018-2019届高考语文一二轮复习专题备考:江苏专用专题四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还!2018-2019年高考备考专题四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考纲解读考纲要求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

考点阐释1.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考查根据语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否得当,并能辨明优劣,通常也结合仿用句式进行考查。

2.“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主要考查按照具体要求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仿用句式主要是针对所提供的语境进行句子的仿写,它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所给例句的内容和形式,所仿写的句子要满足内容、形式、修辞和字数四个方面的要求,综合考查多方面的能力。

考情观察1.对句子的修辞和形式要求较高,一般在题干中都明确提出了对修辞和句式的要求。

句式题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内容上往往选择当前的社会热点或与学生密切关联的实际运用问题,常与修辞中的比喻、排比、对偶等结合考查。

2.考生应注意加强这两个考点与其他考点结合考查的综合性语言表达题的训练。

分析解读这两个考点是近年来江苏卷的高频考点,其中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考查重点,2014—2017年连续四年针对此考点直接命题,均为选择题,难度不大。

考生应熟练掌握七种常见修辞手法,熟悉各种句式的功能以及各种题型的特点;应努力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想象力、创造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应加强对仿句及生动语言与平实语言相互转换的训练,同时应注意加强对这两个考点与其他考点结合考查的综合性语言表达题的训练。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这两个考点还经常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一考点结合考查。

考生要注意近年来江苏省《考试说明》“典型题示例”的题型导向。

命题探究答案 B A.将“一带一路”比喻成“引擎”;B.“及时雨”实核心考点①对常见修辞手法的辨析;②辨认明喻、暗喻和借喻。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高考语文-选用、仿用、变换句式(2)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高考语文-选用、仿用、变换句式(2)

2018高考语文:选用、仿用、变换句式(2)2导弹工厂,并查封了那里的所有导弹、部和生产设备。

并将根据联合国监核会的指令销毁这些据称超出了联合国决议规定射程的导弹。

以“位于巴格达北部的萨默德-2导弹工厂”开头,重写句子。

(不得遗漏信息,要求句子通顺,可增删少量词语)
位于巴格达北部的萨默德-2导弹工厂
2把下面一段字组合成一个长句,可以增删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胸怀天下,壮志凌云,是中华民族志士共同的精神特质。

从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到毛泽东的”指点江,激扬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不少名言都体现了这一特质。

答 ___ _
3 将下面句子改写成两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加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

“红色旅游”是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

答 ___ _
___ _
4 这是解放初期著名的农村作家赵树理的代表小说《李有才板话》中的一段字,请按要求恰当表述。

老杨同志吃了早饭起程①,天不晌午就到了阎家,他一进村所,正遇着广聚跟小元下棋②(提示“老杨”与“广聚和小元”双方彼此陌生)。

他两个因为一步棋争起,就没有看见老杨同志进去。

老杨同志等了一会,还没有跟他搭话,他就在这争吵中问道“哪一位是村长?”广聚跟小元抬头一看,见他头上箍着块白毛巾③,身上白小布衫深蓝裤,脚上穿着半旧的硬鞋。

从这服装上看,村长广聚以为他是哪村派送信的④,就懒洋洋地问道“哪个村的?”。

江苏省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练习(3)

江苏省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练习(3)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课后练习(3)1.在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句子,要求与前面画波浪线的句子相照应,句式整齐,内容前后相关。

我们苦苦寻觅、追逐的幸福到底是什么呢?或曰名声显赫,或曰腰缠万贯,________ 。

我们背上这些沉重的行囊拼命地追逐幸福,但幸福偏偏不与名利、金钱、地位同步并行,它是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________ ,它是下班后妻子端来的一碗热茶,________。

2.依照下面的句式,选用新的本体和喻体,另写一组句子,要求意思完整。

(不必与原句字数相同)生活是一杯茶,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香是它的馈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

要求句式相同,使用比喻修辞手法。

示例:一页历史,是一面镜子:擦亮了镜子,你呼唤着理性和良知。

一颗沙砾,是一种苦痛:历经了苦痛,你孕育了圆润与晶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哀怨;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着色,少一些灰暗的点染;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激昂的欢唱,少一些悲观的咏叹。

2018年江苏语文高考真题文档版(含答案)

2018年江苏语文高考真题文档版(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C.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A.③⑥⑤①④②B.③⑥⑤④②①C.⑤⑥③①④②D.⑤⑥③④②①3.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更多优质资料请关注公众号:诗酒叙华年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

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时间:60分钟分值:72分)
题组一选用句式
1.根据语境,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1)水生追回那个纸盒子,一只手高高举起,一只手用力拍打着水,好使自己不沉下去,对着荷花淀吆喝:“________”好像带着很大的气。

①出来吧,你们!
②你们出来吧!
(2)今天,当我站在古城墙上游目骋怀,才猛烈悟到:________他们创造着古城墙新的内涵,创造着古城墙新的形象,并在这创造中重塑了自己。

①西安人民完成的岂止是对古城墙的修复?他们分明是在创造。

②西安人民分明是在创造,他们完成的岂止是对古城墙的修复?
A.①②
B.①①
C.②①
D.②②
解析第(1)句考查了倒装句式的运用及其表达的不同语气,“出来吧,你们”与“好像带着很大的气”相照应,相一致。

第(2)句“他们分明是在创造”总领“他们创造着……创造着……并在这创造中……”,构成总分关系,显得有层次性。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语气表达最委婉的一句是( )(3分)
A.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呢?
B.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吗?
C.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无疑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的。

D.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恐怕不能不引起我们认真思考了。

解析本题考查选用句式及语言表达准确和得体的能力。

B项是一个否定反问句,表达十分强烈的肯定语气,当然不够“委婉”;C项是个陈述句,但“无疑”一词所表达的语气很肯定,也很强烈;干扰性较大的是D项,该句虽然用了“恐怕”表示推测的语气,但双重否定的语气还是此较强烈的。

只有A项是一个疑问句,以疑问语气表达一种询问、提醒,双向选择,语气最委婉。

答案 A
题组二仿用句式
3.(2014·浙江卷)依据下面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月”“湖”“鱼”作为描述对象。

(4分)
[示例]
弯月落在湖水中;
鱼儿游去了,
碎得月影半池——
听见了嫦娥幽怨的歌声么?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时,首先应明确题目要求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

其次要分析示例中的事物,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月”与“鱼”同在“湖”中,有动有静,第三句紧承前两句营造的意境,第四句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意趣。

再次要明确示例的表现手法,第四句是想象的内容,同时还是一个问句的形式。

最后要注意所写句子符合情理。

答案(示例)
残花缀在繁枝上;
鸟儿飞去了,
撒得落红满地——
听见了花儿落地的叹息么?
4.(2014·湖北卷)下面四个字是由象形字“人”()变化组合而成的会意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