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的体验:城市文化危机——再读《无雨之城》和《纸项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读的体验:城市文化危机 ——再读《无雨之城》和《纸项链》
发布时间:2023-05-29T10:42:17.012Z 来源:《中国教工》2023年6期作者:贺虎
[导读] 重读铁凝的《无雨之城》和崔京生的《纸项链》,突然有一种颤栗在瞬间闪过,仿佛是一只脚独立于刀刃之上被锋利切割,蓝色的痛楚一如蓝色的血液,突兀而强硬地裸露于皮肤之上,而内心的隐痛消失,沉淀在灵魂深处不为人知的角落,那是一种经过了岁月之后的沧桑,像是一种真理,只有经历了,才能真正地面对生活,面对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城市文化的危机与重逢。
重读铁凝的《无雨之城》和崔京生的《纸项链》,突然有一种颤栗在瞬间闪过,仿佛是一只脚独立于刀刃之上被锋利切割,蓝色的痛楚一如蓝色的血液,突兀而强硬地裸露于皮肤之上,而内心的隐痛消失,沉淀在灵魂深处不为人知的角落,那是一种经过了岁月之后的沧桑,像是一种真理,只有经历了,才能真正地面对生活,面对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城市文化的危机与重逢。
《无雨之城》:城市文化的危机
铁凝的《无雨之城》,叙述了一个城市中最容易发生的故事:长邺市的常务副市长普运哲仕途光明之际偏又遇到了女记者陶又佳,两个人即刻在云天雾雨之中感受着人类情感的切肤之痛。
然而普运哲的妻子葛佩芸以一个女性的超常敏感察觉到了市长的变化,于是以一种十分拙劣却又能够达到目的的照相技术获得了普运哲与陶又佳在一起的照片,不慎照片底版随着家里的一只破高跟鞋被扔进了垃圾箱,于是底版流入到民间,人物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故事并不错综复杂,三流作家写来也极易流入桃色旋涡,然而铁凝是一个绿色的万花筒,她的女性刚柔兼济的笔触伸入到了城市的内心,揭开了在无数繁华笙歌的背后隐蔽着的危机,情感危机、灵魂危机、人格危机和文化危机。
这个城市不下雨。
人们焦渴的心灵龟裂着,以至于拼命地吸吮着同类的鲜血以滋润干裂的嘴唇,流淌在人们血管中的血液粘稠腥甜,整个城市的上空是一片浓得化不开的血雾——这是一场看不见,摸不着的战争,情人之战,夫妻之战,大人物与小人物之战,于无形中恍然是一派腥风血雨——雨,终于落下来,但心灵的伤口已难以愈合,巨大的失落是夏日午后的阳光底下的蝉鸣中的一片寂静,整个城市仿佛都睡着了,一切是那样的不近情理,荒诞得如同大白天做梦。
普运哲代表了一种地地道道的城市中年文化。
王富仁曾说:“中年文化的根本特征是一种干事的文化,不论其事是形而下的事功,还是属于形而上的精神追求,但都有其现实的目的性。
”普运哲追求爱情的真诚热切与他追求事业的热切真诚一样来得迅猛生动,当他体味着陶又佳身体的芬芳而到达前所未见的金色海岸时,他唯一的梦想是拥有这个阳光雨露的女性,然而现实的坚硬岩层使得他在面对二重选择时,他放弃了抽象的空幻的梦想,以敏捷的姿态介入生活,在熟悉的生命轨道上缓慢滑行,内心平静而又破碎——人类生命力的萎缩与城市文化的危机在作品的结尾画了一个巨大的惊叹号。
铁凝将目光投向芸芸众生无奈、庸常的心理横断面,以一种宁静平和,甚至带着点调侃的语气,将人的功利、现实与丑陋和随风而逝的诗意追求定格在同一幅画面上,以近似于梵高的燃烧心灵体验生存在城市困境中的“人”的蜕化和压抑的人性,人的精神品格也在乡土文化和城市文化,乃至市民文化的碰撞当中悄然落地,刺痛你的不是所谓的婚外恋,那只是一个象征,一个符号,一个引发人心灵躁动的契机,最伤感的却是灿烂辉煌之后的灰飞烟灭,人类的理想与情感在繁华的大都市中显现了它的贫弱与苍白。
铁凝的叙述和她最初的理想追求大相径庭,纯洁、清丽早已是往昔的旧梦,只能回忆了。
而此时,方才可以看到一个成熟、凝重,真正品味过人生的女性,以她凌厉敏锐的眼睛注视着在阳光下飞来飞去的蝴蝶。
《纸项链》:欲望之河
崔京生的《纸项链》故事很简单:少女王颢因贪污罪而入狱,又由于某种原因提前获释。
与世隔绝的监狱生活使她在面对新的现实境遇时异常冷静。
在报社记者上官侯的帮助下,王颢旋即卷入了急速运转着的庞大的社会机器,生活以令人眼花缭乱的纷杂方式迎接了王颢……崔京生在《纸项链》中充分展示了现代都市的商业大潮对人的冲击,他以最切实的姿态直接锲入生活,不旁敲侧击,也不故作高深,轻松自在就把京城商战活动中的男男女女搬进了他的小说中。
这使读者在茶余饭后就能极自然地进入角色,以一个旁观者或知情者的身份对个中故事津津乐道,无数人的心理欲望由此得到了满足。
小说有两条线索互相交织:一条是王颢在上官侯的帮助下进入报社以广告小姐的身份拉广告;一条是某公司总裁郭永晟和高干子女鲁婷婷联手经商的背景。
王颢初出茅庐即大获全胜的经历有赖于郭永晟的功亏一篑,而郭永晟的老谋深算竟然败在王颢出奇制胜之下,也源于两个人都还有着称之为“良知”的东西存在。
特别是王颢,她的柔弱与美丽,她内心的善良与热情,使人觉得即使是有那么一点儿不择手段,也是出于不得已的苦衷。
王颢的确是个天生的商业人才。
唯其如此,她才可以在面对生活的困境与尴尬时游刃有余,灵活出击,以求得生活的空间。
这实在有点像杂技演员走钢丝,人家凭的是功夫,而王颢就全凭本能了。
整部小说乱乱纷纷,热闹非凡,颇有些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味道,而人物的命运也就在这种纷乱之中徐徐演进,每个人的欲望都是一个小小的是非漩涡,一不留神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王颢的生存欲望,郭永晟的发财欲望,王颢之母胡小缄的私情,鲁婷婷的占有欲,上官侯的非分之想,王通的卖淫,甚至监狱里的马队长的升迁梦……,人类的种种欲望倏忽间集中到了崔京生的小说人物身上,使得《纸项链》在匆忙之中被组装成了一个人生舞台,“纸项链”的寓意却退到了一个远景的后台位置,被淹没在五花八门的欲望之中。
崔京生看人看得很冷、很透,他的叙述充满了现代气息,在挖掘现代人的心理行为方面,他的确是一把好手。
然而,崔京生忽视了些什么?他太注意叙述规范的完美了,以至于许多背景资料在小说文体中显得扑朔迷离,隐约神秘。
诸如王颢的母亲胡小缄的黄昏恋,本来是一段凄迷悱恻的爱情故事,偏又具有了一种偷情的效果,这使得《纸项链》透露出一股虚弱的味道,仿佛是一座年久失修的大门,为维持门面,偏又涂上了厚厚的油漆,用手一推便颓然倒地,让人惊愕地发现一堆朽木在阳光下闪着绿色,真有些鬼气森森。
也许崔京生是要给读者留下一些阅读的空白,但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段太露痕迹,反而使小说呈现了一种不真实的苍白,好像前台正咿咿呀呀地唱得热闹,跑到后台一看,却原来是在影影绰绰地上演一出皮影戏。
铁凝、崔京生更重视以犀利的眼光与独到的笔触深入人的内心,挖掘人类生活的更深层面。
而他们的叙述与描写通常又透露出京津一带作家所特有的轻松随意,即使在凝重生活的背后,也常常隐现出他们冷眼旁观的超然,因此决定了几部小说的“冷情”的色调。
当作家的激情与他们所熟悉的城市文化发生碰撞时,他们格外一致地采取了调侃的姿态,试图以这种方式保护人类的心灵不受伤害,但现代文明情境的缺失使庸常百姓的生活还是以种种烦恼与苦痛的景象顽强而坚韧地进入了读者的视野,人类的情绪在阅读作品时与作者达成了惊人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