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开学新起点考试考试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开学新起点考试语文试卷
姓名班级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行.辈(háng)亢.奋(kàng) 阴霾.(mái) 告罄.(qìng)
B.羸.弱(léi)羁.绊(jì)惬.意(qiè)粗犷.(kuàng)
C.烧灼.(zhuó)絮.叨(xù) 步履.(lǚ)粲.然(càn)
D.叱.咤(chì)嗔.视(chēn) 凫.水(fú) 参.差(cē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孜孜不倦养精蓄锐迫不急待芸芸众生
B.毛骨竦然风餐露宿姗姗来迟夜不成寐
C.迥乎不同耀武扬威变幻多姿语无伦次
D.精疲力竭离和悲欢低回婉转浑身解数
3.有关文学常识搭配恰当的一项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呐喊》
B.《丑小鸭》——安徒生——《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丹麦
C.《最后一课》——都德——德国
D.《伤仲永》——王安石——宋代
4.下列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南有长江滚滚东去,北有嘉陵江滔滔而来,两江汇流,将重庆围成一个弯月似的半岛,
好似两条龙托起一座变幻多姿的海市蜃楼。
②待到新月高悬,登上枇杷山公园俯瞰万家灯火,恰似繁星闪闪,又使人产生仿佛飘然登
天的感觉。
③重庆,是一座有名的美丽山城,周围青山环抱,城下绿水围绕。
④而到秋去冬来,江雾缭绕,水天一色,山城又时隐时现在一片神秘飘渺的雾海苍茫之中。
⑤每当旭日东升,给市区林立的高楼大厦披上金色的朝霞,山城就显出它雄壮绚丽的英姿。
A.⑤②④③① B.③①⑤②④ C.⑤③①②④ D.③⑤①②④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李老师工作非常勤奋,常常废寝忘食
....。
B.只有坚持不懈
....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
C.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
....的伟大理想。
D.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
6.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B.这次演出,形式单一、丰富多彩的文娱节目令人目不暇接。
C.我们的班规是经过大家周密地决议和研究最后形成的。
D.窗外虽是白雪皑皑的严冬,教室里,每个人的心中,却是温暖无比的春天。
二、默写。
(12分)
7.《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我们要表示“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之意的时候的成语是。
它源于《木兰诗》的一句话,。
说明木兰战功卓著的句子是,。
8.苍苍竹林寺,。
,青山独归远。
(《送灵澈上人》9.有约不来过夜半,。
(《约客》)
10.,至今已觉不新鲜。
(《论诗》)
11.,上有黄鹂深树鸣。
(《滁州西涧》)
三、综合性学习(5分)
12.近日,学校组织一次“走近新词语”活动。
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下面是老师与学生的一段对话,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
(3分)
学生:老师,《现代汉语词典》怎么把“包装”“下课”作为新词语了?
老师:因为这些词语在发展过程中,增加了新的意义和用法。
举例说,“下课”,原指上课结束,现在又有了被解职的意思。
如,某男篮主教练执教不力而下课。
学生:哦,我明白了!
老师:那你能不能参照老师的说法,从“给力、纠结、山寨、充电、包装”五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来说明这种情况呢?
学生:
13. 活动二:
探究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2分)
材料1:爷爷一提到“粮票”“烟票”“人民公社”就感慨不已。
而他的孙女说,这些词语太陌生了,她经常说的是“上网”“粉丝”“低碳”等新词语。
材料2:某个娱乐节目搞“海选”,不久到处都“海选”;电视台刚播《蜗居》,老百姓全在说“蜗居”。
这些名称一出现,就成了各大媒体报道中的热闹词汇。
材料3:李老师在批改随笔时,看到了天书般的一段话:“偶灰常稀饭周杰伦,那天偶拿他的片片到班里显摆,被老班发现收了去,真是7456……”李老师当场“晕倒”。
你从中发现了:
四、文言文阅读(16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吼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抚尺而已。
14.下面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忽.一人大呼“火起”。
B.虽.人有百手。
C.几欲先走.。
D.中间
..力拉崩倒之声。
15.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1)不能称前时之闻.。
(2)但闻.屏障中扶尺一下。
B.(1)默叹,以为妙绝.。
(2)群响毕绝.。
C.(1)手有百指.。
(2)不能指.其一端。
D.(1)宾客意少舒,稍稍
..宾客其父。
..正坐。
(2)稍稍
16.解释下列词语。
(6分)
(1)会宾客大宴会,会_________ (2)众宾团坐,团_________
(3)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欠伸_________ (4)妇抚儿乳,乳_________
(5)妇拍而呜之,呜_________ (6)夫叱大儿声,叱_________
17.翻译。
(4分)
(1)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起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2)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8. 请从选文第四段中找出反应观众心理变化的句子,这些
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五、记叙文阅读(15分)敲雪
①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好冷。
也许,外面下雪了。
我想。
我蜷着身子,强迫自己再睡。
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
睁开眼,天亮了,透进屋的亮光,冷冷地泛朦胧。
②好久没见过雪了!我顾不上睡觉,一骨碌爬起来,小跑着跨出门。
屋檐下,我极目远眺,整个世界全是一片白,白得晃眼。
慢慢收回目光,我就看见了父亲。
③父亲站在屋对面的小路上。
他眼下,是一丛一丛的雪枝。
我知道,托着雪的,是密密麻麻的树枝。
每到春天,那些树枝就开出一堆一堆的杏花、李花、桃花,五彩缤纷的,像一片花的海洋。
花一天一天地谢了,青涩的果子藏在绿叶间,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泛红了。
父亲的笑容也多起来,有时不知不觉就到了树下。
开始,父亲轻轻掰下枝丫,寻找枝叶间还没完全长出来的果子,偶尔发现米粒大的一颗,也要小跑回家雀跃着向全家人报喜;后来,父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动一指甲,生怕惊跑了它们。
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守着我们的‚书本‛。
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它收入,读书全靠它。
到了上市季节,父亲就在树下铺几床棉絮,说这样落下的果子就不会摔烂,能卖个好价钱。
卖果子的钱,父亲一分一厘也不花,全存着,刚好够我们读一年书。
所以,只要我们目不转睛盯着父亲担子里那些红嘟嘟的杏呀、李呀、桃呀的时候,父亲总是拍着我们的头说:‚馋了吧?这可吃不得,它是你们的书本啊,不想读书吗?‛我们一起点头:‚想读!‛‚还想吃吗?‛‚不想!‛我们一起咽口水,狠狠摇头。
从此,我们就把那些杏呀、李呀、桃呀叫书本了。
④可是,这不是果树开花、结果的季节呀,父亲看那些雪树做啥呢?我很是不解。
⑤走到父亲面前,父亲看了看我,说:‚星期天,多睡会吧?‛
⑥我不回答父亲的话,不解地问:‚你看这树干嘛?春天还早。
‛
⑦‚真的还早么?快了快了!可是——‛父亲顿了顿,脸上露出了忧郁,‚这雪太大了,你看,树枝压断了好多。
‛
⑧我细细一看,真的,一些断枝落在地上或是横在树上,全被雪掩住了,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⑨‚回去拿根竹竿来吧。
‛父亲沉吟了一阵,对我说。
⑩我怔了怔,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于是,忙不迭地回家找来一根稻田里赶鸭子用的长竿。
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几十棵果树,父亲整整敲了一个上午。
父亲回家,头上、脸上,身上,全是雪。
给体温融化的雪水,湿透了父亲的衣服。
我连忙烧起一堆旺旺的柴火,父亲骑在火上,还在瑟瑟发抖。
○11这天晚上,父亲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
12 ‚下呀,老师说‘瑞雪兆丰年’,下得越大越好!‛我说。
○
○13 ‚我娃儿有长进了,好,那就下吧!‛父亲抚摸着我头,频频颔首。
○14晚上,果真又下起了大雪。
父亲怎么也睡不着,他耳朵支楞着,听着外面的风吹草动。
‚睡呀,你怎么了?‛母亲不耐烦了。
‚你懂啥?这叫听雪!‛父亲的声音很大,传进篱笆墙另一边的我们的耳里,我和弟弟就吃吃地笑,笑父亲不会用词,雪,是能听的么?
○15半夜,父亲突然翻身跳下床,惊醒了我们。
我们问他怎么了,父亲说:‚我听到树枝又断了,一声连一声,我得敲雪去。
‛我们说这么远,听不到,你那是幻觉,睡吧睡吧。
可是父亲不理会我们,拖着竹竿,打着手电就出了门。
我们穿了衣服撵出去,在屋檐下看见的已是一束在树下晃来晃去的亮光了。
看了一会,冷得不行,我们只得跑进了被窝。
○
16天亮,父亲回家,把我们全都摇醒,高兴地说:‚一根树枝也没断,你们又能上学了,又有书本了。
‛父亲的牙齿咯咯直响,磕得不听使唤。
○17第二天,父亲就病了。
○18冬天完了,春天来了,夏天也来了,杏呀、李呀、桃呀,比哪一年都大,都红。
父亲的病却一直不见好转。
我挑了两个又大又甜的桃,捧到父亲床前,说:‚爸,你尝尝,好甜呢!‛
○19父亲挣扎着撑起身子,劈手打掉我手里的桃,怒气冲冲地吼:‚谁叫你们吃?这是你们的书本哪!不想读书了?‛
○20 ‚想!‛我哭着说,‚我们没吃,只想你吃一个,你的口味不好!‛
○21父亲叹了口气,拉过我,给我擦了一把眼泪,说:‚拣起来吧,我吃一个!‛
22我看见父亲咬了一口桃,父亲的眼泪也一下子流了出来。
○
19. 阅读第④—○17段,请你用词语概括父亲在雪后的心理变化过程。
(3分)
20.选文第③段中插叙部分主要交代了哪些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21.文中有一句话“你懂啥?这叫听雪!”而我和弟弟笑父亲不会用词,雪,是能听的么?
你认为是父亲不会用词吗?为什么?下文中父亲说的哪句话与这句话相照应?(4分)
22.结合文章内容,仔细品味第○18段“我挑了两个又大又甜的桃,捧到父亲床前,说:‘爸,你尝尝,好甜呢!’”中的“挑”和“捧”,在文中的意思,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4分)
答题卡
一、积累与运用。
(18分,每小题3分)
1() 2() 3() 4() 5() 6()二、默写。
(12分)
7.,。
,。
,。
8.苍苍竹林寺,。
,青山独归远。
9.有约不来过夜半,。
(《约客》)
10.,至今已觉不新鲜。
(《论诗》)
11.,上有黄鹂深树鸣。
(《滁州西涧》)
三、综合性学习(5分)
12. (3分)学生:
13.(3分)
四、文言文阅读(16分)
14.()(2分)15.()(2分)
16.(1)________(2)________ (3)________(4)________(5)________ (6)________
(6分)
17.翻译。
(4分)
(1)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起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2)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8. 请从选文第四段中找出反应观众心理变化的句子
,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19.
(3
20.(4分)
21.(4分)
22.(4分)
现代文阅读的答案
一、1(B) 2(C) 3( B D ) 4(B) 5(D) 6(D)
12.“山寨”,原指山中村寨,现在又有了仿制的意思。
如,三星公司刚推出一款新开发的手机,没多久它的山寨版就在市场上出现了。
“充电”,原指补充电力,现在又有了培训学习的意思。
如,为了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每个人都需要通过不断充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包装”,原指包裹东西,现在又有了对人或事物进行装扮、美化的意思。
如,没有演出公司的大力包装,小沈阳也许还只是一个唱二人转的普通演员。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旧词语消失,新词语不断出现。
新词语的传播速度很快。
使用新词语应规范,否则会产生交流障碍。
(三点中答出两点即可。
意思符合即可)
14.A 15.D
19.忧郁担心高兴(共3分,1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20.①父亲对这些杏树、李树、桃树的喜爱、重视、悉心照顾,②父亲每年用卖水果的钱给我们凑学费。
体现了父亲对我们读书受教育的重视,为下文父亲半夜听雪、敲雪和训斥我的情节发展做铺垫。
(共3分,内容2分,作用1分,意思对即可,)
21.“听”更能表现父亲的担忧,生怕雪太大影响了明年的收成。
‚我听到树枝又断了,一声连一声,我得敲雪去。
‛
22.“挑”是精心选择。
“捧”是用双手托。
“挑”和“捧”写出了我对“让父亲吃桃”这件事的重视。
为保住今年的果木收成,以保住我们有足够的学费能上学读书,父亲整夜去敲树上的雪,以至一病不起。
我精心“挑”了最好的桃子,“捧”到父亲病床前让他品尝。
这两个字更充分表达了我对父爱的理解及对父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三、活动一:另类:特殊(与众不同)菜鸟:新手迷你:袖珍(小巧)草根:平民(普通百姓)热卖:畅销
活动二:如: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旧词语消失,新词语不断出现。
新词语的传播速度很快。
使用新词语应规范,否则会产生交流障碍。
(三点中答出两点即可。
意思符合即可)活动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