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导论》 (第三版) 第10章

合集下载

计算机科学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科学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科学导论教学大纲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入门性导引类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课程的构建是在计算学科认知模型的基础上,以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从学科思想与方法层面对计算学科进行导引。

在本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全面贯彻科学哲学的思想方法,以科学的认识论和科学的方法论统领整个课程的教学,采取高级科普的深度定位和通俗流畅的语言,以类似于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整个学科的概貌,对学生进行整个学科正确的认知与导学,为学生顺利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提供必要的专业认识基础。

同时,给学生的学习留下大量的疑问和问题,为后续课程的教学留下“伏笔”,激发学生探索这个学科奥秘的兴趣,真正使导论课程的教学起到初步认知与正确导学的作用。

课程概述计算机科学导论是计算机学科一门重要的入门课程,是学生了解学科概貌,理解学科核心概念,领会学科内涵,了解学科各课程之间联系和特点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本课程致力于集思维性、方法性、知识性、实时性于一体,以训练良好的计算思维意识,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和系统设计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兴趣,鼓励学生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或研发领域,建立计算机科学的整体框架为主要目标,运用RAPTOR(有序推理的快速算法原型工具)要求学生用流程图仿真方式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和基础算法训练,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进入计算机领域,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程大纲第一章计算机的发展第一节计算工具的发展第二节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及趋势第一章单元测验第二章学科的基本问题第一节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第二节汉诺塔问题第三节证比求易算法第四节RSA公开密码密钥系统第五节旅行商问题与组合爆炸第六节GOTO语句与程序设计第二章单元测验第三章数据表示第一节数据的分层表示第二节实体-联系模型第三节关系模型第四节数据结构第五节线性结构第六节机器层的数据表示第三章单元测验第四章计算机系统第一节计算机系统第二节软件开发基础第四章计算机系统第五章算法第三节算法分析第四节程序设计第七节常用算法——排序第二节算法的表示第六节常用算法——查找第五节程序的过程单元第一节算法的概念第五章算法第六章IT产业、社会与职业道德第二节计算机领域的学术组织与奖项第四节职业道德第一节著名的IT公司第三节计算机的社会影响第六章IT产业、社会与职业道德实验1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实验1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实验2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实验2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实验3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实验3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实验4 数组实验4 数组参考资料董荣胜编著,《计算机科学导论——思想与方法(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王文剑谭红叶编著,《计算机科学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谢涛程向前杨金成编著,《RAPTOR程序设计案例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

计算机科学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艺_瞿高峰_习题答案

计算机科学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艺_瞿高峰_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1. 和计算机相关的问题.2. 冯.诺依曼模型.3. 第一点:尽管这个模型能够体现现代计算机的功能,但是它的定义太广泛.第二点:而且,并没有清楚地说明基于这个模型的机器能够完成的操作类型和数量.4. 输入数据和程序.5. 存储器,算术逻辑单元,控制单元和输入/输出单元.6. 存储器是用来存储的区域,在计算机处理过程中用来存储数据和程序.7. 算术逻辑单元是进行计算和逻辑判断的地方.8. 控制单元是用来对存储器,算术逻辑单元,输入/输出单元等子系统的操作进行控制的单元.9. 输入子系统负责从计算机外部接受输入数据和程序;输出子系统负责将计算机的处理结果输出到计算机外部.10. 早期的计算机的存储器存储数据.而完成某一任务的程序是通过操作一系列的开关或改变配线系统来实现的.而基于冯.诺依曼模型的计算机的存储器主要用来存储程序及其相应的数据.11.编程在早期的计算机中体现为对系列开关的开闭和配线系统的改变.而冯.诺依曼模型通过详细的第一计算机可以使用的不同指令集,从而使编程变得相对简单.程序员通过组合这些不同的指令来创建任意数量的程序.从而改变了编程的概念.12. B13. C14. A15. B16. D17. C18. D19. C20. A21. D22. A23. C24. D25. D26. D第三章数的表示1. 将十进制转换成二进制,则反复采用底数除法.将要转换的数反复除2,所得余数做为从右往左的数.直到除数为1,作为最左端的数.2. 将所给的二进制的数每个二进制数字分别乘以它的权值,最后将每个二进制位乘以权值后的结果相加即得到相应的十进制数.3. 第N位是2的N-1次幂.4. 第N位是10的N-1次幂.5. 符号加绝对值格式,二进制反码格式和二进制补码格式.6. 计算机定义一个最大的无符号整数的常量,这样,计算机所能存储的无符号整数就介于0到该常量之间.也就定义了一个存值范围.7. 位数分配是指用以表示整数的二进制位数.8. 因为8位的存储单元中,范围最大的无符号整数类型的范围是0~255,256超出其存储范围,在计算机中不能存储.9. 计数和寻址. 10. 溢出. 11. 一样.12. 符号加绝对值:在N位的存储单元中,将该负数忽略其负号,然后转换成N-1位的二进制数,不足位数左边补0.最后在最左边加1.二进制反码:在N位的存储单元中,将该负数忽略其负号,然后转换成N位的二进制数,不足位数左边补0.最后,将其每一位换成它的反码形式.(0->1,1->0).二进制补码: 在N位的存储单元中,将该负数忽略其负号,然后转换成N位的二进制数,不足位数左边补0.最后,将最右边的所有0和首次出现的1保持不变,其余位取反.13. 0在符号加绝对值中的形式有N个0,表+0;最左边为1其右边带上N-1个0,表-0.在二进制反码中的形式有N个0,表+0;N个1,表-0.在二进制补码中的形式有N个0.14. 符号加绝对值可以表示的数的范围:-(2^(N-1)-1) ~ (2^(N-1)-1).二进制反码可以表示的数的范围: -(2^(N-1)-1) ~ (2^(N-1)-1).二进制补码可以表示的数的范围: -2^(N-1) ~ (2^(N-1)-1).15. 最左边一位在符号加绝对值中表示数的正负性.在二进制反码中表示数的正负性.在二进制补码中表示数的正负性.16.~19.*20. C21. A22. D23. D24. B25. C26. D27. D28. C29. D30. D31. C32. B33. D34. ~46*47.例子: 23. 23/2=11…1, 11/2=5…1, 5/2=2…1, 2/2=1…0, 剩1. 即:10111,所以其八位无符号整数即为00010111.48.例子: 41. 41/2=20…1, 20/2=10…0, 10/2=5…0, 5/2=2…1, 2/2=1…0, 剩1.即:101001,所以其16位无符号整数为0000000000101001.49. 例子:-101, 去其负号. 101/2=50…1, 50/2=25…0, 25/2=12…1, 12/2=6…0,6/2=3…0, 3/2=1…1, 剩1. 即:1100101. 其8位符号加绝对值即补足7位,再在最左边加1表负数. 即:11100101.50. 同上.51. 例子:-110, 去其负号, 110/2=55…0, 55/2=27…1, 27/2=13…1, 13/2=6…1,6/2=3…0, 3/2=1…1, 剩1. 即:1101110. 其16位无符号整数位:0000000001101110,二进制反码整数即为:1111111110010001.以下略.方法由上面依此类推.第四章位运算略第五章计算机组成39.A 40.B 41.A 42.D 43.D 44.D 45.C46.A 47.B 48.A 49.(2^34) 50.D 51.A 52.A 53.C 54.B 55.D56.D 57.A 58.B 59.C 60.B 61.B 62.A 63.C 64.B 65.D66.C 67.D 68.D 69.C 70.C 71.A 72.C 73.B 74.C 75.B76.A 77.C第六章计算机网络1. 模型是标准化组织制定的用于网络设计的指南;协议是用于控制网络或交互式网络种不同设备间交互的一系列规则。

计算机科学导论思想与方法(第三版)习题七

计算机科学导论思想与方法(第三版)习题七

习题七
7.4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续)
(接上页)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为了解决不同网络体系结构用户之间
难以相互连接的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 机都能够互连的标准框架,即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该模型 包括7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 层。模型中给出了每一层应该完成的功能。20世纪80年代建立的计算机网络 多属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2)第二代计算机(1958年~1964年)。第二代计算机使用了晶体管; 与真空管计算机相比,晶体管计算机无论是耗电量还是产生的热能都大大 降低,而可靠性和计算能力则大为提高。第二代计算机利用磁芯制造内存, 利用磁鼓和磁盘取代穿孔卡作为主要的外部存储设备。此时,出现了高级 程序设计语言,如 FORTRAN和COBOL。
(4)第四代网络: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其特点是:传输数据的多样 化和高的传输速度。宽带网络不但能够用于传统数据的传输,而且还可以 胜任声音、图像、动画等多媒体数据的传输,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几十 到几百Mbit/s,甚至达到几十Gbit/s。第四代网络将可以提供视频点播、电 视现场直播、全动画多媒体电子邮件、CD级音乐等网上服务。作为因特网 的发源地,美国在第四代计算机网络的筹划和建设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1993年9月美国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行动计划(NII又被译为信 息高速公路),该文件提出高速信息网是美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的5个部分 之一,也就是这里所说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现在世界各国都竞相研究 和制订建设本国“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以适应世界经济和信息产业的 飞速发展。
随着第四代计算机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最终将导致新一代计算机的出 现。新一代计算机的研制是各国计算机界研究的热点,如知识信息处理系 统(KIPS)、神经网络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

《计算机科学导论》(第三版-)弗罗赞(翻译)

《计算机科学导论》(第三版-)弗罗赞(翻译)

Chapter 1 练习复习题1. 定义一个基于图灵模型的计算机。

答:Turing proposed that all kinds of computation could be performed by a special kind of a machine. He based the model on the actions that people perform when involved in computation. He abstracted these actions into a model for a computational machine that has really changed the world. 图灵模型假设各种各样的运算都能够通过一种特殊的机器来完成,图灵机的模型是基于各种运算过程的。

图灵模型把运算的过程从计算机器中分离开来,这确实改变了整个世界。

2. 定义一个基于冯•诺伊曼模型的计算机。

答:The von Neumann Model defines the components of a computer, which are memory, the arithmetic logic unit (ALU), the control unit and the input/output subsystems.冯•诺伊曼模型定义了计算机的组成,它包括存储器、算术逻辑单元、控制单元和输入/ 输出系统。

3. 在基于图灵模型的计算机中,程序的作用是什么?答:Based on the Turing model a program is a set of instruction that tells the computer what to do.基于图灵模型的计算机中程序是一系列的指令,这些指令告诉计算机怎样进行运算。

4. 在基于冯•诺伊曼模型的计算机中,程序的作用是什么?答:The von Neumann model states that the program must be stored in the memory. The memory of modern computers hosts both program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data. 冯•诺伊曼模型的计算机中,程序必须被保存在存储器中,存储程序模型的计算机包括了程序以及程序处理的数据。

计算机导论课后习题答案汇总(第三版)

计算机导论课后习题答案汇总(第三版)

精心整理计算机导论课后习题答案汇编第一章一、简答题1、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系统是一种能够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的对数据进行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的系统。

一个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

2、解释冯·诺依曼所提出的\存储程序\概念。

运算速度快`精度高4、计算机有哪些主要的用途?(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3)实时控制(4)人工智能(5)计算机辅助工程和辅助教育(6)娱乐和游戏5、计算机发展中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第一代计算机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元器件第二代计算机特征是采用晶体管作为主要器件第三代计算机特征是半导体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计算机特征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6信息化社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建立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2·采用现金的信息技术3·建立广泛的信息产业4·拥有高素质的信息人才5·构建良好的信息环境7、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素质和知识结构有哪些要求?在信息化社会中所需要的计算机人才是多方位的,不仅需要研究型、设计型的人才,而且需要应用型的人才;不仅需要开发型人才而且需要维护型、服务型、操作型的人才。

要求计算机人才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8、9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范畴主要包括哪些?第二章一简答题1什么是数制?3个特点?按进位的原则进行计数称为(2)最大的数字比基数小1(2(1乘法运算法则0*0=00*1=01*0=01*1=13十进制整数转换为非十进制证书的规则是什么?(1)十进制整数转换为非十进制整数除基取余,先余为低,后余为高。

(2)乘基取整,先整为高,后整为低。

4将下列的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5如何采用\位权法\将非十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把各非十进制数按权展开,然后求和,便可得到转换的结果。

6、将下列各数用位权法展开:(5678.123)10,(321.8)10,(1100.0101)2,(100111.0001)2答:(5678.123)=5×10+6×10+7×10+8×10+1×10+2×10+3×10103210?1?2?3(321.810=3×10+2×10+1×10+8×10)2101(1100.0101)2=1×2+1×2+1×2+1×232521224(100111.0001)=1×2+1×2+1×2+1×2+1×2047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8二进制与八进制之间如何转换?左向右分别按每3位为一组(不足3为对应的1位八进制数,只要把每194位为一组,不足44位二进制数转换为对应的1位十六进制数,即得1位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对应的4位二进制数即可。

计算机科学导论(瞿中-习题答案)--第三版

计算机科学导论(瞿中-习题答案)--第三版

1964 年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通用数字电子管计算机 119 机研制成功(如图 1.4 所示), 平均浮点运算速度达到 5 万次/每秒。 (3)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研制(1965—1972) 1965 年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 乙机,共用 2 万多支晶体管,3 万多 支二极管)。对 109 乙机加以改进,两年后又推出 109 丙机,为用户运行了 15 年,有效算题时 间 10 万小时以上,在我国两弹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用户誉为“功勋机” 。 同时华北计算所先后研制成功 108 机、108 乙机(DJS-6)、121 机(DJS-21)和 320 机(DJS-6), 并在 738 厂等五家工厂生产。哈军工(国防科大前身)于 1965 年 2 月成功推出了 441B 晶体管计 算机并小批量生产了 40 多台。
1
4. 第四代计算机(1972 年至今) 其主要特征是使用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使计算机沿着两个方向飞速向前发展。 一方面,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多种逻辑芯片,组装出大型、巨型计算机,使运算速度向每 秒十万亿次、百万亿次及更高速度发展,存储容量向百兆、千兆字节发展,巨型机的出现,推 动了许多新兴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将运算器、控制器等部件集 成在一个很小的集成电路芯片上,从而出现了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笔记本型和掌上型等超 微型计算机的诞生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的直接结果,并使计算机很快进入到寻常百姓家。 完善的系统软件、丰富的系统开发工具和商品化的应用程序的大量涌现,以及通信技术和计算 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计算机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现在很多国家正在研制新一代的计算机,新一代计算机将是微电子技术、光学技术、超导 技术、电子仿生技术等多学科相结合的产物。它能进行知识处理、自动编程、测试和排错,以 及用自然语言、图形、声音和各种文字进行输入和输出。新一代计算机的研究目标是打破计算 机现有的体系结构,使得计算机能够具有像人那样的思维、推理和判断能力。已经实现的非传 统计算技术有超导计算、量子计算、生物计算、光计算等。未来的计算机可能是超导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光计算机、纳米计算机或 DNA 计算机等。 2. 简述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 华罗庚和我国第一个计算机科研小组 华罗庚教授是我国计算技术的奠基人和最主要的开拓者之一。当冯·诺依曼开创性地提出并 着手设计 EDVAC 时,正在美国 Princeton 大学工作的华罗庚教授参观过他的实验室,并经常与 他讨论有关学术问题。1952 年,全国大学院系进行调整,他从清华大学电机系物色了闵乃大、 夏培肃和王传英三位科研人员,在他担任所长的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内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电子计 算机科研小组。1956 年,在筹建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时,华罗庚教授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 2.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研制(1958—1964) 我国从 1957 年开始研制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1958 年 8 月 1 日该机研制成功,可以表演 短程序运行,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为纪念这个日子,该机定名为八一型数字电 子计算机。该机在 738 厂开始小量生产,改名为 103 型计算机(即 DJS-1 型),共生产 38 台。 1958 年 5 月我国开始了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4 机)研制(如图 1.2 所示),以前苏联 当时正在研制的 БЭСМ-II 计算机为蓝本, 在前苏联专家的指导帮助下, 中科院计算所、 四机部、 七机部和部队的科研人员与 738 厂密切配合,于 1959 年国庆节前完成了研制任务。 在研制 104 机同时, 夏培肃院士领导的科研小组首次自行设计于 1960 年 4 月研制成功一台 小型通用电子计算机,即 107 机

计算机科学导论重点(第三版)

计算机科学导论重点(第三版)

1.冯诺依曼创立了电子计算机的系统设计思想。

2.冯诺依曼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储存程序的概念。

3.计算机的5个基本硬件是:运算器,储存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4.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思想可以归结为:采用存储程序的思想。

5.计算机软件是指:程序,数据和相关资料的总和,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6.(101.1)2=(1*22+0*21+1*20+1*2-1)103位二进制数组成1位八进制数;4位二进制数组成1位十六进制数7.数的原码,反码,补码(1)机器数的最高位为符号位,正数为0,负数为1。

(2)原码:若为正数,符号位为0;若为负数,符号位为1。

其余数值位不变,以二进制书写到符号右边。

(3)反码:对于正数,符号位为0,其他数值不变,为负数,符号位为1,其他数值按位求反。

(4)补码:对于正数,符号位为0,数值位不变;若为负数,符号位为1,数值位按位取反,然后在最末尾加1.(5)硬盘属于计算机的辅助储存器。

(还包括软盘,光盘,闪存器等)(6)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配套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

11.并行方式:每次可传送一个字或一个字节的全部代码,并且是对一个数字或字节各位同时进行信息传递的方式。

12.串行方式:每次传送一位的方式实现数据的传送,即每个字节是按位传送的。

13.存储器用来保存输入计算机中的程序和数据的。

主储存器:即内存,用于当前正在使用或随时要使用的数据,供CPU读取。

辅助存储器:即外存,用于存放长时间不用的数据和程序。

14.在主机与外设进行数据交换时,必须引入相应的逻辑部件解决两者之间的同步与协调,数据格式转换等问题,这些逻辑部件就称为l/O接口,简称接口。

基本功能:(1)实现数据缓冲。

(2)实现数据格式转换(3)提供外设和接口的状态(4)实现主机与外设之间的通信联络控制15.代码:程序员根据设计语言规则编写程序,得到的指令序列。

指令代码的集合称为源代码或源程序。

16.目标程序是使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

课程大纲范例

课程大纲范例

课程大纲范例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名称本课程的名称为《计算机科学导论》。

1.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1.3 课程主要内容1)计算机科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2)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基本知识;3)程序设计与算法;4)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5)数据库与数据管理;6)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

1.4 授课方式本课程将采用面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编程实践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第二章:课程教学安排2.1 课程周学时安排本课程为仅为一学期课程,共分为16周。

每周授课2学时。

2.2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章节|学时||----|----||第一章:计算机科学导论|2||第二章:计算机硬件与软件|2||第三章:程序设计与算法|4||第四章: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2||第五章:数据库与数据管理|2||第六章: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4|2.3 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期末考试。

具体分值比例为:平时表现占20%,作业占30%,期末考试占50%。

第三章:教学资源本课程选取的教材为《计算机科学导论》(第三版),作者为XXX。

3.2 课外阅读推荐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我们推荐以下几本具有代表性的计算机科学类书籍:1)《计算机科学概论》(作者:XXX);2)《算法导论》(作者:XXX);3)《计算机网络》(作者:XXX);4)《数据库系统概论》(作者:XXX);5)《人工智能导论》(作者:XXX)。

第四章:教学团队本课程的教学团队由优秀的计算机科学专业教师组成,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背景,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第五章:参考资料1) XXXX2) XXXX3) XXXX以上是《课程大纲范例》的基本内容,本课程将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和全面的考核方式,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核心技能。

《计算机科学导论》大纲

《计算机科学导论》大纲

计算机科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二、课程类型:必修课课程学时:80学时/5学分,其中理论56学时,实验24学时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类先修课程:无三、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计算机科学导论》是计算机专业全程教学内容的导引课程,《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构建的实质是寻求一种统一的思想来认知计算学科,并对计算学科进行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描述,该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内容和重要应用。

《计算机科学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入门课程,介绍了《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中有关计算机系统、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工程等专业知识的知识点以及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社会人文等知识,力求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树立专业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与此同时,使读者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课程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力求实现以下理念:(1) 以国际国内教学研究成果为指导,涵盖CCC2002中对“计算机导论”所要求的知识点并注意反映近期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成就。

(2) 除了知识的介绍外,对学科的研究范畴及学习方法也作了介绍,力求在大学学习的开始阶段就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学习和研究兴趣。

(3)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自己的活动和体会,让学生学会主动获取知识(特别是从网络上获取知识)的能力。

(4) 体现对学生有关人文方面的要求,介绍了社会对IT技术人员的要求,对学生的择业和就业进行初步指导。

(5) 每个章节中都有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图灵奖获得者或有关IT 知识的介绍,力图用领域中大师的辉煌成果激励学生并使他们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

四、教学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一)概述(4学时)1. 计算的起源2. 计算的起源3.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4. 计算学科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知识体系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教育7. 社会信息化的挑战8. 计算机产业(二)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织(6学时)1. 数值数据2. 非数值数据3. 数据的机器编码4.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5.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6. 存储系统的结构7. 输入输出系统8. 多核技术9. 高性能计算机10.并行计算机11.分布式系统(三)程序设计语言(4学时)1. 程序设计语言概述2. 声明和类型3. 类型系统4. 编译原理5. 程序设计语言的设计(四)程序设计基础(2学时)1. 程序设计基础2. 程序设计方法3. 基本数据结构4. 事件驱动程序设计(五)算法与复杂性(4学时)1. 算法分析基础2. 常用算法介绍3. 算法描述工具4. 算法的评价5. 算法设计策略6. 分布式算法7. 可计算性理论基础8. NP问题9. 自动机理论10.加密算法11.几何算法12.并行算法(六)信息管理(4学时)1. 模型与信息系统2. 数据库系统概述3. 关系数据库4. 数据库查询语言SQL5. 关系数据库设计6. 数据库管理7. 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8. 数据库新发展(七)软件工程(4学时)1. 软件工程概述2. 软件开发模型3. 软件开发方法4. 软件质量评价和保证5. 质量度量模型6. 软件复杂性7. 软件项目管理8. 软件可靠性9. 软件评审10.容错软件技术11.软件工程环境(八)操作系统(4学时)1. 操作系统概念2. 操作系统的发展3. 操作系统原理4. 操作系统的分类5. 操作系统的功能6. 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7. 并发性8. 调度与分派9. 安全与保护10.文件系统11.容错12.系统性能评价13.主流操作系统简介14.操作系统的新发展(九)网络计算(4学时)1. 通信与组网2. 计算机网络3. Internet和TCP/IP协议4. 网络管理5. 移动通信与无线上网6. 网络安全机制7. 网格计算(十)图形学和可视化(2学时)1. 图形学基本概念2. 图形系统3. 可视化4. 图形用户界面5. 图像通信6. 几何建模7. 计算机动画8. 虚拟现实(十一)人机交互(2学时)1. 人机交互2. 多媒体技术(十二)离散结构(2学时)1. 离散结构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2. 数理逻辑3. 集合论4. 代数结构5. 图论6. 离散概率(十三)数值计算科学(2学时)1. 高性能计算2. 数值分析3. 运筹学4. 数学建模与计算机模拟(十四)智能系统(2学时)1. 人工智能系统2. 知识表示及推理3. 搜索技术4. 自然语言处理5. 智能计算6. 机器学习(十五)社会和职业问题(2学时)1. 计算的社会背景2. 计算机与道德3. 基于计算机系统的风险与责任4. 知识产权5. 隐私与公民自由6. 计算机犯罪7. 团队合作8. 哲学框架(十六)讲座(4)请专家、教授进行专题讲解。

第10章 工程伦理与职业道德 (《计算机学科概论(第2版)》姚庆安 王红梅 刘钢等著 清华大学出版

第10章 工程伦理与职业道德  (《计算机学科概论(第2版)》姚庆安 王红梅 刘钢等著 清华大学出版

论 ( 第

专家系统做出决策时,谁应该对这个决策负责?如果一名医生利用专家系统 )

协助手术但手术失败了,谁应该承担这个责任?是医生、程序员、软件公司还
华 大

是其他人?
出 版 社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消费者、律师、立法者和技术人员将 不得不面对这类问题。
Page 3
本章讨论的主要问题
1. 信息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机人才?与计算机技术有关的专业岗位有
道德、伦理与法律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的综合,它以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道德概
计 算

念来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
学 科 概

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
( 第
版 )
清 华 大 学 出 版 社
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计 算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必须
科 概 论

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规定了社会
清 华

主义职业道德的五项基本规范,即
学 出


爱岗敬业 诚实守信 办事公道 服务群众 奉献社会
3
Page 8
10.2 工程伦理
道德、伦理与法律
伦理: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应遵循的道德和
准则,也蕴含着依照一定原则来规范行为的深刻道理。
计 算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

第十章计算机导论

第十章计算机导论

软件工程O BJECTIVESAfter reading this chapter, the reader should be able to:理解软件工程中的软件生命周期的概念理解两种主要的开发过程模式:瀑布模型和增量模型理解软件开发的分析、设计和实现三个阶段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软件工程是在七十年代为了对付应用软件日益增长的复杂程度、漫长的开发周期以及用户对软件产品经常不满意的状况而发展起来的。

软件危机•软件危机指的是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1968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计算机科学家在联邦德国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软件危机”(software crisis)这个名词•软件危机包含两方面问题:–如何开发软件,以满足不断增长,日趋复杂的需求–如何维护数量不断膨胀的软件产品•软件危机的原因:–一方面是与软件本身的特点有关–一方面是由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方法不正确有关•为了消除软件危机,既要有技术措施(方法和工具),又要有必要的组织管理措施。

软件工程正是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研究如何更好地开发和维护计算机软件的一门新兴学科。

•软件工程是一类求解软件的工程,它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以及管理科学等原理,借鉴传统工程的原则、方法,创建软件以达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软件工程是一门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10.1 软件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软件和其他产品一样,周期性地重复着一些阶段。

开发过程模型▪本章只讨论开发过程(Development)。

它包括四个阶段: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

▪开发过程有多种模型,这里介绍常见的两种:瀑布模型和增量模型。

瀑布模型----只有一个方向的流动缺点:难于定位问题。

如果过程的一部分有问题,必须检查整个过程。

增量模型----从简化版开始每个阶段,都加入更多细节。

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修正。

10.2 分析阶段分析阶段▪生成格式说明文档▪说明软件要做什么,但不说明如何去做▪分析阶段使用的方法,依赖于实现阶段使用的编程语言的类型。

课后自测-11-计算机科学导论(第3版)-常晋义-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后自测-11-计算机科学导论(第3版)-常晋义-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后自测-1111.1 自测练习一、判断题1.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世间一切事物都会产生信息。

2.信息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基本资源。

3.所有的数据都是信息。

4.数据是已经被处理成某种形式的信息。

5.信息资源就是信息的集合。

6.一切信息资源都是有用的。

7.同一信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于不同的决策目标和决策者应具有相同的价值8.存储在数据库中的值是数据。

以一种有意义、有用的方式处理的数据就是信息。

9.信息化的过程就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前进的过程。

10.信息化和工业化两者具有本质区别,要发展经济必须在两者之间作出取舍。

11.信息系统的特征之一是其涉及的数据量大,需要将这些数据长期保存在计算机内存中。

12.信息系统是一类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数据密集型、人机交互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13.计算机信息的建设,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许多非技术因素对其成败往往有决定性影响。

14.从信息系统对信息的处理过程来看,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由信息管理者、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四个主要部件组成。

15.用于对日常业务工作的数据进行记录、查询和业务处理的信息系统是面向管理层的。

16.信息系统按照管理活动的不同,自底向上可分为生产作业层、经营管理层和战略决策层。

17.现实世界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信息处理系统,图书馆就是一种以收藏、管理和检索信息为主要目的的信息处理系统。

18.信息系统有各种类型,某企业内部用于进行日常业务处理的系统称为信息检索系统。

19.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信息处理系统,例如Internet 就是一种跨越全球的多功能的信息处理系统。

20.银行系统是为居民的存款、取款进行管理的信息处理系统。

21.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信息处理系统,就应用领域来看,电视/广播系统是一种双向的、点到多点(面)的、以信息传递为主要目的的信息处理系统。

22.制造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有物料需求计划系统(MRP)、制造资源计划系统(MRPⅡ)和企业资源计划(ERP)等信息系统。

课后自测-6-计算机科学导论(第3版)-常晋义-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后自测-6-计算机科学导论(第3版)-常晋义-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后自测-66.1 自测练习一、判断题1.目前,WIMP用户界面是主要的人机交互界面,W指窗口(Windows)、I指图标(Icons)、M指菜单(Menus)、P指指点设备(Pointing Device)。

2.人机界面设计就是要设计一个漂亮美观的交互界面。

3.多媒体技术的关键特性是指信息载体的多样性、集成性和交互性。

4.超文本中的超链可以指向文字,也可以指向图形、图像、声音或动画节点。

5.HTML文件是一种使用超文本标记语言进行描述的文本文件,因此使用Windows中的记事本也可以编辑HTML文件。

6.使用Word、FrontPage等软件都可以制作、编辑和浏览超文本。

7.文本展现主要有打印输出和屏幕阅读两种方式。

8.声音质量与它的频率范围无关。

9.将音乐数字化时使用的取样频率通常比将语音数字化时使用的取样频率高。

10.在音频数字处理技术中,要考虑采样、量化和编码问题。

11.对音频数字化来说,在相同条件下,采样频率越高则占的空间越大。

12.采样频率应至少等于为原信号最高频率的才能无失真地还原信号。

13.声卡在计算机中用于完成声音的输入与输出,即输入时将声音信号数字化,输出时重建声音信号。

14.WMA文件是由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种音频流媒体,它可以在互联网上边下载边播放。

15.MP3是目前流行的一种音乐文件,它采用MPEG-3标准对数字音频进行压缩而得到。

16.扩展名为.mid和.wav的文件都是PC机中的音频文件。

17.在相同的播放时间下,MIDI格式文件比W A V格式文件大。

18.用MP3或MIDI表示同一首小提琴乐曲时,前者的数据量比后者小得多。

19.对于位图来说,用一位位图时每个像素可以有黑白两种颜色,而用二位位图时每个像素则可以有三种颜色。

20.灰度图像的像素有R、G、B三个亮度分量。

21.黑白图像的像素只有一个亮度分量。

22.图像的大小也称为图像的分辨率(包括垂直分辨率和水平分辨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se two separate approaches, depending on whether
the implementation phase is done using a procedural programming language or an object-oriented language. We briefly discuss both in this section.
1.3
10.1 THE SOFTWARE LIFE CYCLE
A fundamental concept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is the software lifecycle. Software, like many other products, goes through a cycle of repeating phases.
1.1
Objectives:
❑ ❑
To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To describe two major types of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waterfall and incremental models.
To understand the design phase and describe two separate approaches in the design phase: procedure-oriented design and object-oriented design.

1.2
Objectives (continued):

To understand the analysis phase and describe two separate approaches in the analysis phase: procedure-oriented analysis and object-oriented analysis.
program units to implement classes in objectoriented design. There are several issues need to mention in each case.
1.16
Figure 10.10: Quality factors
1.17
1.21
1.12
10.3 Design Phase
The design phase defines how the system will accomplish what was defined in the analysis phase. In the design phase, all components of the system are defined.
1.13
Figure 10.8: A structure chart
1.14
Figure 10.9: Classes with attributes and methods
1.15
10.4 IMPLEMENTATION PHASE
In the waterfall model, after the design phase is completed, the implementation phase can start. In this phase the programmers write the code for the modules in procedure-oriented design, or write the
1.18
Figure 10.11: Software testing
1.19
Figure 10.12: An example of basis path testing
1.20
10.6 DOCUMENTATION
For software to be used properly and maintained efficiently, documentation is needed. Usually, three separate sets of documentation are prepared for software: user, system, and technical. However,
1.4
Figure 10.1: The software lifecycle
1.5
Figure 10.2: The waterfall model
1.6
Figure 10.3: The incremental model
1.7
10.2 ANALYSIS PHAS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starts with the analysis phase. This phase results in a specification document that shows what the software will do without specifying how it will be done. The analysis phase can
❑ ❑ ❑
To describe the implementation phase recognize the quality issues in this phase. and
To describe the testing phase and distinguish between glass-box testing and black-box testing. To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documentation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distinguish between user documentation, system documentation, and technical documentation.
1.8
Figure 10.4: An example of a data flow diagram
1.9
Figure 10.5: An example of a state diagram
1.10
Figure 10.6: An example of use case diagram
1.11
Figure 10.7: An example of a class diagram
note that documentation is an ongoing process. If
the software has problems after release, they must be documented too. If the software is modified, all modification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the original package must also be documented. Documentation only stops when the package becomes obsolete.
10.5 TESTING PHASE
The goal of the testing phase is to find errors, which means that a good testing strategy is the one that finds most errors. There are two types of testing: glass-box and black-box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