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小古文阅读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小古文阅读训练
一、小古文常见类型及特点。
1. 叙事类小古文。
- 阅读要点:
- 理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这个故事里,起因是孔君平来拜见杨氏之子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杨氏之子叫了出来;经过是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氏之子看,并说“此是君家果”,杨氏之子马上回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结果是孔君平被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所折服。
2. 写景类小古文。
- 阅读要点:
- 找出文中描写的景物,如在描写山水景色的小古文中,可能会提到山、水、树、花等。
- 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可能是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等。
例如描写一座山,可能先写山顶的云雾,再写山腰的树林,最后写山脚的溪流。
- 感受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所表达的情感,是喜爱、赞美还是其他情感。
3. 说理类小古文。
- 阅读要点:
二、小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1. 字词理解。
- 联系上下文:当注释不够详细或者没有注释时,可以联系上下文来推断字词的含义。
比如在一个句子“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中,根据上下文可以知道“惟”的意思是只、仅仅,因为后面说只听弈秋的教导,表现出这个人的专心。
- 古今异义:小古文中很多字词的意思和现代不同。
例如“走”在古文中常常表示“跑”的意思,像“走马观花”中的“走”就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慢慢行走。
2. 句子翻译。
- 逐字翻译:先把每个字词的意思翻译出来,然后按照现代语法习惯调整语序。
例如“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虽”是虽然,“与”是和,“之”是他,“俱”是一起,“学”是学习,“弗若”是不如,“矣”是语气词,逐字翻译后调整语序就是“虽然和他一起学习,但是不如他啊。
”
- 补充省略成分:小古文中常常会省略一些成分,在翻译时要补充完整。
如“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省略了“认为”的主语“一儿”,完整的句子应该是“一儿(认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3. 文意把握。
- 概括内容:读完小古文后,要能够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果是叙事类的,可以按照人物、事件的模式概括;写景类的可以概括描写了哪些景物以及景物的特点;说理类的要明确阐述的道理。
- 分析主题:思考作者写这篇小古文的目的,是为了记录一件趣事,还是表达一种情感,或者是阐述一个道理等。
三、小古文阅读训练示例。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1. 字词解释。
- 亡:逃亡。
- 负:背。
- 走:跑。
- 遽:立刻、马上。
- 悖:荒谬。
2. 句子翻译。
-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 想要背着(钟)跑,但是钟太大背不动。
-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 害怕别人听到钟声,这是可以的;害怕自己听到钟声,这就太荒谬了。
3. 文意理解。
-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个人偷钟,因为钟太大背不动就想砸坏它,又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抢夺,于是捂住自己的耳朵的故事。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自欺欺人,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这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不信足。
”
1. 字词解释。
- 履:鞋子。
- 度(duó):测量。
- 置:放置。
- 坐:同“座”,座位。
- 操:拿。
- 反:同“返”,返回。
2. 句子翻译。
-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先自己测量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 宁信度,不信足。
- 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 文意理解。
-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郑国人去买鞋,事先量好了尺码却忘记带,宁可回去拿尺码也不相信自己脚的大小的事情。
- 它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