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知识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廊坊市《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知识测试卷
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总分栏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牛在山坡上吃草”的现象属于下列生物基本特征中的
A.需要营养B.需要呼吸C.能生长和繁殖D.能排出废物
2.
下表为小方在“调查校园中的生物种类”活动中记录并分类的生物名称,小方进行分类的依据为( )
分类依据类群1类群2类群3
杨树、冬青、茶花蟋蟀、麻雀、鸣蝉蘑菇
A.形态结构特点B.生活环境
C.作用或用途D.是否由细胞构成
3.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是指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B.北极熊厚厚的脂肪和白色的毛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C.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其排出物能增加土壤肥力,这是蚯蚓适应环境的表现
D.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
4.
蝉在炎热的夏天正午鸣叫的最厉害,但是随着气温的降低逐渐停止鸣叫。
这一现象说明影响蝉鸣叫的非生物因素是
A.温度B.阳光C.水D.空气
5.
下列不属于调查活动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细菌
B.班级视力检查
C.年级身高的统计
D.批改作业
6.
如图为一个常见的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谚语云:“万物生长靠太阳”,该农田生态系统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B.该农田生态系统其中一条食物链可以表示为:水稻→牛→人
C.家禽、家畜以及人的粪便中的有机物通过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被农作物利用
D.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还包括分解者
7.
《说苑•正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影响蝉生存的生物因素有()
A.黄雀B.阳光C.树
8.
生态系统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统一体。
下列对生态系统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一般都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
B.太阳能是绝大多数生物生命活动能量的最终来源
C.“阳光→草→鼠→狐”可称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D.大气中的碳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绿色植物体内
9.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骆驼的尿液非常少,46℃才出汗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0.
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北雁南飞B.种子萌发C.火山爆发D.雨后春笋
11.
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A.亚马逊热带雨林B.五台山风景区
C.撒哈拉沙漠D.呼伦贝尔大草原
12.
炎炎夏日,公园里树林里不少人在纳凉,大树底下好乘凉,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环境影响生物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D.生物依赖环境
13.
下列关于生命现象与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
A.“大鱼吃小鱼”——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C.“猪笼草受到小虫的触碰时,叶片会合拢”——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生物具有遗传的现象
14.
“人间四月芳非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影响山上花晚开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B.空气C.阳光D.温度
15.
要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最有效的办法是()
A.减少生物的种类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C.增加生物的种类D.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16.
阿拉伯胶树和某些蚂蚁长期生活在亚热带森林中,蚂蚁能保护该树免受其他动物的掠食,而该树又为蚂蚁提供树汁和栖息场所。
阿拉伯胶树和这些蚂蚁的种间曲线关系是()
A.B.C.D.
17.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鼠妇的生活环境时,从学校不同地点采集土样进行探究,结果记录如下。
依据下表分析,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地点鼠妇只数
学校篮球场0
操场干草地3
宿舍水槽边的石头下21
潮湿的花盆底下30
A.植被丰富B.阴暗潮湿C.低温明亮D.高温干燥
18.
生态平衡依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下列最不稳定的生态系统是( )
A.农田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
19.
下列各项中,能体现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A.大树底下好乘凉
B.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C.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
D.莲藕的茎和叶柄是中空的
20.
下列哪组生物具有共生关系()
A.水绵与衣藻B.大豆与根瘤菌
C.珊瑚虫与海虾D.人与蛔虫
21.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A.大气圈的上层、大部分的水圈、岩石圈的下层
B.水圈、大气圈、岩石圈表面
C.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层
D.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22.
下列属于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关系的是()
A.青蛙捕食蝗虫B.兔子吃蘑菇C.山羊吃树叶D.大鱼吃虾
23.
重庆某湿地公园内植被繁茂、白鹭飞掠、鱼虾成群,下列有关内陆湖泊湿地生态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一个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仅仅在食物链和食物网内部循环
C.地球上最大生态系统是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24.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地球上所有的生物B.一片森林C.整个地球D.一块农田
25.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体现了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阳光B.水分C.温度D.空气
26.
在一片荒漠中有一个小湖,某科学家分别测量了远离湖边和在湖边生长的骆驼刺的根,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造成此种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水分
B.此种差异说明环境能够影响生物的生长
C.骆驼刺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分生区,属分生组织
D.荒漠中骆驼刺根系发达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7.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地球之肺”的美称
B.草原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更稳定
C.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包含全部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D.生物圈中不同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的
28.
下列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人与鸡B.小麦与杂草C.狼与鹿D.蝴蝶与花粉
29.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我们周围有许多生物,下列物体不属于生物的是( )
A.金鱼藻B.珊瑚C.病毒D.珊瑚虫
3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
以下理解错误的是()
A.各种生物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B.“山水林田湖草沙”包含多种生态系统
C.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
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评卷人得分
二、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40分)
1.
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只表示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除此之外,生态系统完整的生物部分还应包括________。
(2)该食物网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3)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
草履虫的结构简单,但它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请完成下列问题:图中甲、乙表示两块载玻片,分别在载玻片的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并使其相通,在甲、乙两块载玻片右侧的边缘分别放入一小粒食盐和肉汁。
请回答:
(1)在甲、乙载玻片下方的_____内用箭头表示草履虫移动的方向。
(2)该实验说明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能作出一定_____,这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3.
某学校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参观了农科院的一个人工生态系统,此态系统中由农作物、杂草、虫、鸡、牛、人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在该食物网中共包含_____条食物链,碳主要以_____的形式沿食物链传递。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从_____开始,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如果沿能量消耗最少的食物链进行传递,在消耗农作物100千焦能量时,人最多可以获得能量_____千焦。
(3)农作物的秸秆可以作为家畜的饲料,家畜的粪便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等事实说明,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_____利益,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
又避免了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
(4)该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一旦人的作用消失。
该生态系统很快就会变化,占优势地位的农作物被杂草和其它植物所取代。
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_____能力较小,其原因是_____。
4.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
“碳中和”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或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收支平衡,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
如图是某项目式学习小组绘制的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虚线圈内为某一食物网。
请据图分析作答:
(1)图中与③实质相同的生理过程为____________。
(填序号)
(2)伴随着碳循环,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3)碳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是以____________的形式传递的。
(4)腐生微生物能够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____________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物质循环。
(5)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能力。
5.
工业废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如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极易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1)图1为某湖泊中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网,其中既是捕食又是竞争关系的生物有____。
(2)该湖泊受到重金属污染,生活在此的各种生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随着重金属污染程度的不断增加,该湖泊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____。
(3)为重塑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研究人员尝试利用水生植物来吸收重金属,结果如图2。
据图分析,清除水体中重金属污染最快的是____(填序号)。
该实验结果____(符合/不符合)“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越丰富,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原理。
(4)进一步研究发现,水中的重金属含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会再次上升。
推测是由于水生植物的枯枝败叶被分解者分解后,导致其体内吸收的重金属重新释放到水中、因此在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时,达到其生长周期后应及时捞出做无公害处理。
以下措施可行的是____。
a.直接埋在田里做肥料
b.制成饲料喂牲畜
c.从植物体内回收重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