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教学课件 第4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因素
有些情况下,药物的疗效并不仅仅取决于药物本身,其他因素如患者的心 理因素与药物的疗效存在一定联系。
医护人员的言语、表情、工作态度、工作经验、技术熟练度及患者的文化 素养、人性特征等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
一般而言,乐观积极的情绪、对药物及医护人员的信任等因素有利于提高 药物疗效;而消极失望、紧张焦虑的情绪及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可降低 药物疗效,甚至使病情加重。
口服制剂中,溶液剂吸收较快,散剂次之,胶囊剂和片剂较慢; 注射制剂中,水溶液起效比混悬剂和油溶剂快。
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均系利用无药理活性的基质或包衣延缓药物溶 出和吸收,从而达到延长作用时间的制剂。为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 还可将药物做成肠溶衣。
给药途径
不同的给药途径可改变药物作用的性质,如口服硫酸镁有导泻作用, 注射有降压作用,而外用则有消肿止痛的作用。
联合用药对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产生影响,而使药物的 作用或效应发生变化,有以下方面: ①影响吸收过程; ②竞争血浆蛋白; ③影响肝脏生物转化; ④影响肾排泄。
耐受性指连续用药后机 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 的一种状态。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指病 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 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或消 失的现象,常是化疗药物 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
精神依赖性又称心理依赖 性,是指患者对药物产生 了精神上的适应,停药会 造成主观上的不适感,但 对客观体征无明显反应。
给药时间和次数
合理的给药时间与次数是保证药物疗效和安全的重要因素。
口服药物时,空腹用药,药物吸收快,起效快;饭后用药,药物 吸收慢,起效慢。据不同的用药目的或为减少不良反应,可采用 不同的给药时间。
病理状态
病理状态会影响药物的作用。 阿司匹林具有解热作用,但只有当机体体温出现升高时,才能表现出解热 效果,而对正常体温无影响。 肝功能障碍会使药物代谢速率减慢,血药浓度升高;血浆结合蛋白水平降 低,血液中的游离型药物浓度升高,药物作用增强甚至出现毒性反应。 肾功能障碍时药物排泄速率减慢,会使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而使 作用和毒性增强。胆汁分泌不足时,会使体内维生素 K 吸收障碍。
药物剂量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药物作用与药物剂量存在正相关性, 合适的剂量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基础。 低剂量时药物疗效较差甚至无效,过高剂量可因药物作 用剧烈而产生毒性反应。 临床用药常采用治疗量或常用量,一般不允许超过极量, 但有时也因患者个体及患病情况适当调整剂量。
药物剂型
药物剂型可影响药物的吸收速率和分布范围,不同的剂型给药时产 生的药物效应可能不同。
01 完善,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过
程均较慢;神经系统尚不成熟, 对药物的敏感性较强;血浆蛋 白含量少,药物与血浆蛋白结 合率低;体液占体重的比例较 大,对水盐代谢转换率较快; 这些因素均易使药物引起不良 反应。
例如儿童应用氯霉素可导致灰 婴综合征,使用吗啡可引起呼 吸抑制。
年龄
老人
老人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特 别是肝、肾功能逐渐减退时, 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降低;
安慰剂
安慰剂(placebo)是不具药理活性的物质,如用 乳糖、淀粉等制成的片剂或仅含生理盐水的注射 剂。
安慰剂效应主要由患者的心理因素引起,临床上 治疗头痛、心绞痛、神经官能症等能获得30% ~ 50% 的疗效。
故在评价药物的临床疗效时,应考虑安慰剂效应。 但安慰剂不能随意使用,使用时还须遵循伦理原 则。
口服具有安全、方便的特点,但起效慢,药物经胃肠黏膜等途径吸 收入血发挥作用。
注射也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式。注射给药部位不同,药物产生效应 的快慢不同,静脉注射药物无须吸收即可发挥作用;肌肉注射时可 通过肌肉组织吸收而较快地发挥作用;皮下注射吸收缓慢,但可使 药物维持较长的作用时间。局部用药可发挥局部治疗作用。
种属差异
遗传
特异质反应
个体差异 少数人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量 和质的差异。量的差异表现为高敏性和 耐受性,其中高敏性为个别敏感机体使 用低于常用量的药物特性,而耐受性为 个别不敏感机体使用高于常用量的药物 特性。质的方面,如过敏体质患者使用 极少量青霉素就可能产生剧烈的变态反 应
个体差异
特异质反应 患者因受遗传因 素影响而对某些药物产生的特 定不良反应,通常是有害的, 甚至是致命的,反应的发生常 与剂量无关。
种属差异 由于动物与动物 之间的生理、生化及病理特 点不同,因此,药物对不同 种属动物的作用效果可能有 较大差异。
遗传因素
种族差异
种族差异 不同种族的人生活的地理环境不 同,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会对药物代谢的 酶产生影响。根据机体对药物的代谢速度, 分为快代谢型和慢代谢型,前者表现为药 物消除速率加快,药物作用减弱,但若代 谢产物有毒性作用则使药物毒性增强;后 者的作用相反。
02 神经系统功能减退,对药物的 敏感性较强;体液少、血浆蛋 白少,且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 对中枢神经抑制药、心血管系 统药、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的 反应很强烈,易致严重不良反 应。
应用时需注意。老人用药剂量 一般约为成人的 3/4。
性别
女性患者存在月经、妊娠、分娩、哺乳等特殊生理阶 段,用药时应予以特殊注意。 月经期不宜使用抗凝药或泻药,以免引起月经过多或 盆腔充血;妊娠期不宜使用易致流产、早产的药物以 及有致畸等毒性反应的药物;哺乳期不宜使用通过乳 汁排泄且对婴儿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如有中枢抑制作用的药物宜在晚上或睡前使用;如食物会对药物 吸收产生影响则宜餐前使用;药物如对胃有一定刺激性宜餐后服 用。有时也根据病情选择给药时间,如糖尿病使用降血糖药宜在 餐前使用。还可根据昼夜节律选择给药时间,如糖皮质激素采用 隔日晨服的给药方法。
2
儿童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各 器官如肝、肾的功能发育尚不
药物相互作用
1、配伍禁忌(incompatibility)
药物在体外配伍时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出现混浊、沉淀、 结晶、降解而使疗效降低、毒性增强的现象称为配伍禁忌。注射 剂在混合使用或大量稀释时易使药物产生物理、化学改变,因此, 注射剂配制时应特别注意配伍禁忌,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药物相互作用
2. 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反复用药
耐受性
躯体 依赖性耐药性精神 依赖性患者长期用药后,产 生主观和客观上需要 连续用药的现象称为 药物依赖性
又称生理依赖性,是指反复用药后 患者对药物产生的身体适应状态, 一旦停药就会出现戒断症状,引起 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表现为烦躁 不安、流泪、出汗、疼痛、恶心、 呕吐、惊厥等,甚至危及生命。
1
药物的化学结构
药物的化学结构决定了药物的理化性质,会对药物的体 内过程及药理作用产生重要影响。
结构相似的药物可能产生相似的药理作用,如各种头孢 类抗菌药结构相似,均有杀菌作用;
结构相似的药物也可能表现出相反的药理作用,如吗啡 和纳洛酮的结构相似而作用相反,前者为阿片受体激动 药,后者为阿片受体阻断药。
联合用药时,表现为药物效应增强的作用称为协同作用(synergism), 表现为药物效应减弱的作用,称为拮抗作用(antagonism)。 如磺胺甲 唑与甲氧苄啶联用后抑菌作用增强数倍至数十倍,甚至呈现 杀菌作用;纳洛酮与吗啡联用后可拮抗吗啡对阿片受体的激动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
3. 药动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