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8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双语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
考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分)
1.小明帮妈妈做饭时,联想到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香气四溢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炒鸡块时利用了热传递的方法使鸡块内能增大
C.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的原理
D.油炸食品比水煮熟的更快,是由于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2.一台汽油机飞轮的转速为3000R/min,则每秒做功的次数为()
A.50次B.25次C.100次D.60次
3.如图为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的某冲程示意图,该冲程为()
A.吸气过程 B.压缩过程 C.做功过程 D.排气过程
4.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
B.物体的温度越大比热容越大
C.物体的温度变化越小,比热容越大
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5.1千克20℃的水吸收4.2×105焦的热量后,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它的末温为()A.80℃ B.100℃C.120℃D.130℃
6.关于温度、热量、做功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温度高的物体把温度传给温度低的物体
C.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物体对外做了功
D.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
7.夏天,海边的昼夜温差小,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水的这一特性的是()
A.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循环系统用水做工作物质
B.北方春天的夜晚,农民往稻田里灌水以防秧苗冻坏
C.炎热的夏天常常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
D.城区建造人工湖以降低“热岛效应”造成的夏季高温
8.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铜块和水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后,将铜块投入水中,则()A.温度由铜块传给水 B.热量由铜块传给水
C.热量由水传给铜块 D.铜块和水之间无热传递
9.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铅块,若则它们吸热之比为1:2,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A.2:3 B.3:2 C.6:1 D.1:6
10.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相同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相同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11.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同为2kg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甲物质10min吸收的热量为()
A.5.04×105J B.4.2×105J
C.2.52×105J D.条件不足,不能计算
12.有人说:“某汽油机比柴油机效率低”,这句话的意思是()
A.汽油机功率比柴油机功率小
B.汽油机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比柴油机小
C.汽油机比柴油机所消耗的燃料少
D.汽油机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跟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能量的比值比柴油机小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饭锅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电能
B.电风扇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干电池给灯泡供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在阳光照射时,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14分)
14.通常腌咸菜需要很长时间,而炒菜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温度越高,.15.使物体内能增大的方法有两个:、.
16.用壶烧水时,壶中的水蒸气将壶盖顶起,水蒸气对外做功,将水蒸气的转化为壶盖的.(能量名称)
17.汽油机的工作过程由吸气、、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其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冲程.一台内燃机运行时各种能量损耗大致为:汽缸散热损失占 25%,废气带走的能量占 30%,摩擦等机械损耗占 10%,则它的机械效率为.
18.“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有着巨大的开发使用潜力.同等条件下,“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气的数十倍,说明“可燃冰”的很大.以10倍的关系粗略计算,1kg“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J,这些热量可以使kg的水从20℃加热至100℃[c=4.2×103J/(kg•℃)•q煤气=4.2×107J/kg].
19.利用一个空瓶子和一个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平板玻璃盖住瓶口),用来证明气体的分子是运动的.已知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实验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空瓶子的方.
20.太阳能热水器具有安全、节能、经济和环保等优点,当它吸收太阳能后,水的温度将会,水的内能(选填“减少”、“不变”或“增加”),这是通过的方法改变了它的内能.某太阳能热水器盛有100kg的水,若水温由20℃升高到70℃,则水箱里的水吸收了J的热量.〔c水=4.2×103J/(Kg•℃)〕
三.探究与实验.(每空1分,共13分.)
21.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液体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加热器给液体甲和乙加热.收集数据如下:
液体次数质量m/kg升高的温度△t/℃加热的时间t/min
甲10.151
20.1102
30.2104
乙40.1101
50.1202
60.2204
(1)分析第1、4次,第2、5次或第3、6次实验数据,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乙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乙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理由:.
(2)分析第2、3次或第5、6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物质的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选填:“多”或“少”)
(3)通过比较第2、4次实验数据可知,液体吸收的热量多少与液体的有关,的吸热能力更强(选填“甲”或“乙”).
22.几位同学为了探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实验,在四只相同烧杯中分别盛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表是他们的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面问题:
烧杯序号液体种类质量/g初温/℃末温/℃加热时间
/min 1水20020288
2水10020284
3煤油20020284
4煤油20020242
(1)比较1、2两只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比较3、4两只烧杯的实验记录,得出的结论是:;
(3)比较1、3两只烧杯的实验记录,得出的结论是:;
(4)综合上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热的多少与有关;
(5)本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17分.解答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
23.混合动力汽车具有节能、低排放等优点,成为汽车研究与开发领域的重点,某新型混合动力汽车启动时,内燃机不工作,蓄电池向车轮输送能量,当需要高速行驶或蓄电池电能过低时,内燃机启动,既可以向车轮输送能量,又可以给蓄电池充电,车速与所受阻力的关系如图所示,在某次测试中,蓄电池储存的电能为5.12×108J,由内燃机提供能量,汽车以5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了0.5h,同时蓄电池的电能增加了10%,求:
(1)汽车牵引力做的功;
(2)若所用燃料的热值为4.5×107J/kg,测试过程中消耗8kg燃料(假设燃料完全燃烧),则放出的总热量是多少?
(3)内燃机的效率.
24.太阳能热水器是直接利用太阳能给水加热的装置,下表示小华家的太阳能热水器某天在阳光照射下的相关信息.
太阳照射时间h装水量kg水升高的温度℃水的比热容J/
(kg•℃)太阳能吸热功率
J/h
1010050 4.2×103 3.0×106求:(1)水在10h内吸收的热量;
(2)太阳能热水器的能量转化效率.
25.煤、石油、天然气的过量开采使人类面临能源危机.某县在冬季利用地热能为用户取暖.县内有一口自喷状态地热井,出水温度为90℃,出水流量为150m3/h.
(1)求每小时流出的地热水温度降低到50℃,所放出的热量.
(2)这些热量如果用天燃气蒸汽锅炉供热,且天燃气蒸汽锅炉的热效率为90%,则利用上述地热能供暖一小时可以节约多少天燃气?(ρ水=1.0×103kg/m3,c水=4.2×103J/(kg•℃),天燃气的热值为4×107J/m3)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双语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分)
1.小明帮妈妈做饭时,联想到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香气四溢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炒鸡块时利用了热传递的方法使鸡块内能增大
C.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的原理
D.油炸食品比水煮熟的更快,是由于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考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分子的热运动.
【分析】(1)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热传递和做功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据此判断;
(4)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解答】解:A、做饭时香气四溢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
B、炒鸡块时利用了热传递的方法使鸡块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B正确;
C、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故C错误;
D、油炸食品比水煮熟的更快,是由于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故D正确.
故选C.
2.一台汽油机飞轮的转速为3000R/min,则每秒做功的次数为()
A.50次B.25次C.100次D.60次
【考点】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分析】根据飞轮转速求出每秒内飞轮转动圈数,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动2周,做功1次.
【解答】解:汽油机经过2个冲程,飞轮转一周;
已知飞轮转速为3000r/min=50r/s,
因为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动2周,做功1次,
所以该汽油机1s内完成25个工作循环,对外做功25次.
故选B.
3.如图为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的某冲程示意图,该冲程为()
A.吸气过程 B.压缩过程 C.做功过程 D.排气过程
【考点】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分析】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根据气门的关闭情况和活塞的运行方向判断是哪一个冲程.
【解答】解:观察图可知,汽油机两个气门都关闭,活塞下行,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是做功冲程.
故选:C.
4.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
B.物体的温度越大比热容越大
C.物体的温度变化越小,比热容越大
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考点】比热容的概念.
【分析】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质量、温度高低、吸放热多少都没有关系,比热容是反映不同物质吸放热能力强弱的一个物理量.
【解答】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比热容与物体质量大小、温度高低、吸放热多少都没有关系.所以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1千克20℃的水吸收4.2×105焦的热量后,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它的末温为()A.80℃ B.100℃C.120℃D.130℃
【考点】热量的计算.
【分析】知道水吸收的热量、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根据吸热公式Q吸=cm△t求水的温度升高值,再计算水的末温(注意水的沸点为100℃).
【解答】解:∵Q吸=cm△t,
∴△t===100℃,
t=△t+t0=100℃+20℃=120℃,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水的温度升高到100℃将不再上升.
故选B.
6.关于温度、热量、做功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温度高的物体把温度传给温度低的物体
C.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物体对外做了功
D.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
【考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分析】温度、热量和内能是相互关联的几个热学物理量;温度和内能是表达某时刻的状态量;热量是出现在热传递过程中的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虽吸热和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解答】解:A、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可能下降,也可能不变,如固态的晶体在熔化时,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
B、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高的物体把热量传给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的不是温度;故B错误;
C、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有可知是对该物体做功,也可能物体吸收了热量;故C错误;
D、同一物体,质量不变,温度降低,所以内能一定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7.夏天,海边的昼夜温差小,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水的这一特性的是()
A.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循环系统用水做工作物质
B.北方春天的夜晚,农民往稻田里灌水以防秧苗冻坏
C.炎热的夏天常常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
D.城区建造人工湖以降低“热岛效应”造成的夏季高温
【考点】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
【分析】①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理解: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②水分的蒸发会从周围吸热而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即蒸发吸热.
【解答】解:
A、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循环系统用水做工作物质,故A不符合题意;
B、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水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以防冻坏秧苗,故B不符合题意;
C、炎热的夏天,往室内地面上洒水,水蒸发会从周围吸热而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故C符合题意;
D、城市修建人工湖,使水的覆盖面积增大,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升高的少,可以减弱热岛效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铜块和水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后,将铜块投入水中,则()A.温度由铜块传给水 B.热量由铜块传给水
C.热量由水传给铜块 D.铜块和水之间无热传递
【考点】热传递.
【分析】物体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先结合热量公式Q=cm△t分析铜块和水的温度关系,判断出铁块和水的末温大小后,再判断热传递的方向.
【解答】解:
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铜块,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由Q=cm△t可知,比热容越大,升高的温度越小;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所以水升高的温度小,由于初温相同,所以水的末温低.
根据热传递的条件,所以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铜块,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再将铜块投入水中,热量由高温的铜传给低温的水.
故选B.
9.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铅块,若则它们吸热之比为1:2,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A.2:3 B.3:2 C.6:1 D.1:6
【考点】热量的计算.
【分析】知道铜块和铅块的比热容、质量、吸收的热量大小关系,根据Q吸=cm△t求出升高的温度关系.
【解答】解:
由题知,c铜:c铅=3:1,m铜:m铅=1:1,Q铜:Q铅=1:2,
根据Q吸=cm△t可得,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
△t铜:△t铅=: =: =1:6.
故选D.
10.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相同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相同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考点】比热容的概念.
【分析】甲、乙两种液体在相同时间里吸收的热量相等,质量也相同.
根据公式Q吸=cm△t,结合图象可以对每一个选项作出判断.
【解答】解:A、已知两种液体质量相等,相同热源加热说明相同时间提供的热量相等.由图象可以看出:在吸收热量相同时,甲液体升高的温度更大,由公式c=知,甲液体比热较小,故A错误;
B、由图象可以看出:升高相同温度时,甲需要的时间较短,也就是甲需要的热量少,故B 错误;
C、加热时间相同,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故C正确;
D、加热相同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故D错误;
故选C.
11.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同为2kg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甲物质10min吸收的热量为()
A.5.04×105J B.4.2×105J
C.2.52×105J D.条件不足,不能计算
【考点】热量的计算.
【分析】由题知物质甲和水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是物质甲吸收热量的2倍.根据吸热公式Q=c吸m△t判断两物质的比热容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物质甲的比热容.由图象确定甲10min升高的温度,然后根据Q吸=cm△t求出甲物质吸收的热量.
【解答】解:
由图象可知: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水温度升高60℃需要
20min,物质甲温度升高60℃需要10min.
所以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的热量关系为:Q水吸=2Q甲吸.
由热量计算公式Q=cm△t得:c=,
所以c水=2c甲.
又因为c水=4.2×103J/(kg•℃),
所以c甲=2.1×103J/(kg•℃),
甲物质10min升高了60℃,
Q甲吸=c甲m甲△t甲=2.1×103J/(kg•℃)×2kg×60℃=2.52×105J.
故选C.
12.有人说:“某汽油机比柴油机效率低”,这句话的意思是()
A.汽油机功率比柴油机功率小
B.汽油机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比柴油机小
C.汽油机比柴油机所消耗的燃料少
D.汽油机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跟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能量的比值比柴油机小
【考点】热机的效率.
【分析】根据热机效率的含义进行解答.
【解答】解:热机的效率是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产生的能量之比,所以“某汽油机比柴油机效率低”,是指汽油机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跟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能量的比值比柴油机小.
故选D.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饭锅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电能
B.电风扇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干电池给灯泡供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在阳光照射时,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考点】能量的相互转化.
【分析】不同的能量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的转化,根据选项中描述的物体或现象,分析其消耗了哪种能量,又得到了哪种能量,从而做出判断.
【解答】解:A、电饭锅主要是用来发热的,因此,电饭锅工作时,主要将电能转化成为内能,故A错误;
B、电风扇工作时,消耗电能,使电风扇转动,得到的是机械能,故B错误;
C、干电池给灯泡供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再提供给灯泡,故C错误;
D、在阳光照射时,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14分)
14.通常腌咸菜需要很长时间,而炒菜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快).
【考点】分子的热运动.
【分析】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相互接触的物质分子扩散越快.
【解答】解:腌咸菜是由于分子运动的结果;炒菜时的温度要比腌咸菜时的温度高,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剧烈,分子扩散越快,菜变咸得越快.
故答案为:分子运动越剧烈(快).
15.使物体内能增大的方法有两个:对物体做功、物体吸热.
【考点】物体内能的改变.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热传递的过程实际是能量转移的过程.
【解答】解:使物体内能增加的两种方法是:①对物体做功,这是能的转化过程;②物体吸收热量,这是能的转移过程.
故答案为:对物体做功;物体吸热(顺序可颠倒).
16.用壶烧水时,壶中的水蒸气将壶盖顶起,水蒸气对外做功,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能量名称)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分析】水蒸气膨胀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水烧开以后,水蒸气对壶盖做功,把壶盖顶起来,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水蒸气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内能;机械能.
17.汽油机的工作过程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其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做功冲程.一台内燃机运行时各种能量损耗大致为:汽缸散热损失占 25%,废气带走的能量占 30%,摩擦等机械损耗占 10%,则它的机械效率为35% .
【考点】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热机的效率.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及能量转化情况.
知道内燃机的效率的概念:内燃机的效率等于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解答】解:内燃机有四个冲程,即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其中在做功冲程中,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由题意知,内燃机的效率η=1﹣25%﹣30%﹣10%=35%.
故答案为:压缩;做功; 35%.
18.“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有着巨大的开发使用潜力.同等条件下,“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气的数十倍,说明“可燃冰”的热值很大.以10倍的关系粗略计算,1kg“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4.2×l08J,这些热量可以使1250 kg的水从20℃加热至100℃[c=4.2×103J/(kg•℃)•q煤气=4.2×107J/kg].
【考点】燃料的热值;热量的计算.
【分析】(1)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燃料的热值;
(2)利用Q放=mq求出1kg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气的10倍,据此求1kg“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由题知,Q吸=Q放,而Q吸=cm△t,知道水的比热容、水的初温和末温,可求水的质量.【解答】解:(1)在同等条件下,“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气的数十倍,说明“可燃冰”的热值很大;
(2)1kg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mq=1kg×4.2×l07J/kg=4.2×l07J,
1kg“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10Q放=10×4.2×l07J=4.2×l08J;
(3)由题知,Q吸=Q放′=4.2×l08J,
∵Q吸=cm△t,
∴水的质量:
m===1250kg.
故答案为:热值;4.2×l08;1250.
19.利用一个空瓶子和一个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平板玻璃盖住瓶口),用来证明气体的分子是运动的.已知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实验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空瓶子的下方.
【考点】分子的运动.
【分析】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是扩散,扩散表明分子不停地进行无规则的运动.
【解答】解:密度小的空气和密度大的二氧化氮过一段时间,形成比较均匀的气体,这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进行无规则运动;上面的空气密度小,下面的二氧化氮密度大,过一段时间,形成均匀的气体,充分证明气体分子不停地进行无规则运动,有力证明气体的扩散现象.
故答案为:下.
20.太阳能热水器具有安全、节能、经济和环保等优点,当它吸收太阳能后,水的温度将会升高,水的内能增加(选填“减少”、“不变”或“增加”),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了它的内能.某太阳能热水器盛有100kg的水,若水温由20℃升高到70℃,则水箱里的水吸收了 2.1×107J的热量.〔c水=4.2×103J/(Kg•℃)〕
【考点】热量的计算;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太阳能的利用.
【分析】(1)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法,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直到温度相同为止;
(2)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水的温度变化利用吸热公式计算水吸收的热量.
【解答】解:(1)当它吸收太阳能后,里面的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水的内能;
(2)Q吸=cm(t﹣t0)=4.2×103J/(㎏•℃)×100kg×(70℃﹣20℃)=2.1×107J.
故答案为:升高,增加,热传递,2.1×107.
三.探究与实验.(每空1分,共13分.)
21.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液体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加热器给液体甲和乙加热.收集数据如下:
液体次数质量m/kg升高的温度△t/℃加热的时间t/min
甲10.151
20.1102
30.2104
乙40.1101
50.1202
60.2204
(1)分析第1、4次,第2、5次或第3、6次实验数据,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乙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乙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不正确理由:实验中使用的电加热器相同,加热相同的时间,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2)分析第2、3次或第5、6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物质的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多.(选填:“多”或“少”)
(3)通过比较第2、4次实验数据可知,液体吸收的热量多少与液体的物质种类有关,甲的吸热能力更强(选填“甲”或“乙”).
【考点】探究比热容的实验.
【分析】(1)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液体加热,在相等时间内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越长,液体吸收的热量越多,可以根据加热时间的长短判断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表中实验序号为第2、3或第5、6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表中实验序号为2、4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