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娃娃家》幼儿园自主游戏活动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趣的娃娃家》幼儿园自主游戏活动
案例
一、活动背景
(一)游戏缘起
泛灵论,是小班幼儿突出的心理特点,他们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是有灵魂的,认为娃娃家里面的娃娃是玩伴,还常常与小娃娃互动,将生活中的角色迁移到游
戏中来,所以,非常喜欢娃娃家。

于是,我们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特点,提供了各
类游戏道具:厨房、锅碗瓢盆、仿真食物、一家人公仔等,将娃娃家打造得更加
丰富,因此,“娃娃家”便成为了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活动区域。

孩子们在自由的
角色扮演活动中,创造性地表达自我。

但小班幼儿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更
多的幼儿处于独立游戏中,矛盾冲突是经常发生的状况。

同时,幼儿期是是孩子
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小班时期导入交往能力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幼儿交
往行为,有助于幼儿今后社会性的发展。

(二)游戏准备
一家人人物公仔,梳妆台,梳子、厨房用具、仿真食物、奶瓶,竹篓,小推
车等;扩大娃娃家活动范围,将娃娃家布置得更加温馨。

(三)幼儿的兴趣和前期经验
幼儿兴趣:幼儿非常喜欢玩游戏,每次到娃娃家进行游戏时,都会选择自己
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

前期经验:
1、社会经验: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体验家庭人物之间的关系,对角
色定位有一定的认知;
2、幼儿对于娃娃家区域自主游戏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二、活动过程实录
(一)抢梳子
娃娃家升级打造后的第一天,区域自主游戏时,熙熙和晴晴一起走进娃娃家。

熙熙高兴地拿着新投放的人物小公仔,说:“我做他爸爸。

”晴晴也想要那个公仔,对着熙熙说:“我做他妈妈,我给他梳头发好不好?”说完晴晴就拿起梳妆
台上的梳子,给娃娃梳头。

这时熙熙伸手去抢晴晴手里的梳子,说:“我给她梳
头发!” 晴晴不愿意,把梳子藏在背后。

熙熙很生气:“娃娃是我先拿到的,
你不给我梳子,我就不给你玩了。

”说完去拿奶瓶给娃娃喂奶。

晴晴“哇”的一
声哭了起来,边哭边去抢熙熙手里的娃娃,俩人争执起来。

见此情景,我立马将
熙熙手里拿到手里,对他俩说:“爸爸妈妈吵架,吓到小宝宝了。

小宝宝说,要
爸爸抱着他,请妈妈给他梳头,然后妈妈再抱着他,让爸爸给他喂奶。

”两个小
朋友听到是小宝宝的要求后,逐渐平复情绪,在老师的协调下开始轮流玩起来。

同时,作为老师的我也在思考,下一步即将在该区域多提供几份孩子们都喜欢的
材料。

分析:幼儿对娃娃家游戏很感兴趣,但是当他们遇到都想玩的玩具时,不知
道该怎么处理,采用争抢的方式,争抢不过,就以生气哭闹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因此,一方面我从幼儿心理特点出发,以小娃娃的口吻和角度引导两位孩子,当
遇到都想玩的玩具时,可以采取轮流、相互合作的方式;另一方面,在今天的活
动结束后,我在娃娃家增投了几把梳子,给予幼儿更多的游戏体验,避免因缺乏
材料引发争执的问题。

(二)发生分歧
第二天区域自主游戏时,熙熙来到娃娃家抱着娃娃,嘴里哼着“世上只有妈
妈好”,没一会晴晴也参与了进来:“她要睡觉了,我来给她喂奶。

”于是熙熙
抱着娃娃,晴晴拿着奶瓶放在娃娃嘴上,一起给娃娃喂奶。

喂完奶,熙熙说:
“我们给她梳头发吧。

” 他们一人拿一把梳子给娃娃梳头发,没梳几下,晴晴说:“梳好啦!我们把她放在紫色的家(摇篮)里睡觉怎么样?”这时熙熙皱起
眉头:“我要把她放在绿色的家里睡觉!”晴晴争论:“紫色的家里有葡萄和茄子,我觉得紫色的家更好!”说完把娃娃塞进紫色竹篓。

熙熙不服气,把娃娃拿
出来放进绿色竹篓。

晴晴又拿出来放回紫色竹篓。

熙熙争不过,生气地走了。

在游戏结束后,我在小朋友们面前表扬了熙熙和晴晴在娃娃家游戏时的合作
行为,也表扬了晴晴在跟熙熙发生意见分歧时,试着去说服熙熙的做法。

但晴晴
和熙熙最终意见没统一,晴晴想把娃娃送回紫色的家,熙熙想把娃娃送回绿色的家,该怎么办?基于该问题,我请所有小朋友们帮忙出主意,小朋友们听后,有
的说:“ 石头剪刀布,谁赢了听谁的。

”有的说:“轮流来,这次听晴晴的,
下次听熙熙的。

”还有的说:“可以先送回紫色的家,过一下再送去绿色的家。

”看到这么多小朋友给他们想办法解决问题,我非常开心。

同时,我也邀请了平时
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雯雯下次和晴晴、熙熙一起玩娃娃家游戏。

分析:在这次游戏中,孩子们给了我惊喜。

当他们要给娃娃喂奶、梳头发时,并没有争抢娃娃,而是一个抱娃娃一个拿奶瓶喂奶,两个人一人拿一把梳子一起
给娃娃梳头发,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

另外,晴晴在跟熙熙发生分歧时,会想
办法去说服熙熙,认为“紫色家里有葡萄和茄子”,因此紫色的家更好,也由此
看出晴晴的想象很丰富(紫色竹篓里什么也没有)。

但是当两人想法不能统一时,他们不懂得协商,开始争执,都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最终导致熙熙生气地走了。

此次熙熙和晴晴的争执,我并没有现场介入引导,而是采取活动后向全班幼
儿征集方法的方式,一是帮助晴晴和熙熙再次思考,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二是
可以让其他孩子们也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支持孩子们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指南》指出: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
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以及不断适应生活的能力。

因此,第
三次游戏,我采取了更多的支持策略。

(三)相处融洽
第三天区域自主游戏时,雯雯拉着晴晴和熙熙的手说:“我们去玩娃娃家游
戏吧?”熙熙兴奋地说:“好啊!我要给她喂奶和梳头发。

”晴晴说:“我要给
她换衣服。

”雯雯说:“那我们就先给她换衣服,然后再梳头发、喂奶,再去逛
花园。

”看到她们在娃娃家玩得那么融洽、开心,我很欣慰。

分析:雯雯是我们班在人际交往方面发展相对比较成熟的孩子。

当熙熙和晴
晴分别提出要给娃娃做不同的事情时,她把几个人想要做的事情按顺序进行合理
安排,避免了冲突,让大家都体验到游戏和良好人际关系带来的愉悦。

相信熙熙
和晴晴在雯雯的带领、示范下,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会有更好的处理方法
三、教师的分析与反思
(一)游戏特点及幼儿学习与发展价值
“娃娃家”游戏是小班幼儿非常喜爱的区角活动,幼儿从中体验到无穷的快乐。

同时,“娃娃家”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交往机会,使幼儿在与同伴互动
过程中不断丰富交往策略,提升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二)游戏中教师的支持策略
在游戏中如何帮助幼儿发展良好的人际交往策略是我关注的重点。

在案例中,对于幼儿争抢玩具的问题,我利用“娃娃”的口吻引导幼儿学会用轮流玩的方式
去解决,同时意识到材料的不足,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对孩子们下一步的由于给
予支持。

对于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合作、说服等良好的交际行为,我及时表扬、
强化,给其他小朋友树立一个榜样行为。

通过和全班小朋友一起讨论的方式帮助
幼儿解决交际中的冲突问题,并邀请相关方面做得好的小朋友参与到游戏当中来,间接地示范幼儿良好的交际行为,让幼儿体验到融洽的社交关系带来的快乐。

(三)教育契机以及进一步的支持策略
1、启发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关注同伴,引导幼儿认识到他人会与自己有不同
的看法与态度,能够学会协调不同的观点,解决一些人际问题与冲突,改善同伴
关系等。

基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有计划地通过绘本活动、社会活动等促进幼儿
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2、孩子们对自己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人物关系非常感兴趣,对于角色有初步的认识,喜欢开展此类角色游戏。

可以借由此契机,引导孩子们进一步观察家庭成员的关系以及分工,在家庭进行角色体验,感受家庭成员为家庭的付出与奉献,从而更加懂得珍惜生活、尊敬长辈,并将以上体验在区域自主游戏中进行进一步地呈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