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产生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法产生的条件
经济法的产生以一定的经济体制为载体。
只可能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下的市场经济体制。
只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才可能摆正国家(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法制化关系。
在古代社会就有了国家干预或管理经济的现象,但在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古代社会,发达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交易不可能形成,因此也就很难形成所谓的市场经济体制,并且古代社会不可能形成国家(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法制化关系。
经济法只有在人类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以后才发展起来,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背景下,经济法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登上历史的舞台。
经济法产生的时间
经济法产生于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资本主义形成和巩固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三个阶段。
与此相适应,经济法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在资本主义形成和巩固时期,为了维护经济秩序,打破封建势力对国内市场形成的阻扰,维护国内市场不受外部势力的冲击,为资本的原始积累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保护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体现国家干预经济精神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可以视为经济法在
资本主义社会兴起的萌芽。
当时的资产阶级理论家和执政者已经认识到,如
果不依靠国家权力的力量,要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与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的较量过程中逐步强大的话,那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就不得不利用国家的力量,通过颁布法律,形成有利于巩固资产阶级政权的物质基础及其生产方式。
在资本主义发展到自由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以后,西欧各主要资本
主义国家凭借残酷的原始积累,使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政权业已巩固,因此,原始积累时期所采取的重商主义政策和相应的法律制度以及过多的国家干预,已经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从而要求建立一种比较自由的社会经济结构。
在这种情况下,一种主
张经济自由的思想开始萌芽并得到发展。
在这一时期,亚当斯密的经济自
由理论,即看不见的手或市场之手理论,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和影响,并迅速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决策的理论依据。
资本主义国家一度热衷于依靠市场竞争的自发调节机
制实现资源配置。
这种理论认为,由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与信息机制构成的市场机制可以通过竞争与商品供求变化形成价格,生产者和经营者可以根据这个自动形成的价格信息决定生产的种类与规模,从而使商品生产自动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配置,这就是所谓“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但是这种作用以下列假设为前提:市场上应有大量的买主与卖主,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不大,没有任何垄断力量;任何买主或卖主只能被动地接受市场上已经形成的商品价格;所有卖主提供的产品或劳务具有同质性,没有任何差别;各种生产要素在所有行业具有完全的流动性,等等。
而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市场可以满足这些条件,因此,“看不见的手”理论存在固有的不能克服的缺陷。
这也从反面证明社会大生产必须在国家协调之下进行,社会化大生产是经济法孕育和发展的适宜土壤。
相应的与国家干预思潮相吻合的经济法却受到了冷遇。
但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后,亚当斯密等人创造的自由市场的神话却在市场机制内在缺陷日益凸显的情况下,在残酷无情的现实面前破灭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重新显现出来。
于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德国颁布了一系列为战争服务的“经济控制法”或者“战时经济法”,这些经济法律虽然还谈不上是成熟的经济法,但学术界一般认为,它们标示着经
济法作为一门新兴的法律学科的产生。
由此,德国也成了现代经济法的发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