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的泵血功能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HR的因素:神经、体液、体温
阶梯现象(150~180次/分):心率增快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增强的现象称——。
心输出量
神 经 体 液 调 节
静脉回心血量 +余血量
心肌收缩能力
前负荷
后负荷
异长调节
搏出量
心 率
等长调节
四、心脏泵血功能的贮备 Cardiac reserve of pumping function
01
每分功=每搏功X心率=63.5J (75次/min) 右室仅为左室做功的1/6 意义:用做功量为指标更全面(考虑A血压影响)
02
3.心脏做功量
小结:
01
02
03
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
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
心脏做功量
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
三、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泵功能调节)
心输出量CO.= 搏出量SV×心率HR
②继发引起异长调节: 在BP↑引起搏出量↓ 时→余血量↑→ 心肌初长增加→搏出量不变。
③继发引起等长调节及神经体液调节。
定义:心肌不依赖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活动(张力和速度)的一种内在特性。又称心肌变力状态(inotropic state)。
等长调节 (homometric regulation):通过改变心肌收缩能力来调节心室泵血功能的机制,称~。
心率贮备,正常情况下最经常发挥作用的储备可使CO增加2~2.5倍
55→15~20ml
125→140ml
感谢观赏
添加副标题
演讲人姓名
202X.00.00
余血量:
后负荷——指大动脉血压
后负荷与心输出量的关系 动脉血压在80~170mmHg范围波动时,心输出量无明显变化
①当大动脉BP↑→ 等容收缩期延长而射血期缩短,同时心肌缩短速度和程度↓→搏出量↓;而BP↓, 则有利于心室射血。
**②③两种继发调节使心肌初长度和收缩 能力与后负荷相适应,维持适当心输出量。
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量的百分比。 平均:55%-65%
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 一侧心室在一次心搏中射出的血量(70ml-80ml), 即搏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量(125ml)-收缩末期容量(55ml)
每分输出量( minute volume ):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 心输出量= 搏出量(70ml)X心率(75次/分)=5-6L
一、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
心房、心室活动按一定的次序和时程进行; 两房两室同步活动,且舒张时间>收缩时间; 心室收缩时间>心房收缩时间; 心率↑→心舒期↓→充盈↓+ 休息↓→心衰
心动周期特点:
1
2
blood circulatiaon :valve system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1心房收缩期 2等容收缩期 3快速射血期 4缓慢射血期 5等容舒张期 6快速充盈期 7减慢充盈期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2.心率:
单位时间内心脏舒缩的次数,称~ 。 (N:60~100次/min,平均75 次/min) 心动周期=60秒/心率(75)=0.8s
1.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常指心室)
(1)等容舒张期(period of isovolumic relaxation)
特点: ①心室第二次密闭; ②室内压下降最快; ③心室容积最小,保持不变。
0.07s
快速充盈期( period of rapid filling ) 压力:房压>室压↓↓<主动脉压 瓣膜:房室瓣开,半月瓣关 血流:房→室 11s 特点: 快速充盈期末室内压达最低; 快,充盈量大2/3总。
搏出量主要与心脏前负荷、心肌收缩力和心脏后负荷有关。
(一)前负荷-心肌初长度(张力)
‖
心室舒张末期压力
= (心房压力)
前负荷(心肌初长度)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心室功能曲线可分三段: 充盈压12-15mmHg为最适前负荷,静息时5-6mmHg,
说明:心室具有较大的前负荷-初长度贮备。 说明:前负荷在此范围变动对泵血功能影响不大。
运动:心率160~180次/分
安静:心率75次/分
心力贮备(Cardiac reserve):
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长的能力。
心输出量5~6L/分
心输出量25~30L/分
CO = SV × HR
心率贮备
心力贮备=
搏出量贮备
收缩期贮备
舒张期贮备
搏出量 = 心舒末期容积 – 收缩末期容积
S1:音调较低、持续时间较长 —标志心室收缩。 S4:也称心房音。 异常有力的心房收缩及左室壁变硬的情况下。
S3:低频、低振幅的心音。
—标志心室舒张。 成因:房室瓣关闭,射血
成因:动脉瓣关闭 成因:快速充盈期末室壁和乳头肌伸展及血流突然减速引起振动。
二、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
1.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
等长调节的意义:能对持续的、剧烈的循环变化发挥强大的调节作用。
心肌收缩能力改变对心室功能曲线的影响
(四)心率
在一定范围内,HR↑→ CO.↑ HR过快(>160~180次/分)→ 充盈量明显↓→SV↓→CO.↓ HR过慢(<40次/分)→ 心舒期过长→ 心室充盈早已接近最大限度→CO.↓
心输出量=搏出量X心率
2.充盈压15-20mmHg曲线趋平坦,
说明:即使充盈压很高,搏功基本不变或轻度减少。
3.充盈压高于20mmHg ,曲线平坦或轻度下倾,无明显降支。
异长调节(heterometric regulatoin):改变心肌细胞的初长度引起的心肌收缩强度改变。
——(心的定律)Frank-Starling定律
其机制是心肌细胞外间质含大量胶原纤维,心肌纤维交叉排列。 其意义在于正常时,心脏在前负荷明显增加时,初长度不再随室内压的增加而增加,不会发生搏出量和做功能力的下降。
影响前负荷的因素:
静脉回心血量:
心室充盈量=静脉回心血量+余血量
取决于心肌收缩力和总充盈量是否改变。
①心室的充盈持续时间 ②静脉回流速度 ③心包内压 ④心室顺应性(△V/△P)
(三)心肌收缩能力
兴奋-收缩耦联各个环节
1
——Ca2+、横桥ATPase活性、ATP
2
心率:阶梯现象(160-180次/min)
3
心率↑→ Ca2+内流↑
4
C. 甲状腺激素、体育锻炼
5
—肌球蛋白头部ATPase活性 B.钙增敏剂(茶碱)—Ca2+亲和力 A.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Ca2+
影响心肌收缩能力的因素
1
心室收缩期
2
心室舒张期பைடு நூலகம்
3
心房收缩期(period of atrial systole ) 压力:房压↑>室压<主动脉压 瓣膜:房室瓣开,半月瓣关 血流:房→室 1s 特点:占心室充盈量的10~30%。
2.心室收缩期(Ventricular systole)
(1)等容收缩期 (isovolumic contraction)
压力:房压<室压↑ ↑ <主动脉压 瓣膜:房室瓣关,半月瓣关 血流:不进不出,容积不变
特点: ①室内压急剧升高; ②持续0.05s,若BP升高、,此期延长.(心肌收缩力)
0.05s
(2)快速射血期(period of rapid ejection ) 压力:房压<室压↑↑ >主动脉压 瓣膜:房室瓣关,半月瓣开 血流:室→主动脉 特点: ①快速射血期末室内压(>)主动脉压最高; ②快,射血量大2/3总。 0.1s
22s
01
室内压<房压; 慢,充盈量小1/3总。
特点:
02
瓣膜:房室瓣开,半月瓣关
压力:房压>室压<主动脉压
03
减慢充盈期( period of slow filling )
血流:房→室
(四)心音的产生
心动周期中有4个心音: S1、S2、S3、S4
产生机制: 心肌收缩引起瓣膜关闭、血液撞击心室壁引起的振动。 心音(听诊器) 心音图(换能器)
心指数(cardiac index、CI) :每平方米的心输出量。 静心指数(空腹、安静) 3.0-3.5L/(min·m2) ——比较不同个体心脏功能的指标 不同年龄的人,心指数不同,10岁后随年龄增大而逐渐下降
2.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
每搏功:心脏一次搏动所做的功. 心脏收缩所做的功=压强能+动能 每搏功=搏出量X(平均动脉压-平均心房压) +动能
减慢射血期(period of slow ejection )
特点: 室内压<主动脉压; 慢,射血量小1/3总。
压力:房压<室压↓ <主动脉压 瓣膜:房室瓣关,半月瓣开(惯性) 血流:室→主动脉(
15s
2.心室舒张期(Ventricular diastole)
压力:房压<室压↓ ↓ <主动脉压 瓣膜:房室瓣关,半月瓣关 血流:不进不出,容积不变
阶梯现象(150~180次/分):心率增快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增强的现象称——。
心输出量
神 经 体 液 调 节
静脉回心血量 +余血量
心肌收缩能力
前负荷
后负荷
异长调节
搏出量
心 率
等长调节
四、心脏泵血功能的贮备 Cardiac reserve of pumping function
01
每分功=每搏功X心率=63.5J (75次/min) 右室仅为左室做功的1/6 意义:用做功量为指标更全面(考虑A血压影响)
02
3.心脏做功量
小结:
01
02
03
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
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
心脏做功量
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
三、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泵功能调节)
心输出量CO.= 搏出量SV×心率HR
②继发引起异长调节: 在BP↑引起搏出量↓ 时→余血量↑→ 心肌初长增加→搏出量不变。
③继发引起等长调节及神经体液调节。
定义:心肌不依赖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活动(张力和速度)的一种内在特性。又称心肌变力状态(inotropic state)。
等长调节 (homometric regulation):通过改变心肌收缩能力来调节心室泵血功能的机制,称~。
心率贮备,正常情况下最经常发挥作用的储备可使CO增加2~2.5倍
55→15~20ml
125→140ml
感谢观赏
添加副标题
演讲人姓名
202X.00.00
余血量:
后负荷——指大动脉血压
后负荷与心输出量的关系 动脉血压在80~170mmHg范围波动时,心输出量无明显变化
①当大动脉BP↑→ 等容收缩期延长而射血期缩短,同时心肌缩短速度和程度↓→搏出量↓;而BP↓, 则有利于心室射血。
**②③两种继发调节使心肌初长度和收缩 能力与后负荷相适应,维持适当心输出量。
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量的百分比。 平均:55%-65%
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 一侧心室在一次心搏中射出的血量(70ml-80ml), 即搏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量(125ml)-收缩末期容量(55ml)
每分输出量( minute volume ):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 心输出量= 搏出量(70ml)X心率(75次/分)=5-6L
一、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
心房、心室活动按一定的次序和时程进行; 两房两室同步活动,且舒张时间>收缩时间; 心室收缩时间>心房收缩时间; 心率↑→心舒期↓→充盈↓+ 休息↓→心衰
心动周期特点:
1
2
blood circulatiaon :valve system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1心房收缩期 2等容收缩期 3快速射血期 4缓慢射血期 5等容舒张期 6快速充盈期 7减慢充盈期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2.心率:
单位时间内心脏舒缩的次数,称~ 。 (N:60~100次/min,平均75 次/min) 心动周期=60秒/心率(75)=0.8s
1.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常指心室)
(1)等容舒张期(period of isovolumic relaxation)
特点: ①心室第二次密闭; ②室内压下降最快; ③心室容积最小,保持不变。
0.07s
快速充盈期( period of rapid filling ) 压力:房压>室压↓↓<主动脉压 瓣膜:房室瓣开,半月瓣关 血流:房→室 11s 特点: 快速充盈期末室内压达最低; 快,充盈量大2/3总。
搏出量主要与心脏前负荷、心肌收缩力和心脏后负荷有关。
(一)前负荷-心肌初长度(张力)
‖
心室舒张末期压力
= (心房压力)
前负荷(心肌初长度)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心室功能曲线可分三段: 充盈压12-15mmHg为最适前负荷,静息时5-6mmHg,
说明:心室具有较大的前负荷-初长度贮备。 说明:前负荷在此范围变动对泵血功能影响不大。
运动:心率160~180次/分
安静:心率75次/分
心力贮备(Cardiac reserve):
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长的能力。
心输出量5~6L/分
心输出量25~30L/分
CO = SV × HR
心率贮备
心力贮备=
搏出量贮备
收缩期贮备
舒张期贮备
搏出量 = 心舒末期容积 – 收缩末期容积
S1:音调较低、持续时间较长 —标志心室收缩。 S4:也称心房音。 异常有力的心房收缩及左室壁变硬的情况下。
S3:低频、低振幅的心音。
—标志心室舒张。 成因:房室瓣关闭,射血
成因:动脉瓣关闭 成因:快速充盈期末室壁和乳头肌伸展及血流突然减速引起振动。
二、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
1.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
等长调节的意义:能对持续的、剧烈的循环变化发挥强大的调节作用。
心肌收缩能力改变对心室功能曲线的影响
(四)心率
在一定范围内,HR↑→ CO.↑ HR过快(>160~180次/分)→ 充盈量明显↓→SV↓→CO.↓ HR过慢(<40次/分)→ 心舒期过长→ 心室充盈早已接近最大限度→CO.↓
心输出量=搏出量X心率
2.充盈压15-20mmHg曲线趋平坦,
说明:即使充盈压很高,搏功基本不变或轻度减少。
3.充盈压高于20mmHg ,曲线平坦或轻度下倾,无明显降支。
异长调节(heterometric regulatoin):改变心肌细胞的初长度引起的心肌收缩强度改变。
——(心的定律)Frank-Starling定律
其机制是心肌细胞外间质含大量胶原纤维,心肌纤维交叉排列。 其意义在于正常时,心脏在前负荷明显增加时,初长度不再随室内压的增加而增加,不会发生搏出量和做功能力的下降。
影响前负荷的因素:
静脉回心血量:
心室充盈量=静脉回心血量+余血量
取决于心肌收缩力和总充盈量是否改变。
①心室的充盈持续时间 ②静脉回流速度 ③心包内压 ④心室顺应性(△V/△P)
(三)心肌收缩能力
兴奋-收缩耦联各个环节
1
——Ca2+、横桥ATPase活性、ATP
2
心率:阶梯现象(160-180次/min)
3
心率↑→ Ca2+内流↑
4
C. 甲状腺激素、体育锻炼
5
—肌球蛋白头部ATPase活性 B.钙增敏剂(茶碱)—Ca2+亲和力 A.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Ca2+
影响心肌收缩能力的因素
1
心室收缩期
2
心室舒张期பைடு நூலகம்
3
心房收缩期(period of atrial systole ) 压力:房压↑>室压<主动脉压 瓣膜:房室瓣开,半月瓣关 血流:房→室 1s 特点:占心室充盈量的10~30%。
2.心室收缩期(Ventricular systole)
(1)等容收缩期 (isovolumic contraction)
压力:房压<室压↑ ↑ <主动脉压 瓣膜:房室瓣关,半月瓣关 血流:不进不出,容积不变
特点: ①室内压急剧升高; ②持续0.05s,若BP升高、,此期延长.(心肌收缩力)
0.05s
(2)快速射血期(period of rapid ejection ) 压力:房压<室压↑↑ >主动脉压 瓣膜:房室瓣关,半月瓣开 血流:室→主动脉 特点: ①快速射血期末室内压(>)主动脉压最高; ②快,射血量大2/3总。 0.1s
22s
01
室内压<房压; 慢,充盈量小1/3总。
特点:
02
瓣膜:房室瓣开,半月瓣关
压力:房压>室压<主动脉压
03
减慢充盈期( period of slow filling )
血流:房→室
(四)心音的产生
心动周期中有4个心音: S1、S2、S3、S4
产生机制: 心肌收缩引起瓣膜关闭、血液撞击心室壁引起的振动。 心音(听诊器) 心音图(换能器)
心指数(cardiac index、CI) :每平方米的心输出量。 静心指数(空腹、安静) 3.0-3.5L/(min·m2) ——比较不同个体心脏功能的指标 不同年龄的人,心指数不同,10岁后随年龄增大而逐渐下降
2.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
每搏功:心脏一次搏动所做的功. 心脏收缩所做的功=压强能+动能 每搏功=搏出量X(平均动脉压-平均心房压) +动能
减慢射血期(period of slow ejection )
特点: 室内压<主动脉压; 慢,射血量小1/3总。
压力:房压<室压↓ <主动脉压 瓣膜:房室瓣关,半月瓣开(惯性) 血流:室→主动脉(
15s
2.心室舒张期(Ventricular diastole)
压力:房压<室压↓ ↓ <主动脉压 瓣膜:房室瓣关,半月瓣关 血流:不进不出,容积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