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江苏一轮复习 第二讲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
动 曲变形
位移和弯曲变形
方
向
返回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对地形的 形成断裂带和褶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
影响 皱山脉
和平原等地貌
举例
东非大裂谷、喜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
马拉雅山
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
①它们相伴发生;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 相互关系 两者常有主次之分;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
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的基本地貌。如下表所示:
相撞
板块运动
张裂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 块相互挤压碰撞 块相互挤压碰撞
生长边界 边界类型
消亡边界
对地球面 形成裂谷 形成高峻山脉和巨 貌的影响 或海洋 大高原
举例
东 红 洋
非 海
大 、
裂大谷西、喜 藏马 高拉 原雅山脉、青
海沟、岛弧、海岸 山脉
马里亚纳海沟、亚 洲东部岛弧、美洲 西岸山脉
D.断裂上升
返回
() ()
返回
解析:第3题,根据地质构造特征可知,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 斜。而题目所给岩层的埋藏深度为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 离,将地形剖面某点对应的岩层埋藏深度转绘到剖面图中, 根据同一岩层弯曲的变化可以判断出①④两地的岩层向上拱 起,为背斜谷。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沉积岩层在⑤处 发生明显位移,表明该地发生了断层。而从其埋藏深度可以 明显看出⑤处该沉积岩比左侧海拔低很多,可以判断出现了 地壳下沉运动,由此可以推断该地出现了断裂下降运动。
如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
返回
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
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
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
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题。 4.K岛处于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解析:由经纬度可知,K岛位于印度尼西亚,结合板块分布知
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断块山地,简称断
块山。
断层形态 上升岩块
下降岩块
断裂带
构造地貌
块状山地 或高地
谷地或低地
裂谷与 河流
实例
庐山、泰山
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
东非大 裂谷
返回
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
返回
向斜 断层
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 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返回
(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背斜建隧道。 避开 易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 断层 建筑物坍塌
隧道避 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会变为水道
开向斜 隧道选
背斜的岩层呈天然拱形 在背斜
返回
[典题领悟]
(2018·江苏高考)如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
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1)~(2)题。
(1)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返回
()
(2)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
层是
()
A.志留系
B.石炭系
C.二叠系
D.第四系
返回
[学审题析题] (在“____”上填关键点)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1)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 次变老。 (2)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 (3)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 可能发现的地层。
[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
[题点全练]
返回
题点 1 地壳运动与地貌形成
(2019·南通模拟)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7 年 5 月 14 日 2
时 01 分,土库曼斯坦北部发生里氏 5.9 级地震,震பைடு நூலகம்深度 15 km。
下图为 2017 年 5 月 14~31 日世界部分地区地震分布图。据此完
边界
新西兰南、北两岛
地震带
板块位置
亚欧板块与非 地中海— 洲板块 喜马拉雅 地震带 亚 欧 板 块 与 印
度洋板块
非洲断 裂带
非洲板块内部
印度洋板块与 非洲板块
大西洋断 裂带
美洲板块与非 洲板块及亚欧 板块
边界 类型 消亡 边界 消亡 边界 生长 边界 生长 边界
生长 边界
返回
形成的地貌 地中海、阿尔卑斯山
返回
题点2 断层与地表形态
(2012·江苏高考)如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 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 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3~4题。
3.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
喜马拉雅山 东非大裂谷 红海、死海 冰岛、大西洋、 中大西洋海岭
返回
考点(二) 地质构造及实践意义
[学法:通知识·提能力·融会贯通]
[贯通知识]
返回
1.背斜、向斜及形成的地貌
背斜
向斜
岩层形态
岩层新老关系 (岩层①~③由
老到新)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构 造
侵蚀后地貌 背常成斜被谷顶侵地部蚀受张力,向被斜侵槽蚀部,受反挤而压形,成不山易岭
识可知该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答案:C
[知能全握]
返回
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方向
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如下表所示:
运动 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岩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 地 壳 运 动 方向 平 行于
层 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 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
图示
返回
[知识拓展] 常考的板块边界
地震带
板块位置
边界 类型
形成的地貌
环太平 洋地震
带
亚欧板块与太 平洋板块
美洲板块与太 平洋板块
千岛群岛、千岛海沟; 消亡 日本群岛、日本海沟; 边界 台湾海沟;菲律宾群
岛;马里亚纳海沟
消亡 阿留申群岛、海岸山脉、 边界 落基山脉
印 度 洋 板 块 与 消亡
太平洋板块
返回
带着问题>>> 进课堂
返回
一、知识联系串一串
返回
二、核心问题想一想 1.内、外力作用有哪些形式?对地表形态产生怎样的
影响?
2.常见的地质构造有哪些类型?研究这些地质构造对 生产、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
3.常见的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有哪些?
返回
NO.2研细高考
——这是命题之“样板”
返回
考点(一)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 貌 图示(岩层
①~⑥由老
到新)
返回
2.断层及地貌表现 (1)断层成因及其图解 岩石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错动、位移(即发 生错位)的断裂构造叫断层,如下图所示:
(2)断层的地貌表现
返回
断层在山区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常常表现为悬崖、陡壁、
峡谷等。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常
经侵蚀,形成谷地
翼岩层较新
未受侵蚀,成为_谷__地__;久 中部岩层较新,两 向斜 经侵蚀,地形倒置,形成
翼岩层较老 山岭
返回
2.断层 (1)概念: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 压力和张力 ,超过了岩石的 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 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2)类型:
位移类型
表现
水平方向
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 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返回
2.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对地表形 态的塑造
举例
岩浆 活动
火山地貌,如
岩浆侵入岩石圈 岩浆喷出经冷凝 富 士 山 、 夏 威
上部或喷出地表 形成火山
夷群岛、五大
连池
变质 岩石在一定温度、不能直接塑造地 作用 压力下发生变质 表形态
3.板块运动与地貌
返回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
地下水出露成泉
(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
(煤、石油、天然气均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岩中形成)
煤矿
向斜部分的地下(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 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
油、气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油、气质量轻,分布于背斜 顶部,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注意:背斜处开采煤炭等,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向斜处 开采煤炭,易发生透水事故。
返回
3.(2015·江苏高考)如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
位置示意图。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
因是 A.沿经线方向发育
()
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
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
解析:安第斯山脉位于板块交界处,是由板块碰撞、挤压
形成的,因此其南北狭长的形状和走向是沿板块作用边界
发育形成的,故选C。
答案:C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返回
[答案] (1)A (2)A
返回
[题组冲关] 题点1 褶皱与地表形态
(2014·江苏高考)如图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回 答1~2题。
1.与M点的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是
返回
()
2.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返回
()
返回
解析:第1题,根据等高线可以判断出M位于山坡上;再结合 向斜构造的地层向槽部延伸的一般规律,可判知岩层应向山 顶方向倾斜,故B项正确。第2题,根据等高线和地层分界线 的分布可知,同一地层分界线在图幅的西北和东南分布的高 度较高,沿XY线方向分布的高度较低,可推出XY线方向即 为向斜槽部延伸的方向,且大致呈水平状。又因为1与4,2与3 分别处于同一地层界线上,且1与4高度大致相当,2与3高度 相同,由此可推出正确选项为A。 答案:1.B 2.A
答案:3.D 4.C
返回
考点(三)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学法:通知识·提能力·融会贯通]
[贯通知识]
返回
1.主要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作用 因素
作用表现
作用结果
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水的
流 动 破 坏 地 表 岩 石 及 其 水蚀地貌,
流水 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 如沟谷(“V”
质带离原地
型谷)、瀑布等
__太__阳__辐__射__能___ 搬 运 、 _堆__积___ 状 况 趋 于
作用
平__缓__
返回
二、内力作用的“足迹”
1.褶皱 (1)概念:岩层在强大的 挤压 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 一系列的 波状弯曲 。
(2)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名称
地形
判断依据
背斜
未受侵蚀,成为_山__地__;久 中部岩层较老,两
壁,使海岸后退
海蚀地貌, 如海蚀柱、 海蚀崖等
返回
2.主要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作用因素 作用表现
作用结果
流水
地 势 变 缓 或 河 山间河流流出山谷:冲积扇
返回
(2018·盐城模拟)澎湖列岛位 于台湾海峡,因港外海涛澎湃, 港内水静如湖而得名,岛上多玄 武岩方山。读图完成下题。
2.澎湖列岛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珊瑚堆积
B.海浪侵蚀
C.河流冲积
D.地壳运动
解析:据题意分析可知,澎湖列岛岛上多玄武岩方山,说明
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为地壳运动。
答案:D
题点 2 板块运动与地貌
第 二 讲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考试说明] 1.褶皱、断层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地表形态; 2.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No.1 No.2 No.3 No.4
研清教材——这是命题之“根源” 研细高考——这是命题之“样板” 研明热点——这是命题之“视野” 研透难点——这是增分之“利器”
成下题。 1.该地区近期地震频发主要是因为其
位于
()
A.两板块挤压碰撞地带
B.两板块张裂生长地带
C.断裂构造地带
D.褶皱构造地带
返回
解析:由于土库曼斯坦地处亚欧板块内部,故其近期附近地 区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不是板块边界处两板块的碰撞与张裂 运动;褶皱构造只改变岩层的形状,不会引起地震;只有断 裂构造地带因地壳运动使岩层发生断裂震动。 答案:C
课时跟踪检测
返回
NO.1研清教材
——这是命题之“根源”
返回
抓住要点>>> 温教材
返回
一、内、外力作用
地质 作用
内力 作用
外力 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
地 球 内 部 放 射 _地__壳___ 运 动 、
使地表变得
性元素衰变产 岩浆活动、变
_高__低__起__伏__
生的热能
质作用
风 化 、侵__蚀___ 、 使地表起伏
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破 风蚀地貌,
风力 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 如 风 蚀 蘑
并 将 侵 蚀 掉 的 物 质 带 离 菇、风蚀城
原地
堡、戈壁
作用 因素
作用表现
返回
作用结果
冰川
高纬度或高山地 区,冰川运动不 断侵蚀底部岩石 和侧面岩壁
冰蚀地貌,如冰 斗、角峰、“U” 型谷
在岩石海岸,波浪 波浪 不断击打、侵蚀岩
垂直 相对下降 形成 谷地或低地 方向 相对上升 发育成 山岭或高地
返回
三、外力作用的“表现”
外力作用
流水 作用
侵蚀地貌 堆积地貌
风力 作用
侵蚀地貌 堆积地貌
地貌 沟谷、峡谷、瀑布 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
沙丘、沙垄
返回
[温馨提示] 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的区别
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 经常遭到破坏,形成许多松散物质,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风 化作用与风力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 等作用,二者完全是不同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