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导学案(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导学案(1)
一、复习目标: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二、复习重难点:
1、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2、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三、复习过程
(一)、基础回顾
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
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
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
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
(二)、考题剖析
文段与文段、文段与诗词的比较阅读或链接阅读。
选文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法。
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
四、随堂练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1)一寺临河干。
临:___________ 干:___________
(2)山门圮于河。
圮:___________
(3)阅十余岁。
阅:___________ 岁:___________
(4)尔辈不能究物理。
究:___________
2.指出下面加线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如是再啮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2)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3)但知其一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