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解析版)(初二)期末考试.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太原市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解析版)(初二)期末考试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 题
(每空xx 分,共xx 分)
【题文】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为26cm B .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90℃ C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50g D .声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106m/s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为26cm ,故A 正确;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40℃,故B 错误;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50kg ,故C 错误;声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0m/s ,故D 错误;应选A 。

考点:数据的估计
【题文】2015年5月31日,中国选手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男子100m 比赛中,以9秒99的成绩获得第三名,成为当今跑得最快的黄种人。

在这次100m 比赛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约为( ) A .0.1m/s B .1m/s
C .10m/s
D .100m/s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所以通过的总路程为100m ,所用的总时间约为10s ,所以平均速度约为10m/s ,故应选C 。

考点:平均速度
【题文】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小明沿该公路的人行道向西散步,以小明为参照物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
A .向东运动
B .向西运动
C .静止不动
D .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汽车和小明都沿同一方向向西运动,但是汽车运动的比小明快,以小明为参照物汽车是向西运动的,故应选B 。

考点:参照物的选择
【题文】在图所示的图像中,能正确表示铁水浇铸成车轮时温度变化情况的是( )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铁属于晶体物质,铁水要凝固温度需降低在铁的凝固点温度,也就是熔点的温度,当铁水开如凝固的过程中,向外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等铁水全部凝固以后,温度才又开始下降,故应选B。

考点:晶体的凝固图像
【题文】右图是宿迁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1度”
B.全天气温不会高于2℃
C.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D.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摄氏度”三个字是固定的搭配,不能分开,故A错;由图示可知,最高温度能达到3℃,故B 错误;雪的形成属于凝华过程,会放出热量,故C正确;雨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故D错误;应选C。

考点:物态变化
【题文】下列成语与其涉及的光现象相符的是
A.凿壁偷光——光的反射 B.一叶障目——光的折射
C.猴子捞月——光的折射 D.杯弓蛇影——光的反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凿壁偷光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A错误;一叶障目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B错误;猴子捞月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错误;杯弓蛇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D正确;应选D。

考点:光现象
【题文】关于图所示的声波波形图所表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甲、乙的振幅和频率都相同,所以音调和响度相同,故A正确;甲、丙的振幅相同,但频率不同,所以响度相同,但音调不同,故B错误;乙、丁的波形不同,所以音色不同,故C错误;丙、丁的振幅不同,所以响度不同,故D错误;应选A。

考点:声音的要素
【题文】.四位同学在5月份的实验操作考试中,正确操作并测出了同一小石块的密度,记录在下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位同学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石块密度的平均值为2.53g/cm3
B.只有小满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最接近石块密度的平均值
C.只有小梦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偏差最大
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测量值都有一定的误差,可以和平均值不同,故A错误;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故BC错误,D正确;应选D。

考点:误差
【题文】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图所示的某网站二维码,可快速登录该网站网页访问网络数据.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
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
C.二维码是光源
D.二维码在手机中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故A正确;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故B错误;二维码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故C错误;二维码在手机中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应选A。

考点:凸透镜成像
【题文】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瓶子装入不同的液体,放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左右两个托盘上,天平平衡后,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瓶液体质量较大
B.乙瓶液体质量较大
C.乙瓶液体密度较大
D.两瓶液体密度相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大小相等,由图示可以看出,左边瓶子里的液体的体积较大,所以左边瓶子中液体的密度较小,右边瓶子中的液体的密度较大,故应选C。

考点:质量和密度
【题文】“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琴声是通过_____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将“手机关闭或调成静音”,目的是为了在_____减弱噪声。

【答案】音调空气声源处
【解析】
试题分析:控制琴弦长度可以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手机关闭或静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考点:声现象
【题文】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蝴蝶、鱼等图案,糖浆____热量后就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
【答案】熔化放出凝固
【解析】
试题分析:白糖变成糖浆属于熔化现象;糖浆变成糖画属于凝固现象,在这一过程中要向外放出热量。

考点:物态变化
【题文】如图,水平桌面上有一块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2m高处有一盏灯成像在其中.灯的像距离该灯_____m ;若用手水平拨动转盘,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_____(选填“改变”或“不改变”).
【答案】4不改变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灯与像的距离为4m;由于像成在转盘的中心处,当转盘转动时,中心的位置不动,所以像在转盘上的位置不改变。

考点:平面镜成像
【题文】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同向出发,其位置x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知,甲
车的速度为_____m/s,当t=_____s时,甲、乙两车正好相遇。

【答案】30 20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当在第50s时,甲通过的路程为1500m,故甲的速度为30m/s;两车相遇时,就是通过和路程和时间都相等的时候,由图示可以看出在第20s时两汽车所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考点:速度和路程
【题文】如图所示,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

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_____物距,使人成的像变小,达到_____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增大增大
【解析】
试题分析:自拍杆使拍照时的物距变大了,此时所成的像变小,可以使更大范围的景物进入镜头内,达到了增大取景范围的目的。

考点:凸透镜成像
【题文】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使用可绕ON转动的白纸板的两个目的分别是_____和_____。

当光线沿NO方向入射到平面镜时,反射角为_____度。

【答案】显示光路验证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0
【解析】
试题分析:在本实验中,白纸板可绕ON转动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显示光路;一是可以验证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当光线沿NO方向入射到平面镜时,入射角为0度,所射角也为0度。

考点:光的反射规律
【题文】一个空瓶子的质量是150g,当装满谁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400g;当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是350g。

这个瓶子的容积是_____cm3,液体的密度是_____kg/cm3.若将瓶子中的液体倒掉一部
分,则剩余液体的密度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250 0.8×103不变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水的质量为:m水=400-150=250g,由ρ=m/V得水的体积也就是瓶子的容积为:V=m/ρ=250g/(1g/cm²)=250cm²;另一种液体的质量为:m液=350-150=200g ,所以另一种液体的密度为:ρ液=m/V=200g/250cm²=0.8g/cm²=0.8×10³kg/m³;由于密度是物质本身的属性,不随质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剩余液体的密度将不变。

考点:质量和密度
【题文】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答案】如下图所示
【解析】
试题分析: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所成的像是虚像,用虚线来表示,如上图所示。

考点:平面镜成像
【题文】如图所示,已知一条入射光线过凸透镜的光心O,另一条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请分别画出它们对应的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答案】如下图所示
【解析】
试题分析: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由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如上图所示。

考点: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题文】小龙在煮鸡蛋时发现:鸡蛋放入锅中煮一段时间后,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盖内壁布满了小水珠;将鸡蛋捞出,鸡蛋表面的水在一段时间后会变干.请你解释这两个现象.
【答案】液化和汽化
【解析】
试题分析:(1)现象为:锅盖内壁布满了小水珠;说明:水蒸气遇到较冷的锅盖,放热后液化形成小水滴;(2)现象:鸡蛋表面的水在一段时间后会变干;说明:从热水中刚捞出的鸡蛋,蛋壳表面的水会蒸发。

考点:物态变化
【题文】小红同学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时,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听取其他同学建议改正后,记录了水温达到89°C时每隔2分钟的温度,并描绘出图乙所示的图象,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甲中一个错误。

(2)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

(3)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偏长,改进的措施是。

【答案】(1)读数时视线未跟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2)99(3)减少水的质量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图示可知,错误有三处:一是读数时视线未跟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二是温度计玻璃泡接触到容器底部了;二是没有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2)水沸腾时温度不变,由乙图可知水的沸点为99℃;(3)提高水的初始温度或减少水的质量都可以减少加热的时间。

考点:水的沸腾
【题文】如图所示,小明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图甲的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MN,取两枚相同的棋子E和F,先将棋子E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面的棋子F,直到它看上去与棋子E的像完全重合,请你帮他解答下列问题: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棋子F与棋子E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2)为了让坐在右侧D处的小亮也看到棋子E的像,小明把玻璃板沿直线MN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棋子E的像(填“会”或“不会”)向右平移.
(3)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亮看到棋子E的像的光路图;
(4)他拿走棋子F,再将棋子E横放,这时他看到的应该是图丙中的种情形。

【答案】(1)便于找到并确定像的位置相等(2)不会(3)如下图所示(4)B
【解析】
试题分析:(1)由于玻璃板是透明的,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找到并确定像的位置;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所以棋子F与棋子E的像能够完全重合;(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关于镜面对称的,平面镜向右平移时,物体和像的位置都是不变的;(3)光路图如上图所示;(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应是B图所示。

考点:平面镜成像
【题文】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到达三水,休息0.5h后,再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肇庆,请你计算:
(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
(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

【答案】(1)45km;(2)62.5km/h
【解析】
试题分析:(1)由v=s/t得广州到三水的路程为:s1=v1t1=90km/h×0.5h=45km;(2)全程运动的时间为t=0.5h+0.5h+1h=2h,由v=s/t得广州到肇庆的路程为:s2=v2t2=80km/h×1h=80km,广州到肇庆的平均速度为:v=s/t=(45km+80km)/2h=62.5km/h。

考点:路程和速度的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