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九中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11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注: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禅与古典诗歌的融合
汉魏以后,由于佛教的传播和禅宗思想的流行,以诗论禅、援禅入诗渐成风气。

诗人谈禅,禅师写诗成为雅趣,历代诗人以此相沿成习,诗学与禅义又似乎结下了不解之缘。

禅是天竺之语,全称禅那,公元初随佛教一起进入中国,后成于东汉至南北时期,而兴盛于大唐。

佛教从开始被视为一种仙术,到后来成为了中华文化中相当重要的学术流派,最终上升为中国人的哲学体系中很重要的一个理论体系,禅定之说和禅宗之学功不可没。

“禅”在汉语中通常被理解为“思惟修”,亦名“静思虑”,其实,这都是人们提高自身智慧和品德修养的一种通称,也是通过静坐调节身心,超越狭隘的自我的修习方法。

禅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修炼则有浅有深,阶级殊等。

虽然诗歌属于文学艺术,禅属于宗教,它们分属于不同的文化层面,但是二者的内心观念却有互相衔接之处。

禅是融合的精神概念,是启迪思想的审美境界的意识。

诗是文字中最美妙的言辞,是文中最精彩的华章。

禅可以“思惟修”,亦可“静思虑”,定坐可以调养身心,静思可以超越自我之狭隘。

禅融于诗始于唐代。

禅在当时诗人中产生广泛的影响,也涌现出了很多擅长以禅入诗、在诗中表现出禅理禅趣的诗人。

王梵志、王维等是其代表人物。

王梵志的诗见于敦煌残卷,影响甚大,被称为梵志体,内容多为阐释佛家教义,以浅近语言劝人为善。

如“好事须相让,恶事莫相推”。

中唐时期的寒山子也写过不少模仿梵志体的诗。

甚至宋代理学家的诗也有仿作的痕迹,在“二程”、朱熹,特别是邵尧夫的诗中都可得到印证。

禅师为诗,主要是实现了禅对诗的渗透,在诗中表现他们对世界的观察、思考和理解,从而赋予诗内省的功夫,以及由内省带来的理趣。

这样,中国诗固有的冲和恬淡的艺术风格就取得了重要地位。

唐代,一批包括诗僧在内的山水田园诗人崛起并汇成诗派,是事出有因的。

自宋以降,凡是隐迹山林、托足岩阿的诗人,他们的作品有些表现得淡远有味,乃至近于不食人间烟火的,都或多或少的受到禅的浸润,直至近代,仍是如此。

在学诗的方法上,宋代诗人严羽著《沧浪诗话》,主张“妙悟”,并注重诗的意境和韵味,强调“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这也与禅宗注重“顿悟”与妙造自然相吻合。

《沧浪诗话》论诗,运用了禅理和禅语,而且成为诗话的一大特色,给后世以启迪,并为清代的“神韵”“性灵”之说开先河,使得某些诗人的作品也随之而带有禅味了。

从禅与诗人的最终分析着眼,禅宗所专注的应该是如何求道而最终悟道。

而悟道的那种最高境界的显示,从根本上说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来叙述的,属于不可说之域;禅机要借助诗的语言来表达,诗要表现的极致也似乎就是禅的追求。

宋人之所以把赏诗与参禅类比,是由于他们看到了二者在本体的性质、进入本体的过程以及体验到本体的感受都有相似之处。

(选自《名作欣赏》有删改)1.下列关于“禅”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禅是天竺语,是随佛教一起进入中国的仙术,形成于南北朝,兴盛于唐代。

B.禅常被理解为“静思虑”等,因此使得佛教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禅是人们提高自身智慧和道德的方法,可以通过静坐调节身心,超越狭隘。

D.禅隶属于宗教的范畴,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修炼则讲究由浅入深。

2.下列对禅与古典诗歌的关系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佛教在汉魏以后的传播,使得诗禅结合渐成风气,诗人谈禅、禅师写诗成为雅趣,并历代传承。

B.一些归隐诗人的部分山水诗表现出淡远有味的风格,说明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禅的影响。

C.在唐代禅开始融于诗,王梵志、王维等都比较擅长以禅入诗,他们多在诗中表现出禅理禅趣。

后来寒山子、“二程”、朱熹等都曾模仿过王梵志。

D.禅师写诗,表现出了禅对诗歌的渗透,表现了其对客观世界的理解,赋予古典诗歌别样的理趣。

这样就奠定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地位。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兴盛于唐的佛教,促使禅融入诗歌,禅师通过写诗表现禅理、禅趣和修炼后的体会。

B.在中国禅宗历史上,产生了大量作禅诗的诗僧,他们的诗引譬联类,用具体形象表达抽象内容。

C.禅与诗结合,使得一些诗歌情景交融,营造出一种出神入化的意境,含蕴着无法言尽的意味。

D.受禅的影响,近代部分作家的一些作品表现得淡远有味,乃至近于不食人间烟火。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

少孤,家窭狭。

嗜学,善《诗》、《春秋》。

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

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

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

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

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

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

客,忠孝人也。

”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

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

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

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

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

”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

苏、张、终、贾正应比耳。

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

十八年,迁中书令。

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

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

”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

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

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

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

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注】①尚食:官名、官署名,掌供奉皇帝膳食;此处指御厨。

②上医使者:御医。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的是(3分)
()
A.乡人以无细谨,薄之薄:轻视
B.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让:责怪
C.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除:任命,授官
D.及还,摄吏部尚书摄:代理,兼理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正面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3分)
()
①悠然独酌,众异之②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
③周善敷奏,机辩明锐④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
⑤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⑥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A.①④⑥B.③④⑤
C.①②⑥D.②③⑤
6.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虽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举荐到长安去任职。

B.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

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终军、贾谊。

C.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让太子亲自为他调药。

马周感激涕零,临终反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5分)
译文:
(2)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卜算子
朱敦儒①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

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②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③忧相逼。

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注释】①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进逼洛阳,中原大地沉浸在血与火的深渊。

作为主战派的朱敦儒也加入南渡的队伍,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

②汀(tīng):水边平地,小渊。

③矰缴(zēngjiǎo)。

系有丝绳、弋射飞鸟的短箭。

8.这首诗表现了旅雁的哪些特征?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6分)
9.本词处处写雁,实则处处写人。

透过旅雁的形象,你眼前呈现出的是一幅怎样的南渡画面?
请加以描述。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句1分)
①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________,________。

《琵琶行》
②________,_________。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
③千古江山,______。

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怀古》
④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_______。

_______。

《雁门太守行》
⑤浊酒一杯家万里,。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
思》
⑥_____,谈笑间,________。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和当代大学生谈王瑶先生
钱理群
王瑶先生在建国后长期执教于北大中文系,他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对中古文学史的研究,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中古文学史论》,据有关专家说,可能到现在中古文学史的有关研究还很少有超越他的著作;他另外一个最大的贡献是在建国以后,第一个写《新文学史稿》,是我们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所以有非常巨大的影响。

1987年,王瑶先生曾经写过一篇题为《自我介绍》这样一篇短文:“在校时诸多平平,鲜为人知。

惟斯时曾两系囹圄,又一度主编《清华周刊》,或能为睽违已久之学友所忆及。

多年来皆以教书为业,乏善可述,今乃忝任北京大学教席。

迩来垂垂老矣,华发满颠,齿转黄黑,颇符‘颠倒黑白’之讥;而浓茗时啜,烟斗常衔,亦谙‘水深火热’之味。

惟乡音未改,出语多谐,时乘单车横冲直撞,似犹未失故态耳。


“出语多谐”,是王瑶先生最为特别的语言表达方式。

先生著作里的语言,和他日常生活中谈话的语言是不一样的,有很大的差异。

先生著作的语言是标准的学术语言,严谨而简洁;但在日常谈话中,他确实“出语多谐”。

鲁迅先生喜欢给人起绰号,入木三分,到了刻毒的地步,王瑶先生也是这样,假如私下讨论一个人,或一类人,他会用一句话概括,概括得也是入木三分,让人终生难忘。

我举个例子:他说我们学者中有一类,与其说是学者,不如说是社会活动家,是“社会活动家型的学者”。

我们今天就到处遇到这样的社会活动家型的学者,他或者根本没有学问,但极善公关,或者也有点学问,开始阶段还下了点工夫,取得一定成绩,然后就通过社会公关极力推销自己的产品,以取得最大报酬,得到最大限度的好处,包括政治和物质的好处,通常情况下,还要超值。

而他们一旦掌握权力那就很可怕,他会充分利用现有的体制,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拉帮结派,“武大郎开店”,压制才华高于自己的同辈或年轻人,有的就成了学霸。

——可以说,王瑶先生的概括是击中了某类人,以及我们的教育体制的要害的。

王先生还把一些学者称为“二道贩子”,即向外国人贩卖中国货,又向中国人贩卖外国货。

他并没有真学问,无论对中国文化,还是外国文化都并无真知,深知,一知半解,抓住一些皮毛,就到处炫耀,糊弄,他的学问全在一个“贩”字。

——这话说得非常刻毒,却也击中要害。

王瑶先生在八十年代就看出了贩卖学术,即学术商业化的倾向,这样的眼光不能不让人折服。

我现在在观察当下中国学术界与教育界时,常常要想起王瑶先生取的这样两个绰号,我觉得这都可以称得上某些学者类型的经典性概括。

王瑶先生还有一段话也让我不能忘怀。

有一天王瑶先生找到我,他说,我现在面临两难选择:我现在年纪已经大了,要是继续努力,发挥余热,不过是“垂死挣扎”;要是什么也不做,那就是“坐以待毙”,你说我该怎么办?他最后的选择是:“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垂死挣扎”。

——我当时听了以后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也反过来问自己:我是不是也面临着这样的两难,虽然我年纪比王先生轻。

这是一个人类共同的生命命题:所有的人,都有同一个“死亡”在等待你,这是毫无例外,不可选择的;但由生到死的路途,却有“有为”(“垂死挣扎”)与“无为”(“坐以待毙”)两种选择。

这背后是有一个人生哲理的,即人生意义和价值不在于结局,而在于过程。

在“挣扎”的过程中,“有”所“为”,爆发出生命的
火花,哪怕是只有一个瞬间,也会带来美感,就有了某种价值;如果选择“无为”,什么也不干,这样的生命就没有一点光彩,就真的“坐以待毙”了。

这里有很深的哲理,但王瑶先生用一种玩笑式的幽默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具有很大的冲击力。

(节选自《和当代大学生谈王瑶先生以及我们那个时代所受的教育》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中古文学史论》是王瑶先生最为重要的学术贡献之一,到现在中古文学史的有关研
究还没有产生超越他的著作。

B.王瑶先生著作里的语言,是标准的学术语言,严谨而简洁,与他日常生活中谈话的语言
存在很大差异。

C.王瑶先生用“武大郎开店”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一旦掌握权力就会充分利用现有体制,压制
才华高于自己的同辈或年轻人的某类人。

D.王瑶先生在评价某些人事时,具有入木三分、不乏刻毒的鲁迅式的风格,那些精准的
概括不但常常击中某类人或教育体制的要害,还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E.作者主要运用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手法,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了他的个性与人格魅力。

(2)本文第二段王瑶先生的《自我介绍》中,“颠倒黑白”与“水深火热”分别是什么含义?在文中有哪些作用?(6分)
(3)本文通过哪几方面来表现王瑶先生的“出语多谐”?(6分)
(4)王瑶先生所说的“垂死挣扎”和“坐以待毙”的选择背后,蕴含着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你是否认同王瑶先生的选择?请谈谈你的认识。

(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西岳华山素以陡峭险峻著称。

那一天,尽管天气异常晴朗,甚至连影响爬山的丁点风儿也没有,但大家仍然如丸走坂
....,丝毫不敢大意。

B.卫生筷其实并不卫生,多为黑作坊经过简单浸泡漂白后即投放市场的“产品”。

近日,
长沙市警方和工商、卫生等部门上下其手
....,一举摧毁了多个制脏窝点。

C.明清家具,尤其是黄花梨家具,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性符号,它与中国的书法、
绘画、陶瓷、织绣、金石等比肩而立
....。

D.何先生西洋油画的功底非常深厚,对中国画的春秋笔法
....也十分熟稔,寥寥几笔,一个鲜活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澳大利亚IMCOA咨询公司介绍说,中国稀土在当前全世界的份额达到90%,随着各国的开发进程,这一份额会逐渐降低,但即便在2014年,中国稀土份额仍能占到80%,“中国的市场支配地位不会动摇”。

B.看着新买的29英寸的大彩电,老朱不由感慨万分,十几年前,买一台小小的12英寸彩电也要1800元,而且还凭票供应,排队购买。

C.基于良渚文化玉器在中华玉文化发展史上的辉煌地位,选择了其中最具代表性与原创性的玉琮、玉璧和玉三叉型器三种器类,将其组合在一起,作为“中华玉”代表器型,以昭示“礼、德、和”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核。

D.“‘十二五’规划提出未来五年的十大任务中,第一个就是扩大内需战略,这里,关键是启动消费。

”有关专家认为,原来我们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方式和投资拉动型的增长方式已经走到尽头。

1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得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问题,自1985年以来,已成为中国当代的一个热门话题。

,。

所有这些派别,。

①虽有人自称“国粹派”,只不过是针对全盘否定派的愤激之辞,实际是革新派中的坚定
分子
②各派学者议论纷纷,褒贬不一
③基本上分否定派和革新派两种
④革新派也有两种,一是批判继承派,一是继承批判派
⑤否定派中有全盘否定派和基本否定派之分
⑥其中许多人的思路是经验性的,即用列举传统文化中的优缺点的方法来论证他们的主

A.②③①⑤④⑥B.③②①④⑤⑥
C.②③⑤④⑥①D.③⑤⑥④①②
15.下面一段文字,在词语使用、语法、语序等方面有多处毛病,请至少找出5处并加以修改。

(5分)
在一栋看似普通的哈尔滨市的房子里,网络进入家庭生活已经成为现实。

由网络公司与一家建筑公司合作建成的这间房屋,从外表上与其他房屋差不多,只是更多地装备拥有平板电视机和较多的用电、通信工具。

即使是在温度很低的寒舍里,我们也能感受到那些信息流。

当需要烧水做饭时,调亮灯光就可以达到目的,购买衣物时,也可以不用出门足不出户了。

借助于最先进的无线技术,您只需要控制板,输入您的命令,您想做的事情就会一一完成。

网络公司认为,他们研究的这套技术完全可以应用于家庭,正在发生的互联网革命将要影响的不仅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是全部。

①错处(抄原文)改为
②错处(抄原文)改为
③错处(抄原文)改为
④错处(抄原文)改为
⑤错处(抄原文)改为
16.欣赏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上面这幅漫画;(3分)
②请用一句话揭示下面这幅漫画所寓含的哲理。

(不超过45字)(3分)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地球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曼有一句话,有趣地反映了当今美国人对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的心态:“我的父母告诉我:‘把饭碗里的剩饭吃掉,中国人和印度人正在挨饿呢!’我告诉我的女儿们:‘把家庭作业做完,中国人和印度人正想抢走你的饭碗呢’。


托马斯·弗里曼这句话给了你怎样的启迪?请根据你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明确立意;②自选文体;③自拟标题;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 2C 3A 4.C 5.D 6.B 12.C 13、B 14 A
7.
(1)(马周)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就向西走,在新丰住了下来,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

(采分点——补主语1分;感激:悲愤/气愤/愤怒,古今异义1分;西:向西走/向西行1分;不之顾:不顾之,宾前1分;句意1分。


(2)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驾临)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下诏让御厨为他准备饭食(采分点——幸:驾临/到…去1分;胜:优美的/美好的1分;每:常常/经常1分;具:准备/备办1分;句意1分。


8、旅雁特征:失群孤危、饥渴辛劳、孤宿寒汀、哀怨忧惧、无所依托、无力续飞。

(2分)
这首咏物词运用象征(托物寓意/借物喻人)的手法,(1分)以南飞失群的孤雁来抒发诗人身世的浮沉,生活的动荡不安,(1分)同时也象征了在靖康之变中广大人民流离艰辛的景况。

(2分)
9、大批民众背井离乡,颠沛南逃,路上风雨交加。

有的人不幸走散,饥寒交迫,前无亲人可
投,孤苦无依,后有追兵相逼,困顿不堪。

(共5分。

“南渡人多”1分,“天气状况”1分,“心理焦虑”1分,“走散后的情景”2分。

意思对即可。


10.
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4、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5、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6、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

11(1)答案:AE.(A不符合文意,原文是“可能到现在中古文学史的有关研究还很少有超越他的著作”;E项无中生有,肖像描写并非是本文塑造王瑶形象的主要手法,惟一有关人物外貌信息来自王瑶《自我介绍》,而这依然属于语言描写角度塑造王瑶“出语多谐”个性)
(2)
答案:①含义:“颠倒黑白”意思是自己头发本来是黑的,年纪大了,就变成白发(1分);
人的牙齿一般都是白的,然而自己吸烟太多,所以牙齿呈黄黑色。

“水深火热”意思是喜欢饮茶和吸烟(1分)。

这两句话道出了王瑶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境,同时也是那个时代的形象概括。

(或:这一代人曾经生活在“颠倒黑白”的时代(文革),身处“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体味了难以计数的辛酸。

)(2分)
②作用:内容上表现作为学者的王瑶看穿、看透了一切以后的坦然、自如的心态(1)。

结构上引出下文所说王瑶“出语多谐”,严酷的事实以幽默的语言出之。

(1分)
(3)
答案:①描述自我:王瑶说自己“迩来垂垂老矣,华发满颠,齿转黄黑,颇符‘颠倒黑白’之讥;而浓茗时啜,烟斗常衔,亦谙‘水深火热’之味。


②审视他人:王瑶分别将一些学者概括为“社会活动家型的学者”“二道贩子”和“学霸”
等。

③看待人生:王瑶把“有为”和“无为”两种人生选择比作“垂死挣扎”和“坐以待毙”。

(2)
(4)
答案:人生哲理——所有人都要面对一个人类共同的生命命题——无可选择的“死亡”;
但由生到死的路途,却有“有为”(“垂死挣扎”)与“无为”(“坐以待毙”)两种选择(此句只能得1分)。

即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结局,而在于过程(此句直接能得2分)。

我认同王瑶先生的选择(1分)。

①人生既是追求的过程,也是结果的诠释。

过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序,结果是一定阶
段事物发展变化的最后状态。

在人的自我实现中,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面对人生中的困境与苦难,人应该在不断拼搏和奋斗的过程中,有所作为,让生命爆发出火花,哪怕是只有一个瞬间,也会带来美感,人生就拥有了某种意义和价值(2分);例如:巴金年老时《巴金随想录》(1分)。

②(反面说)如果选择消极退避、无所作为,这样生命就没有一点光彩,就真的“坐以
待毙”,毫无意义和价值可言,王瑶先生的人生选择恰恰说明重视过程的意义所在。

(2)15①错处(抄原文)哈尔滨市改为移至“一栋”的前面
②错处(抄原文)从外表上改为删去“从”或在“外表上”后面加“看”
③错处(抄原文)装备拥有改为重复删其一
④错处(抄原文)寒舍改为房屋
⑤错处(抄原文)不用出门足不出户了改为重复删其一
⑥错处(抄原文)控制板改为前面加动词“拿起或拿过或调控等词语”
⑦错处(抄原文)不仅是改为删掉“仅“而是改为更或者而且16.(1)一个手指头上有五个不同的人(1分),其中拇指位置的人指着另外四个手指头上的人大加批评评论,吐沫飞溅(1分),其他四个人恭恭敬敬地听着。

(1分)
(2)讽刺那些对别人指指点点的人(1分),常常不是因为他比别人高明(1分),而是彼此之间所处位置不同。

(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