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混龄教育对我国幼小衔接的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混龄教育对我国幼小衔接的启示说到幼小衔接,很多家长一开始都觉得这事儿挺简单的,哎呀不就从幼儿园到小学嘛,孩子适应个几天就好。

但是,事实真是这样吗?幼小衔接这事儿不那么简单,别看孩子刚上小学,好像一切都很顺利,实则背后有一大堆的心理战和教育方式需要慢慢磨合。

我们现在不妨看看英国的混龄教育,这里面或许有点儿可以借鉴的东西。

先说说英国的混龄教育。

其实在很多地方,尤其是英国的乡村学校,孩子们并不是按年龄分班的。

比方说,一个班级里,可能有四五岁的小朋友,也有七八岁的大孩子。

你听着是不是觉得挺神奇的?这跟我们国内的做法大相径庭,在我们这,幼儿园是幼儿园,小学是小学,根本不会让低年级的孩子和高年级的孩子一起上课。

这就意味着,在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中,孩子们从小就开始被划分得非常清楚,谁是小班,谁是大班,谁是低年级,谁是高年级。

结果呢,反而可能形成了“等级观念”,让孩子们从小就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来。

再加上传统的教育体制,往往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孩子们在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

很多时候,我们把孩子们看得像个个体化的学习机器,容易忽视了他们作为“人”本身的情感世界。

那英国的混龄教育有什么不同呢?混龄教育让孩子们在不同年龄段的同学之间建立起了更强的联系。

小朋友看到大孩子做事,就会不自觉地模仿,学着如何与他人互动,如何处理冲突。

而大孩子呢,看到小朋友的问题和困难,也会有机会锻炼自己“当老师”的能力,去引导和帮助其他孩子。

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提高了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真的是一箭双雕啊!你能想象到,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们不会觉得“年龄差”是个大问题,反而觉得大家都是“同伴”,你帮我,我帮你,互相扶持的感觉特别好。

回到咱们国内,幼小衔接一般都是在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之间的一个过渡期。

我们这边,大多数孩子刚从幼儿园出来,就直接被推到了一个“压力山大的”环境——一个完全陌生的学校,陌生的老师,还有一些可能从没见过的同学。

就像突然从一个温暖的窝里被赶出来,要直接飞到冰冷的天空一样,心里那个忐忑不安,真是难以言喻。

这里面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孩子在进入小学后,会觉得自己完全不适应,学习内容难,作业多,突然之间没有时间玩了,家长也开始唠叨说“快点长大,快点独立”,好像一下子就要变成一个小大人了。

于是,孩子们经常会有一种迷茫感,觉得自己既没有准备好,也没有足够的支持。

不过如果我们借鉴一下英国的混龄教育,是否能在幼小衔接这块儿做得更好呢?比如,能不能在幼儿园阶段就引入一些类似混龄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更宽松的环境下,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互动,互相帮助呢?在这种情况下,低年级的孩子可能不会那么恐惧小学生活,因为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已经体验过与大孩子一起玩的乐趣,懂得如何在集体中与他人合作了。

更重要的是,孩子们通过和不同年龄段的同学交流,能够更好地调整自己对学校和学习的态度。

你想啊,等孩子们进入小学后,他们就会觉得,这个世界不再是“全新”的,而是早已经有了些许的熟悉感,至少有过与大朋友一起玩耍的经历,心里也不至于那么慌张。

很多家长可能会觉得,混龄教育是不是让孩子少了“严肃”的学习氛围?是不是不利于孩子们早期的学术能力培养呢?其实不然。

英国的混龄教育也并不是让孩子完全没有规则或者没有学习目标,而是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包括他们的社会能力、情感认知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而这些能力,恰恰是我们在传统教育体系下,常常容易忽视的。

想想看,如果能在幼儿园阶段,就让孩子们接触到不同年级的小伙伴,他们的社交能力会不会更强?又或者,他们在进入小学后,更容易适应陌生的环境呢?大概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小小的挑战,不管是学习的困难,还是适应新环境的焦虑。

但是如果我们能从小就给他们多一些“预热”的机会,也许他们会更轻松地跨过这道“门槛”。

就像我们说的“打铁还需自身硬”,孩子们要走得更远,心里那份自信和力量,才是最关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