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理学科要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地理学科要求
中国的地理学科要求涵盖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各个阶段,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和相互作用。

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地理学科的各项要求,以供参考。

小学阶段
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包括地球的大小、形状、地球仪和地图的基本
知识。

2.认识我国的基本地理特征,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

3.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和调查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能力目标
1.能够使用地球仪和地图查阅所需信息。

2.学会绘制简单的地图和地理图表。

3.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培养学生关心环境、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意识。

初中阶段
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如气候、水文、土壤、
植被、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

2.掌握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3.认识我国地理特征及其区域差异。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地理原理和概念分析地理问题。

2.学会运用地图、图表和数据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

3.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意识。

高中阶段
知识目标
1.掌握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理论,如地质构造、地貌、气候系统、
水文地理、生物地理、人口地理、城市地理、农业地理、工业地理等。

2.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规律。

3.了解我国地理特征及其区域差异,认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全球地
理环境的变化趋势。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地理原理和概念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学会运用地图、图表、数据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地理信息的获取
和处理。

3.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
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国际视
野。

综上所述,中国的地理学科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高
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逐步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我国地理特征,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例题1:地球的大小和形状
问题:请简述地球的大小和形状。

解题方法:查阅相关教材或网络资源,了解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等基本
数据,并学习地球的椭球体形状及形成原因。

例题2:我国的地理位置
问题:请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解题方法:通过查阅地图和教材,了解我国在亚洲的地理位置、东经和北纬范围,以及我国疆域的四至点。

例题3:我国的地形特点
问题:请列举我国的主要地形特点。

解题方法:学习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如山地、高原、平原、盆地等类型的分
布和特点。

例题4:我国的气候类型
问题:请列举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解题方法:查阅教材或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如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等)及其分布情况。

例题5:我国的资源分布
问题:请简述我国的主要自然资源分布。

解题方法:学习我国的主要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分
布特点及地区差异。

例题6:地图的阅读和绘制
问题:请学会如何阅读地图和绘制简单的地图。

解题方法:通过练习阅读各种地图(如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等),了解地
图的图例、比例尺、坐标轴等基本要素。

同时,学习绘制简单的地图,如地形图、气候图等。

例题7:地理观测和调查方法
问题:请举例说明地理观测和调查方法。

解题方法:学习地理观测和调查的基本方法,如野外实地观测、问卷调查、数
据收集等,并通过实际操作进行练习。

例题8:气候系统的构成
问题:请简述气候系统的构成及作用。

解题方法:学习气候系统的构成(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及各
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例题9:我国的人口分布
问题:请描述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

解题方法:查阅教材或相关资料,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如东多西少、沿
海地区人口密集等。

例题10: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
问题:请举例说明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

解题方法:学习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如沿海与内地的发展差异、城
乡发展的差距等,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例题11:全球地理环境的变化趋势
问题:请简述全球地理环境的变化趋势。

解题方法:学习全球地理环境面临的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环境
污染等,并了解其变化趋势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以上例题涵盖了地理学科的多个方面,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加深对地
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查阅资料、分析数据、实地观测等方法,培养自己的地理学科素养。

## 经典习
题1:经纬网的构成及应用
问题:请说明经纬网的构成及如何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解答:经纬网是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
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纬线是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经纬网可以用来确定地球表面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纬线的度数叫做纬度。

经度向东增大用E表示,向西增大用W表示;纬度向北增大用N表示,向南
增大用S表示。

利用经纬网,我们可以通过经度和纬度的数值来确定地球表面上
任意一点的位置。

经典习题2: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
问题:请列举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及其数量。

解答: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

截至2020年,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共有137个县、117个自治县、37个县级市;共
有41631个镇、1181个乡。

经典习题3:我国的地形特点
问题:请描述我国的地形特点。

解答: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

地形主要包括山地、高原、平原、
盆地和丘陵。

山地和高原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平原和盆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我国地形特点表现为阶梯状分布,即从西向东依次为青藏高原、川西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东南沿海平原等。

经典习题4:我国的气候类型
问题:请列举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解答: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
风气候、高原气候、干旱气候等。

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等地;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地区;高原气候特点是海拔高、气压低、气温低、降水少,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干旱气候特点是降水稀少,蒸发强烈,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经典习题5:我国的资源分布
问题:请简述我国的主要自然资源分布。

解答: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主要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产资源分布不均,北方地区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南方地区铜、铝、锡等矿产资源丰富。

水资源分布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主要依赖长江、黄河、珠江等流域。

土地资源分布差异较大,东部地区耕地较多,西部地区草地和沙漠较多。

经典习题6:地图的阅读和绘制
问题:请学会如何阅读地图和绘制简单的地图。

解答:地图是地理学习中重要的工具。

阅读地图时要关注图例、比例尺、坐标
轴等基本要素。

学会从地图中获取有用信息,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交通线路等。

绘制地图时要准确表示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和大小,注意图例的绘制和比例尺的选择。

经典习题7:地理观测和调查方法
问题:请举例说明地理观测和调查方法。

解答:地理观测和调查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方法。

观测方法包括目测、仪器观测等,如观测天文现象、地形地貌等。

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实地调查
等,如调查人口分布、资源分布、环境污染等。

在进行地理观测和调查时,要明确调查目的、制定调查方案、整理调查数据、分析调查结果。

经典习题8:气候系统的构成
问题:请简述气候系统的构成及作用。

解答:气候系统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构成的复杂系统。

大气圈是地球表面上的气体层,水圈包括地球表面的水资源,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岩石层,生物圈是地球表面的生物层。

气候系统各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地球气候的稳定。

经典习题9:我国的人口分布
问题:请描述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

解答:我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沿海地区人口密集,内陆地区人口稀疏。

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人口聚居;内陆地区经济相对落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