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景阳冈》教案优秀(集锦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语文《景阳冈》教案优秀(集锦5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景阳冈》教案优秀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读读记记“吓唬、诡计、霹雳、踉踉跄跄”等词语。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够绘声绘色讲述“武松打虎”的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教学重点: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是课文的重点,而“打”则是“重中之重”。
教学难点:
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武松打虎”影片片断以及课文相关句子的课件。
2、学生读读或者请人讲讲《水浒传》第二十三回,了解武松打虎前后的一些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趣读文
1、同学们,刚刚欣赏了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的片段“草船借箭”。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今天,让我们走进罗贯中的老师施耐庵所作的古典小说《水浒传》,学习节选自《水浒传》的一篇课文。
2、简介《水浒传》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它讲述了北宋末年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迫害下起义的故事。
书中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你知道哪些?在说这个人物名字的时候最好加上一个修饰语。
3、今天我们学习的《景阳冈》写的是哪位英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讲了武松的什么事?
二、自学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这篇课文节选自古典小说,里面有不少文言色彩的词、句也有一些容易读错的词语。
让我们来读一读,争取读正确、流利。
课件出示:
但凡、揪他不着、筛酒、脊梁、吓唬、诡计、霹雳、踉踉跄跄、迸出
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
(“脊”为上声“jǐ”,“踉”读liàng,不读“liáng”,“迸”读
“bèng”不读“bìng”。
)
2、体会词语的的含义。
筛:斟。
筛酒,即斟酒、倒酒。
如何:这里是“为什么”的意思。
但凡:凡是,只要。
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
误,受伤害。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说时迟,那时快:表示当时的时间非常短促。
旧时说书人的习惯用语。
三、默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1、武松急着赶路,是回清河县寻找自己的哥哥武大郎,却在景阳冈意外遭遇老虎,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学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与个别学生交流)
2、讨论,交流。
按事情发展顺序,理清文章脉络。
冈下饮酒:(1-4自然段)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酒后上冈:(5~7自然段)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
冈上打虎:(8~12自然段)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挨下冈来:(最后一个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一步步挨下冈来。
板书:冈下饮酒——酒后上冈——冈上打虎——挨下冈来
四、品读“打虎”,体验精彩
1、通过刚才的读书,你认为课文中哪部分的描写最精彩?(打虎)请同学们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段落多读几遍,可以边读边批注。
2、你对“武松打虎”中哪些语言最感兴趣,请读一读,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中相应内容,点拨引领。
(1)……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过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
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
①。
“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都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到武松?
(“般”,指种、样。
武松灵巧闪过体现出他的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
②。
体会“闪”用词的精当,感悟武松的机智灵敏。
a“闪”这个动作词与哪个动作比较接近?(躲)“闪”与“躲”在这里用哪个词比较好呢?
b小组讨论后交流。
③同学们,你们认为老虎凶猛吗?作者描写虎的凶猛其实是为了表现什么?
(写虎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用虎的“猛”衬托了人的“勇”。
)
④朗读第九自然段。
提示:读出虎的`凶猛以及武松的灵活机智。
(2)凶猛残暴的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
武松开始反守为攻,武松的哪些动作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读一读。
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力气,从半空劈下来。
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
a、勾画出描写武松动作的词语,可以试着做一做动作,从这些词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
b、武松的唯一武器就是哨棒,作者描写哨棒的地方很多,但所用的动词却不一样,请看
课件:“靠、提、拖、插、拿、抡、劈、丢”,请同学读一读,思考:武松为何丢下哨棒?他的哨棒为何折成两截?
(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
3、播放“武松打虎”电影片段,深化对人物形象的感悟。
五、回顾全文,体会写法
1、“武松打虎”让我们认识了一个豪放而又勇武机智的武松。
《景阳冈》这篇课文主要写打虎,却为什么用了7个自然段很大的篇幅来写武松冈下喝酒,以及不听劝告执意上冈?
(不仅是故事情节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形象。
)
课件出示:
a武松笑道:“……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
b看了看笑道:“……我怕什么!”
c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
d武松自言自语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武松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不怕”的?说的语气有什么变化?当时武松会是怎样的心理?你读懂了什么?
(师生讨论交流: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
2、如此无所畏惧而又骁勇的传神人物,最后却一步步挨下冈来,你认为这么写是不是会有损于武松这个英雄的形象呢?
六、课外延伸,鼓励阅读
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作者还刻画了许许多多人物,请你选一个自己喜欢、熟悉的人物读读,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传神又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板书设计:
五年级下册语文《景阳冈》教案优秀2
课型:
略读
教材分析:
《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
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敢无畏、机智敏捷的性格。
全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在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打虎是重点,前两个部分,即武松喝酒和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勇敢无畏,机智敏捷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虎作了很好的铺垫。
学情分析:
在学习课文之前,有很多学生已经看过电视剧《水浒传》,还有一部分学生阅读过《水浒传》和相关的读物,因此学生对景阳冈中的武松打虎很感兴趣,充满期待,为更好的教学打下了基础,但是学生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对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领会人物的性格特点还没有感悟的基础,因此,这节课必须在突出重点的同时,通过多种方法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机智敏捷的性格特点。
3、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是教学重点;了解武松的性格特点,是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浒传》里描写了一位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英雄,大家知道他是谁吗?生:武松。
说起武松,还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出示课件:(武松绰号“行者”,山东清河县人,武松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
武松投奔二龙山后成为该支义军的主要头领之一,后归依梁山。
因在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而名扬天下。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景阳冈感受一下武松打虎的英雄气概!
2.出示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这是一篇古代白话文,一些词语的意思或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老师检测一下大家的掌握情况。
出示课件:词语理解:筛:斟。
筛酒,即斟酒、倒酒。
如何:为什么。
但凡:凡是、只要。
榜文:旧时官府的告示。
大虫:老虎。
吃酒:喝酒。
2、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请大家默读一遍课文,并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课文围绕景阳冈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交流……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几部分呢?
学生回答(分别是饮酒 ---上冈 ---打虎 ---下冈)板书:
你们认为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部分呢?——武松打虎。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我们就直奔重点,学习武松打虎部分。
四、切入重点,品味“打虎”
我们了解一个人物,通常要关注他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我们应该关注的是?生:武松的动作。
请快速浏览8--12自然段,把描写武松动作的句子用线画出来。
(自主探究)
小组互相交流一下:从你画的。
句子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生:讨论,交流……
注意交流时先读你找到的句子,再谈你对武松的印象
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感受,让我们深入的来学习,相信你的感受会更深刻。
1自由读第9自然段:老虎进攻用了几招?而武松用了几招?老虎进攻用了三招:一扑、一掀、一剪;而武松只用了一招---“闪”。
出示课件: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
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来。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
从这个“闪”字可以感受到一个怎样的武松?
生:机智、敏捷……伺机板书:机智敏捷
接下来我们来一个师生对读,再次感受武松的机智敏捷:
生读描写武松的句子,师读描写老虎的句子
注意:读时把武松两个字换成第一人称“我”,明白吗?
师小结:有时候把自己当做课文中的人物去体会,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2,我们继续交流描写武松动作的句子,谁来展示?
生:……(师给予肯定,及时表扬)
自由读第1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激烈场面
课件: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
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
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
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的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力气只顾打。
这些句子都是写武松打虎的,那描写武松动作的词有哪些?谁想说,生:
跳、退、丢、抡、劈、按、踢、揪、打……
同学们,这些动作描写当中,我们感受到了武松的什么形象?板书:勇敢无畏。
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再现当时打虎的激烈场面。
播放视频:武松打虎小视频
生谈观看视频的感受……
师小结:虽然和课文中描写的有些出入,但我们依然觉得惊心动魄,感受到经典的魅力!
五、前后联系,全面了解
课件:既然武松打虎是主要事件,那么课文围绕景阳冈还写了哪些内容呢?
1,学习冈下喝酒(抓住语言)
①豪爽
这酒真有气力!
②倔强
原来这样。
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朗读对话感受武松形象:板书:倔强、豪放。
2,学习大步上冈(抓住心理)
划出武松心理部分,感受武松的倔强。
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
3,课文最精彩的部分是武松打虎,可施耐庵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他吃酒、上冈的部分呢?
(这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为写他勇打猛虎作了很好的铺垫,正因为武松豪爽、倔强的性格才造就了一个勇敢机智的武松,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全面更真实的武松,)
六、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概,下面我们一起浏览一下《水
浒传》里的其他人物:课件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
请说出你知道的其他英雄人物及他们的绰号?
生:及时雨宋江,智多星无用……
这些英雄人物为什么起用不同的绰号呢?在他们身上发生了哪些精彩故事呢?
水浒一百单八将,个个性格鲜明,丰满而真实,走进这本书,你才能全面地认识这些英雄人物,才能品悟到语言的精妙,才能感受到经典的魅力。
了解《水浒传》:
课件:资料袋
《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古代长篇小说,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到失败的全过程。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还有一种说法,作者是施耐庵和罗贯中。
读百年水浒,理解百位英雄,发现百味人生!
六、作业
小练笔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人物的方法,仿写一个人物片段。
五年级下册语文《景阳冈》教案优秀3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三碗不过冈”,武松却喝了18碗,他有没有过冈呢?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部分。
(课前板书:景阳冈生齐读)。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5-7自然段。
2.思考讨论:
(1)画出描写武松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武松怎样的性格特点。
课件出示:
武松看了,笑道∶“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
我怕什么!”
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
武松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
(武松无所畏惧、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
)
(2)武松看到树干上写的字为什么认为是店家的诡计?(他不相信店家说的话。
)
(3)武松看到山神庙的榜文,明白了什么?(真的有虎)
(4)课文是怎样写时间变化的,为什么要写时间的变化?
课件出示:
这时天快晚了,一轮红日慢慢地落下山去。
回头一看,红日渐渐地坠下去了。
这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天容易黑。
(这样写说明这时候天已经黑了。
)
3.齐声读第二段,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阅读第三部分。
1.指名读课文(8-11自然段)。
2.思考讨论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有什么感受?
课件出示: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
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
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1)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
较体会。
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
“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
而“躲”却显得很被动。
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2)根据交流,重点品读相关的句子。
①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
②谁愿意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③比比看,谁最像武松。
四、阅读第四部分。
1.快速浏览描写武松下冈的语句。
2.画出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
3.武松最后做出了什么决定?他是怎么做的?
(武松在石头边找到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挨下冈来。
)
五、总结全文。
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请同学们一定要认真体会,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这一部分。
2.收集一个《水浒传》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3.对于课文中的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
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设计
景阳冈
老虎:扑掀剪(凶猛)
武松:闪闪闪(机智、勇敢)
教后反思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我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并给每个小故事列小标题: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学习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感受武松形象。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是课文重点,也是教学重点。
学习本部分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武松打虎的动作,在旁边写感受。
学生很快就找到了“闪”“揪”“按”等动词。
再通过换词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然后想象武松打虎的画面,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武松的豪放、倔强、勇敢、机敏的英雄形象。
五年级下册语文《景阳冈》教案优秀4
教学过程
一、默写词语
大臣抵御侮辱拒绝战袍和氏璧负荆请罪
二、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
课文是根据我国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
(板书:景阳冈)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故事?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人。
三、指名读课文。
读之前,请一位同学把思考练习1读一读,并提出要求:
1、注意字音是否读正确。
2、边听朗读边思考,把课文分成四段。
四、纠正读音
1、纠正读错的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练习读准生字的字音。
冈:读gang,不要读成gang。
筛:是翘舌音,不要读成sai。
滋:是平舌音,不要读成zhi。
榜:读bang,是后鼻音。
耻:是翘舌音,不要读成ci。
脊:读ji,不要读成ji或ji。
拳:是前鼻音。
酥:是平舌音,不要读成shu。
五、指导分段
提问:根据思考练习1的提示,课文的四段应该怎样分?后面的括号该填写那些词语?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通过以上的填写,可以看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六、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概括以下思考题,自学第一段,然后集体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武松肚中饥渴的,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课文中所讲武松望见的酒家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突出写了这个特点?
(3)什么叫“三碗不过冈”?为什么会有“三碗不过冈”的说法?
(4)武松是怎样对待“三碗不过冈”的;从中可以看出武松是个怎样的.一个人?
3、指导朗读第一段
(1)要读准字音
(2)要读出武松豪爽的性格
七、小结
第一段通过武松喝酒与店家谈论“三碗不过冈“,突出体现了武松机智豪爽、无所畏惧的性格。
店家只给三碗酒,武松却喝了18碗;酒后武松提棒就走,店家阻拦不成;店家好意劝告被武松误解。
本来喝酒一件简单的事情,却被作者写得有声有色,不仅突出了武松的性格,也为后面武松打虎做了很好的铺垫。
板书设计
14、景阳冈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五年级下册语文《景阳冈》教案优秀5
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1.今天我们要学习略读课文《景阳冈》没有看过《水浒传》的同学可以从《资料袋》中了解有关的。
内容。
2.怎样学好这篇课文,请阅读有关课前的阅读提示。
3.从阅读提示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读读你印象特别深的段落,随机理解词语。
指出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近代白话文,个别语句语言表达上与现代白话文有所不同。
如何:为什么。
但凡:凡是,只要。
岂不枉送:难道不是白白送掉。
枉,白白地。
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
误,受伤害。
岂:表示反问,有“难道”的意思。
“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
“筛一碗酒”──倒一碗酒;
“吃酒”──喝酒;
“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三、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8~13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
2.抽查四人小组读“武松打虎”段落。
四、景阳冈打虎时,抓动作见特点
你觉得最精彩的是哪部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
1.这一段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2.引导板书: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1)那只大虫双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
“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如此有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也不得。
这是反衬的手法。
读时速度可以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感情朗读,读出武松的勇敢无畏。
(3)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
“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
而“躲”却显得很被动。
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3.小组讨论:这段是通过什么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通过人物动作的描写。
五、打虎前抓喝酒,写语言见特点
1.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打虎前喝酒,和店家的对话,自己的心理活动。
)
2.快速默读这一部分,画画相关的句子,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3.引导,并板书
豪爽、倔强、勇敢、酒量惊人、胆量过人。
4.你是通过哪些句子体会到武松具有这些特点?
(1)豪爽
这酒真有气力!
(2)倔强
原来这样。
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3)勇敢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
我怕什么!。
(4)酒量惊人
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
但凡客人来我店,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