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舟山石化基地绿色发展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舟山石化基地绿色发展的思考
舟山绿色石化基础要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连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成为民营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的标志性项目,要立足能够与国际强国竞争。
根据国务院授权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年)中提出,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舟山市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因此,推进舟山石化基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对于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有重大意义。
一、舟山石化基地基本情况
舟山石化基地定位为现代大型一体化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宁波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的重要拓展区域。
以大、小鱼山岛为核心,包括其周边规划围垦区,面积41平方公里(围垦面积34.3平方公里)。
拟分三期实施,其中近期(2015-2020年)围填大、小鱼山岛之间的海域,形成约16平方公里陆域,实现炼油2000万吨,芳烃520万吨(其中对二甲苯400万吨),乙烯140万吨;中期(2021-2025年)围填大鱼山岛以东的海域,形成约10平方公里陆域,实现炼油4000万吨,芳烃1040万吨(其中对二甲苯800万吨),乙烯280 万吨;远期(2026-2030年)围填小鱼山岛以西的海域面积约1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与现代化制造业、新能源、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配套的石化新领域,实现与近中期产品链有效融合。
布局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区、石化中下游产业加工区、仓储物流区、公用工程区和高端服务产业区
五大功能区。
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总体发展规划提出了环保优先、安全第一的规划原则,按照炼化一体化、装置大型化、生产清洁化、产品高端化的要求,用15 年左右时间,将石化基地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效益显著、开放先进的国际一流石化产业基地,成为长三角地区石化产业新的增长极。
基地建成后预期工业增加值为1030亿元,相当于现状舟山全市工业增加值的3.1倍;预计税收总额216亿元,相当于现状舟山财政总收入的1.5倍。
二、当前石化基地绿色发展的主要做法
通过了解壳牌、调研四川中石油四川彭州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等项目情况,主要做法如下:
1、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如壳牌公司,很注重平衡政府、公众和企业之间关系,在企业决策中会充分考虑政府和公众因素,以可持续发展为各方共同认可的准则,通过建立对话机制寻找共同的利益点,构建平衡和谐的政府、公众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业务发展的各个阶段,倾听社区的声音,努力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并尽可能为满足社区需求做出贡献。
只有当壳牌已经做好充分准备,可以用负责任的方式开展工作的时候,壳牌才会开始有关作业。
2、建立安全环保理念融入企业文化。
如壳牌公司制定的“12条救命原则”中重点突出了个人生命安全元素,并在员工行为准则和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予以体现。
追求“对人无害、保护环境、尊重我们的邻居,为业务所在社区做贡献”。
并严格内部管理,
明确的职责划分和监督执行;持续有效的HSE培训,提高职工的环保、安全意识,规范环保、安全行为。
3、落实严格的环保措施。
如中石油四川彭州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
工艺设计科学。
炼油工艺方面主要依托中石化、中石油,化工部分的主流工艺技术引进国际先进技术。
废水处理技术先进。
污水处理全部采用法国得利满公司先进污水处理技术,并安装在线监测,实现了地方环保部门联网。
废气全面治理。
减少SO2排放量,大幅削减SO2、NO X和烟尘的排放量,减少烃类气体的排放,硫回收率可达到99.8%,各主要烟气排放口安装了在线监测,与环保部门联网。
固体废物规范处置。
能综合利用尽量综合利用,其它废物、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处理。
4、全面做好环境风险防控工作。
编制各类应急预案,严格落实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定期开展企地联动演练,提高了环境应急事件处置能力。
三、舟山石化基地绿色发展的建议
1、按照国务院对全国石化基地布局方案和安全环保优先的总体部署,石化基地建设应坚持“国际一流、绿色环保”的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建立健全绿色石化指标体系,明确保障措施和落实机制。
组织编制石化基地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统筹安排生态环境保护的机制体制建设、污染物排放与管理、环境风险防控、生态恢复与建设、海域与陆域环境保护统筹、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事宜。
2、坚持环保优先,切实维护石化基地周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根据资源供给能力、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做好产业规模
和建设时序的协调。
污水集中深海排放,最大限度减少石化基地废水排放量,减缓对周边海域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统筹考虑集中供热、供气方案,严格执行“以热定电”,控制石化基地热电中心规模,优化制氢工艺,减少废气排放。
加强固废资源的回收和综合利用,落实石化基地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方案,合理布局、高标准建设危险废物处置设施。
3、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和区域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重要风险源的管理和控制,严格控制新建油品码头。
建立健全企业、石化基地、宁波-舟山港、舟山市、宁波市、浙江省等风险防范和应急联动体系,明确相关责任和责任主体。
完善危化品泄漏事故的陆上与海上应急预案,建立应急物资装备储备体系,实现石化基地及周边海域安全监控全覆盖。
4、严格石化基地环境准入,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
引进项目的生产工艺、设备、污染治理技术,清洁生产水平等应达到同行业国际先进水平,从源头上规避高环境风险的石化生产物料和产品。
严格控制石油类等污染物排海浓度和排放量,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等污染物的排放量,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5、加强环境管理和环境影响跟踪监测。
建立石化基地环境保护分局,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建立和完善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海洋生态等环境要素的监控体系。
根据石化基地及周边主要环境要素中VOC、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等石化特征污染物,定期对排污口附近海域的海水水质、沉积物、海洋生物、渔业资源和鱼类“三场”、保护鸟类繁殖栖息地等监测和评估。
落实第三方监管,在生产、运输、储存各个环节,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管理,全面提升环境保护管理水平。
6、坚持可持续发展。
按照资源和能源的集约高效利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总体要求,科学设计工艺路线、规模、上下游产业链及建设时序安排,切实提升区域产业发展的绿色循环化水平。
不断改进技术、强化管理减少环境排放,及时采取公众合理化的环保建议,设立公众开放日定期公开企业环境行为、接受监督,逐步得到公众认同实现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