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吸附实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卜澎一\ 乳1一 出 水 二 二
图 3-2活性炭滤柱装置图
3.1.2.3奥氧系统
臭氧 系 统 由臭氧发生器和臭氧混合接触装置组成。
臭氧 发 生 器采用湖南远超臭氧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 YCYGC-0020型臭氧发 生器,以空气为气源,采用无声放电法制备臭氧,原料气流通过放电管间隙,气 流中的一部分氧分子在高电压作用下激发为氧原子,氧原子和其他氧分子反应生
成臭氧分子。臭氧产量可以通过调节升压变压器的初级电压来控制,用转子流量 计测量进气量。
臭氧 混 合 采用压力喷射法,高速水流通过水射器产生负压,将臭氧发生器产 生的含臭氧空气吸入系统管道,与水流强烈混合,混合后的气水混合物进入接触 反应罐,使水中的有机物等与臭氧充分反应以达到去除的目的。
本试 验 备 有两台臭氧接触罐,一台为预臭氧接触罐,另一台为活性炭柱前的 臭氧接触罐。臭氧接触罐均为直径500m m,高 1.7m 的不锈钢圆柱,为使臭氧 与水的接触反应更加充分,流动更加均匀,在罐中的有效高度内填有聚乙烯多孔
第三章 活性炭吸附中试试验装置及分析方法
进水一=}71 91A IN ) ̄!| } 淤 到1|
取料口 I 一
催 一冤誉
取料 口 杰担
活性炭 -一一
一酬十
| 1一 !
.1| |
1园
取样口 一一一
叨 es︸|

取样口 一一一
回| 鸽引



.翻 一| | .|

团引 | es es|

承托层

要技术指标可见表 2-3.炭层下铺设由鹅卵石和石英砂构成的承托层,承托层级
配见表 3-1。
粒 一厚 径/mm
度/mm
表 3-1活性炭柱承托层级配
1-2
4--8
100
16 32 150
活性 炭 滤 柱采用下向流,滤柱侧面沿活性炭滤层设有取样口,间隔为50c m; 为取样检测活性炭粒中生物生长状况,又在滤柱正面沿程设有活性炭取料口,间 隔为 50c m。活性炭滤柱具体布置见图 3-2.
测 定 ;
(11 )活性炭生物量:超声波剥落生物膜后,进行细菌计数; (12 )T OC: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HJ/T71-2001;
(13 )D OC:水样经 0.45pa n膜过滤后测定TOC: (14 )B DOC:悬浮培养测定法[531_ (15 )三氯甲烷:毛细管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 (16 )T HMFP:参照美国标准方法[541. (17 )水中微量有机物定性测定:气相色谱一质谱联机分析; (18 )臭氧浓度:碘量法。
机物的色质联机测定。 试验 测 定 项 目的分析方法如下:
(1) 浊度:用HANNAL P2000-11浊度仪测定; (2) pH值:用北京屹源F-20酸度计测定;
(3 ) 温度和溶解氧:用 HANNAH 19145溶解氧仪测定;
(4) CODMn:高锰酸钾法,依据 《水质分析方法国家标准 GB11892-89》进行
纤维球 。
3.1.2.4反冲系统
活性炭深度处理出水流进清水箱 (不锈钢制成,尺寸为 lmXl mX1 .2m),
第三章 活性炭吸附中试试验装置及分析方法
并作为活性炭滤柱的反冲用水;砂滤柱反冲用水采用活性炭出水或 自来水。反冲 泵为LB系列 150型不锈钢卫生泵,从清水箱抽取清水,通过流量计调节反冲流
由 0.5m m与 0.8m m 的砂粒按 1:3混合,上层煤层厚 0.3m ,粒径为 0.8--1.6m m.
3.1.2.2活性炭滤柱
活性 炭 滤 柱亦为不锈钢圆柱,直径 500m m,高度 3.1m ,活性炭层厚度为 1.5m ,颗粒活性炭选用承德宏伟活性炭厂生产的 GWB-20型净水活性炭,其主
完 成 常规 处 理 。常 规 处理 出水流进 中 间水箱 (不 锈钢 制 成 ,尺 寸 为
lmXl mX1 .2m),再由提升泵将水打入活性炭深度处理系统。 斜管 沉 淀 池和砂滤柱均为不锈钢柱体。斜管沉淀池直径 500m m,有效高度
3.2m ,其中斜管区高度为0.9m ,倾斜角为 600,斜管采用塑料材质。砂滤柱直 径400m m,高度3.1m ,内装煤砂双层滤料共0.8m 厚,其中下层石英砂层厚 0.5m,
①原 水  ̄ 预氯化一常规处理 ̄活性炭柱一出水
② 原水  ̄ 预氯化一常规处理 ̄臭氧化 ̄活性炭柱一出水 ③ 原水  ̄ 预臭氧一常规处理 ̄活性炭柱 ̄出水 其中 , 常 规处理为混凝一沉淀一砂滤工艺,混凝剂为 FeC13,并根据水质情况 投加助凝剂 HCA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按)。
3.1.2试验装置及设备
现场 试 验 装置布置如图 3-1所示,试验中通过控制管路阀门,进行不同的工 艺流程的运行。
退 合反பைடு நூலகம்栩
进水  ̄
空压机 奥暇发生器
图3-1试验装置流程图
第三章 活性炭吸附中试试验装置及分析方法
3.1.2.1常规处理装孟
常规 处 理 装置包括混合反应槽、斜管沉淀池和石英砂滤柱。混凝剂先在容积
为 。.054衬 的溶解槽内初步溶解混合,再由计量泵打入反应槽 (尺寸为 ImX0.5mX1.2m)内与原水充分搅拌混合,之后水流进入斜管沉淀池和砂滤柱,
量,对各滤柱进行定期反冲。
3.2分析项目及试验方法
试验 每 日 的常规分析项目有:浊度、pH值、水温、溶解氧 (DO)、化学需 氧量 (CODM), 溶解性化学需氧量 (DCODI,q),2 54nm紫外吸光值 (UVZ54), 氨氮 (NH4'-N) 、亚硝酸盐氮 (N02--N)、余氯等,定期检测的项目有:细菌计 数、活性炭生物量、总有机碳 (TOC) ,溶解性有机碳 (DOC)、可生物降解有机 碳 (BDOC)、三氯甲烷、三氯甲烷前质 (THMFP) ,还对不同工艺进行了微量有
第三章 活性炭吸附中试试验装置及分析方法
第三章 活性炭吸附中试试验装置及分析方法
3.1工艺流程与试验装置
3.1.1工艺流程
试验 在 天 津市新开河水厂现场进行,以活性炭深度处理单元为研究重点。试 验用水为取自该水厂进水渠 (即引滦水)。试验期间正值藻类高发期,在常规处 理之前进行了预氧化杀藻。中试试验分三个阶段,各阶段工艺流程为:
测 定 ;
(5) DCODm:用0.45p m的滤膜过滤后测得的CODmn: (6) UV 254:水样经0.45}L m膜过滤后,用TU1800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 (7) NH4十一:依据 《水质分析方法国家标准 GB5750-85》进行测定; (8) N02--N:依据 《水质分析方法国家标准GB7493-87》进行测定; (9) 余氯:3,3',5,'5,,一四甲基联苯胺比色法; (10 )细菌计数:平板计数法,依据 《水质分析方法国家标准 GB5750-85》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