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1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胡艳引言
高中英语写作在英语学科中占据很大的比例,其
成绩将会影响学生的综合成绩,因此加强高中英语学习,提高英语写作教学将具有必要性。
由于缺乏社会实践性和环境熏陶,学生认识不到英语的重要性,存在偏科现象。
而英语写作更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综合运用及分析能力的一大考验。
利用思维导图,将有效改善这一问题,促进英语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本文将立足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探讨传统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综合能力。
1.传统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学生缺乏一定的词汇基础。
在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通常存在基础薄弱的现象,不能有效利用时间对英语进行自主学习。
单纯依靠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英语词汇积累的要求,这将影响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阻碍教学活动的开展。
其次,学生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和整合归纳能力。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不能对英语的相关内容进行自主整理,梳理写作思路;不能将所学到的词汇和语法等进行融会贯通,影响学生英语写作的发挥。
此外,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会引导学生学习和写作,不能挖掘学生的潜力,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能满足当前教育的要求,这是影响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提高的另一大因素。
2.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2.1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又被称作心智导图,主要是利用人们思维的特点,根据发散性思维所创造的图形思维工具,具有简单、有效、实用的特点,可以挖掘人脑的潜能,促进思维的形象化,并且促进对相关知识的有效记忆,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其应用可以实现对相关信息的有效提取,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
思维导图是当前一种先进的教育模式,是现代化教育的象征,代表了教育模式的创新,在当前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2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价值(1)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词汇的积累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词汇的积累。
教师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模式,使学生掌握词汇的含义和应用方法,促进学生对词汇的记忆,以此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为英语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例如英语单词“prescribe ”翻译为“处方,开药”,教师可以对“prescribe ”进行分开解读,即“pre-”是前缀,译为“在前”;而词根scribe 则译为“写”,所以其含义为“写在治病之前”,即“开药”。
然后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其进行延伸,鼓励学生进行单词的组合或造句,举一反三,以此满足学生对英语单词记忆和学习的要求。
(2)思维导图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技能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技能的有效提升。
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先进的教学模式渗透思维导图的应用,促进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
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技能是思维导图应用的必然要求,可以促进英语写作教学的良性循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把握思维导图的要点,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英语教学。
在英语写作的指导中,需要明确写作的核心观点,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正确表达,保障教学的方向性和有效性。
2.3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所带来的启示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是教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学面临的挑战。
首先,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面临来自学生的挑战。
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兴趣。
但与此同时,会使学生产生学习上的矛盾,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不能应对思维导图的模式,出现能力上的短板,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扩展。
其次,面临来自教师的挑战。
教师的身份由主导者转变为辅助者,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需要教师改进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勇敢地迎接思维模式所带来的挑战,促进其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使英语学科得到更好的发展。
3.结语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广泛,并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传统教学存在着学生缺乏词汇基础、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等问题,应用思维导图的模式具有必要性,其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完成词汇的积累,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技能,在此过程中需要抓住思维导图这一机遇,并且迎接挑战,促进思维导图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
教学理论与实践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