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普通高中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三单元“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中的一课。
本单元共3课时内容,涉及古代、近代和现代人口迁徙的全部内容。
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各个历史阶段世界各地区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人口迁徙,认识人口迁徙对人类文化变迁的影响,以及人口迁徙和移民社会中出现的文化认同问题。
本课主要学习近代欧洲人的殖民扩张改变了美洲和大洋洲的人口结构,造成了非洲人口的严重损失,驱动了亚洲劳工的大量迁移。
人口迁徙带来了这些地区的文化重构,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
本课分为三个子目,一是“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主要介绍新航路开辟后,随着欧洲白人的涌入、土著印第安人的锐减、非洲黑人的迁入,各族群之间长期共同生活,彼此通婚,逐渐形成了新的混血族群;二是“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介绍了随着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的展开,欧洲人大量移居大洋洲,原住民锐减,欧洲文化成为了当地的主流文化;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介绍了奴隶贸易被禁止后,殖民者大量掳掠华工出国,勤奋踏实的华工促进了美洲、大洋洲经济发展的同时传播了中华文化,唐人街遍布世界各地。
二、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群体为选考历史学科,参与学科等级考试的高二学生,因此学生的学科兴趣、基础知识、学科能力、历史思维和核心素养上都有一定的培养和提升。
同时,经过对《中外历史纲要》(下)的学习,学生对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人口迁移、全球化等概念有较清晰的了解,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来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标准
3.3 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
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四、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提取信息,引导学生梳理近代人口迁徙的表现,了解人口迁徙的多种
形式,运用唯物史观解释殖民扩张与人口迁徙关系;
2、利用历史地图形式对近代人口迁徙史事加以描述,在不同时空框架下,理解人口迁徙对各洲的影响;
3、借助史料理解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史料辩证认识人口迁徙与文化的冲突、融入和认同,引导学生开拓国际视野、博大人文情怀,增强跨文化的理解和包容,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五、教学重难点
1、近代人口迁徙的表现、原因、影响;
2、近代人口迁徙对文化认同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
【导入】桑巴舞、爵士乐、踢踏舞、墨西哥斗牛
问题1:请问以上图片展示的是哪些艺术表现形式?是哪个国家的?
问题2:你知道它们分别起源于哪些国家呢?
过渡:为什么非洲的舞蹈、欧洲的音乐会漂洋过海来到美洲?为什么爱尔兰舞蹈和黑人舞蹈会凑到一起为什么?西班牙斗牛来站在拉丁美洲的舞台上?那让我们通过今天这一课来了解一下这些文化是如何碰撞在一起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相对熟悉的艺术形式导入课堂,并设问和追问,激发学生兴趣,引
发学生思考各洲际之间是何时建构关联,不同艺术形式所代表的文化是如何互通互融的。
过渡:人类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要了解世界各地文化是如何互通互融,首先要看看那个时代的人口是如何跨国、跨洲、跨地区迁移的。
一、跨国、跨洲、跨越——近代人口迁徙形式和趋势
任务一:阅读教材P38-P41内容,提取相关信息,并结合《中外历史纲要》(下)相关事实,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协作共同完成下表。
问题1:通过上述表格,近代人口迁徙呈现什么趋势?
问题2:近代人口迁徙与哪些事件有关?这些事件有什么共同性?你是如何理解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取信息,将各洲的人口迁徙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线索下,并用表格的形式加以描述。
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整体梳理,引导学生认识近代人口迁徙的趋势,通过关联近代重大史实认识近代人口迁移发生的环境因素,理解殖民扩张与人口迁移的关系,人口不断地跨国、跨洲、跨地区的迁徙,对世界的发展来说是跨越的。
二、灾难、开发、重构——近代人口迁徙的机遇和挑战
任务二: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6~19世纪世界人口大迁移示意图
问题1:图中四条路线分别代表哪些迁移路径?
问题2:请概述人口迁徙后美洲、大洋洲的人口构成。
问题3: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相关知识,围绕“人口迁徙”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预设观点:近代殖民扩张活动影响人口迁徙;近代人口迁徙影响各洲的人口结构;近代人口迁徙一定程度上开发了新大陆;近代人口迁徙冲击了殖民地文化等等。
问题4:结合大家的观点,你如何评价近代人口迁徙?
【设计意图】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以空间框架定位近代人口迁徙,利用历史地图形式加以描述;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近代人口迁徙对各洲人口的影响;以开放试题形式引导学生在尽可能战后史料基础上,独立探究人口迁徙的前因后果,提出自己独立的观点,并恰当利用史实论证。
不仅如此,在学生观点基础上进行总结提炼,引导学生辩证看待近代人口迁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有灾难、有开发、有重构)。
三、毁灭、共存、新生——近代人口迁徙对文化的影响
任务三:近代人口迁徙是各地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途径。
你认为“人口迁移”对“文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两则及以上材料论证你的看法。
材料一:教材P38 保留区内的印第安人
材料二:学习之窗的材料
材料三:教材P39 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
材料四:教材P41 澳大利亚悉尼的唐人街
材料五:历史纵横的材料
材料六:新大陆在殖民和经济方面的发展,也自然地导致欧洲文化的移植。
诚然,文化在移植过程中发生变化。
文化不仅被采纳,也被改变。
如今,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与大不列颠并不完全相同,拉丁美洲也不是伊比利亚半岛的一个精确的复制品。
然而,事实依旧是,语言基本上是相同的……宗教也是同样的……文学、学校、报纸、政体——所有这一切都有着可以追溯到英国、西班牙、法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根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七:在语言方面,依然使用印第安语系各方言的居民,在当今美洲人口中大约只占6.1%, 而占压到多数的人口(92.8%)操印欧语系的各种语言,其中又以罗马(拉丁)诺族(55.3%〉和日耳曼语族(35.5%)两者居多。
此外,尚有使用日本语(0.3%)、乌拉尔诺系(0.2%)、澳尼语系(0.1%)、闪含语系(0.1%)、汉藏语系(0.1%)以及其他语系语言的。
——《世界人口——民族与人口手册》材料八:来自欧洲移民的基督教已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地位。
从哥伦布时代起,基督教即输入美洲,兼以传教士多年来在印第安人和黑人中传教的结果,形成了在精神领域无可置疑的统治地位。
——沈坚《地理大发现与人口大迁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运用不同类型史料论证历史问题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引导学生认识到近代人口迁徙会带来各地区之间文化的冲突或互融,从而导致地区内某些文化的削弱甚至毁灭,也会推动地区间的文化重构,形成新的文化等。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以此引导学生开拓国际视野、博大人文情怀,只有互相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才能推动各地区文化的“延绵不绝”,从而增强跨文化的理解和包容,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七、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