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带答案知识点总结(超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带答案知识点总结(超
全)
综合题
1、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分别是我国岭南和北方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共同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怎样的特点?
(2)与北京四合院不同的是,广州西关大屋还体现了哪些独特的岭南文化?
(3)图中民居体现出我国古代怎样的人文思想?它对我国人口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
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为工业企业,钢铁厂和服装厂的合理区位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该城市拟建一座化工厂,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D、E两地中较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理由是________。
3、读“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数字表示不同功能区,则②代表____区,③代表____住宅区。
(2)该城市地域结构属于____模式,该城市内部地租水平的分布特点是____。
(3)图中⑤是____住宅区。
简要说明其设置理由。
____
(4)若在图中甲、乙、丙三区域设置轻型机械工业区、钢铁工业区、纺织工业区,则甲为____区,乙为____区,丙为____区。
简要说明设置理由____。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通风廊道是以大型空旷地带连成并贯穿高楼大厦密集的城市结构。
下图为2016-2035年北京市中心城区通风廊道规划示意图。
(1)说明城市通风廊道的环境功能。
(2)描述2016-2035年北京市中心城区通风廊道分布特点。
(3)指出城市通风廊道建设可利用的城市土地类型。
5、读下面2个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人口迁移示意图”
材料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
(1)若图中A、B、C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那么表示国际人口迁移的是____(填写图中的序号),表示国内人口迁移的是____(填写图中的序号)。
(2)若A、B代表城市,C代表农村,那么图中表示由农村到城市人口迁移的是____(填写图中的序号)。
(3)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____国家历史上和____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表现。
(4)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____因素、以及政治因素。
(5)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但有很多科技工作人员迁往西部地区的主要原因分别是____,____。
(填写图中的序号)
(6)2003年以来,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____。
(填写图中的序号)
(7)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____。
(填写图中的序号)。
6、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紧凑城市是针对城市无序蔓延发展而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北欧诸国被广泛采用,其设计的主要原则是:明确城市边界,减少对乡村的开发。
在公共交通站点(如地铁站等)附近实施城市土地的高密度开发;在城市社区建设中,内部强调适度的城市功能混用,即将居住用地与工作、体闲娱乐、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混合布局,外部通过大面积绿化的方式降低城市化影响,并通过公共交通加强城市内外联系。
从生态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北欧诸国进行紧凑型城市建设的意义。
7、下图为我国某市不同经济活动地租水平、市中心距离的关系图。
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据图概括商业活动、住宅、工业活动地租水平随距市中心远近变化的异同。
(2)说明市中心地租水平高的原因。
(3)据图说出该地工业区主要分布在距市中心______(填数字)km范围内,并说明工业区多分布在城市边缘
的原因。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堪察加半岛地处亚洲东北部俄罗斯远东地区,大部分地区都处于50°N以北,总面积超过37万平方千米,是
亚洲最大的半岛之一。
半岛上密密麻麻分布着数百座火山,是世界上地震与火山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其
中最高峰克柳切夫火山,海拔超过4750米,也是整个亚欧大陆上最高大的活火山,而且喷发非常活跃。
半岛上地热资源以及矿产资源丰富,各类资源的开发难度很大。
当地人烟稀少,总人口只有30多万,其中半数以
上人口集中在勘察加地方的首府彼得罗巴浦洛夫斯克。
下图为勘察加半岛地形示意图,地势总体呈中东部高,西部相对较平缓。
(1)半岛上火山众多,简述火山对人口分布的有利影响。
(2)简述人口多集中在彼得罗巴浦洛夫斯克的原因。
(3)勘察加半岛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试分析其原因。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带答案(十三)参考答案
1、答案:(1)内向性;封闭性;长者为尊;天人合一;农业文化。
(2)兼容性;商业文化。
(3)多代同堂(或多子多福),以显家族之兴旺(人丁兴旺)。
会促进人口的增长。
解析:
本题组考查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考查读图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1)根据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的建筑景观特征可知,两种建筑都有院墙,说明具有内向性、封闭性;并且房屋众多,说明家庭成员多,农业社会需要的劳动力多,反映了农业文化;并且房屋都有正堂,体现了长者为尊、天人合一的思想。
(2)从建筑特征分析,广州西关大屋有错落分布的街巷,还体现了兼容性和商业文化特征。
(3)根据建筑特征分析,图中民居体现出我国古代多代同堂,多子多福的特征,可以显示出家族之兴旺;这样的人文思想有助于促进我国人口的增长。
小提示:
2、答案:(1) C B
(2) E E处在城市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且位于河流的下游
解析:
本题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合理区位、工厂的布局及理由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
读图可知,图中A、B、C三处,B处布局服装厂,C处布局钢铁厂。
理由是服装厂属无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布局在劳动力丰富的主城区,B地较为合适。
C处靠近铁矿产地和铁路,交通便利,同时位于盛行风下风向,对城区污染小。
(2)
D位于城市主导风向上风向地带,建化工厂对城市大气有污染,污染物随盛行风进入城区,危害人们健康。
E
处位于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且位于河流的下游,建化工厂不会危害城区人们健康,故选E处。
3、答案:(1) 工业低级
(2) 扇形距市中心由近到远,地租在下降;交通通达度较高地段,地租偏高
(3) 高级地处城市外缘,河流上游,靠近文化区和名胜古迹,知名度高;地势高
(4) 纺织工业轻型机械工业钢铁工业根据不同工业污染程度不同合理设置工业区,可提高环境效益;轻型机械工业区和钢铁工业空间集聚,可提高经济效益;近低级住宅设置纺织工业可方便居民上下班。
解析:
本大题以“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城市的地域结构模式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
据图分析,各功能区呈扇形向外扩展,②沿铁路线向外扩展,且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代表工业区,③临近
②工业区布局,代表低级住宅区。
(2)
据图可知,图中各功能区呈扇形沿交通线向外扩展,城市地域结构属于扇形模式,城市的地租水平主要受距
离市中心的远近及交通通达度影响,市中心地租高,距市中心由近到远,地租在下降;交通通达度高,地租高,因此交通通达度较高地段,地租偏高。
(3)
据图可知,图中⑤高程168米,高于西侧149米,地势较高,位于河流上游,且位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城
市外缘,环境质量好,靠近文化区和名胜古迹,知名度高;适宜布局高级住宅区。
(4)
据图分析,甲靠近低级住宅区,且距离市中心较近,纺织工业污染小,设置纺织工业可方便居民上下班;轻
型机械工业和钢铁工业污染程度不同,污染程度大的钢铁工业应布局在城市边缘丙,污染程度较轻的轻型机
械工业应布局在甲丙之间的乙,这样布局可提高环境效益;且轻型机械工业区和钢铁工业空间集聚,可提高
经济效益。
小提示:
4、答案:(1)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减少夏季能源消耗;增加城市大气自净能力,提高空气质量。
(2)由5条一级通风廊道、多条二级通风廊道构成通风廊道网络系统;一级通风廊道线路长,多成南北走向
《西北-东南走向);二级通风廊道线路相对较短,多由郊区通往市中心。
(3)城市道路;湖泊、河流等城市湿地;相连的休憩用地;非建筑用地;低矮的建筑。
解析:
本大题以城市通风廊道为背景材料,涉及城市通风廊道的环境功能、2016-2035年北京市中心城区通风廊道
分布特点、城市通风廊道建设可利用的城市土地类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
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
大城市与大气有关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城市热岛效应"和大气污染。
城市通风廊道为城区引入新鲜冷湿空气,是提升城市空气流通能力、缓解城市热岛、改善人体舒适度、降低建筑物能耗的有效措施,能够调节城市
气候,增加城市大气自净能力,提高空气质量,对局地气候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2)
由总体(通风廊道系统)到局部(一、二级通风廊道),注重从通风廊道的长度、走向等角度描述。
由图可知,2016-2035年北京市中心城区通风廊道由一级通风廊道和二级通风廊道构成,其中一级通风廊道有5条,二级通风廊道有多条,共同构成通风廊道网络系统;由图中信息可知,一级通风廊道线路长,且多成南北走
向或西北-东南走向,大体与盛行风向一致;二级通风廊道线路相对较短,多由郊区通往市中心,便于把郊区
的新鲜冷湿空气引入市区。
(3)
通风廊道应当以大型空旷地带连成,如城市中的河流、湖泊等湿地;主要道路;相连的休憩用地;绿化地带;非建筑用地;建筑线后移地带及低矮楼宇群等。
5、答案:(1) ②③④①⑤
(2)③和④
(3) 发达发展中国家
(4)社会经济因素
(5) ③④
(6)⑤
(7)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概念、世界城市化进程以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结合材料
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1)
图中ABC表示不同的国家,则图中ABC之间的界线则为国境线,国际人口迁移需要跨越国境线,②③④所表示的人口迁移跨越了国境线,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①⑤所表示的人口迁移表示国内人口迁移。
(2)
如果AB表示城市,C表示农村,则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应为图中的③和④。
(3)
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目前城市化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较晚,目前正值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所以由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表现。
(4)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以及材料2信息可知,影响人口的主要迁移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气候、资源、
灾害等)、社会经济因素(如婚姻家庭、经济收入、国家政策等)、政治因素等。
(5)
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收入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民工迁入,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收入,即序号
③。
很多科技工作者前往西部地区主要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影响,即序号④。
(6)
2003年以来,伊拉克战乱不断导致居民大量外迁,外迁的主要因素是序号⑤。
(7)
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地区迁移,主要原因在于西部、南部地区为美国的阳光地带,气候条件
更好,而东北部纬度相对较高,气候冷湿,所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序号①。
小提示:
6、答案:明确城市边界,保护了乡村生态环境;北欧诸国冬季寒冷,紧凑型城市建设可以集中供能,降低能耗;城市功能混用,可缩短交通距离,降低能耗;通过公共交通加强城市内外联系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
善城市环境;大面积绿化可通过增加绿地面积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生物多样性。
解析:
本题以紧凑城市为材料,主要涉及生态城市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
析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资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欧诸国纬度位置较高,冬季寒冷,紧凑型城市建设可以集中供能,降低能耗。
生态:根据材料信息“明确城市边界,减少对乡村的开发”可知,紧凑城市保护了乡村生态环境,避免城市化带去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根据材料信息“外部通过大面积绿化的方式降低城市化影响”可知,紧凑城市通过增加绿地面积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生物多样性。
污染:根据材料信息“通过公共交通加强城市内外联系”可知,紧凑型城市利用公共交通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通过大面积绿地减轻大气污染;根据材料信息“在城市社区建
设中,内部强调适度的城市功能混用,即将居住用地与工作、体闲娱乐、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混合布局”可知,紧凑城市可以加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之间的联系,能够减少通行时间,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减少大气污染等。
7、答案:(1)同:距市中心越远,地租水平越低。
异:随着与市中心距离的变化,商业活动地租水平变化最大;住宅次之,工业活动变化最小。
(2)市中心交通通达性高,人口流动性强,人流和物流密集;消费市场大,经济收益高。
(3)10~20
原因:城市边缘土地面积大,地租水平低,土地成本低;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布局在城市边缘,有利于减
少对城区的环境污染;靠近城区,对内对外交通较方便,有利于产品和原料的运输。
解析:
结合图示信息可看出相同:商业活动、住宅、工业活动距市中心越远,地租水平越低。
异:随着与市中心距
离的变化,其中从市中心向郊区,商业的付租能力下降最快,住宅次之,工业最慢。
市中心地租水平高从消
费人群多和交通通达度好进行分析;结合图示信息可看出10~20千米处,工业的付租能力最强,因此适宜布
局工业区。
工业区布局在城市边缘从地租水平、交通通达度、环境污染等方面进行分析。
(1)本题考查图文信息的获取分析能力。
结合图示信息可看出相同:商业活动、住宅、工业活动距市中心越远,地租水平越低。
异:随着与市中心距离的变化,其中从市中心向郊区,商业的付租能力下降最快,住宅
次之,工业最慢。
(2)在城市中心人口流动性强,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经济收益高。
此外,市中心有多条道路交汇,交通
通达性高,因此地租水平高。
(3)结合图示信息可看出10~20千米处,工业的付租能力最强,因此适宜布局工业区。
工业区布局在城市
边缘从地租水平、交通通达度、环境污染等方面进行分析。
城市边缘土地面积大,地租水平低,土地成本低;靠近城区,对内对外交通较方便,有利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
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布局在城市边缘,有利
于减轻对城区的环境污染。
小提示:
8、答案:(1)火山多,地热资源相对丰富;火山土肥力较高,利于农业生产等。
(2)纬度较低,气候相对温暖;沿海地区,地势较为平坦;距离最高的火山相对较远,受火山影响较小;地方
首府,经济发达,就业机会较多等。
(3)纬度高,气候严寒;半岛上多火山活动以及地震,生存环境恶劣;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基础设施相对
不完善,对外吸引力不强;资源开发难度大;地理位置过于偏远。
解析:
本题以勘察加半岛地形示意图以及材料为背景情境,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查学生获
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
突出考查
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
根据材料“半岛上密密麻麻分布着数百座火山,是世界上地震与火山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和“半岛上地热资源”可知,半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半岛上火山多,地热资源相对丰富,有利于人们开发地热资源发展旅游业;
火山灰土肥力较高,加上西部地势相对平缓,利于农业生产等,有利于人口分布。
(2)
读图可知,彼得罗巴浦洛夫斯克位于半岛的南端,纬度较低,加上西部山地阻挡冬季冷空气和海洋的影响,
气候相对温暖;沿海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较为平坦,利于基础设施建设;由图中纬度分布可知,
距离最高的火山接近5000多公里,相对较远,受火山影响较小;是材料“当地人烟稀少,总人口只有30多万,其中半数以上人口集中在勘察加地方的首府彼得罗巴浦洛夫斯克”可知,是地方首府,经济发达,就业机会较
多等。
(3)
读图并结合材料“大部分地区都处于50°N以北”可知,纬度高,气候严寒;由材料“半岛上密密麻麻分布着数百座火山,是世界上地震与火山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其中最高峰克柳切夫火山,海拔超过4750米,也是整个亚欧大陆上最高大的活火山,而且喷发非常活跃”可知,半岛上多火山活动以及地震,生存环境恶劣;经济
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对外吸引力不强;半岛上地势起伏大,基础设施落后,当地人烟
稀少,劳动力资源不足,资源开发难度大;由材料“堪察加半岛地处亚洲东北部俄罗斯远东地区”可知,地理位置过于偏远。
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