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知识点学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流 体 流 动
一.基本内容
1. 流体静力学方程及应用
2. 稳定流动系统物料衡算——连续性方程
机械能衡算——柏努利方程 3. 管内流体流动阻力: (1) 两种流动类型及判断。

(2) 流动阻力计算:直管阻力和局部阻力 二.基本概念
1. 稳定流动:与流动有关的物理量不随时间的改变,但可随位置而改变,其质量流量为常数。

2. 等压面:静止连续同一流体,同一水平面。

3. 滞流与湍流,滞流底层: (1) 两种流动类型本质区别在于流体质点运动规律不同; (2) 在湍流流体中近壁面处总存在一薄层滞流流体,称为滞流底层(层流内层); (3) 滞流与湍流之速度分布:
a . 层流:点速度ur 与其所处半径r 成抛物线关系,平均流速u 为管中心线处最大速度umax 的1/2倍。

b .湍流:平均流速u 为umax 的0.8~0.82倍。

4. 流体流动阻力产生的原因:流体存在粘性,流动时产生粘滞力(内摩檫力),质点的相互作用(包括质点的脉动以及由
于流道截面大小及方向的改变引起的); 5. 串联管路,并联管路及其特点: (1) 串联管路:管径不同的管段串联而成
特点:①w 1=w 2=……=w ,㎏/s 各管段相同;ρ=常数, V1=V2=……=V ,s m /3

②⋅
⋅⋅⋅⋅⋅++=∑21f f f h h h
,J/㎏ 总阻力等于各段阻力之和。

(2) 并联管路:先分后合的管路
特点:①w=w 1+w 2+……,㎏/s 总管流率等于各管段流率之和;

∑∑∑==21f f f h
h h ……, J/kg 各支管段(每kg 流体)阻力相等。

6.管路视作一整体,存在能量平衡:
(1)任何局部阻力的增加,将使管内流量下降; (2)下游阻力↑,使上游压力↑
(3)上游阻力↑,使下游压力↓
(4)阻力损失总是表现为势能的降低。

7.当量直径
e d ,水力半径h r :
∏=
=A r d k e 44,∏=A
r h
三.基本公式:
1. 流体静力学方程:gh p p ρ+=12,Pa
J/kg
2
21
1,ρ
ρ
p gz p gz +
=+
,
水平液柱差压计:
0()p R g ρρ∆=-,Pa 。

若直管管径不变时:读数R[即△P f =0()R g ρρ-]反映流动阻力; 若管径不同:读数R[即△P f =
0()R g ρρ-]反映流动阻力与动能改变。

2. 流量公式:V s =u ·A , 3
m /s,
A V u s
=
或, m/s
圆形管道,
2
2,4
m d A π
=
管径的计算式,
u
V d s
4
π
=
,m
3. 流量计:
ρp
A
c V ∆⋅=2, s m /3
而其中 ρp
c
u ∆=2
不同流量计压差ΔP 与截面A 不同
(1) 孔板流量计:
2
04
o A A d π
==

0d ——孔径,m
g R p )(0ρρ-=∆
故恒截面(A 0) 变压差(R ⇒ΔP )
(2)转子流量计:R A A =;R A ——玻管与转子间环隙截面积,m ²
()
f f f
V p g
A ρρ-∆=
,
,,f f f
V A ρ均为转子的参数。

故恒压差(p ∆)变截面(R A 倒锥形) 4. 连续性方程:w 1=w 2=……w ,㎏/s ρ=常数,
s s s V V V =⋅⋅⋅==21, m ³/s;
1u A ∝
, 2
1
u d ∝
5.柏努利方程:
ρ=常数,22
1
122
1222e f p u p u gz W gz h ρρ+++=+++∑ ,J/kg
∑+++=+++f
e H g u g p z H g u g p z 222
2
222111ρρ, m ,压头
6.阻力计算
2
'()
2e
f
f f
l l u h
h h d
λ
ξ+=+=+∑∑∑∑, J/kg
∑=∆f
f h p ρ, (注意
f
p ∆压降与ΔP 压差区别)
)
,(d R f e ε
λ=
u
h
R R f
e
e ∝=
≤∑,64(2000λ层流)
12
2000(,)
e e
f R f R h u d
ε
λ->=∝∑时
查图,
完全湍流
2
,
u h
d f f
∝⎪⎭

⎝⎛=∑ελ
第二章 流体输送设备
一. 基本内容
1. 离心泵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2. 离心泵主要性能参数及特性曲线; 3. 离心泵安装高度;
4. 管路特性曲线及离心泵流量调节; 5. 离心泵类型及选用; 6. 其他类型泵及风机。

二. 基本概念
1. 离心泵的主要部件:叶轮(开式,半开式,闭式),泵壳(蜗壳形,可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轴封装置(填料轴封,
机械轴封)
2. 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由泵自身结构、形状、尺寸及转速决定 H ,m (扬程); Q, m ³/h (流量); η,%(效率); N,W (轴功率)
(1)其相互关系由特性曲线反映:
一般Q ↑ H ↓ ;Q ↑ N ↑;而η随Q 先↑后↓有一最高点,称设计点,(铭牌数值均为该点)
(2)密度ρ↑:H ,Q 不变; N ↑;
流体粘度μ↑:H ↓ ,Q ↓,η↓ ,N ↑ (3)转速n ,叶轮直径D 的改变
3
21212
21212
121,,
⎪⎪⎭⎫
⎝⎛=⎪⎪⎭

⎝⎛==n n N N n n H H n n
Q Q 比例定律:
切割定律:3
21
212
21
212
1
21,,⎪⎪⎭⎫
⎝⎛=⎪⎪⎭

⎝⎛==D D N N D D H H D D Q Q
3. 气缚现象:离心泵启动前未充满液体,泵壳内存在空气,由于空气密度小,产生之离心力较小,吸入口形成的真空
不足以吸液,故不能输送液体。

可通过先灌液,或在吸入管底部装上底阀(止逆阀)来克服气缚现象。

4. 汽蚀现象:在离心泵叶轮入口压力最低处,若该处液体的压力等于或低于输送液体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时,会产生
大量气泡,小气泡随液体流到高压区时气泡破裂,重新凝结,质点相互撞击,产生极高局部动能,打击金属表面,金属表面逐渐疲劳而破坏。

产生汽蚀现象时,泵体震动,产生噪音。

为避免汽蚀现象产生,泵的安装位置不能太高。

5. 离心泵安装高度Hg :
g g H H ≥际

6. 离心泵工作点:为管路特性曲线与离心泵特性曲线交点
流量调节:(1)改变出口阀门开度(实为改变管路特性曲线); (2)改变转速n 或叶轮直径D (实为改变离心泵特性曲线)。

7. 离心泵选型:(离心泵提供的)H ,Q 同时稍大于He ,Qe (管路所需) 8. 往复泵与离心泵比较:
(1) 流量:往复泵流量只与泵的几何尺寸有关,而与泵的压头及管路情况无关。

当运转时要强制排液,故往复泵为
一种容积泵(正位移泵)。

(2)压头:压头与泵的几何尺寸及流量无关。

(3)安装高度:往复泵也是借压差吸液,但有自吸能力(无需灌液)。

其吸上高度(安装高度)也有限制。

(4)流量调节:往复泵为容积泵,其流量调节不能采用出口阀门,只能采用回路调节装置,即用支路阀门调节。

三. 基本公式:
1. 泵的扬程测定:
()0
H 12≈+++
-=∑∑f
f H
H g
p p z z ,表
真ρ
2. 管路特性方程:
5
22
)4(2)(d g l l B g
p
z K BQ K H e e
e πλρ∑+=
∆+∆=+=,,其中
3.安装高度: 必需气蚀余量r NPSH ()
()001
0.5v
f r p p H
g NPSH H g ρ--⎡⎤=
-+-⎣⎦∑
4.轴功率 η
ρg
HQ N =
,W
而有效功率
,w W g HQ N e e ==ρw (e N 不为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第三章 非均相物系分离
一.基本内容:每个单元操作包括原理及应用两部分 1.重力沉降 2.离心沉降 3.过滤 二.重力沉降 1.基本概念
(1)重力沉降速度ut :自由沉降至匀速阶段,当物系及操作条件一定时,
u t 与d 对应,d ↑ ut ↑; d 一定,ut 一定
(2)降尘室生产能力:单位时间内所处理的气量,m ³/h ,
对一定物系降尘室生产能力只取决于降尘室底面积,与高度无关。

(3)降尘室中颗粒分离出来的条件:停留时间θ=t t u H u L θ=≥沉降时间
2.基本公式:
(1) ξρρρ3)(4g
d u s t -=
Re ≤1 层流时 μρρ18)(2g d u s t -=
(斯托克斯公式)
(2)Vs ≤ut (L ·b ), (L ·b )为沉降面积,Vs 取决于沉降面积
t t u H
u L θθ=≥=
H L
u u t ≤∴
三.离心沉降
1.基本概念
(1)离心沉降速度u r :
当物系及操作条件一定时,u r 不仅与d 有关,还与离心加速度2/T u R 有关, 同一颗粒d ,T u ↑ R ↓ ,则u r
↑。

(2)分离因数C K :同一颗粒所受离心力与重力之比,反映离心力场较重力场强化程度。

(3)旋风分离器的临界粒径
c d :理论上能100%分离下来的最小颗粒直径。

2.基本公式:
(1)
r u =

Re ≤1 ,
R u d u T
s r 2
218)(⋅
-=μρρ (2)
2
2T
c u R K g Rg ω==
四.过滤
1.基本概念
(1)过滤阻力:⎧⎪
⎧⎨
⎨⎪
⎩⎩
过滤介质阻力滤饼厚度滤饼阻力颗粒情况:颗粒形状、大小、粒度分布及压缩性 以滤饼阻力为主
(2)两种过滤操作方式
恒压过滤:推动力ΔP 不变,dV
d θ随时间θ而↓
恒速过滤:ΔP 随时间θ而↑ (3)过滤速度及速率
过滤速率:3,
/dV m s
d θ
过滤速度:32,
/dV
m m s
Ad θ

(4)过滤周期四个阶段:过滤、洗涤、去湿、整理卸料。

2.基本公式
(1) 恒压过滤方程:
()()e e e KA V V KA VV V θθθ+=+=+22222;

()()e e e K q q K qq q θθθ+=+=+222;
注意:
(1) K , e V (e q ), e θ---过滤常数,实验测定。

K ,m ²/s ; e V , m ³;e q =e V /A, m ³/m ²;e θ, s ;
(2) V (q )及θ为累积量;
(3)V ,(q )均反映过程阻力,V e (q e )反映介质阻力。

(4)忽略介质阻力,则
00e e e V q θ=(=0),
=
(2)恒压过滤机的生产能力Q :
T V
Q 3600=
,m ³/h
,D W T θθθ++=sec 其中V ,θ对应于恒压过滤方程。

qw
对于转筒真空过滤机:T=60/n ,s ,θ=60/(n ·ψ),s
DL A π=(侧面积)
(3) 洗涤速率(dv/d θ)W :
横穿洗涤法(框板过滤机): =⎪⎪⎭⎫ ⎝
⎛w d V
d θ
E d V
d ⎪⎪⎭⎫ ⎝⎛θ
41
E d V d ⎪
⎪⎭⎫ ⎝⎛θ()e E V V KA +=22
或 2()E e dq K d q q θ
=+E () (4)板框过滤机:框数为N ,框内边长为L ,框内厚度为b
过滤面积A=N ·2L ×2 ;滤框容积 V 框=N × 2
L ×b ;
(5)滤液体积V 与滤饼体积

V
v
V V ⋅=饼,3
m ,其中v ,
3饼m /3液
m 。

第六章 传 热
一. 基本内容
1. 导热速率——傅立叶定律
2. 对流传热速率——牛顿冷却定律
3. 传热计算——传热速率方程
4. 热量衡算 二. 基本概念
1.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对流传热、热辐射 2.导热系数λ:

金气非金属液固固体中λλλλλ>>>;;气体可视为热的绝缘体。

3. 对流传热系数α:取决于(1)流体物性;(2)流动情况;(3)传热面情况。

无相变
相变层湍气液αααααα>>>;;;
αα〉弯直,αα〉短管长管;
空气中自然对流2110/w m K α=; 空气中强制对流K m w ⋅=2250~10α; 水的强制对流~250=αK m w 210000; 水蒸气冷凝
k m w 2
15000~5000; 水沸腾 1500~45000 k m w ⋅2
4.稳定传热中,传热速率为常数,则推动力(温度差)与阻力成正比
(1)导热热阻s b λ;对流传热热阻s α1;总热阻Ks 1

(2)总热阻取决于热阻最大部分,减阻必须从阻力最大部分入手; (3)壁温接近于热阻小(或α大)的一侧流体的温度。

5.减阻
(1)无相变传热:减薄层流内层厚度;
(2)蒸汽冷凝:减薄冷凝液膜厚,排除不凝性气体;
(3)大容器内液体沸腾:保持泡核沸腾阶段,促使气泡产生、长大、上升。

三. 基本公式
1.导热速率:
i i i
i mi mi i i i i n
i mi
i i
n S S S S S S b t t S b t t Q 1
11
111ln ;+++=+-=
-=-=
∑λλ
薄壁:
21i
i mi S S S +=
+
对圆筒壁: S ——侧面积,i S 2i i d L r L ππ==
i i i n
i i i r r L t t Q 1
1
1
ln 121+=+∑
-=
λπ
2. 对流传热速率:
221111S t
t S T T Q w
W αα-=-=
3. 总传热速率方程:
对应与;S K KS t T Q m
1)(-=
)(21
2)()(ln 1
121212
1
21000000t t t t t t t t t t d d R d d d bd R K m m i si i i m S ∆+∆=∆≤∆∆∆∆∆-∆=
∆++++=,小大若;αλα
4. 热量衡算式
两侧均无相变且不考虑热损失
m pc c ph h t KS t t C W T T C W Q ∆=-=-=)()(1221
5. 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湍流时:
水〈μμ2时
0.80.8
4
0.2
0.023
()()n=0.4n=0.3Re 10p n
i i i i i C d u d u d μρλαμλ
α=≥∝;被加热,被冷却,
湍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