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学正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杭州市学正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实验室中,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
是()
A. 烧碱溶液保存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B. 液溴用水封保存
C .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D.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参考答案:
A
略
2. 能证明苯酚具有弱酸性的实验是()
A.加入浓溴水生成白色沉淀
B.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后,溶液由澄清变浑浊
C.苯酚的浑浊液加热后变澄清
D.苯酚的水溶液中加 NaOH溶液,生成苯酚钠
参考答案:
B
略
3. 下列物质的类别与所含官能团都正确的是
A.酚类–OH B.羧酸–CHO
C.醛类–CHO D.CH3-O-CH3醚类
参考答案:
D 4. 要对热稳定的高沸点液态有机物和低沸点的杂质的混合物进行提纯一般使用的方法
A.重结晶
B.蒸馏
C.过
滤 D.萃取
参考答案:
B
5. 某温度下,在体积不变的容器中进行反应:CO(g)+2H2(g)CH3OH(g)△H1=﹣90.7kJ?mol ﹣1.已知反应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CO)=1mol/L,c(H2)=2.4mol/L;5min后反应达平衡,此时CO的转化率为5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熵增放热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B.5 min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L?min)
C.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加入催化剂可提高CO的转化率
D.若该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c(CO)=4 mol/L,c(H2)=a mol/L,达到平衡后,c
(CH3OH)=2 mol/L,则a=5.4
参考答案:
D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H﹣T△S<0时,反应一定自发进行;
B.根据CO的转化量,求出氢气的转化量,再求出反应速率;
C.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响应;
D.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根据平衡常数计算平衡时氢气的浓度,进而计算a的值.
解答:解:A.CO(g)+2H2(g)CH3OH(g)△H1=﹣90.7kJ?mol﹣1,该反应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属于熵减小的反应,△S<0,△H<0,当温度较低时△H﹣T△S<0,反应一定自发进行,故A错误;
B.5min后达到平衡,CO的转化率为50%,则△c(CO)=1mol/L×50%=0.5mol/L,所以△c(H2)
=1mol/L,则v(H2)==0.2mol/(L?min),故B错误;
C.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响应,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则CO的转化率不变,故C错误;
D.该温度到达平衡时,c(CO)=0.5mol/L,c(H2)=2.4mol/L﹣2×0.5mol/L=1.4mol/L,c(CH3OH)
=0.5mol/L,所以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若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CO)=4mol/L,c(H2)=a mol/L,达到平衡后,c(CH3OH)=2mol/L,则平衡时c′(CO)=4mol/L﹣
2mol/L=2mol/L,令平衡时氢气的浓度为ymol/L,所以=,解得y=1.4,故
a=2mol/L×2+1.4mol/L=5.4mol/L,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自发性的判断、反应速率的计算、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化学平衡移动等,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6. 下列关于硫及含硫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
是
A.SO2的漂白原理与次氯酸相同
B.用澄清的石灰石可以鉴别CO2和SO2
C.浓硫酸可以干燥H2、NH3、CO2等气体
D.常温下铁遇浓硫酸钝化,因此可用铁罐储运浓硫酸
参考答案:
D
7. 有关Na2CO3和NaHCO3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HCO3与足量盐酸作用时,产生的气体质量相同
B.Na2CO3比NaHCO3热稳定性强
C.Na2CO3不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D.Na2CO3和NaHCO3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
参考答案:B
NaHCO3在80℃左右即分解,而Na2CO3的热稳定性很好。
Na2CO3+2HCl=2NaCl+CO2↑+H2O
NaHCO3+HCl=NaCl+CO2↑+H2O
Na2CO3+Ca(OH)2=CaCO3↓+2NaOH
NaHCO3+NaOH=Na2CO3+H2O
8. 纽扣电池的两极材料分别为锌和氧化银,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
放电时两个电极反应分别为: Z n +2OH--2e-= Zn(OH)2,Ag2O+ H2O+ 2e-= 2Ag +2O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OH-向正极移动,K+、H+向负极移动
B.锌发生还原反应,氧化银发生氧化反应
C.锌是负极,氧化银是正极
D.在电池放电过程中,负极区溶液碱性增强
参考答案:
C
略
9. 某酸HX稀溶液和某碱YOH稀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两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大于7,下表中判断合理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
D
略
10. 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表明反应:A(g)+2B(g) C(g)+D(g)已达到平衡状
态的是( )
A. A、C、D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B.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
变
C.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D. v(B) = 2v(C)
参考答案:
C
略
11. 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B.2Br- + Cl2 = 2Cl- + Br2
C.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D.2CO2 + 2Na2O2 = 2Na2CO3 + O2↑
参考答案:
AB
化合价有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12. 比较乙烷和乙醇的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个碳原子以单键相连
B.分子里都含6个相同的氢
原子
C.乙基与一个氢原子相连就是乙烷分子
D.乙基与一个羟基相连就是乙醇分子
参考答案:
B
13. 下列不属于抗酸药主要成份的是
A.氢氧化镁 B.氢氧化铜 C.氢氧化铝 D.碳酸钙
参考答案:
略
14.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左盘放药品,右盘放砝码B.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将滴管下端紧靠试管内壁
C.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
D.使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将试纸浸入溶液中
参考答案:
A
考点: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试纸的使用.版权所有
分析:A.依据托盘天平使用注意事项解答;
B.滴管插入试管内可能污染滴管内的药品;
C.依据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
D.不能将试纸浸入溶液中,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
解答:解:A.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遵循左物右码规则,不能将药品与砝码放反了,故A正确;B.滴管下端紧靠试管内壁会污染滴管内的药品,故B错误;
C.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容易引起火灾,故C错误;
D.使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不可将试纸浸入溶液中,否则会组成试剂污染,可以使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进行检验,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仪器使用方法、试纸的使用方法,熟悉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是解题关键,注意对相关知识的积累.
15.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与结论正确的是
( )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
A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变黑,放热,体积膨
胀,放出刺激性气体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反应中生成C、SO2和CO2等B
向某溶液中加入
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生成难溶于水的BaSO4,该溶液中
一定含有SO42-C
向甲苯中滴入少量浓
溴水,振荡,静置
溶液分层,上层呈橙红
色,下层几乎无色
甲苯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使溴
水褪色
D
向鸡蛋清溶液中,加
入饱和(N H4)2S O4溶
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参考答案:
A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用50 mL0.50 mol/L盐酸与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
测定强酸与强碱反应的反应热。
(1)在该实验中,量取50 mL 盐酸或NaOH 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
(2)装置中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上表所示,其中记录的终止温度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
(4)计算该实验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kJ(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J/(g·℃ )。
(5) 如果用50 mL 0.55mol/L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通过测得的反应热计算中和热,其中和热△H会偏大,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量筒、胶头滴管 (2)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完全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 (4) 1.31 kJ
(5) NH3·H2O是弱电解质,不能完全参加中和反应(或生成的盐会水解,要吸收热量等)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1)在粗制CuSO4·5H2O晶体中常含有杂质Fe2+。
在提纯时为了除去Fe2+,常加入合适氧化剂,使Fe2+氧化为Fe3+,下列物质可采用的是________。
A. KMnO4
B. H2O2
C. Cl2水
D. HNO3
(2).然后再加入适当物质调整至溶液pH=4,使Fe3+转化为Fe(OH)3,可以达到除去Fe3+而不损失CuSO4的目的,调整溶液pH可选用下列中的________。
A. NaOH
B. NH3·H2O
C. CuO
D. Cu(OH)2
(3)甲同学怀疑调整至溶液pH=4是否能达到除去Fe3+而不损失Cu2+的目的,乙同学认为可以通过计算确定,他查阅有关资料得到如下数据,常温下Fe(OH)3的溶度积K sp=8.0×10-
38, Cu(OH)2的溶度积K sp=3.0×10-20,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1时就认为沉淀完全,设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0 mol·L-1,则Cu(OH)2开始沉淀时溶液的pH为___ _____,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为____ ____,通过计算确定pH=4时,Fe3+残存的浓度是:________ 。
(请写出第3小题的计算过程。
lg3=0.48)
参考答案:
pH=4 pH=6.7 8×10-8mol/L
略
18. (16分)X、Y、Z、W、Q、R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基态原子核外有三个未成对电子,Y、Z、W分别与X形成常见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依次为正四面体、三角锥形和V形,Q的各级电离能如右表,W与R是同族元素。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W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合物Q2W2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化合物XYZ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
(3)Y、Z、W分别与X形成常见化合物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分子式表示)。
(4)RW3分子中的键角为___________,RW2分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_______。
(5)根据等电子原理,指出与YW2互为等电子体,且含有Z原子的微粒有、
(要求写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参考答案:
(1) (1分)
(2) (2分) H-C≡N(2分)
略
19. 用Cl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HC1。
利用反应A,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
反应A: 4HCl+O22Cl2+2H2O
(1)已知:i 反应A中, 4mol HCI被氧化,放出115.6kJ的热量。
[
ii m
①H2O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A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断开1 mol H—O 键与断开 1 mol H—Cl 键所需能量相差约为__________kJ,H2O中H—O 键比HCl中H—Cl键(填“强”或“弱”)_______________。
(2)对于反应A,下图是4种投料比[n(HCl):n(O2),
分别为1:1、2:1、4:1、6:1]下,反应温度对HCl平衡转化率影响的曲线。
①曲线b对应的投料比是__________。
②当曲线b、c、d对应的投料比达到相同的HCl平衡转化率时,对应的反应温度高低与投料比多少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投料比为2:1、温度为400℃时,平衡混合气中Cl2 的物质的量分数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H:O:H
②4HCl(g)+O2(g)2Cl2+2H2O(g) △H=-115.6kJ/mul
③32或31.9kJ 强
(2)①4:1
②反应温度越低,HCl有相同。
转化率时,对应的投料比越大
③30.8%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