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2018信息安全(学术)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信息安全专业培养方案

信息安全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既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又具有信息安全专业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学生具有信息安全应用能力和信息安全的分析与实施能力,具备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设计与信息安全软、硬件产品开发的基本素质,了解信息安全学科的发展动向和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应用。

所培养的人才将能在信息技术产业、教育、企业、事业、军队、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等单位胜任计算机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领域、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各个领域的应用要求。

三、主干学科
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
四、相近专业
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五、专业主干课程
计算机科学概论、C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库原理、信号与系统、密码学基础、信息论与编码基础、数据安全技术、信息安全基础、数字通信概论、网络协议分析、网络攻防技术、信息隐藏技术
六、学制
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4-8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八、毕业规定
1、获得总学分160及以上(其中必修课138学分,选修课至少22学分)。

选修课中通识课程
6学分(人文与社科类课程、经济管理类课程、艺术类课程各选2学分),及模块一至少16学分。

2、至少获得6个第二课堂学分。

3、通过体育达标测试。

十、专业教学进程及计划表。

信息安全专业详细培养方案和课程

信息安全专业详细培养方案和课程

信息安全专业详细培养方案和课程信息安全专业作为应对当前网络时代下多样的安全威胁的前沿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技术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满足市场对于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我们制定了详细的信息安全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

一、培养目标信息安全专业培养方案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具备信息安全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针对这一目标,我们将培养方案分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个阶段。

二、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信息安全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石,旨在为学生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储备。

其中包括以下课程:1. 计算机科学基础:介绍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编程能力。

2.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学习数字电路的基本运算原理,掌握数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 离散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和推理能力,为后续学习密码学和算法设计打下基础。

4.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学习常见数据结构和算法,提升学生的编程和问题解决能力。

5. 操作系统原理:深入了解操作系统的原理和运行机制,为后续学习系统安全打下基础。

三、专业课程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学生将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重点培养信息安全领域的核心知识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专业课程:1. 网络安全:学习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攻击与防御技术,了解常见的网络安全漏洞和威胁,并学习如何进行网络安全评估和风险管理。

2. 数据库安全:学习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机制和安全策略,掌握数据库加密、访问控制和审计技术。

3. 密码学:介绍密码学的基本概念和密码算法,学习常见的加密技术和密码破解方法,培养学生的密码分析和设计能力。

4. 威胁情报与事件响应:学习威胁情报收集与分析方法,了解网络威胁的态势和趋势,并学习如何进行安全事件响应与处置。

5. 移动安全:研究移动设备的安全特性和安全问题,学习移动应用程序漏洞分析和安全开发技术。

四、实践环节信息安全专业的培养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必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2018信息安全培养方案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2018信息安全培养方案

专业:信息安全代码:0810Z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信息安全领域的专门人才。

要求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掌握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或研究方向的发展现状和先进的研究方法,熟练掌握1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与信息安全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开发能力。

二、研究方向1.密码学2.系统安全3.网络安全4.应用安全5.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及其密码应用6.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7.信息安全测评三、学习年限本学科学制为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学术型硕士参加科研、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的时间为年。

四、培养方式与原则1.学习各环节的设置与安排及学分要求(1)课程学习时间为2学期。

课程设置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组成。

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必修学位课三类;非学位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共选修课两类。

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至少应修满28学分,其中学位课17学分,非学位课8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但一般不超过33学分。

(2)本学科允许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可在计算机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学院的信息与通信工程、理学院的数学等跨学科选修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必修学位课、专业选修课,所修学分可以计算作本学科培养方案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选课)学分。

(3)本学科允许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在本学科培养方案内多选修专业学位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所修学分可以计算作本学科培养方案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选课)学分。

2.导师负责制与培养要求(1)导师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全面关心硕士研究生的成长,对研究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导师应根据本方案的要求,认真制定培养计划,检查并督促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社会实践以及论文研究工作。

导师指导研究生论文选题、文献查阅、论文调研、课题研究、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应注意在各个环节上培养研究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2018版信息安全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8版信息安全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8版信息安全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简介信息安全专业是为适应国家“信息强国”战略而设的一个新兴本科专业。

湖北大学信息安全专业自2012年首次招生,每年招生规模在40人左右。

依托于信息安全本科专业的建设,2016年6月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和数学与统计学学院联合申请并成功获批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本专业以信息学科为平台,以信息安全为方向,以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分为网络安全和系统与应用安全两个专业培养方向。

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能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与技术、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以及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信息安全相关的实际问题。

努力使学生成为具有较高专业业务素质、较强创新与实践能力、能够从事信息安全产品研发、信息系统安全分析与设计、信息安全教育、信息安全管理与执法等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代码:080904K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系统、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在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及应用等方面具有较宽广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信息安全领域的科技研发能力。

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具有终生学习能力、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能在信息技术产业、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及国家信息安全的相关部门和机构中从事信息安全的研究、设计、开发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毕业5年后,经过实践锻炼能够达到信息安全相关领域工程师的职业要求,成为业内技术骨干或承担技术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解决信息安全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毕业要求通过本科阶段学习,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的毕业要求(能力)。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信息安全工程问题;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信息安全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信息安全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在设计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同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4.研究:能够基于信息安全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信息安全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建模与仿真、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信息安全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合理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6.工程与社会:了解国家在信息安全领域的相关产业政策及法律法规,能够基于信息安全的相关背景知识,评价信息安全相关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方面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结合信息安全专业知识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信息安全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信息安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10.沟通:能够就复杂信息安全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各种报告与设计文档、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反馈。

信息安全专业培养方案

信息安全专业培养方案

信息安全专业培养方案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Information Security专业负责人:黄晓芳主管院长:范勇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韩永国Director of Specialty: Huang XiaofangExecutive Dean: Fan YongAcademic Committee Director: Han Yongguo一、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名称学制4年,最低毕业学分170,允许学习年限为3-6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Ⅰ.Length of Schooling and Degree: 4 years,at least 170 credits, 3-6 years schooling allowed Degrees Conferred: Bachelor and Science (B.S.)二、培养目标培养拥有较高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质、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遵守信息安全政策法规,具有信息安全领域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系统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能够胜任政府、军队、金融、公安和商业等部门信息安全管理执法、信息系统安全分析与设计、信息安全产品开发、信息安全基础设施运行维护、信息安全技术咨询服务、信息安全教育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设计型和研究型的高素质工程人才。

Ⅱ. Educational ObjectivesTo make the students have higher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qualit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spirit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mply with information security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has a strong ability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in information security field,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and key technologies of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system, can use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analyze and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can be competent for commercial law enforcement of government, military, finance, public security and other departments, security analysis and design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duct developm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infrastructure,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consulting services, information security educ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work. To make the engineering talents have the application, design and research abilities.三、培养规格及要求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和信息安全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毕业生应能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应用能力;2.掌握信息安全、计算机与网络通信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以及思维方法;3.具有分析、设计和实施信息安全系统的基本能力,开发信息安全产品的能力;4.了解信息安全领域的新技术和发展动向,初步掌握信息安全产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5.具有良好表达、沟通技能以及团队协作能力;6.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7.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培养方案(试行)2018.4.20 (1)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培养方案(试行)2018.4.20 (1)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大类专业主任(签字):学院/系(盖章):2016年10月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面向“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时代,能够支撑和引领国家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系统掌握网络空间安全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能够在网络空间安全产业以及其他行业从事各类网络空间安全相关的软硬件开发、系统设计与分析、网络空间安全规划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网络安全技术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1)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强国意识、安全意识和创新创业意识,具备良好的人文社科、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

(2)掌握信息系统安全、应用软件安全、网络安全与信息内容安全等相关专业知识;掌握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3)能够综合运用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相关的复杂工程技术问题。

(4)具备抽象思维、逻辑思维、逆向思维、计算思维思维能力,能够引领网络空间安全领域技术与产业发展。

(5)具有跨学科合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有效的交流能力。

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网络空间安全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或在国内外科研院所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二、培养要求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本科毕业生应成为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拥有国际视野和引领未来发展潜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具备掌握如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应具备如下基本能力:(1)计算思维能力。

掌握如形式化、模型化、自动化等包括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在内的计算思维能力,能够运用计算思维分析和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2)逆向思维能力。

掌握如协议逆向解析、程序逆向分析、网络行为破译等安全问题逆向思考与分析能力,能够运用逆向思维分析和解决主流安全问题。

(3)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

能够运用算法设计与分析相关知识,并针对复杂的工程问题,设计求解问题相关的算法,并能够正确地分析算法结果的正确性和算法的复杂性。

信息安全专业详细培养方案和课程

信息安全专业详细培养方案和课程

信息安全专业培养目标
一、概述信息安全专业是计算机、通信、数学等领域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确保信息安全的科学和技术,课程设置上围绕信息安全目标,注重计算机科学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通信、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电子金融、电子政务等领域的信息安全专门技术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开发信息系统的软硬件、规划和设计安全信息系统的能力,能对信息系统进行风险分析,为信息系统安全开发和制定安全策略和安全方案。

二、信息安全专业课程:
(1)主干课程:电路与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息安全数学基础、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原理与汇编、信号与信息处理基础、通信原理、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与技术
(2)特色课程:网络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应用密码学、信息隐藏、病毒攻击与防御、安全编程技术、软件安全与测评、信息安全工程、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
三、毕业合格标准
本大类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学习,修满规定学分(其中必须修满规定的必修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四、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4年,学习年限3-6 年
学位:工学学士
五、信息安全专业详细课程
(1)比例
(2)课程设置及学分
公共课程
大类课程
信息安全专业课程
(四)课外研学
至少修满8个学分,时间分散在全学程。

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信息安全分析、设计、管理、维护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以从事信息安全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运维、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1. 掌握信息安全领域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适应信息安全技术的快速发展。

2. 具备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基本能力,具有信息安全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在国际信息安全环境中有效开展工作。

4. 具备独立开展学术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能力,可进一步深入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或者在相关的信息安全领域或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开发、应用、管理等工作。

三、课程设置1. 信息安全概论2. 操作系统安全3. 数据库安全4. 网络安全5. 加密技术6. 计算机病毒与恶意代码分析7. 无线网络与移动安全8. 主机安全9. 应用程序安全10. 信息安全法律与规范11. 网络安全管理1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13. 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14. 信息安全标准与认证15. 信息安全项目管理16. 信息安全创新与创业17. 毕业论文四、实践环节1. 实习:在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或研究机构等任一相关单位进行6个月的安全相关岗位实习。

2. 实验:针对网络及信息安全技术,进行实验研究,如网络安全实验、加密技术实验、操作系统安全实验等。

3. 开发:独立或合作完成一项信息安全相关项目的开发,如网络安全防御系统、加密算法的实现、恶意代码分析与检测等。

4. 实践课程:加强与企业合作的实战性课程,如信息安全评估、应急响应等。

通过课程设计、项目开发等实践课程,提高学生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实际能力。

五、参考书目1. 《信息安全基础知识》王晓峰、江湖2. 《信息安全技术基础》方大锦3. 《计算机网络安全》赵吉贤、林洪远、陈海波4. 《计算机安全与保密》刘兆森5. 《计算机安全理论与技术》冯晓冬6. 《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王晓峰7. 《黑客攻防技术宝典》田伟宇、丁晓非8. 《网络安全密保技术及其应用》王新华9. 《信息安全管理实践》梁健10.《信息安全与保密法律法规解读》李玉迎。

信安培养方案

信安培养方案
第2篇
信安培养方案
一、前言
信息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为加强我国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提高整体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特制定本信安培养方案。本方案旨在建立一套系统化、专业化的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体系,满足我国信息安全领域的实际需求。
二、培养目标
本方案旨在培养具备以下能力的专业人才:
1.面授课程:邀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及实践能力的专家、教授进行授课。
2.实践教学:组织学员进行实验操作、实战演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在线学习:利用网络平台,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方便学员自主学习。
4.学术交流: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培养周期与考核
1.培养周期:一年。
2.考核方式:采用理论考试、实践操作、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考核。
-安全设备配置与优化
-操作系统安全加固
-应用软件安全防护
(2)实战训练
-网络攻防实战
-漏洞挖掘与修复
-数字取证与分析
-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与处理
3.创新能力培养
-参与导师科研项目
-自主申报科研课题
-参加国内外信息安全竞赛
-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五、培养方式
1.面授课程:邀请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进行授课。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培养对象掌握信息安全领域的基础知识、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2.提高培养对象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使其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信息安全问题的能力。
3.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及良好职业道德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
三、培养对象
1.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及从事信息安全相关工作的在职人员。
2.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及网络基础知识,对信息安全感兴趣的人员。

信息安全专业培养方案

信息安全专业培养方案

信息安全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信息安全专业代码:080904二、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信息安全产业需求,围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科学、信息安全相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拥有较强的Web安全、渗透测试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法律意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职业发展潜力与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生毕业5年左右,预期能够达到如下目标:1.能够积极跟踪行业发展,学习掌握新技术和新工具,不断更新知识与技能,在信息安全企业、信息技术企业、其它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成为安全测试、渗透测试、安全服务、安全运维等方面的业务骨干。

2.具备IT项目管理与网络安全法律知识,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方面的影响因素,能够主持完成目标对象的安全测试方案设计、实施;中等规模网络的渗透测试、安全服务和安全运维,胜任安全测试工程师、渗透测试工程师、安全服务工程师、安全运维工程师等工作。

3.重视沟通交流,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竞争意识,能够对客户、同行、公众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达成沟通目标,能够快速融入团队,定位并承担自己的责任。

4.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与较强的工程素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律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健全的人格、较强的抗挫折能力和国家安全意识。

三、专业核心课程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库原理与技术、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密码学技术及应用、Web安全技术、PythOn渗透测试、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四、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1.学制:标准学制为4年,可在3—8年中完成学业。

2.学位:符合许昌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七、课程地图Izn 111M IiM ι^n ItM ι∖n思蹦博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木wq.tHiuntmiIi ttuJU⅞tfU>U⅝<I1-> ■S3*t∣U4tmHtf⅞ι»MttCAβ∙<t∙<■IWMMI Otii OtMHl□HiflmIfUl o∣›αUHHH WtM“Mt⅝ιrtt∙t∙t<M99fttlUM∣tb三Mn JWWIMlj⅝∣m∣,¾⅛tnt•*∙1∙wħ⅛MM八、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五)专业任选课程(至少选修11学分。

培养方案——信息安全(学科代码081220)一、培养目标

培养方案——信息安全(学科代码081220)一、培养目标

培养方案——信息安全(学科代码:081220)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信息安全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安全发展的前沿和动向,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能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层次人才。

二、研究方向1.网络安全、2.密码理论与应用技术、3.安全多方计算、4.信息隐藏、5.计算机系统安全、6.计算机病毒与免疫系统、7.网络管理与风险评估、8.信息对抗三、学制及学分1. 对于按硕—博一体化课程体系培养的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一般需要3年。

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于35分(含开题报告2学分)。

获得博 士学位一般需要5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7年。

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于45分(含开题报告2学分、专业综合知识答辩2学分;博士层 次课程不低于8学分)。

2. 对于通过我校博士生入学考试的普通博士生,获得博士学位一般需要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

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于10分(含开题报告2学分;博士层次课程不低于8学分)。

四、课程设置英语、政治等公共必修课和必修环节按研究生院统一要求。

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如下所列。

基础课:CS05101 算法设计与分析★#(3) CS05102 组合数学★(3)CS05112 高级计算机网络(3) CS05113 高级操作系统(3)CS05119 现代密码学理论与实践(3) CS05120 计算数论★# (3)CS05121 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3) CS06101 计算机数学(3)专业课:CS04301 并行程序设计(3.5) CS33013 并行计算(3.5)CS05110 高级计算机体系结构(3) CS05111 并行算法(3)CS05114 高级软件工程(3) CS05116 高级数据库系统(3)CS05117 高级人工智能(3) CS05135 智能计算模型与方法(3)CS05141 机器学习与知识发现(3) CS05151 NP难解问题及其近似算法(3) CS05152 计算机病毒与免疫系统(3) CS05153 信息论与编码技术(3)CS05154 网络安全(3) CS05169 分布式计算(3)CS06201 网络计算与高效算法(3) CS06207 信息安全最新进展(3)CS06209 信息安全理论与方法(3) CS06215 普适计算(3)备注:1. 带#号课程为硕士阶段必修课;2. 带★号课程硕博连读生必修;3. 编号为CS06101的课程博士研究生必修。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2018信息安全(学术)培养方案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2018信息安全(学术)培养方案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专业:信息安全代码:0810Z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信息安全领域的专门人才。

要求掌握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掌握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或研究方向的发展现状和先进的研究方法,熟练掌握1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与信息安全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开发能力。

二、研究方向1.密码学2.系统安全3.网络安全4.应用安全5.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及其密码应用6.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7.信息安全测评三、学习年限本学科学制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学术型硕士参加科研、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的时间为1.5年。

四、培养方式与原则1.学习各环节的设置与安排及学分要求(1)课程学习时间为2学期。

课程设置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组成。

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必修学位课三类;非学位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共选修课两类。

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至少应修满28学分,其中学位课17学分,非学位课8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但一般不超过33学分。

(2)本学科允许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可在计算机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学院的信息与通信工程、理学院的数学等跨学科选修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必修学位课、专业选修课,所修学分可以计算作本学科培养方案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选课)学分。

(3)本学科允许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在本学科培养方案多选修专业学位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所修学分可以计算作本学科培养方案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选课)学分。

2.导师负责制与培养要求(1)导师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全面关心硕士研究生的成长,对研究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导师应根据本方案的要求,认真制定培养计划,检查并督促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社会实践以及论文研究工作。

导师指导研究生论文选题、文献查阅、论文调研、课题研究、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应注意在各个环节上培养研究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的工作作风。

信息安全培养方案(精选5篇)

信息安全培养方案(精选5篇)

信息安全培养方案信息安全培养方案(精选5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

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信息安全培养方案(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信息安全培养方案1一、指导思想通过开展信息安全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国家互联网管理、使用及网络安全等法律法规,营造文明健康网络环境,倡导文明上网,引导学生健康上网,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二、活动安排1.广泛深入开展宣传。

班级各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周会升旗、道法课、信息课及黑板报,班队会等广泛开展宣传动员,使学生充分认识信息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努力营造健康网络信息环境。

计算机要安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利用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并处理网络不良信息,确保建设绿色校园网络环境。

密切社区、家庭的联系,通过家长会、手机短信(家校通)、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争取社会、家庭的广泛支持,努力营造关心、支持学生信息安全教育的良好氛围。

3.切实加强信息法制和安全教育。

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引导学生自觉践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树立网络信息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自觉抵制网络不良行为。

将网络信息法制教育、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和安全教育工作内容之中,制定工作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好活动。

4.突出重点。

要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尤其是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进行重点关注和引导,让学生形成对网络信息安全的正确认知,增强安全判断能力,自觉形成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

5.注重总结,形成班级管理长效机制。

及时对班级此次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注意树立典型,以典型促发展,增强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并逐步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形成网络安全教育的班级长效机制。

三、活动内容及方式1.积极开展“安全网上行”主题班队会活动。

网络空间安全

网络空间安全

网络空间安全(083900)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我校自 1996 年起系统开展信息对抗、信息安全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相继建成信息对抗、信息安全、信息安全与保密工程等3个特色本科专业方向,自 2005 年起陆续招收相关领域研究生,并于2015年首批获得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

我校在本学科领域,针对国家/国防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军用战场网络安全防御、武器装备信息攻防对抗,紧密围绕网络空间攻防对抗,已形成了网络攻防对抗技术、网络情报分析与决策、密码学与应用安全等3个军工特色鲜明、综合优势明显的稳定研究方向。

本学科目前拥有一支学缘结构合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参与建设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关键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建有软件安全工程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信息安全国防科技工程中心、工信部信息系统及安全对抗实验中心、中国兵器工业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研究中心。

近年来,本学科承担近 60项国家重点/国防重点课题,获省部级奖励 5 项,在研究生培养、专利授权、学术专著出版、论文发表、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成绩显著。

本学科主要有如下研究方向:(1)网络攻防对抗技术:主要研究网络攻防对抗体系框架与演进原理、网络安全威胁精准感知、网络空间信息突防、网络空间自动化攻击、网络攻防对抗度量与评估、网络空间安全漏洞发现与利用、高安全软件设计与验证、网络空间攻防对抗模拟与仿真等。

(2)网络情报分析与决策:主要研究网络空间情报主被动获取、网络空间情报大数据分析、网络空间情报态势预测与评估、基于情报的攻防决策支持、网络情报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等。

(3)密码学与应用安全:主要研究密码算法及安全协议、区块链技术、云计算与先进计算安全、大数据隐私保护、信息系统应用安全、物联网安全、金融安全、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信任机制等。

二、培养目标培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富有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高水平创新人才。

哈工大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培养计划

哈工大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培养计划

哈工大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培养计划学科代号:0812学科专业名称:网络空间安全一、培养目标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

品行优良、身心健康。

2.掌握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网络空间安全发展的现状和前沿。

能够熟练地用英语从事网络空间安全相关工作的听、说、读、写。

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方法、技术与工具,可以从事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关键技术及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与管理工作。

3.在科学研究或专门工程技术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4.具有良好的学术研究和社会活动素质,是学科带头人、技术负责人和政府领导人的后备人才。

二、研究方向(1)信息内容安全(2)网络安全(3)系统安全(4)新型密码(5)工业控制安全(6)网络安全公共治理与策略三、课程学习及论文工作时间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原则上为二年。

研究生需在2年内在指定范围的学术期刊(见附录)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或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并具有一定难度的应用型研究、工程技术开发课题,课题完成后须经学院指定的验收组验收。

如果未能达到上述要求,则培养年限适当延长。

四、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所修总学分数为32~36学分。

课程体系框架如下:(1)学位课(19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3学分)(课堂讲授2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第一外国语(2学分)数学基础课或基础理论课(4学分)学科基础课与学科专业课(10~12学分)(注:学位课均为考试课程)(2)选修课(6~8学分)(3)专题课与实践环节(3~6学分)(4)学术交流(1学分)(5)论文环节开题报告(1学分)中期检查(1学分)系列1五、学位论文及有关要求学位论文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使研究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在系统的科学研究或工程实际训练中得到全面提高。

信息安全培养方案(优选.)

信息安全培养方案(优选.)

最新文件 ----------- 仅供参考--------------- 已改成------- word文本----- 方便更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1、授工学学位)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经过培养实践提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从2008年9月起试行按一级学科培养硕士研究生,特制走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逬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

3•可胜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科技管理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1-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1)计算机存储及网络存储系统(2)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安全(3)超高密度存储理论与技术(4)多媒体技术(5)计算机高速接口与通道技术⑹集群与网格计算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1)现代数据库理论与技术⑵高性能软件关键技术(3)并行分布式及高性能计算(4)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5)移动实时计算(6)计算辅助设计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1)并行计算与分布式处理及应用⑵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3)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4)智能控制与嵌入式系统⑸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⑹多媒体信息处理(包括生物信息技术)4.信息安全专业(1)密码理论与技术(2)计算机网络安全(3)信息系统安全(4)鉴别与授权管理(5)信息对抗(6)可信计算三、学习年限硕士生实行以两年为基础的弹性制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5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一览表总学分要求234学分z其中学位要求课程学分要求N22学分z硏究环节要求M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览表应从博士生课程中选择(课程代码最后三位为800-999 1 六、培养过程的质■保证措施1.严格执行学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相关规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专业:信息安全代码:0810Z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信息安全领域的专门人才。

要求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掌握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或研究方向的发展现状和先进的研究方法,熟练掌握1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与信息安全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开发能力。

二、研究方向
1.密码学
2.系统安全
3.网络安全
4.应用安全
5.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及其密码应用
6.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
7.信息安全测评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学制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学术型硕士参加科研、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的时间为1.5年。

四、培养方式与原则
1.学习各环节的设置与安排及学分要求
(1)课程学习时间为2学期。

课程设置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组成。

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必修学位课三类;非学位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共选修课两类。

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至少应修满28学分,其中学位课17学分,非学位课8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但一般不超过33学分。

(2)本学科允许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可在计算机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学院的信息与通信工程、理学院的数学等跨学科选修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必修学位课、专业选修课,所修学分可以计算作本学科培养方案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选课)学分。

(3)本学科允许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在本学科培养方案内多选修专业学位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所修学分可以计算作本学科培养方案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选课)学分。

2.导师负责制与培养要求
(1)导师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全面关心硕士研究生的成长,对研究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导师应根据本方案的要求,认真制定培养计划,检查并督促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社会实践以及论文研究工作。

导师指导研究生论文选题、文献查阅、论文调研、课题研究、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应注意在各个环节上培养研究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2)科研团队应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工程实践、学位论文选题、科研工作及论文撰写、预答辩和答辩等各个环节上积极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和监督作用,以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导师要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硕士研究生解决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其他

五、课程设置
Curriculum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在学术型硕士生培养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生以书面形式提供并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水平的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要求(含质量和格式)
论文要求基本论点和结论正确,概念清晰、分析严谨;实验数据真实可靠,计算正确无误;对结论应作理论上的阐述与论述。

篇幅一般不少于三万字。

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中外文摘要、目录、文献综述、理论部分、实验部分、数据处理或算法程序、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

格式规范。

2、发表论文等科技工作要求
在国内的一级期刊、国外SCI/EI期刊、CCF推荐的会议上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二导师第一作者,研究生第二作者)发表一篇(含一篇)以上与其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或申请发明专利并已公开(署名第一或者导师/第二导师第一,研究生第二);或出版专著、教材、译著(署名第一或者导师/第二导师第一,研究生第二);或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

3、论文选题与开题
一般从第二学年开始,选题应当来源于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选题在第三学期末以前完成。

4、论文答辩
论文经开题报告、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盲审等环节,论文工作时间从开题报告之日起至完成学位论文申请答辩之日止一般不少于1学年。

论文答辩一般在第五学期的一月底之前完成。

论文应有2位专家评阅,其中一位校外专家。

答辩委员会由5-7位专家组成,答辩主席由非本校人担任。

5、毕业与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要求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硕士研究生,符合授予学位条件者,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硕士学位。

七、其他
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